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一) Word版含答案
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 2021 届高三十二月语文模考卷(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古代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儒、释、道三家关注的重心。但最全面 并始终一以贯之重视和讨论人的发展问题的学派,无疑是儒学。众所周知,儒学 是人学。它研究人的问题,研究人成为人的问题,研究现实的人成为理想的人的 问题。这里以儒学为例,概括说明我国古代关于人的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人的发展有不求上进与人器物化或工具化两大问题。人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物化。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困而不学。人仅有身体在本能发展,人性、 心灵却毫无开掘、觉醒,终生溺于小人之域不能自拔,真是可悲可叹。二是学而 不能上达。人如果不能通达于道,终生局限于只是知识人,只是专家、技工。这 类人才现在尤其多。古人谓之为“器”。人要成才,首先要成“器”。玉不琢,不 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首先要成“器”,然后追求超越“器”,超越器具、器 物性能的固定性、有限性、被动性,成就人的通达性、无限性、主体性,从而变 被动为主动,变被规定为自我发展,变不通达为能丰富、充实自己,使自己作为 人而具有人的无限可能性。孔子说:“君子不器。”这个说法,对我们今天的专家 们、技工们尤其具有启示作用。 所以,人的发展在克服物化后,就走上了人的发展的康庄大道。学习积累没 有止步,下学上达,主要达到两个境界。一是遵纪守法、见贤思齐的君子境界。 君子是人性修养合格的人,是人作为合格人的人格标识;君子的理想就是希贤成 圣。二是天人合一、与天理为一、致良知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人”概念规定 性的境界,即觉悟和实现了人性的圣人境界。圣人是人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即理想的人、标准的人、典型的人。 我国古人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人自身修养的提高、对他人的感染 教化两个方面。换言之,他们认为人的发展:一方面是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是帮 助他人发展。将人的发展定位在人性修养的提高上,定位在人性的自觉和实现上, 是非常深刻的思想,也很有科学性。因为人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生物性的身体的 成长。因为牛马、禽鸟也能这样成长。人之所以异于牛马、禽鸟者,主要不在身 体上,而在人本性的认识、充实和丰富上,在人良知的觉醒和呈现上。所以,人 性的觉醒和实现,良心的澄明、呈现,才是人发展的关键。而这又离不开人理性 能力的发掘和运用、道德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审美情趣的培育和欣赏、功利知识 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等。 按照古人的思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历史问题等的解决,无 不以人的发展问题的解决为前提。而人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在古人的思想中,又 主要展开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人如何发展的人性修养论、帮助他人发展的文明 教化论三个理论领域。对于后者而言,古代先贤在探讨如何帮助他人发展时,含 教育教化、文化教化、政治教化、经济教化、社会教化、法律教化、风俗教化等 多方面,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古人认同的关于人的发展方法,主要是 中庸之道,即中道。中道发展,完全符合真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普通劳 动群众,匹夫匹妇,也能知能行。 (摘编自张茂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儒、释、道三家均较为关注发展的问题,其中以儒学最为突出。 B.人的发展有器物化或工具化两大问题:一是困而不学,二是学而不能上达。 C.人不能仅有身体的长成,还应求得自己本性、良知的发展并帮助他人发展。 D.人成为所谓专家、技工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努力达到最高境界,成为君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逻辑上逐层递进。 B.文章分析了人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学而上达、克服物化之后的方向与途径。 C.文章对比了人与动物的成长,旨在突出人性、良心发展对于人发展的重要性。 D.文章末段指出古人对解决人发展问题的理论认识及帮助他人发展的中庸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关于人发展的观点,对于今天的青年学子厘清成长途径、实现远大抱 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B.想学且能不断努力,才能实现主动发展,自我发展,变得丰富、充实,成就人 的通达性、无限性、主体性。 C.孔子认为“君子不器”,旨在突出人发展的丰富性,我们应努力做到全面发展, 以适应时代对于我们多重身份的需要。 D.儒家所认为的君子与圣人境界的区别在于,前者达到人性修养的合格标准,后 者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 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 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 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 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 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 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 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 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牡而 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 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 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 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 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 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 45 亿年,产生生命已有 42 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 300 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 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 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 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 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 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 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 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 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 