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3及答案
2019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3)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拘泥于一格一态,以表达创新提升新闻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可以让新闻作品成为焕发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强大力量。 B.据报道,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首次完成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的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C.现代新儒学力图客观地理解传统儒学,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D.美国歌手鲍勃·迪伦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 解析:选B。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焕发和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应改为“焕发人们精神、丰富人们精神世界”。C项,缺少谓语动词,应在“现代新儒学”后加“是”。D项,偷换主语,应将“获得了”改为“被授予”。 2、(2019·广东惠州调研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天的人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唐君毅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一面大镜子,①________________。阅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思想的反复咀嚼、品味、吐哺,这一知识和思想的绵延和再生产过程,将心灵这面镜子转变为凹凸镜:②________________,心灵是凹镜,从四面八方发散地获取中外先贤的广博智慧;传诸后人时,③________________,穷其一生所学所悟聚焦于一点,为知识的累积增长贡献绵薄之力。如此洞察秋毫而又见微知著,锤炼出思想之纵深。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的是读书和心灵的关系。①处,由前文提到的书籍是一面大镜子,后文提到的“将心灵这面镜子转变为凹凸镜”可知,①处可填与“而个人的心灵则是一面小镜子”类似的内容。由②③处所在句子中间用的是分号可知,这两句是两层意思。②处,由后文“传诸后人时”的提示可知,本处可补写“阅读前人时”之类的内容。③处,与前文“心灵是凹镜”对仗而得“心灵是凸镜”。 答案:(示例)①而个人的心灵则是一面小镜子 ②阅读前人时 ③心灵是凸镜 3、(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考试)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四个短句。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次为期16天的飞行中,机组人员进行了包括中国等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分别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蜘蛛、蜜蜂、鱼、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在内的80多项科学实验。 答: 解析:本题考查长句变短句。首先,应提取句子主干:机组人员进行了80多项科学实验。其次,要把修饰性成分提取出来并整理成完整的单句:“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16天的飞行;其中包括中国等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实验内容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蜘蛛、蜜蜂、鱼、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 答案:(示例)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了为期16天的飞行。 ②机组人员进行了80多项科学实验。 ③其中包括中国等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 ④实验内容涉及太空飞行对蚕、蜘蛛、蜜蜂、鱼、蚂蚁等的生长及其习性的影响。 4、请从以下七个词语中任选四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100字左右。 夜幕 感觉 寂静 短暂 生命 唤醒 持续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重把握词语的共同特征,然后根据具体的特征选择描述的画面、表达的情感或观点等。比如选择“感觉”“生命”“唤醒”“持续”四个词语,可以用造句的方法,将其合理组成一句话或两句话,然后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扩展内容即可。这里可以是听到某种呼唤后生命觉醒,这种持续的感觉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某种真谛等。 答案:(示例)狗吠,一种生命的呐喊,唤醒了人对生命的感觉。乡村的夜幕降临时,远远地传来狗叫声,先是一只狗,叫过几声后有短暂的停歇,然后又叫上几声,有时会有另外的狗加入,于是这声音就持续一段时间,但最后总是突然停止,把大地还给寂静。 5、(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下面是某校学生会“《论语》吟诵比赛”的构思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 解析:本流程图虽然内容较多,但线索清晰,按顺序作答即可。从流程图看,活动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任务和活动方式,在充分理解了流程图的意思之后组织答案。为了便于理解,表述时可按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顺序进行,同时注意对图示信息的提炼和整合。 答案:(示例)拟于9月28日在礼堂举办“《论语》吟诵比赛”,通过网上投票海选15人进入决赛,决赛设9个奖项,由5位评委现场打分,当场颁奖。赛前赛后通过电视、网站、报纸宣传报道。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横空出世的雄安新区,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也带来了无尽想象。 ②春节庙会上,历史悠久、陈陈相因的民俗活动,如舞龙、扭秧歌、踩高跷、抖空竹等,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③空谈屏蔽了真相,纵容了虚伪。一些贪官污吏当政之时,都大言炎炎,冠冕堂皇,仿佛天下正义尽在掌握,私下却蝇营狗苟、伤天害理。 ④官修的正史显得过于沉重, 但以正史为题材的小说却将历史的风云演绎得跌宕起伏:无数的民族英雄、家族英雄、草莽英雄,通过中国文人的礼赞,在小说中尽显其沧海横流的本色。 ⑤在跨年雾霾中,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⑥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同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解析:选D。①横空出世:形容事物突然出现,尤指事物一出现就很有声威或影响。