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图表专攻篇六地形和地质剖面图强化训练
地形和地质剖面图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 A.东北—西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南北走向 2.该半岛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大致是( ) A.由南向北减少 B.由西向东减少 C.由北向南减少 D.由东向西减少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越靠南,纬度越低,山脉的位置越靠西,故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由于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故山脉西侧(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答案:1.A 2.B (2015·湖北八校联考)读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回答3~4题。 3.读图可知( ) A.①地海拔700 m左右,1月均温-7 ℃左右 B.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 400 mm的地理分界线 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 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4.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比南侧水资源更丰富 B.①地可发展草原畜牧业,②地优质的苹果是其标志性物产 C.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D.①地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②地石灰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 解析:第3题,由地形剖面线变化趋势可知,该山脉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有断层,比较陡峭,深谷密布;读图可知,①地海拔700 m左右,1月均温-3 ℃左右;该山脉位于我国30°N以北地区,不可能是我国年降水量1 400 mm 的地理分界线;该山脉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第4题,由年降水量曲线可知,图示地区南侧降水量较大,水资源更丰富;该山地应处于我国南方地区,南侧地区由于植被保护良好,河流含沙量较小,水质较好;②地降水丰富,气温冬暖夏热,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宜种植苹果。 答案:3.C 4.C (2015·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下图为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附近的约特干古城遗址某处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5~6 题。 5.约特干古城遗址文化层深埋于地下的原因是( ) ①板块断裂,地层下陷 ②河流泥沙沉积 ③风沙沉积 ④冰碛物堆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据该地层剖面图,可推知约特干古城遗址自然环境变化的特点是( ) A.1 000年以来气候稳定不变 B.2 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C.6 000年以来湿润期长于干旱期 D.距今7 000年开始出现绿洲 解析: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古城遗址上覆有沙、黏土等物质。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所以这里的沙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该古城遗址位于古绿洲,有水源的地方才能有绿洲,说明这里曾经水源充足,所以沉积物中又见黏土层,该层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这里并非板块断裂带,所以①错;冰川作用下的堆积物杂乱无章,不可能成层分布,所以④错。第6题,全球气候在变暖,并非稳定不变,A错;距今2 000年来形成的沉积层的厚度约为5米,大于图示距今2 000年以前的沉积厚度,B对;图中显示距今2 000年左右沙层基本形成,沙层为干旱期的沉积物,故6 000 年以来干旱期约为4 000年,干旱期长于湿润期,C错;距今7 000年时文化层已经形成,说明在此之前当地已经有人类活动,可能已出现绿洲,D错。 答案:5.C 6.B 人类把字写在纸张上,而石头把字写在大地上。下图示意石头写的字母“W”,读图回答7~8题。 7.石头写出字母“W”是因为( )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 8.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水平挤压—岩浆活动—风化侵蚀 B.沉积作用—水平挤压—风化侵蚀 C.沉积作用—垂直运动—风化侵蚀 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 解析:第7题,从图中看岩层呈“W”状,说明该地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外力作用都不会使岩层发生这种弯曲。第8题,图中受水平挤压的岩层有明显的分层,说明在受挤压前经沉积作用而形成,同时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受挤压后又受到了外力的侵蚀作用。 答案:7.A 8.B 读我国某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图,完成9~10题。 9.由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该地( ) A.一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 B.气候类型仅分布在北半球 C.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D.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10.下列措施有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B.大量种植针阔叶混交林,加快林业发展 C.修建小型水库,防治干旱灾害 D.开发山区煤矿以弥补农村燃料不足 解析:第9题,该地地带性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该气候类型在南半球也有分布;该气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该地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第10题,该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地势较为崎岖,需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9.D 10.A (2015·河北“五个名校联盟”检测)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赤道附近一座休眠已久的死火山。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肯尼亚山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大约是( ) A.5 000米 B.3 000米 C.2 200米 D.50米 12.该山地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解析:第11题,在降水量曲线上找到降水量最大值对应的点,过该点向横坐标轴作垂线,该垂线与地形剖面图相交于一点,读出此点的海拔,即为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海拔,大约为2 200米,所以C正确。第12题,肯尼亚位于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的东部,西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南部地势较低,属于沿海平原,东南信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在山地的东南部迎风坡处,形成地形雨,所以D正确。 答案:11.C 12.D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②,海退 ③→④,海进 B.①→②,海进 ③→④,海退 C.①→②,海进 ③→④,海进 D.①→②,海退 ②→④,海退 14.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解析:第13题,①→②为石灰岩→页岩,反映当地的地质环境是从深海过渡到浅海,最有可能是海退造成的;③→④为砂砾岩→砂岩,海水深度变深,最有可能是海进造成的。第14题,图示底部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之后发生了岩浆侵入;而花岗岩被断层破坏,反映了断层发生于岩浆侵入之后。 答案:13.A 14.B 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 ) A.河流的向源侵蚀 B.地壳整体下沉 C.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 D.河流的搬运作用 16.下列关于图示河谷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热资源配合好 B.夏季河漫滩被淹没 C.径流季节变化小 D.光照条件好 1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图中河谷阶地有大量的沉积物,所以河谷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受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影响;图示剖面图位于河流中游,因此其形成不属于河流的向源侵蚀;若地壳整体下沉,图中不可能有由下蚀作用形成的河谷地貌。第16题,根据图示河谷位于地中海沿岸可知,该处河谷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条件好;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因此图示河谷冬季时河漫滩被淹没,径流季节变化大;该地区雨热不同期,水热资源配合差。第17题,读图可知,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丁地,因为其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威胁;地势平坦广阔,适宜农耕;位于阳坡。 答案:15.C 16.D 17.D 二、综合题 18.读我国某河道纵剖面与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标出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并分析其原因。 (2)请对该河段建设水电站作出评价。 解析:(1)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应具备水量大、落差大的条件,根据河道纵比降线与流量变化线可以看出,该河段在1 500~1 700 km处落差大、水量大,因此应标在1 500 ~1 700 km处。(2)可以结合该河段距源头的距离、落差,判断出其大体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然后分析水电站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表明自己对水电站建设的态度,若赞成,要从有利影响方面说明理由,若反对,则从不利影响方面回答。 答案:(1)图略(画在1 500~1 700 km处即可)。原因:该河段流量较丰富、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2)赞成。理由:①充分发挥该地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③改善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 或反对。理由:①地处我国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工程建设投资大;② 该地区太阳能、地热能等资源丰富,无须建设水电站;③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较脆弱,建设水电站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④该地区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建设水电站对技术水平要求高;⑤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