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 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 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 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 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 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 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 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 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 的生命多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 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 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 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 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 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 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 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 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 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 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 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 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 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 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 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 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 “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 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 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 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 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 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 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 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 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 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 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 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 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 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 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 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6. 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 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呼喊 田鑫 我见过一万棵向日葵呼喊的样子。 它们站在秋天的田野里,四周是赶着去枯萎的草木,作物已经颗粒归仓,就 剩下向日葵,神情木讷,不知所措。太阳的吸星大法,正在将它们最后的水分和 能量吸走。 向日葵着急地呼喊,黑黢黢的冠,像高手准备好的暗器,随时都会发射,朝 太阳的中心奔去。 这是九月,田里只有向日葵站立,孤独而又桀骜不驯的样子,像极了村里叛 逆的少年。无聊的时候,就想着有风吹来,风果然就来了,向日葵看见风从远处 赶来,就集体呼喊,它们喊:风来了,风来了。风就吹过来了,向日葵们却集体 噤声,被风抚摸之后,顺着风的方向目送它离去。 风能感知到向日葵的呼喊,憋着一口气的向日葵,内心复杂。田野里,小麦、 玉米、大豆、向日葵依次按照节令种到地里,又按照节令从大地上冒出来,夏天 还没结束,小麦就被收割了,玉米棒子也收进了院落,大豆归仓。纵横阡陌间, 就只剩下向日葵,不合时宜地站立着。 向日葵渴望颗粒归仓,可季节忘了它们。不对,是种下它们的人忘记了它们。 向日葵整天呼喊,希望引起注意,可是它们喊哑了嗓子,喊瘦了自己,还是没有 呼喊来种植它们的人。 有一天,懒散的种植者终于想起了它们,就磨了镰刀上山了。向日葵看着有 人提着镰刀来了,又开始呼喊,终于有人想起我们了,终于有人想起我们了。面 对死亡,它们竟然如此欢悦。很快,呼喊就变成惶恐,镰刀飞快,一棵向日葵来 不及向另一棵向日葵告别,就剩下光秃秃的半截,镰刀切过的断面,像另一把刀, 立在大地上。一地的向日葵,身首异处。它们齐刷刷地站立着,枯槁的秆似乎在 朝天空呼喊:还我头来。 我还见过整个村庄的男人呼喊的场景。那一年太阳暴晒,大地干涸,地皮出 现皴裂,一夜之间几万张嘴同时裂开,跟村里的人抢吃的似的,也好像冲着上天 呼喊。村里能找到的水,都被抢进了水桶,人都不够吃,牲畜们只能干熬着。整 个村庄的秩序被水左右着。 想得到水,最原始的办法是求雨。无水的一片焦黄山壑沟谷里,一群人出现 在半山腰,为首的阴阳先生端着罗盘,跟在身后的人面带土色,表情凝重。阴阳 先生停在路边,罗盘摆正,开始念咒语。咒语念完,锣声起,随即,人群中发出 一声呐喊:龙王救万民哟,清风细语救万民哟……呼喊声尘土一样扑面而来:龙 王哟……救万民哟……这排山倒海般的呼喊,还是没有喊来雨。人们面带土色, 回到村庄。 求雨半个月以后,终于等到了雨,这雨还没落下来,空气中弥漫潮湿的气味 时,所有人就赶回家,拿出桶、盆、罐、碗。接在屋檐下。这雨没有让人失望。 美美地下了一夜。此前,为了留住这比油都金贵的水,人们向井学习,在院子外 挖一口水窖,四壁和底部抹上水泥,这大缸一样的水窖,装着一家子所有屋檐接 住的雨水。一年里冬接霜雪夏承雨水,再拽上牛驴,背上背斗,满山坳寻来残冰 块雪倒进去,等春天融了夏天满了就喝上整整一年。人们用那黑污黏腻的窖水砌 墙、饮牛、洗衣服,有时候,遇到干旱,也吃这水,时间长了,乡下的人带上了 水的性格和模样:硬、黑。 这么多年了,再没见过秋天的向日葵,也没有跟在人群后面求雨,但是内心 的呼喊却一直没停。 如果问我,最想听到的呼喊是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母亲在傍晚里的那一声:我儿,回来吃饭了…… 那时候,我们一遍又一遍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生怕别人找到自己,就使劲往 玉米地里钻,往麦草垛里躲,往树上爬,总之能藏的地方都藏了,恨不得藏到母 亲身体里去。可不管我们藏在哪里,游戏结没结束,天一擦黑,烟囱里冒出烟来, 我们就得从玉米地里出来,从麦草垛里出来,从树上爬下来,此刻一声“回家吃 饭了”的呼喊,是游戏的终止符。只要从不同的母亲嘴里喊出来,所有的孩子都 会顺着呼喊一一回到母亲身边。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藏到 十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去世,我也就不怎么参与这个游戏了,因为天一黑,所有 人的母亲站在门口,朝着村庄喊一声,谁谁谁回来吃饭了,别的孩子就潮水般退 去,而我却像留在浅滩的水,寻不到回去的路。 