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教案新人教版
3 桂花雨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l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l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9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l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 牛毛细雨 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 瓢泼大雨 狂风骤雨 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9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浸” “缠”的读音。) 不懂 兰花 箩筐 婆婆 糕饼 沉浸 纠缠 茶叶 捡起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文中是怎么说的?(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这是一场 的桂花雨。(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_________的桂花雨。 生1: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香)。 生2: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板书:乐)。 9 生3: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板书:难忘) 生4: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板书: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分别用“挑”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 9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桂花雨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醉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9 过渡: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师板书: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语感受作者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第2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太迷人。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课件出示: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我”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什么样的事是大事? “我”会怎样缠着妈妈? ②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______(时间),“我”就______(动作),______地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出示“摇桂花”的动画。)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师: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生:摇桂花。 9 师: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桂花真香呀! 师:快看,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真像下雨呀! 师: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哈哈,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为什么说是“好香的雨”?引导读出“我”心中的快乐。 (5)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生说,师出示课件) 欣喜若狂 兴奋不已 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 欢呼雀跃 笑逐颜开 心花怒放 2.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将这句话改成反问句。(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 如果我说:“这里的水真甜啊!”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说:“这里的橘子真甜啊!”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过去了,我和母亲到了外地,我对母亲说:“这里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会说:“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板书:思念故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9 “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心驰神往中读出情味,从而领会其精妙所在领会其精妙所在。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作者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离开家乡后,她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怀念家乡,这就是桂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4.推荐阅读。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请同学们在课下多读一读这些书文,到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5.仿照描写“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走近作者,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9 1.抓住文本。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概括“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的统领下,按照“香、乐、思念”的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体会桂花雨香的滋味、乐的滋味、思念的滋味,最终悟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多样朗读。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上下文导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3.语言表达。 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演得投入,说得充分,读得到位。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阅读散文可以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学习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生活的真实与亲切,为仿照“摇花乐”片段,以《_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了指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达及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