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湘赣皖十五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届湘赣皖·长郡十五校高三联考第二次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卷) 第I卷 1.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总需求的是( ) ①2020年2月份我国进口原油约4500万吨 ②2020年3月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我国口罩出口量达1.5亿只 ③2019年我国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90382亿元人民币 ④2019年我国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是59502亿元人民币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商品和劳务的进口属于社会总供给,,财政收入属于社会总供给,①③排除。 ②④:商品和劳务的出口属于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属于社会总需求,②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在初次分配制度中,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要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 ) ①是由我国劳动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有利于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 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我国劳动的特点和性质,是公有制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①错误。 ②: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有利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再分配是建立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主要是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②正确。 - 15 - ③: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对政府社会保障的有利补充,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与担当。③正确。 ④: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④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1.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对前两种分配的补充,对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义:1、弥补市场失灵方面:通过对低收入群体技术要素的补给,提供慈善培训增强其技能,通过资本要素补给,给予他们一定的创业资本,从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差距,而且其本身也符合市场效率要求,能总体上增加社会财富。2、弥补政府失灵方面:通过第三次分配可以弥补因税收问题造成的收入差距,同时高收入者的无偿捐赠势必会直接减少他们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收入比重;可以弥补因政府转移支付造成的收入差距,慈善在教育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如希望工程),一方面直接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教育负担,另一方面为家庭成员获得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从长远角度看是一种智力救困;此外也是对政府社会保障的有力补充,客观上缩小了收入差距。 3.某公司首席执行官在微博上爆料,该公司将从北京迁往武汉或南京,员工在搬迁后工资待遇基本不变,同时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在下列网友对此的评论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工资待遇不变、生活成本降低,相当于变相涨薪,员工都会选择搬迁 ②去武汉、南京的发展机会小于北京,贸然前去有被公司“套牢”的风险 ③公司从首都外迁,可利用武汉、南京地区资源优势,降低运营成本 - 15 - ④公司外迁是变相裁员,有利于缩小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公司将从北京迁往武汉或南京,去武汉、南京的发展机会小于北京,贸然前去有被公司“套牢”的风险,②说法合理;该公司将从北京迁往武汉或南京,可利用武汉、南京地区的资源优势,降低运营成本,③说法合理;①说法错误,北京是首都,员工不一定都会选择搬迁;④说法错误,公司外迁不是变相裁员,也不一定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所以本题选C。 4.2018年12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指出,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消费扶贫 ①有利于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积极性 ②通过增加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附加值来提高农民的收益 ③能更好地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④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性举措,具有可持续性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说明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积极性,能更好地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本题①③符合题意,应选D;材料没有体现通过增加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附加值来提高农民的收益,②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性举措是大力发展生产力,④观点错误,应排除。 5.重庆某地方政府按照“大事”、“小事”、“私事”进行分类分责处理,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和居民群众个人的职责边界和互补共生关系,“大事政府办”、“小事协商办”、“私事自己办”。此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 ) ①赋予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 ②厘清了政府、社区和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身份和职责 - 15 - ③实施多元化的治理,增强了社区的自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④创新了以政府管理为主、社区组织为辅基层治理模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①与题意不符,应排除;社区管理是以社区居民自治为主的基层治理方式,④观点错误,应排除;重庆某地方政府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它厘清了政府、社区和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身份和职责,实施多元化的治理,增强了社区的自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本题②③符合题意,应选D。 6.养老服务业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这将( ) ①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由社会力量承担政府部分职能 ②推动养老服务改革,保障养老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④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到2020年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将会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通过这种新的模式,也可以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③④正确。 ①:社会力量无权承担政府职能,本项说法是错误的,①错误。 ②:养老服务业应该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且这种方式也无法保障养老服务业经济效益一定能够提高,②错误。 本题选D项。 7.湖南省在“政协云”平台上打造了“微建议”“委员工作室"“热点关注”等履职栏目,建立起党委政府与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常态化协商机制。群众线上提诉求、委员提建议,政协组织转交职能部门办理,人民群众很多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该协商机制 - 15 - ①拓宽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渠道,充分尊重民意 ②赋予了人民参与民主协商的权利,保障求助有门 ③保障了政协履行民主监督和科学决策职能,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④发挥了政协在国家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协同共建和谐社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知识。②选项过于夸大了该协商机制的地位。③选项错误,政协不能履行科学决策的职能,科学决策是政府的职能。湖南省在“政协云”平台上建立起党委政府与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常态化的协商机制,该机制让人民群众很多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可见,该协商机制拓宽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实践渠道,充分尊重民意,发挥了政协在国家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协同共建和谐社会。①④选项入选。选B。 8.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1979年在北京首演,后又按照舞剧国际标准创排,40年来不断升级换代、常演常新,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2887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成功实现了“送文化”到“卖文化”的转变。