现在更多的人回不去了,这么多年,从玉米地里出来从麦草垛里出来从树上 爬下来的少年,一个个地溜出了村庄,藏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留守在乡下 的母亲,集体失语,她们站在门口,朝村庄里呼喊,偌大的村庄里,只有回音, 没有回应。我也一直藏在离村庄很远的地方,我想着这样就不怕在听到别的母亲 的呼喊时觉得自己可怜了,可是我错了,走得越远,那句在十岁就戛然而止的呼 喊声却越来越清晰。每当天一黑下来的时候,我老觉得有人在喊我回家吃饭,环 顾四周,却看不见任何熟悉的面孔。 (选自《散文》2020.06,有删改) 7.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描写“一万棵向日葵呼喊的样子”,一方面形象化地表达了向日葵内 心的渴求,另一方面引起下文。 B. 文章不仅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还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 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 文章插入了“在院子外挖一口水窖”的情景,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表达 了人们对难得雨水的珍惜。 D. 为了求雨,整个村庄的男人“排山倒海般的呼喊”,渲染了求雨壮观的场面, 烘托了人们对雨的渴求。 8. 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6 分)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呼喊”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 之。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 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 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 司,治小宫伯。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高祖 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建德元年,迁京兆尹。三年,出为熊州刺史。神 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 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民别都..,控带要重。平定 甫尔,民俗手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 远迩悦服。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 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甚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 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 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 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檎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 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 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 救。神举以奇兵击之,曼厥敗走,稽胡于是款服。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 腹之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今焉。及宣帝即位,荒淫 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 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踢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 (选自《周书·卷四十》,略有删节)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高祖东伐. 伐:征伐 B.民俗浇.讹 浇:轻薄 C.入寇.西河 寇:贼寇 D.神举亦颇与.焉 与:参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翰林,是翰林院的长官,为朝廷撰拟文书。翰林院的属官包括侍读学士、侍讲 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 B.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分公、侯、伯、子、男 五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别都,即陪都、辅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称为“两京”, 发挥着呼应、补充、配合等辅助性作用。 D.露布,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常常 是士兵高举露布,一路快马传递捷报。也指不封口的文书、奏章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神举自幼聪慧,喜好文学。他早有气量,同族兄长宇文深十分器重他;他 爱好诗文,经常侍从皇帝出游。 B.宇文神举袭爵增邑,备受器重。他先是继承父爵,食邑二千三百户;后改封东 平郡公,封邑增至六千九百户。 C.宇文神举文武兼备,忠勇无敌。他参与筹划处置晋公护,先后攻克齐国五城, 平定范阳叛军,迫使稽胡款服。 D.宇文神举励精为治,敬重人才。他平定熊州时恩威并施,远近心悦诚服;他钦 佩叛臣卢思道才名,以礼相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 (2)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骢马 万楚 金路青驰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释:①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驰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15.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 地阐明了虽然条件优越,却无容身之地,从而说明了不能用心浮躁的道理。 (2)韩愈在《师说》中警醒当今世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了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以此强调虚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说明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表现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7—19 题。 目前,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作为传统文化主要 组成部分的儒学,自然不应被忽略。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 叉学科,是对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其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 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儒学考古对祭孔遗 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宣圣庙又称孔庙,就是由于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 宣王”的原因。用佛教禅师孔庙,这个发现可以反映出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 佛儒之间的关系。 但是,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与儒学相关的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与其相关的遗迹、遗物远没有佛、道两类特征明 显,因此人们很容易;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必将中国儒学史的研究。 