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点4归纳内容要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考点四 归纳内容要点 (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 1),完成后面的问题。 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答案 得分 误区诊断 学生 甲 ①字丑拙,试有司,辄不 利;②遂输粟入太学;③ 科举考试的内容来自四书 五经;④考官的喜好直接 决定考试结果。 2 分 该生不明题干要求,第①②点直接摘录了 原文内容,没有根据题干要求概括作答, 导致丢分。 (短板一:不明题干要求,不会概 括分析) 学生 乙 ①科举考试对书写很重 视;②可以通过捐物资入 太学来修习;③考中进士 后即可加官晋爵;④考官 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 果。 3 分 该生对科举考试的特点概括错误且要点不 全。第③点不属于科举考试的特点,概括 错误;漏掉要点“考题出自经书”,导致 丢分。(短板二:概括错误且漏掉要点)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要逐段阅读原文,明确每段的主要内容,并找到符合题干要求 的关键语句。由“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可知,科举考试中书法的重要性;由“输粟入 太学”可知,当时可以以捐纳财物的方式进入太学。由“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及“友人 以经书题相商”等语句可知,科举考试的内容来自四书五经。教谕认为“七卷大不通,留作 笑资耳”,但是主考官“一见,抚掌称大妙”,结果“《易经》以大父拟元”,可见考官的喜好 直接决定考试的结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答案】 ①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1 分)②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1 分)③考题出自经书;(1 分)④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1 分) 一、解答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题的技巧(针对“短板一”) 1.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 2.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 3.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二、准确筛选概括内容要点(针对“短板二”) 1.由理到事的信息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在题干上往往提出一个较抽象的筛选标准,要求从原文筛选整合出合乎题干要 求的事例来,是信息筛选选择题的另一种形式。 做此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题干要求,锁定信息所在区间。 (2)转述要全而准,因为这种题型要求答出的是“事”,在将文言信息转换为白话信息 时要求全而准,比如每一个事例的主体、原因、经过、结果等信息要齐全、准确。 (3)根据题干要求,灵活选择答题方式。如果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就要特别注意文 言语句中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因为它是暗中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准确理解。如果要求用 原文回答,那么在“截取”时要注意全面,不可丢掉该有的信息。 2.由事到理的内容概括型 这种题型要求:从文中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事理来。它多是要求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 对此,同样要求根据题干要求,找准找全符合要求的有关文字,并用概括性的语言准确表述 出来,方法类似于散文、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概括题。特别要学会摘取文中对人物的评价 性词语回答(这类词语多出现在文末)。 [专 项 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20332016】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韩 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 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 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 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 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 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 史、观察判官。 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 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 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 “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 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 “足矣!”以女与王氏。 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强调用自己的话概括,即不能照抄原文。 王适奇在“怀奇负气”,未通达时“不肯随人后举选”;时来运转,他“缘道歌吟,趋直言 试”,虽然“对语惊人”却未中第;落第后,卢从史遣客邀其出来做官,王适却以“狂子不 足以共事”拒绝;最后叙写他抬高虚构自己的身份“骗娶”得意中人。 【答案】 ①他喜欢读书,但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②去应考时边走边歌咏, 应试时对语惊人,却不被录取;③拒绝“狂士”征召为官;④虚构官人身份骗婚。(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先生名适,姓王。他喜爱读书,怀抱奇志,恃其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 试。被没有资历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于是才去求谒各位公卿贵人,(想) 借助他们的声势(博取功名)。那些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那些会用甜言蜜语媚人耳 目的人,不喜欢听那种耿直刺耳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吩咐守门人再不让他进门。