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学霸优课》(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学案:专题21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2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的两个阶段 3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 注意点 1.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不一定相同 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动力也不同,如“珠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对外开放,而“长三角”地区的动力主要为大城市扩散。 2.珠江三角洲地区并不一直具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条件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丧失。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并非是不可避免的 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落后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如果在发展之初或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及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就会大大减少问题的产生。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 C 解析 在工业化推进的阶段Ⅰ,珠江三角洲依托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完成工业化的起步。 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进入阶段Ⅱ,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政策优势已逐渐减弱。 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回答3~4题。 3.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 )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D.采矿业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时间段后期,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工业化水平降低,据此可推断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不是农业、工业、采矿业,而是第三产业。 4.目前,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 B.郊区环境优美 C.市区劳动力短缺 D.郊区地价较低 答案 D 解析 由于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大,支付地租能力低,而郊区远离市区,地价较低,且土地广阔,因此厂址选择在郊区可以降低投资成本。 [考法综述] 区域工业化、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常常会结合具体区域及其工业化进程及城市化进程综合分析,关键在于掌握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及产业结构与工业化、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命题法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典例 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解析] (1)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因此A正确。(2)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A正确。 [答案] (1)A (2)A 【解题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分析方法 1.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使城镇数量猛增;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3)工业化加速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2.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 (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段:此时的主导产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2)产业升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增长空间不大,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以及区域分工和合作。此时的主导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3.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产业升级困难(可能的因素:政策优势不明显、技术水平以及人才限制、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腹地小等因素)→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 (2)环境污染严重,三废问题突出→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问题,同时加强规划与管理。 (3)城市群产业趋同,城市重复建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治安差等问题突出→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与管理。 4.中国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下列资料为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产值、三大产业构成表及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据此完成1~2题。 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产值、三大产业构成表 1.1990年以来,该省( )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 D.环境承载力下降 答案 A 解析 结合图表资料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该省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可知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1990年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选项B错误;2008年第三产业比重虽然下降,但是第三产业产值一直呈增长状态,选项C错误;随经济的发展该省环境承载力呈上升趋势,选项D错误。 2.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 C.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 D.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C 解析 2008年该省城市化水平高于40%,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该省城市化水平虽然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在缩小。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下表)。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________类________档,其中特大城市有________个。 (2)苏州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__。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________,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________、________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价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3 2 (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两点)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 沪宁线 宁启线(任答一点) 长江 上海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1)江苏省各省辖市中人口最少的为连云港(110万人),最多的为南京(819万人),即可分为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两类,继而可细分为3档;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南京、苏州两个。(2)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多,再结合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可作答。(3)由图中土地价格信息可判断,由南向北地价逐渐降低;高地价城市主要在南京、无锡、苏州一线,与铁路线分布一致,南部高地价城市又多沿长江分布;苏州、南通距离上海较近而受上海影响最大。(4)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图中苏南地价总体高于苏北,则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同时图中城市人口数量总体上与地价高低呈正相关,则城市人口规模也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劳动密集型、利润率较低的产业偏好布局在低地价区域,则地价差异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新布局。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 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甲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乙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解析 (1)本题考查城市化及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甲可判断城市等级体系和城市化数量特征,表中反映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信息。(2)本题考查不同等级城市的功能。首位城市上海经济发达,科研力量强,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适合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进出口贸易等产业。(3)本题考查经济发展及其原因。根据图乙可知,苏州和嘉兴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包括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其原因包括城市内部的产业基础和政策,还有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协作。(4)本题考查城市群。建设城市群的核心是达到整体的最优,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内部的分工和协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减少行政壁垒;和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相比,可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程度有待加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一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二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二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错答] [错因分析] 本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明确贺兰山的地理分界意义,二是不会对小区域的农业类型进行分析,三是忽略了枸杞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的人文因素。 [正答] (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挟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第(1)问,由图二可看出,P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呈扇形,可判定其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洪积扇),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山前堆积而成的。第(2)问,读图一可知,贺兰山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部为沙漠。冬季,贺兰山对寒冷气流和风沙的东移起到阻挡作用;夏季,东南季风受山地抬升作用,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第(3)问,从该地区东西地形和水源的差异角度分析即可。第(4)问,从银川平原的气候、农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 [心得体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