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二中2020届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南宁二中2020届高三3月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陕西凤翔泥塑是我国著名泥塑艺术之一,是在传统乡土社会中由当地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广为应用和流传的一种造型艺术。在当地举行的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和活动中,凤翔泥塑担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体现着广大乡民精神诉求的泥塑艺术,以积极、乐观、喜庆的基调和不断丰富、完善的形制样式,协调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②经过世代历史积淀,凤翔泥塑形成一套程式化塑造模式,并通过子承父业的家庭传授方式得以传承数百年。泥塑原型是由艺人手捏的实心塑作,再依型制成模具。然后再经过筛土、砸泥、擀泥饼、制坯、粉洗等塑型步骤以及勾墨线、教色、上光等的绘彩步骤。一件作品制作完成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 ③凤翔泥塑按形制分为浮雕半立体造型和圆雕立体造型两大类。浮雕类的“挂片”有虎头、福禄寿三星、麒麟送子、菩萨、关公、钟馗等,代表作是虎头挂片(又称“挂虎”),一般体型较大。圆雕类作品分为“摆件”和“立人”。“摆件”是以坐虎、坐狮为代表的“坐兽”,还有以十二生肖动物为题材,规格大小与挂片一样;“立人”一种是用作供奉的神祇塑像,如福禄寿三星、财神、八仙、菩萨等。 ④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禳灾是中国民间艺术表现的三项恒常主题,凤翔泥塑在这方面表现得同样明显。 ⑤凤翔泥塑讲究平正规矩。作品采用正面、正面侧身、正侧面塑型,一般突出正面刻划。如“坐虎”头部为正面,身子则取侧面,集中绘制正面,也是民间“求全”观念的体现,符合中国民间的一般审美习惯。凤翔泥塑造型还讲究饱满圆浑。作品结体概括凝练,形态夸张变形,略显凹凸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这种造型既是针对泥材特性所作适应性处理,也是强调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这种处理,一方面使作品孕育着勃勃生机,显示出一种向外扩张的力度,更加表现出威严勇猛、震慑鬼宗的气势(如“坐虎”的脸部处理为暴额怒目、呲牙咧嘴,身躯则大幅度收缩,四肢也极度简化,糅合了动物特有的凶猛性格,以增驱邪之功效);另一方面,使纹饰有足够的施展空间,一些祈福纳祥的作品可以充分表达出人们追求圆满的幸福、对生命的赞美及展示出人们生机勃勃、达观进取的人生观。 ⑥凤翔泥塑上常用的莲花、佛手、葡萄等花草蔬果纹样以及贯钱、云气纹等抽象几何纹样,均是有富贵、平安、福寿、生子等吉祥寓意的象征图形或表意符号。这些约定俗成的民俗文化符号,具有强烈的历史延续和顽强的稳定性。凤翔泥塑纹饰的空间布局,讲究对称和均衡。这种纹饰处理习惯除了对端正、圆满等吉祥含义的追求外,也体现了人们因此形成的审美趣味。在绘制过程中,艺人往往适形勾绘,以对称形式展开纹饰,花卉与抽象纹样交替组合,在简单的塑形中造就出千变万化的审美效果。 ⑦凤翔泥塑色彩浓厚热烈,以红、黄、绿为基本色,加上勾线的黑和粉洗的白五种色绘制。这五种色彩与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一致,古代称为“正色”,其他的色彩为“间色”,这五色被艺人们赋予了深刻的民俗文化观念和主观情感,如红色代表四季红火,绿色代表万年长青,旨在传达求吉纳福的意愿。“五色”对比极其强烈,但经过艺人巧妙地搭配组合又显得和谐统一,造成塑作鲜明、艳丽,又浑厚、沉着的色彩效果。 (摘编自杨萍《凤翔泥塑艺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陕西凤翔泥塑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以当地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活动场景为创作题材,具有明显的乡土性特征。 B. 凤翔泥塑按形制分为浮雕半立体造型和圆雕立体造型两大类,前者多挂放,后者多摆放,可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需要。 C. 与其他民间艺术一样,凤翔泥塑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体现着乡民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禳灾等精神诉求。 D. 为使作品呈现向外扩张力度、强化威猛气势,扩展纹饰空间、充分展现人的精神追求,凤翔泥塑大都采用饱满圆浑造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概述了凤翔泥塑的创作起源和社会文化功能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B. 文章第⑤⑥⑦自然段分别从造型、纹饰和色彩三个方面说明了凤翔泥塑的特点。 C. 凤翔泥塑采用与传统五行对应的五种色彩绘制,突出泥塑相克相生的辩证观念。 D. 文章简述凤翔泥塑制作工艺的同时,还突出呈现了其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因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百年来,凤翔泥塑通过子承父业的家庭传授方式得以传承,形成一套程式化塑造模式,其形制样式一直保持稳定不变。 B. 每一件凤翔泥塑作品的制作完成都需要先后经过塑型、制模、绘彩等一系列步骤,工序繁杂,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 C. 凤翔泥塑讲究平正规矩,一般突出正面刻划;还注意用凹凸对比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体现了工匠创作的写实意识。 D. 凤翔泥塑多将具有吉祥寓意的花草蔬果和几何纹样交替组合,并通过对称的形式进行布局,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效果。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曲解文意,“以当地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活动场景为创作题材,”错误,由原文“在当地举行的祭祀、庆祝、婚丧等仪式和活动中,凤翔泥塑担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是“当着特定的民俗功能,是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以……为创作题材”。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选项曲解文意,“突出泥塑相克相生的传统观念”错误,由原文“‘五色’对比极其强烈,但经过艺人巧妙地搭配组合又显得和谐统一,造成塑作鲜明、艳丽,又浑厚、沉着的色彩效果。”可知,是显得“和谐统一”,并非“相克相生”。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选项无中生有,“其形制样式一直保持稳定不变”于文无据。B选项篡改文意,“先后经过塑型、制模、绘彩等一系列步骤”错误;由原文“泥塑原型是由艺人手捏的实心塑作,再依型制成模具。