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精致教师用书)湘教版:第十单元第31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精致教师用书)湘教版:第十单元第31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考查森林、草地、湿地等的生态效益及其开发利用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 第31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一、湿地含义与功能 ‎1.湿地的含义 ‎2.湿地的功能 湿地的功能 湿地的美称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等。‎ ‎【深度思考1】 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 提示 ‎ 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根据湿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 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 ‎ 读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 ‎(1)产生与表现。‎ ‎(2)案例——洞庭湖萎缩。‎ ‎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2.保护湿地 ‎(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深度思考2】 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 提示 不全是。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考点一 湿地形成与功能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我国主要的湿地、沼泽的形成 ‎(1)我国主要湿地类型及作用比较。‎ 名称 类型 作用 鄱阳湖湿地 湖泊 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东北三江 平原湿地 沼泽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白天鹅等许多候鸟、珍禽的栖息地;我国最大的湿地 海南岛红 树林湿地 热带浅 海区 防御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等,是天然的海防林 长江下游 人工湿地 稻田 由人类长期生产活动而形成,具有调节局部小气候、生产粮食的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耕地类型之一 ‎(2)沼泽的形成:可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如下。‎ ‎(2018·湖南模拟)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读该国区域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 ④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 ‎①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②美化环境,观光旅游 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④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 A.①④ B.②④ ‎ C.①③ D.②③‎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国为芬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势较低,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高。选A。第(2)题,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是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净化水体等。选A。‎ 答案 (1)A (2)A 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湿地形成原因: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考法一 湿地资源的功能 ‎1.(经典高考题)读区域图,完成问题。‎ 分析图中乙地湿地的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解析 根据经纬度可判定该区域为“三江平原”。该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根据河流分布、流向可知该地地势低洼,易积水;沼泽作为湿地中的一类,能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 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考法二 湿地形成的原因 ‎2.[2014·课标Ⅱ,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解析 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 答案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考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及湿地保护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点不同。举例如下:‎ 湿地类型 主要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 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 平原湿地 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6)理顺关系、协调发展、综合治理。‎ ‎(2015·天津文综,8~9)‎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解析 第(1)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艾比湖面积缩小,湖水蒸发总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水的含盐量增加,大量鱼类可能死亡,鱼类密度会减小,故选项A、B、D错误。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弱,选项C正确。第(2)题,考查内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艾比湖面积缩小主要是由于耕地、灌渠增加,大量截留入湖河流水量造成的。防止艾比湖面积萎缩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选项B正确。‎ 答案 (1)C (2)B 湿地的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 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 ‎(1)看变化时间的长短 长期(如一万年以来)‎ 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 近几十年的变化 主要是人为原因 一年内的季节变化 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 ‎(2)看湖泊所在地 外流湖 萎缩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面积增加 ‎①退耕还湖;②上游水土保持工程 干旱区内流湖萎缩 ‎①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②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过度 考法一 湿地的破坏及影响 ‎1.(2013·海南地理,13~14)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由“黄河”和“灌渠”可知,银川平原为灌溉农业区,农业开发,排水造田导致湖泊减少。第(2)题,湿地资源对城市具有调节小气候、降解污染、美化环境、旅游等功能。增强城市排污能力是间接功能;湿地面积增大可以减小城市气温年较差,故排除①④。选B。‎ 答案 (1)C (2)B 考法二 湿地的形成原因与保护 ‎2.[2015·安徽文综,35(2)、(3),24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分)‎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分)‎ 解析 第(1)题,湿地的形成条件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可从地形、气候、水文及有无冻土等方面分析。第(2)题,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结合西北内陆的地理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保护湿地、合理放牧、恢复天然植被、加强管理等。‎ 答案 (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考点三 森林与湿地生态环境效应图的判读 森林与湿地生态环境效应图主要考查森林湿地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既可结合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进行考查,又可结合区域特点、地理环境要素变化以及与人类活动关系进行考查。‎ 获取信息 图一森林生态环境效应示意图中,①树木,②坡面径流,③风,④噪声,⑤林中动物。⑥树木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 图二人工湿地系统图中,⑦芦苇,⑧进水管,⑨出水管,⑩水和土壤。‎ 解读信息 ‎(1)图一:由②可知,地表径流在林下流动过程中径流量变小,下渗增加,故森林有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效应。由③、④可看出风力变小、噪声减弱,故森林可防风固沙、吸烟滞尘、降低噪声、减轻污染。由⑤可知森林可保护生物多样性。由⑥可知森林可调节大气成分,对全球气候变暖有缓解作用。‎ ‎(2)图二是模拟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作用,进水管高,出水管低,水流过有植被的湿地,可使流速减弱、泥沙沉积,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种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析图过程] ‎ ‎[尝试自解] (1)                                    ‎ ‎                                    ‎ ‎(2)                                    ‎ ‎                                    ‎ 解析 注意从题干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该区域位于华北平原沿海地区,海岸为沙质海岸。