-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3第50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
第50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2)军事: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形成,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尖锐对峙。 (3)科技:20世纪初,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 (4)思想: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5)导火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经过 (1)第一阶段:1914年。德国主攻西线,马恩河战役是主要战役。 (2)第二阶段:1915~1916年。俄国在东线发动攻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主要战役有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3)第三阶段:1917~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美国参战。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3.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4.影响 (1)国际格局:西欧相对衰落,美日崛起,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2)社会主义运动: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欧美各国工人运动高涨。 (3)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巴黎和会 (1)实质: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2)内容: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赔款问题;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等。 (3)影响:①协约国集团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国际联盟盟约构成了以欧洲为主的凡尔赛体系。 ②巴黎和会上最大的赢家是英国、法国,美国遭到排挤。 ③凡尔赛体系下存在重重矛盾。 (4)国际联盟: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实际上成为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2.华盛顿会议 (1)原因: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威胁美英的利益。 (2)内容:会议签署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3)影响: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华盛顿体系,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部分。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1)经济:道威斯计划实施,协约国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 (2)政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 (3)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暂时的和平。 1.(2016·全国甲卷,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答案 (1)变化:由个人宣传反战到组织反战活动;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 (2)原因:总结一战教训:交战各国宣扬极端民族主义,蒙蔽广大民众,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 形势变化:一战是非正义战争,交战双方政府都负有战争责任,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兴起,成为和平的最大敌人,攻击矛头指向苏联。 解析 第(1)问,首先注意:一战时期罗曼·罗兰主要是以个人的名义发公开信、发表文章等形式进行反战。根据材料“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得出由个人宣传到组织反战活动;根据材料由“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到“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得出由反对欧洲交战各国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保卫苏联。第(2)问,要结合第(1)问的变化进行对应分析。首先,总结一战期间的反战教训——个人反战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其次,二三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世界受到法西斯势力的威胁,苏联兴起并且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攻击对象。 2.(2016·全国丙卷,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解析 第(1)问背景,要从一战这个大背景下思考,结合美国、西欧、俄国三者状况分析。第(2)问原因仍要结合当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美国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 3.(2016·海南单科·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答案 (1)不同: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 (2)影响: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解析 第(1) 问可以从《凡尔赛和约》《拉巴洛条约》签约主体、主体的地位、条约内容进行说明即可。 第(2)问由材料“苏俄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得出这个条约可以打破西方对苏俄的孤立,联系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中的地位即可作答。 课时作业 1.(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材料二 在世纪之交,外交大臣比洛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路德维希说:“从1870年到1917年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纪念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 在一战爆发时,大多数人投票支持战争。而德国的战争目的早就列在一本秘密的备忘录中:吞并布里耶矿区,削弱法国,使比利时、卢森堡和俄国统治的非俄罗斯民族都对德国俯首称臣,并建立一个以德国为领导的欧洲关贸和经济同盟。——以上材料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崛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答案 (1)原因:德国的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德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促使其要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导致德国与掌握世界霸权的英国之间矛盾尖锐。 (2)原因:统治者企图以战争手段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德意志的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民族主义氛围;等等。 启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正确的战争观与和平观。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从政治上德国实现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德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促使其要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导致了德国与掌握世界霸权的英国之间矛盾尖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从1870年到1917年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德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纪念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 可以看出德意志浓厚的民族主义传统;1871年德意志统一之后,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材料二的第三段则可以看出德国企图以战争手段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小问启示,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而不是采用暴力侵略,军国主义的方式,由材料二的第二段可以看出德国社会舆论的引导出现了偏差导致的狭隘民族主义影响了它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战争观与和平观。 