然后再经过筛土、砸泥、擀泥饼、制坯、粉洗等塑型步骤以及勾墨线、教色、上光等的绘彩步骤。一件作品制作完成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省。”可知,是先“制模”,再“塑型”。C选项曲解文意,“体现了工匠创作的写实意识”错误。由原文“作品结体概括凝练,形态夸张变形,略显凹凸以划分五官、四肢等细部。这种造型既是针对泥材特性所作适应性处理,也是强调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可知,强调的是“作品功能的实用性选择和精神性选择”,而不是体现“工匠创作的写实意识”。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疾病医疗是城乡居民最现实的后顾之忧,医疗保险是解除这种后顾之忧的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陆续建立了面向城镇居民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制度和面向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为解除人民的疾病医疗负担和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全面推行和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有的由城镇单位与农村集体包办的医疗保障制度难以为继。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适合市场经济改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先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等制度。2016 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当前,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当然,现今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政策公平性和多样性问题,不同群体保障的层次不一样;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地方医疗条件比较差;医疗保障缺口巨大,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保险发展迅速但整体覆盖面较低,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等。 (摘编自郑功成(加快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在新增调入药品中,将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由于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需求不断释放,卫生服务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逐年上升。 此次调整医保目录,尤其是新增17种抗癌药并大幅降价,是一个重要举措,无疑是惠民利民深得民心之举。我国是一个癌症多发的国家,由于抗癌药品研发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从国外进口抗癌药,但过高的药价又制约了病患的使用。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正是基于此,此次17种抗癌新药不仅能够进入医保目录,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 (摘编自《医保目录调整彰显深化医改新成就》)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解除城乡居民的疾病医疗之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医疗保险这项工作,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收到显著成效。 B. 201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回落到1.3亿人,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 C. 2014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收入为8000亿元,而2018年已逾12000 亿元;与此同时,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也在持续稳步增长。 D. 2018年,我国职工医保基金累计结存超过18000亿元,而职工医保基金支出为0000多亿元,这说明我国职工医保基金是充足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如今的医疗保障制度依然存在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个人支出负担过重、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等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B.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因时而改,因时制宜,20世纪90年代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019年调整医保目录就是有力的证明。 C. 随着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以及医疗保障工作的推进,我国以前经常出现的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甚至放弃治疗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D.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没有把一些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纳入医保范围,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 6. 西方有些记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工作成效甚微,如果要反驳他们的观点,你有哪些理由?请根据材料加以阐述。 【答案】4. B 5. D 6. ①我国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②我国参保人数众多,基本实现全覆盖。③我国医疗保险水平大幅提高。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得以缓解。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 项,“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没有享受到新农合的好处而失去了积极性”错误。从材料一分析可知,2016年,国务院决定逐步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二为一,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才是2018年新农合参保人数回落到1.3亿的主要原因。