②陈陈相因:原指皇家粮仓里的米谷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后用来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色彩不当。③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正大的样子实际并非如此。含贬义。④沧海横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误用对象。⑤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不合语境。⑥意兴阑珊:意趣、兴致低落将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面对自然风物,苏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共享的随缘自适的襟怀。 (2)李白《蜀道难》中,借神话传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写蜀道的艰险之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山的高峻。 答案:(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二、古代诗歌 (一)古典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登 泰 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1)下列对这首元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诗人青年时代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初次登上泰山的欢愉心情。 B.诗的颔联叙述了诗人登上南天门终于看到了“齐州烟九点”的奇观,也目睹了“泰山日出”的壮丽美景。 C.诗的颈联主要写诗人居所的今昔变化,强调现在才知以前居处井底多么狭隘,今后即使筑巢枝头也会觉得宽阔。 D.尾联写诗人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歌,满天的仙乐飘然而下, 与大地、泰山共鸣,表现出诗人羡慕仙人的快乐而自我感伤叹息之情。 E.全诗充满一种新鲜、壮美的人生体验和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与诗人入仕后的成熟、洞彻世事的老练迥然不同。 解析:选CD。C项,“居所的今昔变化”不正确,应是对人生的感悟;D项,“自我感伤叹息之情”有误,这里主要表达出诗人乐观的情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 (2)与杜甫的《望岳》相比,两诗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张诗中的关键词语“登”“到”,可知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是诗人亲眼所见,所写之景是眼见之景,是实写;再分析杜诗中“会当”二字,可以看出诗人并未登上山顶,所写之景均为想象,是虚写。这样两首诗就区别开了。 答案:杜诗是从泰山脚下远望,是诗人的想象,而本诗是登山后亲眼所见之景。杜诗标题中的“望”字、文中的“会当”表明诗人没有登上泰山;张诗标题中的“登”字、诗中的“到天关”表明是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亲眼所见。 (二)文言文阅读 (2019·广西桂林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薛端,字仁直,本名沙陀。有志操,遭父忧,居丧合礼。与弟裕励精笃学,不交人事。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汾阴县男。 魏孝武西迁,周文①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修义督乙干贵西度,据杨氏壁。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修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修义亦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人,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东遁,赴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端性强直,每有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嘉之,故赐名端,欲令名质相副。自居选曹,先尽贤能,虽贵游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尝升擢之。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乃遣之。 魏帝废,近臣有劝文帝践极,文帝召端告之。端以为三方未一,遽正名号,示天下以不广。请待龛翦僭伪,然后俯顺乐推。文帝抚端背曰:“成我者卿也。卿心既与我同,身岂与我异?”遂脱所著冠带袍裤并以赐之。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晋公护②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具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为政宽惠,人吏爱之。转基州刺史,总管史宁遣司马梁荣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诉荣,请留端者千余人。至基州未几,卒。遗诫薄葬,府州赠遗,勿有所受。 (选自《北史·薛端传》,有删改) 【注】 ①周文:周文帝。②护:宇文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B.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C.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D.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英寮/数日不定/周文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弼对曰/真才也 解析:选D。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地方,第一处,“大军东讨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中的“为”是“担任”,前面的“柱国李弼”应该是主语,因此“东讨”的后面需要断开,据此可以排除选项A和B;第二处,“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无过薛端”翻译为“没有超过薛端的”,与前面形成递进的关系,因此“无过”前需要断开,据此排除选项C。综合上述,确定答案为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古代人父母去世后,在家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也称居忧、守丧等。 B.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指帝王即位。文中指周孝闵帝即位。 C.公: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从周代到清朝,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刺史:自汉设立,本为监察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名称也有变化。 解析:选C。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爵位等级情况复杂多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端忠君爱国,积极抗击敌军。