风沙、海浪等环境问题需要考虑。第(1)题,森林或草原植被的生态功能与其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紧密相关。地形起伏大的多雨地区主要考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沿海地区的海防林、灌木、草滩均具有削弱风速的作用,近海灌木林、草滩阻浪作用明显。第(2)题,草原开垦为农田,植被种类减少,农作物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差;华北春旱严重,近海地带农田灌溉用水不当极易引起盐碱化;农业施肥、除草剂、农药使用会导致土壤、地下水污染等。‎ 答案 (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森林和湿地生态环境效应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确定图像类型 根据图中景观、关键要素等确定图类型,并据此调动相关地理知识。‎ 第二步:明确图像诸要素的关系 从图中森林与湿地的类型、分布位置,判断森林、湿地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的关系,或对图示区域进行定位,调动区域内诸地理要素的关系。‎ 第三步:探究森林、湿地的作用、开发与保护措施 根据图中要素的特征、位置及要素的变化具体判断森林与湿地的环境效应。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究森林、湿地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考法 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6·新课标全国Ⅲ,36(1)、(3),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外力作用。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内格罗河位于赤道附近,流域内高温多雨,生物量大,死亡生物分解形成大量腐殖质;流域内等高线稀疏且流经沼泽,反映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泥沙易沉积。第(2)题,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若赞同,其理由可从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旅游开发能带动社会 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若反对,其理由可从旅游开发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并会导致污染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湖南十二校第一次联考)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2题。‎ ‎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 B.①②③ ‎ C.②④⑥ D.④⑤⑥‎ 解析 第1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第2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答案 1.A 2.C ‎(2018·烟台模拟)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4.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看出,图示时期两湖水体面积有时增加,有时减少,但变化基本同步。第4题,在图示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不断变化,有增也有减,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3.B 4.A 盐城湿地属沙质和淤泥质海岸湿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东部的太平洋西海岸,是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每年都要向东扩展。读图回答5~6题。‎ ‎5.盐城湿地不断向东扩展的原因主要是(  )‎ A.河流淤积和海潮的顶托作用 B.植物残体堆积和海浪的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和海浪的沉积作用 D.填海造陆和大陆架的抬升作用 ‎6.盐城湿地的主要功能是(  )‎ A.直接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B.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C.为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水道 D.为种植业提供后备耕地资源 解析 第5题,盐城湿地向东扩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地地处黄海之滨,河网密集,河流入海处泥沙淤积;二是海潮的顶托作用,使河流挟带物沉积。第6题,盐城湿地属沙质和淤泥质海岸湿地,不能直接为居民提供生活用水;该湿地由于杂草丛生,水道不够宽阔,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运输水道;该湿地生态功能更为重要,不可作为种植业的后备耕地资源。‎ 答案 5.A 6.B 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7~9题。‎ ‎7.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  )‎ A.洞庭湖、太湖 B.太湖、巢湖 C.鄱阳湖、太湖 D.巢湖、洞庭湖 ‎8.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 A.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 C.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 ‎9.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 A.富营养化 B.毒素增加 C.酸度增加 D.碱度增加 解析 第7题,由湖泊的轮廓及湖泊相对于河流的位置可知甲为洞庭湖,乙为太湖。第8题,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之一是入湖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湘江是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洞庭湖不能调节其水量,而长江水可流入洞庭湖,又可从湖中流出,洞庭湖对长江水有调蓄作用。第9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7.A 8.D 9.A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 ‎11.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解析 第10题,图中4处湿地虽在长江两侧分布,但成因并非濒临长江,因此长江洪水泛滥并不能导致四地积水。第11题,在坡度大的山坡上任意修筑梯田、种植作物,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可以从打坝蓄水、建造湿地公园、发展旅游等方面进行湿地保护和发展经济。‎ 答案 10.D 11.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枣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巴拉圭河干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黏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湿地吸附和淀积大量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繁多,鸟类资源丰富。流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带。图1示意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流域分布;图2示意甲地的气候资料。‎ ‎(1)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8分)‎ ‎(2)说出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8分)‎ ‎(3)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列举适合该沼泽湿地发展的三个具体产业部门。(6分)‎ 解析 第(1)题,湿地形成的原因要从气候、河流、地形、土壤等方面分析。第(2)题,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与鸟类的食物、生存空间、气候、人类活动有关。第(3)题,沼泽湿地发展的部门要结合湿地的功能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活动回答。‎ 答案 (1)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 ‎(2)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 ‎(3)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 ‎13.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二 30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分析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4分)‎ ‎(3)材料二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会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分)‎ ‎(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8分)‎ 解析 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材料,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减少和退化的原因。第(3)题,材料二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物种减少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生态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答案 (1)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