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D项,“这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并不富裕”错误。原文没有相关信息。原文只是说“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医疗保险处于较低水平,部分重特大病、罕见病的治疗费用来能列入医保范围,同时药品价格偏高,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多发,甚至出现病患因为得不到医保支持而放弃治疗的情况”。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结合“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和完善的同时,先后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疾病应急救助等救助制度。除此之外,商业健康保险、职工互助保险等补充性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有助于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分析,我国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结合材料二图表内容分析,我国参保人数众多,基本实现全覆盖。结合“方案明确规定,将根据医保基金支付能力适当扩大目最范围,优化药品结构,进一步提升基本医保药品保险水平,缓解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近年来,国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推进了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体制的联动改革,逐步提高了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使医疗保险水平偏低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得越来越大,进口药的关税不断降低,降低药价也有了现实条件”“能够大幅度降低药价,使病患不仅能够用得到药,而且用得起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昂貴的压力”等分析,我国医疗保险水平大幅提高,患者用药难、用药贵的压力得以缓解。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又见鹭鸶 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散步。旱草和水草都已经蓬勃起来,河川里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野艾、苦蒿、薄荷和鱼腹草的气味混合着弥漫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在桌椅间蜷窝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松弛开来。 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生怕冲撞了它们惊飞了它们,便蹑手蹑脚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悠然雅然…… 于是,小河的这一方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司空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 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和生存选择难以揣摸。岂止鹭鸶这样的小河流域鸟类中的贵族,乡民们视作报喜的喜鹊也绝迹了,张着大翅膀盘旋在村庄上空窥伺母鸡的恶老鹰彻底销声匿迹了。到底发生了什么灾变,使鸟类王国土崩瓦解灭族灭种留下一片大地静悄悄? 单说鹭鸶。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鳏夫或寡妇悲怆遁逃? 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顿然悟觉,鹭鸶原是在村庄里的大树上筑巢育雏的。我的小学校所在的村庄面临河岸的一片白杨林子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引为荣耀视为吉祥。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吉兆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馋和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宁可舍弃了一个美好的出活儿的早晨,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篇渲染作者漫不经意的心态,为下文邂逅鹭鸶的惊喜提供了心理铺垫。 B. 作者将自己对鹭鸶的守候看作“守株待兔”的重演,暗示鹭鸶最终无法再得。 C. 作者极写鹭鸶倩影与姿容的优雅从容,与“鸡们鸭们雀们”的贪婪相形成了对比。 D. 本文表达了又见鹭鸶的激动与惊喜,从中流露出对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深深忧虑。 8. 结合上下文,分别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妙处。 ①这些司空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②难以泯灭的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9. 本文的结尾,营造了怎样的审美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7. B 8. ①“生动”一词形象地状写了司空见惯的乡村景象由于鹭鸶的出现而带来的勃勃生机和深刻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和礼赞。 ②“扑飞”既表现了鹭鸶生动活泼的飞翔姿态对作者视觉的强烈冲击,也表现了一直存留在作者心中的鹭鸶,一瞬间化为现实中的生灵,外化了作者惊喜与激动的心意。 9. 审美意境:结尾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将隔水相望的鹭鸶比作“在水一方”的“伊人”,营造出古今交融的诗情画境。 思想感情:①作者将鹭鸶视作“圣物”,想象为“在水一方”的“伊人”,表达了对鹭鸶的极端珍爱。②“伊人”在诗中代表着美好的理想,作者在此引用,赋予了鹭鸶以美好理想和未来远景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的殷切期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等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 B项,“暗示鹭鸶最终无法再得”说法过于绝对。作者将自己对鹭鸶的守候看作“守株待兔”的重演,是为了暗示在绿地锐减、空气污浊、冷枪暗施的乡村,很难守候得到鹭鸶,而要主动寻找,在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里才能邂逅鹭鸶。