面对敌将的劝诱,他拒不投降;他与民众一起坚守石城栅,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收复了杨氏壁。 B.薛端为人正直,选人唯才是举。他每次奏请不回避权贵,得到周文帝的嘉奖;他选拔人才不以门第高贵为标准,而是先看德才。 C.薛端敢于直谏,提出不同意见。他劝说文帝不要匆忙登基称帝号;当宇文护要废黜孝闵帝时,他极力反对,结果得罪了宇文护。 D.薛端治政有方,深得别人尊重。他任蔡州刺史时,施政宽厚,深得人心;当他改任基州刺史时,蔡州百姓纷纷请求上级让其留任。 解析:选A。“打退了贺兰懿的进攻”不符合文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 译文: (2)端久处选曹,雅有人伦之鉴,其所擢用,咸得其才。 译文: 解析:(1)方:正;济:渡河;会:适逢,正赶上。(2)鉴:赏鉴;擢:提拔。 答案:(1)薛端一行人正准备渡过黄河,正好遇到天黑的时候,薛端便与宗族及家童等密谋反叛东魏。 (2)薛端长期担任选官,很有鉴识人才的才能,经他提拔任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 薛端,字仁直,本来的名字叫沙陀。有志气节操,父亲去世后,服丧合乎礼制。他和弟弟薛裕专心学习,不交接人事。十七岁时,司空高乾邕征召他为参军,赐给他汾阴男爵位。 北魏孝武帝西迁时,周文帝命令大都督薛崇礼据守龙门,带领薛端一同前往。薛崇礼不久便丢失龙门,投降了东魏。东魏派遣行台薛修义、都督乙干贵率军西进,据守杨氏壁。薛端与族人、家仆等先已进驻在杨氏壁中,薛修义命令士兵逼迫薛端等人东迁。薛端一行人正准备渡过黄河,正好遇到天黑的时候,薛端便与宗族及家童等密谋反叛东魏。薛修义派骑兵追赶,薛端边战边走,最后退入石城栅栏,得以脱身。石城栅栏中原有近百家人,薛端与他们一起坚守。乙干贵等人多次前来慰问劝导,知道薛端无意投降,于是带领部队退还河东。东魏又派遣将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戍守杨氏壁。薛端率领部属,同时招集村民,多设奇兵迎敌。贺兰懿等人怀疑有重兵,便向东遁逃,士兵争先上船,落水淹死的达数千人。薛端收集敌人丢下的器械,又返回杨氏壁。 薛端生性刚强正直,每次奏请,不避权贵。周文帝嘉奖他,所以赏赐他名为端,想使他名副其实。自从他掌管铨选以来,首选都是贤德有才能的人,即使是贵族子弟,无才德的人,从未提拔。大军东征,柱国李弼任另一路元帅,精选幕僚英才,好多天也确定不下。周文帝对李弼说:“给你考虑选一名长史,没有比薛端更合适的了。”李弼答道:“是真才。”便派薛端担任此职。 魏帝被废,周文帝身边的大臣有的劝周文帝登基,周文帝召来薛端告诉他这一情况。薛端认为天下没有统一,匆忙登基称帝,就向天下显示出了自己的狭窄。请求等到平定四方,剪除了割据一方的政权,然后才能使所有的人俯首归顺,心悦诚服地推崇。周文帝拍着薛端的背说:“成就我大业的人是您。您的看法既然与我一样,行动难道会跟我不同?”于是脱下自己的衣帽袍裤一并赐给了薛端。薛端长期担任选官,很有鉴识人才的才能,经他提拔任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 周孝闵帝登基,晋爵位为公。晋公宇文护即将废黜孝闵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薛端发表了很多不同意见。宇文护不高兴,将薛端贬出京城去任蔡州刺史。薛端施政宽厚,百姓官吏都喜爱他。后来改任基州刺史,总管史宁派遣司马梁荣催促薛端赴任。蔡州百姓向梁荣请求留下薛端的共有一千多人。薛端到达基州不久,去世。留下遗嘱告诫家人要薄葬,府州馈赠的财物,都不要接受。 三、现代文阅读 (2019·安徽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药大师——金世元 “博学”是所有和金世元接触过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只要是涉及中药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经验,他都能一一解答,因此许多人都尊称他为“国药泰斗”。 金世元,1926年12月出生于北京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送他去了一家私塾,读了七年的国学经典。 1940年2月,14岁的金世元到北京药庄当学徒。做学徒的当年,金世元便开始学“炒药”。一口大铁锅放到灶上,底下柴火一烧,烟熏得眼睛不停地流泪,手上烫起泡是常有的事。“炒药”中最苦最累的莫过于炒姜炭了。炒姜炭既要忍受火烤,还要忍受呛嗓子的强烈刺激。干姜块刚加热的时候会冒很多黄烟,并带着一股强烈的姜辣的刺激味道,让人涕泪俱下,就连流的汗都是黄色的;等到姜炒成黑炭冒黑烟时,脸上、身上流的汗水全都是黑的。学徒三年,每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晚上还要看药书,背《汤头歌》《四百味》。三年学徒,金世元脏活累活抢着干,且虚心求教、认真观察、处处留意,不仅了解了诸如饮片炮制、成药制作等中药制药的全过程,而且掌握了一些中药制药的特殊技巧和方法。当然他也记住了老师傅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还是做学徒的当年,他被选送到北京市中药讲习所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知识。白天在药庄干活,晚上徒步往返20多里到讲习所,师从中医名宿汪逢春、赵树屏等。两年时间他风雨无阻,准时到讲习所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并刻苦攻读中医典籍,这为他从事中药事业、钻研中药学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7年,金世元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医师资格考试,获得了中医师营业执照。他不顾个人利益得失,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自己的中药事业。 1961年,金世元调入北京卫生学校,创建中药专业。他亲自选编教材,主讲中药课程,注重实践教学。“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他白天干农活,晚上写书,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29万字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临床中医正确辨证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金世元,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唯一的中药学指导老师,2019年与王水炎院士合作担任“医药圆融”导师,2019年被遴选为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之前,他首先要求学生树医德,守药德,并让学生将此作为从事中药工作的基础。他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药文化。从教50余年,金世元桃李满天下,硕果结四方。 1985至1990年间,金世元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应用的有效处方成功研发出“射麻口服液”,不久又与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将著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以新工艺研制成口服液剂型,两种药均被卫生部审核批准投产供应市场。 2019年至2019年,金世元被聘为中药鉴定专家,参与全国中药材市场整顿工作。他以精湛的鉴别技能和丰富的炮制经验对制售伪劣药材和违反炮制规程的行为予以当面揭穿,为净化、规范中药市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几乎走遍了全国主要的中药材基地,在考察中还对各地中药材栽培进行技术指导。