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②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走向统一 ④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并借鉴丝绸之路多民族歌舞元素”表明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是可以统一的。③错误,“走向统一”的说法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④不合题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文化的影响力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而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故答案为A。 - 15 - 9.虚实作为一对相辅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臂如齐白石的《虾》(如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列选项中不体现这种虚实相生的有( ) ①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②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③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 ④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统一,书法和古诗词都体现了虚实相生,①④不符合题意。 ②③:“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体现了虚实矛盾双方的对立,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统一,即不体现虚实相生,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含义: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矛盾具有客观性。 (2)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①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包含两层含义:(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0.一念顿悟,可以放下身心,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只会作茧自缚,掀风起浪;念想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当然就会度一切苦厄,当然就能自在了。与这句话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 15 - ②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题干中“一念顿悟,可以放下身心,解脱自在;一念生迷,只会作茧自缚,掀风起浪;念想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当然就会度一切苦厄,当然就能自在了”强调了不同的意识,对人的影响不同,即意识对人们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题肢①③均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重要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强调因循守旧,安于现状,②与题意不符。 ④:强调价值观导向作用,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1.意识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 15 - 11.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盂尝君》中,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由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狡兔”具有无异于人的居安思危的智慧 ②“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 ④“三窟”之行为启迪我们应儆到有备无患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意味着“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②符合题意。 ④:“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启迪我们应做到有备无患,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符合题意。 ①:动物本能和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①说法错误。 ③:材料是强调防止事物向相反方向的质变而不是相反,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大数据技术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面对大数据技术革命,哲学及时作出了回应和批判,国内外哲学界已展开了大数据的哲学问题研究,而大数据哲学体系也正在形成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大数据运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需要哲学加以解答,表明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的基础 ②大数据的价值在于通过发现数据之间的具体联系,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主体认识活动的反复性和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④大数据的形成是认识过程中量的积累,发现数据中的“秘密”是认识水平质的提升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大数据运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需要哲学加以解答,这说明哲学为具体科学(大数据运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能体现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关系,①错误。 ②: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具体联系,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正确。 - 15 - ③:大数据技术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主体认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不是提高认识活动的反复性,③错误。 ④:大数据的形成是认识过程中量的积累,发现数据中的“秘密”是认识水平质的提升,④正确。 故本题选A。 第Ⅱ卷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2月6日国务院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我国经济继续高质量发展。措施主要包括: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确定对企业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措施,减税将惠及1798万家企业,占全国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税标准,直接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税负从原来的10%和25%相应降至5%和10%;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可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材料二: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我国首部“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已经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领域“费改税”以立法形式确认。该法确立了正向减排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生产方向。以大气和水污染物为例,排放浓度值低于标准30%的,按75%缴税;低于排放标准50%的,则按50%缴税。同时,实施动态税额调整机制,由国家定底线,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上浮,环保税的收入全部纳入地方财政,统筹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实施减税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开征环保税是如何通过保护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答案】(1)原因:实施减税政策有利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企业发展预期,促进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振实体经济,激发企业活力。免征增值税,提高免税标准,能够增加企业“获得感”,切实降低企业财务负担。初创企业大幅度减税,能够降低初创企业创业成本,激发投资热情,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15 - (2)确立环保税征收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倒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促使其进行绿色生产;环保税收入纳入地方财政,调动地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帮助地方产业优化升级;排污费改环保税,发挥税收对环境保护的调控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应对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组织两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实施减税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根据材料,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减税降费,免征增值税、提高免税标准,因此考生可以分析减税降费的意义,分析免征增值税、提高免税标准的意义,组织作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开征环保税是如何通过保护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可以发现国家开征环保税,主要三个方面:“费改税”、确立正向减排激励机制、环保税的收入全部纳入地方财政。