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临朐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①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②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5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③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集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编自姜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 材料二:‎ ‎①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②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 23 -‎ ‎③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 ‎④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通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 ‎⑤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①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②“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 23 -‎ ‎③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④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都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⑤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 B. 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 C. 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诸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 D. 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城市文化符号又居于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地位。‎ C. 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D. 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一项是( )‎ A. 四合院屋檐上雕刻的蝙蝠与寿字等,使北京四合院成为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 B. 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黛色又称青色,合在一起谐音为:清白。‎ - 23 -‎ C. 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传遍世界,这些建筑无疑成为北京的代表。‎ D. 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在乌衣巷、朱雀桥边尽显诗酒风流,一片繁华。‎ ‎4. 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 B 2. C 3. D ‎ ‎4. ①城市不断发展报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或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②互联网迅猛发展,阅读纸质刊物的人更少,对报刊亭需求降低,营收额少使经营难以维系。③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等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可见并不是“按既定规则组合”,选项主观臆断,于文无据;‎ C项,“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最外层”不等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表意有区别;‎ D项,“材料三……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说法错误。写作的内容和目的决定了表现的形式两则材料在这一方面无法比较。‎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四个选项,到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辨析正误。‎ C项,“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不是只要“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一定能赋予精神文化内涵,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3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由材料二的出处“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可知,材料二主要论证对象是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符号。‎ D项,“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一片繁华”错误。选项陈述的是秦淮河相关的历史事实,而材料二中主要论证对象是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符号,选项内容不属于“城市建筑中的文化符号”。‎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然后浏览几则材料,找到设题区域,筛选出相关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分点概括。浏览三则材料,由材料的出处可知,本题的设题区域在材料三中。‎ 材料三中,第一段“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由此可知,城市的发展让报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三、四段提到“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由这些信息可知,阅读者变少,对报刊亭的需求变少,经营的收入降低,这是原因之一;‎ 如第四段“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这是说电商出现对报刊亭产生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是原因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在打扫“战场”时,人们意外地发现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时分我有缘造访了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 23 -‎ ‎②虽然天正降大雨,我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着,忽然听见右边不远处有哗哗的流水声。踩着朽木、草墩,钻过横七竖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条溪流从山上奔腾而下。眼前这条溪流无法与我见过的任何一条流水相比较,因为它没有留下一丝人类活动的痕迹。仰望山顶只见远远近近的山、层层叠叠的树、朦朦胧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着那些大大小小、圆圆滚滚的石头,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绕行成一条飘飘的哈达。‎ ‎④我们退回老林,雨时停时下,云忽开忽合,大家就举着手机、相机抓紧时间照相采景。‎ ‎⑤人类虽然早已进入现代文明,但是总忘不了找寻原始。这是因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点,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进化,包括人类自己;二是人类走出蛮荒的出发的起点,是生命的源头,我们有必要回望一下走过的来路。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够原始,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有没有人的痕迹。从纯自然的角度来说,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种种干扰和玷污。所以探险家总是去寻找那些还没有人文污染过的地方。没有人来过,无路;奇景第一次示人,无名;前人没有留下诗词,无文。今天我们进入的正是这种“三无”之境,只有你与自然在悄悄地私语。‎ ‎⑥虽是来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说一说这里的石头。国内很有名的一处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气的石柱。还有贵州天星桥,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这里的石头一律是巨大坚硬的花岗岩,浑圆沉稳,高大挺拔,无不迸放着野性。石的分布无一定规则,或独立威坐,或双门对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唤,各具其态。‎ ‎⑦现在要说一说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了。这是整个林区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湿润的温床。它生在地上、树上、石上,绿染着整个世界,不留一点空白。最让人感动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着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树干,虽然内里已经空朽,你轻轻一碰就是一个洞,但经它一打扮,都仍保持着生命尊严。绿苔与枯树正在悄然作着生命的转换。‎ - 23 -‎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还是大树,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有一棵树,我叫它“一木穿石”,我们平常说“水滴石穿”,可是有谁真的见过一滴水穿透了一块石头?现在,我却见到了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硬是生插在一块整石之上,霸气十足。它的须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点点沙尘,然后蛰伏在石面的稍凹之处,聚积水分,酝酿能量。松树的根能分泌一种酸液,一点一点地润湿和软化石块。成语“相濡以沫”是说两条鱼,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续。而这棵红松种子却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润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终于感动了顽石,让出了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赶紧扎下一条须根,然后继续濡石、挖洞、找缝,周而复始,终于在顽石上树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说刚才的那棵树有男性的阳刚之烈,下面这棵便有女性的阴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长的条石上,两条主根只能紧抓着条石的边缘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间的树身,全树就成了一个丁字形,一个标准的体操“一字马”。