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及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该词的表面义、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入手,并结合修辞等特殊表达技巧,体味词语的深刻的内涵和表达的效果。多数重点词语的用法,是有其深刻含义的,这时如果我们单从表面现象入手,往往不易正确的理解,只有进行细致的分析,方能理解词语的特殊表达效果。 在第①句中,通过把握整段的含义可知,这里的景色虽然美丽清新、富有生机,但在作者眼里却是“司空见惯”的,毫无新意。“司空见惯”和“生动”本身是矛盾的,所以可以分析出让作者感受发生变化的,正是因为鹭鸶的出现,才给乡村带来了生机和色彩,透过结果分析原因可知,“生动”一词,可以表达出作者对鹭鸶的喜欢和赞美。 在第②句中,应该明确“扑飞”是一个动词,发出这个动作的主体是鹭鸶的倩影,“扑飞”写出了鹭鸶的动感形象;该句前文中,作者写道“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 可见此句由往事的回忆写起,“从心里扑飞而出”“化成活泼的生灵”,由往事的回忆又过渡到现实,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形成虚实结合,更突出了鹭鸶之美,也表达出作者再见鹭鸶时的惊喜与激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对象是散文结尾段的意境和情感。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相关情节概括内容,总结审美意境;并结合尾段特殊的写作手法,最后从形象、情节、主旨等方面分析其情感及作用。 该题第一问为“营造了怎样的审美意境?”解答本题,主要是结合结尾段的内容展开作答,本题中尾段的意境创设,主要在引用的古诗词中体现,作者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把隔水相望的鹭鸶比作“在水一方”的“伊人”,将古今情景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唯美的诗情画意之感。 解答第二问,主要抓住尾段所引用的《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来解答,这几句诗句本意是用来表达对情人的思念之情的。引用到此处,能体现作者对鹭鸶的追寻与钟爱,既呼应前文对鹭鸶的寻觅等待,又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其次要关注引用诗句的独有作用,即增添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 B. 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 C. 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 D. 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纣,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最终众叛亲离、身死国灭,成为商朝末代君主。 B. 钺,有说法是一种古代兵器,确切来说是大斧,虽具备杀伤力,但更多的是一些仪卫所用。在西方权力象征物一般是权杖,中国常常是钺。 C. 衅社,是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其中“衅”在此处指以牲畜之血祭祀,而“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和祭祀五谷神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D. 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即走上阼阶主位,即为即位、登基之意,也作“践祚”“践国”。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公忠心辅佐武王。周灭殷商后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并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 周公非常重视贤才。周公一次洗头多次握发、一次吃饭多次吐哺,就是因为担心怠慢贤才,他也以此告诫自己儿子伯禽不要骄慢于人。 C. 周公作《周官》及《立政》。虽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划定百官职责,百姓因此便利,很高兴。 D. 周公受到成王尊重。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没有按照遗言把他葬在成周,而是把他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白己并不敢把周公当做臣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2)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我不避嫌疑代理国政的原因,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 (2)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壁,来接受诸侯朝拜。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1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自汤至帝乙,无不遵循礼制去祭祀勉力向德,殷代诸王都能上配天命。后来到殷纣即位时时,大为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万民都认为他该杀。 (2)抓固定称谓:“帝乙”,是商王文丁之子,商朝第二十九任君主。是固有称谓,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 (2)独立完整的句子间不可断开:“帝无不配天者”译为 “殷代诸王都能上配天命”,这里“帝”为主语,“无不配”属于谓语,“天”是宾语,完整的句子无需断开,所以要在“明德”后停顿,据以上分析,可以排除C。 (3)句前状语应该单独成句:“在今后嗣王纣”译为“后来到殷纣即位时时”,是“诞淫厥佚”的句前时间状语,所以这两句之间应有停顿,可以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和祭祀五谷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错误,应为“‘社’在古代常指土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周公划定百官职责,百姓因此便利,很高兴”表述错误,通过原文“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可知“百姓说”是因为周公“作《立政》,以便百姓”。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该句句式为判断句;“所以”,……的原因;“摄”,代理;“畔”通“叛”,背叛。 (2) “南面”,面向南;“倍依”,朝会时背对天子座后的斧文屏风;“朝”,动词的使动用法,让……朝拜。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武王九年,武王亲自东征至盟津,周公随军辅助。