考生分析这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答案要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式民主的热议。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式民主日益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在城市,从物业费调整到电梯大修,从停车问题到供暖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运用民主的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在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协商和管理,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百姓生活的小事变成了国家关注的大事,带来了改变中国的大变化。各级政协委员围绕国计民生进行审议讨论,通过中国式民主,传递出“政协好声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的原因。 【答案】①中国式民主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了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②中国式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证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 - 15 - ③中国式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能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 ④中国式民主广集民智民意,让各方意见和诉求充分表达使各项决策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能最广泛团结广大人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式民主的热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结合材料“在城市,从物业费调整到电梯大修,从停车问题到供暖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运用民主的方式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在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协商和管理,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明中国式民主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了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说明中国式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保证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 “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百姓生活的小事变成了国家关注的大事,带来了改变中国的大变化…说明中国式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能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 “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百姓生活的小事变成了国家关注的大事,带来了改变中国的大变化。各级政协委员围绕国计民生进行审议讨论,通过中国式民主,传递出政协好声音”说明中国式民主广集民智民意,让各方意见和诉求充分表达使各项决策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能最广泛团结广大人民。 【点睛】“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由于问题或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某种措施或对策的出台也往往是多个主体参与的结果,而且无论是问题、现象还是措施、对策,其造成的影响(积极或消极)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三种方案: - 15 -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15.基础科学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达到很高水平,也产生了相当出色的基础科学家。刘徽作《九章算术注》、祖冲之父子计算圆周率和球体积、《孙子算经》的剩余定理等,都是杰出的数学成就。但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对“定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这些方面的进一步探究。 材料二我国目前科技发展的最短板在于“基础研究”。我国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积累薄弱等客观原因,一直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但更为重要的差距在认识层面。很多人经常问“基础科学看起来离我们生活非常远,好像没什么实际用处”。从科学史的角度分析,基础科学研究一般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出成果慢。大量的基础科研成果是为构建科学知识体系而生,并非为了立竿见影的实用,但经过较长的时间跨度后,会被发现应用空间并造福人类。“基础研究是‘无用之用’,它在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方面十分关键,只重视‘有用之用’,而无视‘无用之用’,是不可能成为科技强国的。”在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看来,科学知识体系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其中“无用之用”科学体系的构建,其本身就是一种“用”。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探究这一特点是如何制约我国基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无用之用”理念是如何影响人们认识和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 (3)全面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需要注重哲学滋养。请就如何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 15 -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过分注重具体的实际运用,导致忽略对抽象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削弱了科学发展基础。倚重直观的整体性分析,导致忽视“定量”的部分分析,限制了科学研究的深度。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无用之用”的理念正确反映了基础科学研究的规律,是关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正确价值观。坚持这一理念,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做科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甘于寂寞、埋头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取得原创性、开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打造科技强国。 (3)树立穷理的精神,穷究真理的本源;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持之以恒发力;立足整体,实现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科学技术发展设置情境,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有三个小问: (1)第一步:分析设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属于中观知识范围;分析对象是这一特点是如何制约我国基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的;题型是意义类题。 第二步:根据知识范围,列举知识点:文化影响人的来源、特点、表现。 第三步:根据题型在分析对象的指引下分析材料,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过分注重具体的实际运用,导致忽略对抽象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削弱了科学发展基础;倚重直观的整体性分析,导致忽视“定量”的部分分析,限制了科学研究的深度,概括信息,形成答案。 (2)第一步:分析设问,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价值观,属于微观知识范围;分析对象“无用之用”理念是如何影响人们认识和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题型是措施类题。 第二步:根据知识范围,列举知识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 15 - 第三步:根据题型在分析对象的指引下分析材料,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①只重视‘有用之用’,而无视‘无用之用’,是不可能成为科技强国的;②科学知识体系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其中“无用之用”科学体系的构建,其本身就是一种“用”,据此分析:“无用之用”的理念正确反映了基础科学研究的规律,是关于基础科学研究的正确价值观。坚持这一理念,科研人员能够潜心做科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甘于寂寞、埋头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取得原创性、开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打造科技强国。概括信息,形成答案。 (3)本题要求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三条建议,根据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方法论建议。 - 15 -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