有了考古 学的支撑,中国儒学史研究才会更加丰富,(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愈益 监管 熟视无睹 大力发展 B.日渐 管理 置若罔闻 大力发展 C.日渐 管理 熟视无睹 有力推动 D.愈益 监管 置若罔闻 有力推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儒学考古对祭孔遗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宣圣庙又称孔庙,就是由于元代加 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B.祭孔遗迹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因为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 宣王”,所以宣圣庙又称孔庙。 C.祭孔遗迹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宣圣庙又称孔庙,就是由于元代加 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因。 D.儒学考古对祭孔遗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之所以宣圣庙又称孔庙,就是因为 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不仅仅只是历代儒生的论说,还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 B.就不仅仅只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还会有历代儒生的论说 C.历代儒生的论说就不会是仅有的,也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 物 D.不仅仅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会有的,历代儒生的论说也会有 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大学校园到底应该不应该开放呢?这其实并非一道简单的选择题,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大学校园不是“开放不开放”的问题,而是“怎 么 开 放 ” 的 问 题 。 国 内 多 数 大 学 都 是 国 立 大 学 , 乃 “ 全 民 所 有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竟,大学不是监狱,也不是军事基地,更不是私 人 宅 邸 , 其 “ 公 共 性 ” 的 属 性 注 定 了 其 “ 开 放 性 ” 的 本 质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才能称为“大学”。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 不超过 50 个字。 2019 年 12 月 27 日 20 时 45 分 10 秒 526 毫秒,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 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 多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 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飞行试验主要考核长征五号火箭总体方案、 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对后续航天任务的相关关键技术进行验证。此 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更重航天器,或将航天器送向更远深空的能 力,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 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障。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誓师,原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后也泛指在 集会上举行庄严的仪式来表示决心。“誓师”现在已成为高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是高中学生冲刺高考的标配。很多高中的各年级在迎战高考的重要节点(千日、 五百日、三百日、两百日、一百日、八十天、六十天、五十天、三十天、考前一 天等)都要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不仅高三的全体师生要参加,高一高二的师生 也参加,学生家长也参加,甚至社会上的一些团体、企业也参加…… 请以“我看高考誓师大会”或“我与高考誓师大会”或“2018 高考誓师大 会”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C 2.D 3.C 4. C 5. B 6. ①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爱护尊重自 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③适当利用 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 源)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 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 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 “对 所有人一视同仁”。 B 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这个地方,主 要是“更”字的使用导致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 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 也是科学事实。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 绝非必要。 D 项,曲解文意,“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对人类的界定错误。 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可知: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 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言下之意,人类 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 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 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 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分析不当,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事实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 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 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 “生命共同体”是一致的。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 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 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 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 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 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题干 要求: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生。