皇上刚登 帝位,用四种科目的考试来招募天下英才,王适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于是就 拿着他所写的文章,沿路边走边歌咏,赶去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王适应试时, 直言惊人,结果没有考上,生活更加困窘。 过了很久,(他)听说左金吾卫李将军年轻且喜欢多事,可以凭言辞打动他。于是登门自 荐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禀告事情。”一见面,谈话投合彼此心意,(从此) 王适便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气焰十分嚣张,鄙视那些按照规矩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办事的文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把王适平素的言行告诉他,他立即派人(前去)招请 王适。王适说:“这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刻谢绝了来客。从此,李将军越发 尊重他,保奏他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完全采纳他的意见。将军升任凤翔 节度使后,王适随他到了凤翔,改任大理评事,代理监察御史、观察判官(的职责)。 王适妻子是上谷郡处士侯高的女儿。起初,处士打算把女儿嫁出去,告诫自己说:“我 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才处境困窘,(我只有)一个女儿,(非常)爱她,一定要嫁个做官的人,不 会把她嫁给一般的人。”王适说:“我寻求妻室很久了,只有这个老翁适合我的心意;而且听 说他的女儿贤惠,(我)不可错过这个机会。”于是骗媒婆说:“我参加明经科考试已经考中, 将被选为官员,很快(我就是)当官的人了。如果你能让侯翁把女儿许配给我,我就送百金给 你作谢礼。”媒婆答应了王适,把王适求婚的事禀告了侯翁。侯翁问道:“(那人确实)是做官 的人吗?拿文书来!”王适无计可施,只得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要苦恼,侯翁是个 襟怀坦荡的人,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的。你弄一卷大致像委任官职的凭证的文书,我去时把 它藏在衣袖内,侯翁看见后,不一定会拿过去细看,希望你听从我的安排。”王适就照媒婆 的吩咐办了。侯翁望见“文书”藏在衣袖内,果然信而不疑,说:“可以了!”就把女儿许配 给了王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答刘正夫书 韩 愈 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人。”曰:“古圣人所为书具存,辞皆 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 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 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 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之为文,能深探而力取 之,以古圣贤人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 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 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 2.韩愈在答复刘正夫“宜何师”时提出了哪些重要看法?请分条加以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哪些重要看法”暗示答案不止一点,第一 段中“为文宜何师”“辞皆不同,宜何师”“文宜易宜难”已经明确标示三点。第二段提出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强调要“见人所共见, 发人所未发”,并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佐证之,即用功深,思想有创见, 收名才远。 【答案】 ①学习应以古圣贤为师;②文章内容应不因袭陈词,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 ③选文方面不要过分关注难易,要力求准确;④思想方面要有创见,要有自己的特点。(每 点 1 分) 【参考译文】 如果有人问我:“写文章应该效法谁?”我一定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古代圣 贤。”如果又问:“圣贤所写的书保存下来的很多,文辞各不相同,该效法谁的呢?”我一 定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他们的思想,而不是效法他们的文辞。”如果再问:“写文 章应该写得简易还是繁难?”我一定会郑重地说:“无所谓难或易,只要恰到好处就行了。” 如此罢了,绝不是极端地提倡文章一定应该这样写,坚决禁止文章一定不能那样写。 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种东西,谁也不会去关注它,当看到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人们就会 一起观赏谈论。文章难道和这不同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 公、刘向、扬雄文章写得最好,那么可以说,下的功夫深的,名声就传得远。如果都顺从世 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解,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您 家中的各种物品,都是日常离不了要使用的,但其中你所珍爱的,肯定不是寻常的东西。那 么君子写文章的道理,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现在的那些要写文章的晚辈后生们,能够深 入探求努力获取,以古代圣贤的做法为法则,虽然说不一定人人都要这样做,一定要像司马 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才出现,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绝不是出自按部就班 的人。至于圣君治国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罢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会看中那些有真正才能 的人,这种有才能的人不是别的,就是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因循他人说法的人啊。 自从出现文字以来,谁不写文章呢?但是能够保存到现在的,一定是能提出独到见解的啊。 所以我经常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 [综合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6 题。(18 分) 【导学号:20332017】 谢曾子开①书 秦 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史院学士阁下,某不肖,窃伏下风之日久矣,顾受性鄙陋,又学习迂阔,凡所辛苦而仅 有之者,率不与世合。