十一年,周军讨伐殷纣,军至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周军攻破殷都,进入殷王宫。杀殷纣以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这就是鲁公。但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朝延辅佐武王。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夷(sh,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仝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为有国土而骄慢于人。”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于是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诸侯都宗顺周王朝。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到成王临朝后,周公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毋逸》说:“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多士》说:“自汤至帝乙,殷代诸王无不遵循礼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后来到殷纣时,大为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万民都认为他该杀。”周公写了这些用来告诫成王。成王居于丰京,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夷门①歌 王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注:①夷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这首诗中所歌颂的侯嬴是夷门的守门官,故名为《夷门歌》。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的题材出自于“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历史故事,从作者的剪裁提炼上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故事新编式的杰作。 B. 头两句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紧接着两句写“窃符救赵”事件的结果。“益”“急”二字表现出赵国的燃眉之急。 C. 最后四句专写侯嬴,既紧承前段遥接篇首,又回到救赵这件事来。以“献奇谋”写出其智;以“向风刎颈”写出其义。 D. 本诗歌颂了侯嬴和朱亥这些出身下层的布衣之士见义勇为的豪侠精神,赞扬了信陵君能任用贤才的开明的政治风度。 15. 这首诗中间四句写信陵君礼遇侯嬴。这件事本来是在秦兵围赵之前的,而且这其中还省略了很多精彩的情节,请简要赏析这四句诗这样安排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B 15. 将信陵君礼遇侯嬴之事安排在秦兵围赵之前,属于倒叙的手法,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形成跳跃感,产生短篇不短的效果。诗中省略很多精彩的情节,可以启发读者的联想,使情节得到补充;同时使情节详略得当,强调二人卑微的地位,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B项,“头两句先写七雄争霸天下的局势,紧接着两句写‘窃符救赵’事件的结果”错误,“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译为“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是交代写“窃符救赵”事件的成因。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结构安排、构思立意的能力。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来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具体的构思技巧主要指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源、照应、抑扬等。 中间四句中,信陵君礼遇侯嬴,本在秦兵围赵之前,所以作者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插叙的作用是,暂时中止前面叙述,造成悬念,同时运用“切割”时间的办法形成跳跃感,使短篇产生不短的效果,即在后文接叙救赵事时,给读者以一种隔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感觉。信陵君结交侯生事,在《史记》有一段绘声绘色的描写,诗中却把诸多情节,如公子置酒以待,亲自驾车相迎等,一概略去。略去的情节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得到补充,使诗歌具有语短事长的效果。但紧接二句交代侯嬴身份兼及朱亥,又出人意外地详细,这两句妙在强调二人卑微的地位,从而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突出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两人在窃符救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故强调并不多余。这段的一略一详,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很多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即使跨越时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的名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与《逍遥游》中宋荣子“①_______,②________”的做法是类似的;《论语》中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和《离骚》中的“③________,④________”两句都强调了“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世原则;《墨子•尚同》中“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的注意赏罚的治政理念,在《出师表》中的“⑤_______,⑥_________”中也得到了很好体现。 【答案】 (1).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夫孰异道而相安 (5). 陟罚臧否 (6). 不宜异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圜”“孰”“陟”“臧否”。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唱响在历史的天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人物。