根据原文 “制天命 而用之,杀伐以时”“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 自然规律而用”“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 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 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 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可知首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人 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根据“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 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 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 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 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可知作为人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 识自然,了解自然规律,才能做到遵循自然规律;根据“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 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 的必然结果”“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 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 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可知,懂得自然规律后,要尊重自然,热爱 和保护自然,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真正做到趋利避害, 变害为利。 7、B B 项。“还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错误,文章中没有外貌描写。 故选 B。 8、①内容上,交代了曾经生活在村庄的少年离开了村庄以及我离开了村庄的感 受。②结构上,一方面照应前文母亲在傍晚时的那一声呼喊。另一方面和前文形 成对比。前文“天一黑,母亲站在门口,喊孩子回家吃饭”,此处“留守在乡下 的母亲,站在门口,朝村庄里呼喊,只有回音,没有回应。”③主题上,表达了 作者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9. ①“呼喊”,指内心的渴求大声地表达出来,“希望引起注意”,进而引发读者 对生存的思考以及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②文章围绕“呼喊”,描写了向日 葵的呼喊、村庄男人求雨的呼喊和母亲的呼喊,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③ 最后以“每当天一黑下来的时候,我老觉得有人在喊我回家吃饭,环顾四周,却 看不见任何熟悉的面孔。”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10.C 11.A 12.D 13.(1)他管辖的东寿阳县的土人,纠集为盗,率领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 (2)皇帝也忌妒他名气大,又有旧怨,就派人送毒酒赏赐给他,他在马邑去世。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 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 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 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 项,“寇”,结合“西河”分析,“贼寇”错误。 应该是动词,侵入。“入寇”即侵入。故选 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 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 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 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 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 项,“翰林,是翰林院的长官”错,翰林院的长 官称掌院学士,以大臣充任,翰林院的属官统称为翰林。故选 A。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 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 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 项, 张冠李戴,“他平定熊州时恩威并施,远近心悦诚服”错。结合“神举励精为治, 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 分析,“恩威并施,远近心悦诚服”应是他跟随高祖平定并州后担任并州刺史时 的事情。故选 D。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 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 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部”,管辖;“聚”,聚集、集合;“率”,率领;“其”,代词,他们的;“党”, 党徒;“袭”,袭击。(2)“忌”,忌妒;“其”,代词,他的;“名望”,名声、威望, 名气大;“以”,介词,因为;“宿憾”,旧日结下的仇恨;“遂”,连词,于是、就; “赍”,给予、送给;“之”,代词,他;“于”,介词,在;“薨于马邑”(状语后 置句)。 参考译文: 宇文神举是太祖同族兄弟的儿子?宇文神举在早年就死了父亲,有早成的气 量,同族兄长安化公宇文深对他十分器重?世宗初年,开始担任中侍上士?世宗 留意有知识的翰林,而宇文神举很爱诗文?皇帝每有游幸,总是让他随从侍奉? 武帝保定元年,宇文神举继承了他父亲的长广县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户?不 久被任命为帅都督, 升任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被任命为右 大夫?保定四年,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主管小宫伯?天和元年,升右宫 伯中大夫,晋封清河郡公,食邑增加一千户?高祖准备处死晋公宇文护时,宇文神 举参与了筹划?建德元年,升京兆尹?三年,出任熊州刺史?宇文神举威名素来 很高,齐人很害怕他?五年,攻克齐国的陆浑等五城? 高祖东征时,诏命宇文神 举随军?平定并州后,当即任命他为并州刺史,加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该州是 齐室别都,控制着交通要道?刚平定没多久,民风轻薄狡诈,豪强大户,多为奸猾 之人?宇文神举励精图治,恩威并用,一个月之内,远近心悦诚服?不久加赠上大 将军,改封武德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户?不久,升任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 加封邑加上以前的共计六千九百户?他管辖的东寿阳县的土人,纠集为盗,率领 党徒五千人,前来袭击州城?宇文神举率领州兵将其讨平? 宣政元年,神举转任 司武上大夫?高祖亲自北伐,命令宇文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人率兵,分五路攻 入?高祖抵达云阳时,病势转重,于是撤军?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人聚众占 领范阳反叛,皇帝诏令宇文神举率兵把他们捉住?齐国的黄门侍郎卢思道也在反 贼中,平定贼党后被捉住,准备处死?宇文神举早就钦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释 放,以礼对待,当即命令他起草文告?就是这样礼贤敬重文人,礼遇贤能?适逢稽 胡反叛,侵入西河?宇文神举又率军会同越王宇文盛平定稽胡?当时突厥与稽胡 结盟,派骑兵赴援?宇文神举出奇兵进击,突厥败逃,稽胡于是表示归附? 当初, 宇文神举被高祖器重,当作心腹委任?王轨?