为了提高药商的药材鉴别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伪劣药材对人体的危害,金世元还为各地的药商们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为了把自己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毫不保留地传给后人,金世元先后主编了专业著作30余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到2019年,金世元已经从事中药工作77年了。在这77年的风风雨雨中,金世元为中药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也获得了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回眸自己的一生,金世元感触良多:中药是大自然的精华,人也必须依赖大自然才能生存;人与中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关系;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 (选自三户町的《国药大师——金世元》,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现在呢,主要就是带学生。带学生,有四句话的嘱言:“热爱中药事业,恪守职业道德,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精华。” 我们中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特殊在什么地方?我们面对的顾客是病人,病人吃药并不只是解决痛苦,更是抢救生命。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说做这项工作,必须得有德。 工作77年,我没有过念头要改行,选择了这项工作,我就志笃意坚。 (摘编自金世元在《开讲啦》第216期的励志演讲)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制药过程没人看得见,但制药人动机的好坏和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晓的。 B.在北京药庄艰辛而充实的三年学徒生活,磨炼了金世元坚韧的意志,也为他的药学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金世元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他不仅研发出“射麻口服液”,还用新工艺将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研制成口服液剂型。 D.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和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参与了全国中药材市场的整顿工作,还为各地的药商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 解析:选C。原文是金世元“与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将著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以新工艺研制成口服液剂型”。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少年时代七年的私塾学习,为金世元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也为他今后攻读中医典籍、从事中药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B.金世元14岁便到药庄当学徒,一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中医药教育,他最终成为国药大师,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执着和勤学不辍。 C.“文化大革命”期间,金世元在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的情况下,仍能写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说明他是一个不受环境影响的人。 D.本文简洁朴实,概括了传主的精神品质。只是因为金世元要求他的学生热爱中药事业,所以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药人才。 E.纵观金世元的人生经历,他一直都在从事中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即使身处逆境也毫不懈怠,一生都在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解析:选AE。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一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中医药教育”说法错误,他在讲习所系统学习过中医药知识;C项,“说明他是一个不受环境影响的人”说法太过绝对;D项,“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药人才”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是选项中所说的原因。 3.金世元认为“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中药事业与金世元人格精神之间的关系。 答: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分为两个层面,即中药事业对金世元人格精神的影响,金世元人格精神对其中药事业的影响。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从中药事业对金世元人格精神的影响角度来说,他师傅不仅教艺还教他做人;学徒的艰苦磨炼了他的毅力和品质;取得执照后放弃开业行医依然从事中药事业。从金世元的人格精神对其中药事业的影响角度来说,他坚韧的品质有助于他在中药事业上取得建树,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完成了《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可以体现出来;他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才会毕生从事中药事业和教育事业;他的品质让他对病人负责,打击制售伪劣药材行为;他的医学功底和崇高的品质成就了德艺双馨的“国学泰斗”的美誉。 答案:(1)中药事业完善了金世元高尚的人格精神。①三年学徒,金世元不仅掌握了中药制药的一些方法技巧,师傅还教他做事要有良心、有道德。②当学徒及在讲习所学习期间,白天超强度劳动,晚上准时听课攻读中医典籍,让他变得坚韧顽强。③取得中医营业执照却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中药事业,在工作中他培养了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及坚守执着的品格。 (2)金世元的人格精神也成就了他的中药事业。①凭着坚韧和顽强,“文化大革命”期间,金世元完成了《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临床正确辨证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②正因为不顾个人得失,金世元才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中药事业;他淡泊名利,从教50余年,桃李满天下。③有良心,守道德,对病人负责,执着坚守,让他在打击制售伪劣药材前线勇敢揭穿不法行为,让他从事中药工作77年,成就斐然,成为德世双馨的“国药泰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