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事业,或是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福祉,或是_______推动科技创新……获得“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 )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_________,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怀、 __ 的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物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起信念风帆,树立模范标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________、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B.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C.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D.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择善而从 B. 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择善而从 C. 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见贤思齐 D. 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见贤思齐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 巨大力量。 B. 作为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 最高荣誉。 C.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也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 上的荣光。 D.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 巨大力量。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改革、革命、建设”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应改为“革命、建设、改革”。 B项,“改革、革命、建设”语序不当,不合历史逻辑,应改为“革命、建设、改革”;暗换主语,“全国各族人民”后无谓语。 C项,暗换主语,“全国各族人民”后无谓语。 D项,正确。 故选D。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处:“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此处的语境是指贡献出全部精力推动科技创新,所以应该用成语“鞠躬尽瘁”。 第二空处,“翘楚”喻指秀美的林木,后比喻杰出人才或事物。“魁首”指首领,多用在同辈中才华居第一的人。此处的语境是指功勋模范人物是行业的杰出人才,所以应该用成语“翘楚”。 第三空处,“默默无闻”指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此处的语境是指功勋模范人物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的奋斗品质,所以应该用成语“默默无闻”。 第四空处,“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此处的语境是指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的氛围,所以应该用成语“见贤思齐”。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其一,内容上,先解说其荣誉级别,然后评价赞美,最后说作用。其二,结构上,“是……是……是……”是直接判断评价。 故选A。 【点睛】 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 个字。 弱视与近视不是同一种病。近视多发于学龄期人群,是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因素等造成的“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眼病。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 ①______ 。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看远看近视力都不好等症状。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 ②_________ ,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孩子在幼年阶段自制力不足,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纠正,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③_____ ”。 【答案】 (1). ①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 (2). ②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 (3). 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解析】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答题时要注意话题要保持一致,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本题中,第一空,结合上下文“通常情况下,近视患者戴眼镜后”“而弱视是一种通过戴眼镜也无法矫正视力的眼病”,推断①处可以填入“矫正视力可恢复正常”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下文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推断②处应该填入“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上文“孩子在幼年阶段自制力不足,如果没有家长的耐心纠正,很容易养成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弱视、斜视等眼疾。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并对孩子眼病做到……”,推断③处应该填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点睛】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1.下图分别是中国戏曲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的标识,请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其构图元素的异同。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答案示例:异:①中国戏曲大会:扇子、彩带、祥云等众多戏曲元素介入。