宇文孝伯等人多次上言皇太子的短 处,宇文神举也屡有参与?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没有节制,宇文神举害怕大祸临头, 心中不安?刚平定范阳时,威名大振?皇帝忌妒他的名望,又有旧怨,就派人送毒 酒赏赐给他,在马邑去世?时四十八岁? 14、B. B.“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误。颔联写马的敏 捷、矫健和雄风。“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 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朝”、 “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 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 意进取的雄风。 15、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 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16、(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 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 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 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根据“虽然条件优越,却无容身之 地”“不能用心浮躁”可以推出答案;(2)根据“圣人更加圣明”“原因”“强 调虚心从师学习”等可以推出答案;(3)根据“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对远 方友人的深情厚谊”等可以推出答案。易错字:(1)蟹,螯,鳝;(2)矣,犹, 焉;(3)涯,邻。 17.C 18.B 19.A 【解析】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 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日渐”指一天一天地显示出;逐渐地。“愈益”表示与过去相比, 程度加深。此处两者皆可。 第二处,“监管”指监视管理;监督管理。“管理”,照管。根据上文语境, 只是加封孔子为圣人,并无“监视”“监督”之意。故应当填写“管理”即可。 第三处,“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 事物滇不关心。“置若罔闻”是把事情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重 视,不关心,有故意不理睬之意。根据上下文语境,是因为与儒学相关的遗迹、 遗物特征并不明显所以人们才没有关注,而非不重视,不关心。故“熟视无睹” 更好。 第四处,“发展”,扩大;“推动”,使事物前进。根据上文语境,虽然“传统 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与过去相比受重视程度加深了,但是“与儒学相关的文 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如果“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就能使得中国儒学 史的研究“大力发展”,不合逻辑。故使用“有力推动”更好。故选 C。 18.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 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 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原句有两处错误:①“儒学考古对祭孔遗迹的发现也颇有助益”不合逻辑, 属于主客颠倒,应该是“元代祭孔遗迹的发现”对“儒学考古”也颇有助益,排 除 AD 两项;②“就是由于……的原因”结构混乱例的句式杂糅,“是由于……的 原因”可改为“是由于……”,排除 C 项。故选 B。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 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 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不仅仅只”与后文应当是递进关系,根据上文语境,“有了考古学的支撑, 中国儒学史研究才会更加丰富”,所以此处递进的内容应该是与“考古学的支撑” 相关的,故应当为“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这就排除 B、D。C 项,“历代儒生的 论说就不会是仅有的,也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的主语变成 “历代儒生的论说”,这与前文衔接,则语句不通。故选 A。 20、①而是一道复杂的问答题 ②“开放”应该是其最基本的姿态 ③具备了 “开放性” 【解析】从前后文中寻找暗示性信息,如第①处前文“并非一道简 单的选择题”,后文说“‘怎么开放’的问题”,而这就是“问答题”。第②处应扣 住前文的“开放”,指出大学应具备“开放”的姿态。第③处总结全文,指出“开 放性”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21、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飞行试验成功,验证了相关关键技术,为探月工 程三期等重大工程打下基础。 22、【范文】 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 今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再过 100 天,我们将迎来 2010 年中考。我 们 9.3 的全体同学,就要结束紧张而美好的初中生活 ,去迎接人生的挑战了, 我们似乎已能看到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仿佛闻到了剑拔弩张的火药味。在这个 特殊的日子里,我班今天召开中考冲刺百日倒计时班会,目的是为我们学生加油、 呐喊、助威。如果把初中三年的学习比作一次一千米的长跑,那么现在已跑过最 后一个弯道,距终点只有百米之遥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全体的老师一定 倾其所有,助你们扬帆远航。一百天的时间内,也许我们对你们有更苛刻的要求, 更艰苦的训练,更严厉的批评,但我们相信大家能够理解,这一切,都是为了大 家能够出类拔萃,为了大家能够有所作为…… 同学们,现在已经到了中考倒计时的紧要关头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每 个同学都要放下包袱,静下心来,发扬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不抛弃、不 放弃,师生共同努力,全身心地奋战中考,考出满意的成绩! 同学们:关键时刻,头脑一定要清醒,只有 100 天了。中考与我们距离将越 来越近,要在自己心中竖立一块倒计时牌,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一门心思扑 到学习上,将全部精力、全部时间用到学习上。干扰大目标的任何想法、任何行 为都要坚决排除。帮助你成功的任何建议、任何批评都要悉心倾听。总之,就是 从现在开始,戒除一切与学习与中考无关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希望同学们以对自己一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自觉管好自己的每一天,无 悔于自己的每一天。 同学们,花无百日红,青春不重在,从这一刻起,为了父母那殷殷期盼地心 情,为了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我们要努力;为了那使人向往地高一级学校, 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地丰富充实,我们要努力;为了一切关心我们、爱护我们, 给我们以帮助的所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们要努力!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剩 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要努力地去谱写一页,一页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珍惜 100 天,让父母恩师在六月获得期望;奋斗 100 天,让雄心智慧在六月 发出光芒;拼搏 100 天,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