以故分甘委弃,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比者,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 其鄙文而数称之。士大夫闻者莫不窃疑私怪,以为故尝服役于左右,而某未尝望阁下之屦舄 也。 窃观今之士子,峨冠大带求试于有司殆五六千人,学宫儒馆以教育自任者无虑百数。其 因缘亲故以为介绍,谈说道真以为贽献。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冒污忍耻,侥 幸人之知己者,迹相仍、袂相属.也。然而得善遇者十无五六,与之进而教诲者十无二三。至 于许之国士之风,借之以齿牙余论者,盖百无一二焉。其售愈急,其价愈轻,亦势之然也。 某与阁下非有父兄之契、姻党乡县之旧,介绍不先,贽.纳不前,谒者未尝知名,阍者莫 识其面;而阁下徒见其骫骳②之文以为可教,因曲推而过与之。传曰:“鸣声相应,仇偶相 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呜呼,阁下之知某,某之受知于阁下,可谓无愧乎今之人矣。 前日尝一进谒于执事,属迫东下,不获继见,以尽所欲言。旋触闻罢,遂无入都之期, 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辄因西行之便,略陈固陋,并近所为诗、赋、文、记合 七篇,献诸下执事。伏惟既推借之于其始,宜成就之于其终,数灌溉以茂其本根,消垢翳.以 发其光明,不间疏贱而教之以书,使晚节末路获列于士君子之林。则某与阁下非特无愧于今 之人,又将无愧于古之人矣。古语有云:“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惟阁下裁之。 【注】 ①曾子开:名肇,曾巩的弟弟,当时任国史院编修,故文中称史院学士。②骫 骳(wěi bèi):风格卑下。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敢辄款.于缙绅之门 款:敲打,叩 B.迹相仍、袂相属.也 属:聚集 C.介绍不先,贽.纳不前 贽: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 D.消垢翳.以发其光明 翳:遮蔽物 B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 项,“迹相仍、袂相属”属于 对举句式,前句中的“仍”是动词,沿袭,相继;后面的“属”也应是动词,是“相继,连 接”的意思。要结合上下文及句式的特点来推测实词的含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曾肇在交游的朋友中得到秦观的文章,并且多次称赞,以至于引起了士大夫的怀疑, 有人误认为秦观曾经和曾肇之间有过交往。 B.秦观批评当时大量读书人汲汲于富贵,千方百计以求仕进,结果适得其反的行为, 意在突出自己的不同流俗、自守清高。 C.在写这封信之前,秦观曾经拜见过曾肇,但因过于仓促,未能畅所欲言,不久就离 开京城,短期内没有机会再次入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D.“烹牛而不盐,败所为也”的意思是牛肉煮熟了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这话 说的虽是个小事情,但可以比喻大道理。 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 项的分析与概括偏离了作者的本意,未理解作者 的情怀及意向。本文意在强调在自己不曾登门拜访的情况下,得到曾肇的称赞,自己非常感 激。]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不意阁下于游从之间得其鄙文而数称之。(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词令以干谒者,俯理色以叩阍人。(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居闲处,独念无以谢盛意之万一。(2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那些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游从之 间”“其鄙文”“数称之”各 1 分) (2)用好言好语来求负责接待宾客的人,不顾义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谒者”“理 色”“阍人”各 1 分) (3)(我)闲居无事,唯独想到没有东西来答谢您深厚情谊的万分之一。(“燕居闲处”1 分,补足主语 1 分) ★6.请简要概括作者写这封书信的用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文章的前半部分表现了作者的谦卑和感激之 情,后面才委婉地表明自己的真实意图是虚心请教,以求进步。考生应该熟知古代文人表情 达意的含蓄与蕴藉。 【答案】 ①感谢曾子开对自己的知遇之恩;(2 分)②请求曾子开指点自己的文章,以 取得进步。(2 分) 【参考译文】 史院学士,我没有才能,私自处于下位已经很长时间了,考虑到(我)生性粗俗浅薄,加 之学习(的知识)迂腐又不切实际,大凡刻苦学习而仅得的一些知识,大概都不符合世事。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此,(我)理应被当世抛弃,不敢随便登门拜访达官贵人。近来,不料您在交游的人中间见到 那些拙作并且多次称赞它们。听到这件事的士大夫都私下怀疑,暗自称怪,认为(我)以前曾 经在您手下做过事情,但是我却一次也没有见过您呀。 (我)私下里看当今的读书人,穿着礼服在官员那里求被任用的大概有五六千人,在学校 和文化机构,把教育当成自己职责的人大概也有几百。他们通过姻亲、好友(等关系)作为介 绍,把议论道德学问的真义来当作献赠的礼物。用好言好语来求负责接待宾客的人,不顾义 理和脸面来拜见守门人,忍受着侮辱羞耻,(祈求)运气好遇到能知遇自己的人,足迹不断, 衣袖相连。然而得到善待的人十个当中不及五六个,能够被推荐进而得到指导的十个当中没 有二三个。至于被称赞有“国士之风”,得到不费力的表扬的(来访者),大概一百个中没有 一两个。他们兜售(自己的才能)越急切,身价就越低,也是形势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我和您没有父兄意气相投的关系,没有姻亲同县同乡的旧情,没有人提前在中间引荐, 也不是进献礼物在先,传递信息的人不知道我的姓名,守门的人也不认识我。而您只是看到 我的风格卑下的文章就认为(我)可以(值得)教导,于是多方面推荐并给予过分的赞美。书传 中说:“鸣声相互呼应,意气相投的伙伴相互随行,人由于精神相同而投合,物品因为属于 同一类而在一起。”唉,您赏识我,我被您赏识,可以称得上无愧于当今的人了。 前不久(我)曾经拜见过您一次,恰好被迫东下,没有来得及再次相见,来说完我想说的 话。不久(之后)遭遇落第之事,于是没有入都的时间,(我)闲居无事,唯独想到没有东西来 答谢您深厚情谊的万分之一。于是,趁着(有人)西行的便利,简略陈述浅陋(的意见),并附 上最近所写的诗、赋、文、记一共七篇,献给您。俯伏思量,您既然在开始的时候推许引荐 我,应该会自始至终成全我,不断浇灌使我的基础更深厚,除去(我的)污垢和遮蔽来开启我 的光明;不觉得关系疏远和(我)地位低下,而用书信的形式指教我,使我在穷途末路之际可 以加入到有德行有学问的人的行列。那么,我和您不仅无愧于当世之人,而且将无愧于古人 了。古语说得好:“煮(熟)了牛肉,却不放盐,是变味变质的原因。”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物, 却可以比喻大事。请您衡量裁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