②中国诗词大会:大海、初升的明月、望月的诗人、卷轴等构成具有浓郁诗情的画面。同:①都有弯月形象等传统元素,意蕴悠长。②有清晰的书法体汉字,内容鲜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要求“结合图片内容分析其构图元素的异同”,然后认真读图,看清图上都是哪些构图要素,与主题有怎样的关系、文字与图案的融合度等,然后比较得出异同点,分点作答。 两幅图都用汉字揭示出主题,都有圆弧形的图样。中国戏曲大会标识是由祥云、彩带、扇子构成,而中国诗词大会标识是用月牙、卷轴、祥云、大海和望月的人构成。这虽与大会的对应主题“戏曲”“诗词”密切相关,但是都蕴含着浓浓的古典美和鲜明的画面感,给人美的享受。 【点睛】漫画类试题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内容,拟漫画的标题,品漫画的寓意。看图时,依照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原则观察画面的图片、文字、数字、风格等,特别注意夸张处、唯美处和文字往往是解题的切入口。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2年美国科学家洛伦兹发表演讲,他说,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洛伦兹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小议“蝴蝶效应”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而细节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殊不知这不起眼的细节,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揣在怀里便是阳光。细小的事情往往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蝴蝶虽小,但是却有招起大风的能力;小草星录弱,却有路不死精神;水滴虽脆弱,却有穿石的力量。我们也不能看小自己,因为我们可能含有巨大的能量。 曾经,流传过一首这样的小诗:丢了一颖钉子,环了一只蹄铁;折了-匹战: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诗歌虽然简单,却生动地表现出了一颗钉子的作用。没错啊!一颗打子可以灭掉一个带国!生活中我们常常忽了许多小节问题,然而那些小节却决定了我们的成败。诗歌虽简单,却生动地表现出了一颗钉子的作用。没错啊!一颗钉子可以灭掉一个帝国! 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许多小节问题,然而那些小节恰恰就会决定了我们的成败。事物间的联系是无所不在的,一个小节引起另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又引起另一个问题,最终会把整件事都弄坏。我们是否对此有所感悟呢?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生活中的“蝴蝶效应”。 我还记得一个故事:小张向小黄借钱,小张就写了一张借据,上面写着“小张借小黄一万元”小黄没多留意就算了。后来,小黄向小张追回欠款时却吃了闭门羹还要被指是欠款人。原因是借据有两个意思,一是小张借(了)小黄一万元、或是小张借(给)小黄一万元。就一个字之差就是万元的损失,真是苦不堪言!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不中小节者无以成大事。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相类似的,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说:“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地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可见对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中外共见。 我想西方的先哲们留给我们这句谚语,不仅仅是让我们警惕这种效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正确的利用这种效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可做如下思考,“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蝴蝶效应”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来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中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考生据此可分析“蝴蝶效应”的危害,以及如何解免蝴效应等。 参考立意: 1.要防微杜渐,不可因小失大; 2.细节的价值; 3.利用好“蝴蝶效应”; 4.“蝴蝶效应”给我们的启示; 结构层次:运用名句“一树一苦提,一沙一世界”引出细节的重要性;接着以英国查理三世因为马的铁掌丢失而失败的故事,提出“蝴蝶效应”的概念;接着以“大礼不辞小让”的古语,引出生活中很多“蝴蝶效应”的事件;然后说明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平时一定要细心注意,最后以《劝学》中的句子结尾。 参考素材: 1.2003年,美国发现一宗疑似疯牛病案例,马上就给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带来一场破坏性很强的飓风,扇动“蝴蝶效应”的是那头倒霉的疯牛”,受到中击的,首先是总产值高达1750亿美元的美国牛肉产业和140万个工作岗位,而作为养牛业主要饲料来源的美国玉米和大豆业,也受到波及,其期货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但最终推波助澜,将“疯牛病飓风”损失发挥到最大的,还是美国消费者对牛肉产品出现的信心下降,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恐慌情绪不仅造成了美国国内餐饮企业的萧条,甚至扩散到了全球。 2.你能想像得出一个美国人抽烟和中国通货膨脉有什么关系吗?假设美国现在有一个人抽烟,不小把没灭的烟头扔在了床边,然后出门上班了,大约20分钟后,烟头慢慢引燃床单,火越来越大,逐渐延到左邻右舍,引起煤气的连环爆炸。这时的美国人已经对恐怖袭击战心惊,而这个扔烟头的人却忘了自己曾扔过烟头,于是在一时无法查明原因的情况下,暂时被定为恐怖击。这样,惊恐万状的人们纷纷抛售股票,引发股市大跌,人们下降的消费信心影响了整个美国经济。 3.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或许会改变人生,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辞,可以作为佐证的事例随手便可拈来,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据鳌头,而目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 【点睛】材料作文的材料有一则的,也有两则及以上(称多则材料)的。不管是一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都需要认真审题,多数材料都需要我们做一些辩证的分析,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