2.(2016·茂名一模)[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摘自[英国]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答案 (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原因:法德是宿敌;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大陆。 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原因: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称霸世界。 (2)原因: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解析 (1)第一小问对德国政策的区别,根据材料一中“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可知法国的对德政策是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根据材料二中“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可知美国的对德政策是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第二小问原因,法国方面结合法德历史关系分析作答即可,美国方面结合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目的分析作答即可。 (2)结合当时的国际关系状况,国际联盟特点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3.(2016·昆明一模·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条约中关于“战争罪行”和“战争罪犯” 的条款。德国和协约国政府经过长期的争吵之后达成了妥协,根据这一妥协,德国政府同意把12名被告带到设在莱比锡的德国最高法院,协约国则作为起诉人。经过审讯,6名被告被定有罪,并被判处有期徒刑。如果在群情激昂的日子里,协约国政府同意做出相应的安排,而且如果他们也愿意把被德国指控犯有同样违法行为的他们自己的任何国民交付审讯,那么整个诉讼程序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并且会成为人类要求使国际法成为一种现实有效的法律保证。——摘编自E·R·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解决失业问题,希特勒提出了一整套大胆的公共工作计划,从而骗取了民众的支持。在1932年举行的大选中,纳粹投票支持率飙升到了37%以上,此后,纳粹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德国国会中的最大集团。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当选为德国总理。就这样,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的道路。 ——摘编自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和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E·R·卡尔关于审判战犯的观点并简析其合理性。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民主走向了毁灭道路”的原因。 答案 (1)观点:交战双方都应对战争负责和接受审判。 合理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瓜分世界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因而双方都应对战争负责。 (2)原因:《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掠夺性惩罚,激发了德国人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魏玛共和国政府软弱无能;经济危机加剧了政治危机;希特勒和纳粹党骗取民众广泛的支持,建立独裁政府。 4.(2016·湖北稳派教育一轮质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愚昧”等不同类别,不同类别的国家获得不同的国际承认,具有不同的法律人格和法律地位,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野蛮”和“半野蛮”(“半文明”)国家被排除在国际法适用范围和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会”之外,从而构建出一种国际法意义上的等级性世界秩序。 ……值得警惕的是,19世纪末国际法中形成的这种“文明”标准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并没有完全消失,甚至有“回归”的迹象。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明显带有“文明”与“野蛮”的二元思维痕迹;一些学者提出“文明标准的回归”,主张建立一种全球性的新“文明”标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把美国反恐说成是保卫“文明世界”的战争。而且,西方国家以所谓“人权”标准来干涉非西方国家,甚至明确提出以“人权”作为一种新的国际文明标准。这些都是试图将西方“文明”强加于非西方世界的表现,是19世纪末国际法中“文明”标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与构建一个由不同文明组成的多元和谐的国际社会是背道而驰的。 ——刘文明《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中的“文明”标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法学家对近代“文明”标准界定的基本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文明”标准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特点:欧洲近代“文明”标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在全球扩张的产物;“文明”标准由西方国家制定,带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色彩;“文明”标准实际上被西方国家通过“国际法”加以确认。 (2)影响:各国被人为划分为不同等级,导致形成等级性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进一步维护了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利益;以西方标准处理国际关系,容易激化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给世界带来许多矛盾和动荡;为当今多极化趋势背景下部分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解析 (1)从“文明”标准产生的背景看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根据材料“……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构建出一种国际法意义上的等级性世界秩序”等关键信息,可从“文明”标准产生的背景、制定者、确认方式等方面概括。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文明”标准对西方、非西方以及世界产生的不同影响等方面分析,也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来分析。 5.(2016·永州二模)[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部分) 时间 得主 角色 领域 1919年 伍德罗·威尔逊(美国) 时任美国总统、国际联盟的最初倡导者 国际组织 1920年 莱昂·维克多·奥古斯特·布尔茹瓦(法国) 国际联盟理事会主席,法国议会主席 国际组织 1921年 卡尔·亚尔马·布兰廷(瑞典) 时任瑞典首相 国际组织,和平运动 克里斯蒂安·劳斯·朗格(挪威) 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布鲁塞尔) 和平运动 1933年 诺曼·安吉尔(英国) 国际联盟执行委员会成员,作家 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4年 阿瑟·亨德森(英国) 1932年裁军会议大会主席,前外交部长 国际组织,军备控制与裁军 1935年 卡尔·冯·奥西茨基(德国) 和平主义者,记者 人权,军备控制与裁军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概括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 答案 (1)特点:分布在欧美国家;大多拥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身份;领域涉及国际组织、和平运动、军备控制与裁军、人权等。 (2)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威胁世界和平;爱好和平人士积极推动军备控制与裁军活动;评委会顺应时势,倡导军备控制与裁军。(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对象的特点,从得主看,分布在欧美国家;从角色看,大多拥有政治家或社会活动家身份;从涉及领域看,领域涉及国际组织、和平运动、军备控制与裁军、人权等。 (2)影响1933年至1935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奖的主要因素,历史上一战带来破坏性的深刻教训;从当时看,德意法西斯的扩军备战、爱好和平人士的推动、评委会顺应时势等方面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