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 试卷特点 1、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2、 题型多样化, 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 如计算能力, 识图能力, 推理能力, 探究能力等, 在这张试卷上均有体现 3、 知识涉及面广,考查的知识点较全面 4、 有两大试题在复习卷中出现过, 95%以上的题都讲过了,所以 第一感觉分数不会太低, 但最终估分有严重失误。 二、 批卷与学生分析 我们的疑惑: 本组教师团结协作, 集备很充分, 复习全面, 也 花了很大的精力, 但感觉成绩一般, 我们重新审视这份试卷并积极 反思如下: 1、 计算能力有待提高,送分题成为我们的失分题可能是教师对 教材认识有偏差, 觉得对平方根, 立方根, 绝对值的考查不会以 方程的形式出现, 只会出现在填空题中, 故没有加强计算训练, 导 致计算失分率高 2、 学生理解题意有偏差如第 19 题, 学生因读不懂题意而难 以建模, 其实它是道简单的勾股定理题, 并以失 6 分为代价; 第 25 题不知道何为“验证”,学生理解有误,有 50%的人失去了这 2 分。 3、 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如第 10 题, 第 13 题, 只不过 把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交换了一下位置, 但很多人没有尝到成功的 喜悦; 第 16 题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改成了等边三角形, 其实解题 方法是一样的, 但是学生只记住了原题的答案; 第 23 题, 这道 题的失分率最高, 全校只有 12 位学生讨论了两种情况, 其余学生 均在该题中失了 3 分, 仔细想来, 平时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 边、 角问题时经常要用到分类思想, 分边是腰还是底边, 分角是 钝角, 直角还是锐角, 本题对三角形就应该分是钝角, 锐角还是 直角三角形, 但只有见到过该题的 12 位同学做出来了, 说明学生 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 只会就题论题, 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 解决较为复杂题时, 缺乏自信, 导致解题思路混乱 5、 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特别是证明推理能力, 中下等学 生水平急待提高 6、 几何证明的增加,导致两极分化严重,但这也是试卷的一个不 足:证明题没有梯度,应设置几个小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应有 的水平 三、 今后举措 1、 平时应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并作适当的提高 与延伸 2、 加强习惯培养, 如(1)计算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少用计 算器; (2)培养学生证明过程有条理的表达,强调推理的严谨性;(3) 规范学生的作业、 订正习惯,能及时纠错找原因 3、 落实课堂, 提高课堂 40 分钟效益多让学生分析问题, 开 拓思维, 课堂上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 猜想、 探索过程,而不仅仅追求一个结果, 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 各方面发展。 4、 关注学生的发展,并做好防差补差工作,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增强自信 (2)作业批改细致化,个别学生面批加以辅导 (3) 经常交流,加强心理辅导 (4)分层教学,对差生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喜悦 5、 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本次期中数学练习整体看较偏重几何知识, 一百分试卷 中有八十五分考查了几何知识, 且集中考察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 判定, 考察的知识点较单一, 不够全面。 填空, 选择题难度较大,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教高, 尤其是中下等学生。 其中, 填空题 2、 4、 6、 9、 13 选择题 13、 14、 15、 16、 19、 解答题的 21、 24、 26、 28 题失分率较高, 这些题目对学 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要求较高。从学生的答卷情况中叶反映 了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生审题不清, 答题不规范, 计算能力不过关, 解题 疏于思考, 有些学生轻易放弃. 学生的思想、 学习品质的教育急 需加强. 如填空题第二题, 尽管考查的要求超出学生的能力要求, 但答题时近一半学生审题时没有注意前后单位的不统一, 作图题中 有部分学生审题时疏忽了题目要求所画三角形各边为有理数这一条 件。 2. 平面几何中的问题还很多. 成绩偏低的学生几何得分率更 是偏低. 主要表现不能熟练运用几何语言去表达和解决问题; 不会 规范作图; 对几何基本图形和性质缺乏认识. 约 18%的学生没有掌 握好演绎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题. 3.数学解题格式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不够. 试卷中, 部分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和解题格式的不规范、 不准确, 这也是几何题答 题的一个难点。 4. 几何学困生较多, 这份试卷对成绩偏低学生来说得分率几 乎没有. 导致了很多超低分的出现。 因此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 提高工作, 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任务依然艰巨. 下步努力的方向: 1、 夯实基础: 照顾中等及以下学生, 使每个学生掌握相应基 础知识、 基本技能, 使学生学有所得, 积攒后劲。 2、 通过“做中学”, 抓好“自主探究” 环节, 设计出精致 准确的学案,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质疑求解” 阶段, 多照 顾学困生, 多提问, 尽量做到优差兼顾。 3、 加强钻研课标, 以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为主, 避免繁难。 4、 注意基础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融全, 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5、 训练学生书写工整, 格式规范, 步骤简洁完整。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 我感到不满意。 总体情况来看, 只有 小部分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半个月的强化复 习,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 下面, 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到第十三 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共计 25 题,满分 120 分。 其中填空题共 10 小题, 每空 3 分,共 30 分;选择题共 6 题,每 小题 3 分,共 18 分;解答题共 9 小题,共 72 分。 第十一章有关知 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判定定理, 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定 理。 第十二章有关知识点: 轴对称性质定理, 作轴对称图形, 等 腰三角形性质。第十三章有关知识点: 平方根定义, 立方根的定义, 实数运算等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 基础题覆盖面还是 很广的, 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 还是很容易的, 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 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 度。 二、 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 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 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 但有些学生的成 绩还是不尽人意。 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 粗心大意, 不认真 审题, 造成失误。 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1) 填空题最高分为 18, 最低得分为 2. 错误主要集中在题 11、 题 12 上, 题 11 学生做不好的主要是对学过知识遗忘, 由 于这题题目需要用到分情况讨论, 有些同学就自动放弃了, 另外一 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 无从下手, ; 题 12 则需要较全面的综 合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 学生的判别思维比 较差,只考虑了一种情况。 (2)选择题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 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 (3) 解答题的跨度比较大的。 21、 22 均属于基础题, 也是 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 但得分结果 却很不尽人意, 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号决定错 误; 再则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 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 24、25 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所以我们要以课本 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 加强数学思 维能力的培养。 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反思 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 学, 这虽然是老生常谈, 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 故要做到备课 细致, 备教材、 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 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 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及时地肯定 他们的点滴进步, 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 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 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 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加强师生交流, 做好培优、 扶中、 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 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 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 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 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 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 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 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提 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 注 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 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 脉, 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 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 性, 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 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 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 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 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 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 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 往往要经历观察、 分析、 综合、 归 纳、 类比、 猜想和证明过程,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可以激发学 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 在考试中, 由于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 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 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 参与去学习数学。 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 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 与, 要引导学生多读、 多议、 多想、多练,只有这样, 产生的新 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