那两条主根是她修长的双腿,树干是她曼妙的身躯,挺胸拔背,平视前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树的根与身子长得一般的粗细,一样的匀称,一样的美丽。好一个“幽谷美人”!‎ ‎⑩我们就这样在绿色的时间隧道里穿行,见证了大自然怎样在一片顽石上诞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类铺床,以灌木蓄水遮风,孵化出高大的乔木林,就成了动物直至我们人类的摇篮。这时再回看那艘石头巨舰,是泰坦尼克号?是哥伦布的船?是郑和下西洋时的遗物?都不是。它沉静地停在这里,是特别要告诉我们,假如没有人的干扰地球是什么样子,大自然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的家是什么样子。当年我们屈从了这片原始林,现在它给我们友好的回报,留下了一面大镜子,照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朝代之兴替;以这片原始林为镜,可知生命、人类和地球的兴替。‎ ‎⑪我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早年林区运木材的小火车路,不为伐木,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 ‎5. 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点明了本文描写对象,而“幸存”一词表现了作者思想情感。‎ B. 作者一行不顾大雨换上迷彩服、长筒靴,带着雨伞,义无反顾地向林地进发,说明作者一行造访原始林兴致浓厚。‎ C. 作者认为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干扰与玷污,所以喜欢原始林的三无境界,在这里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 D. 结尾写作者一行下山时,看见沿途正在修复小火车轨道,不为伐木,而是准备开展原始森林游,作者为此感到欣喜。‎ ‎6. 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体部分的顺序非常清晰,从发现原始林,到进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离开,有头有尾,脉络分明。‎ B. 作者描写原始林里的石头,写云南石林、贯州天星桥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头野性十足的特点。‎ C.‎ - 23 -‎ ‎ 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间的过渡,比如第九段开头运用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段落内容自然衔接。‎ D. 文章依次写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头、苔藓、大树,步步递进,层层深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世界,让人如临其境。‎ ‎7.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原始林,为什么从第⑤段开始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 ‎8. 文章在细致写景的同时,还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议论。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5. D 6. D ‎ ‎7. ①表明石头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是这些石头保住了原始林。(分析本身的作用)②为了引出下文乱石间争荣竞秀、生机勃勃的蕨类、苔藓、树木。(分析和上下文的关系)③为了更好地阐释这片原始林顽强的生命力与来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 ‎ ‎8. ①使文章形成描写、议论相结合的表达特色,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表达方式)②形象生动地展现原始林特点的同时,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更能突出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内容主题)③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使文章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具艺术性。(艺术效果)‎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思想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作者为此感到欣喜”是错误的。结合结尾和全文来看,作者对开展原始森林游是忧虑的。‎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层层深入”是错误的。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层层深入的关系。‎ 故选D。‎ ‎【7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文本,在文本中找到对该物象的描写,然后分析物象本身的作用,在联系上下文分析它和上下文的关系,最后还要分析它在表现主旨方面的作用。‎ 文章从第⑤段开始花了很多笔墨写石头,特别是滴⑥段既写到云南的石林,也写到贵州天星桥,都是为了突出这里的石头的特点,因为石头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第⑦段又写到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第⑧段又写到特别是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正是因为石头的存在才保住了原始林。同时从结构上来说,对石头的描写也是为了引出后文对苔藓、树木等的描写,所以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到这里的石头无不迸放着野性,写到在乱石间争荣竞秀的苔藓、那些与石共生的大树,这些都能更好地阐释这片原始林顽强的生命力与来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常见的表达方式,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在内容主题、表达效果方面的作用。‎ 文章第⑤段有关于“人的创造是对自然的一种干扰和玷污”的议论,第⑩段有关于以原始林为镜的议论。这些在写景的同时加入适当的议论,使表达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并且这些议论是作者在游览原始森林时发出的,直接表明了作者当时的感受,是作者观点、态度的体现,这些观点、态度是文章主旨的外化;另外,这些议论使文章不单单是一篇游记,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促人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 23 -‎ ‎。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B.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C.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D.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男子至20岁、女子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是供长辈呼唤。‎ B. “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C. “民”,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 “署”,办理公务的机关,专署、公署、官署等。在此文中表示兼任官职,在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权”“转”“摄”等。‎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 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原来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 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 D. 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 23 -‎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2)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 ‎13. 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9. B 10. D 11. C ‎ ‎12. (1)我们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严密警戒就可以了。‎ ‎(2)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 ‎ ‎13. ①前几任官员在江南治水无功,不体恤百姓,还有的欺骗皇上每年都上报说丰收。‎ ‎②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 ‎③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为: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使”是动词,译为“派”,“御史”作“使”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廉”是动词,考察、调查的意思;“之”是代词,作“廉”的宾语,派出御史的目的是“廉之”,“阴使御史廉之”是连动句,中间不应断开。“无所得”是结果,应独立成句。所以应在“之”后停顿。排除D项。‎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 23 -‎ 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在此文中表示兼任官职,在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还有‘权’‘转’‘摄’等”说法有误。原文中说“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唐以来的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摄”指代理,“转”指迁官转任。‎ 故选D。‎ ‎【11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熊概逮捕了遇赦的平康,把他连同另外抓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一并送往京都治罪”说法有误。原文说平康“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所以熊概杀了平康,把逮捕的几十个豪强恶徒送往京都。‎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居”,担任;“方面”,古指一个地方的军政要职或其长官;“至”,到来;“捍御”,保卫抵御;“顾……邪”,反而……吗;“戒严”,在战时或其他非常情况下,所采取的严密防备措施。‎ ‎2)“以”,介词,根据、依照;“便宜”,实际情况,指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发”,发放;“赡”,供给、供养; “闻”,使……知道,上报;“于”,引出对象,介词。‎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归原文,确定答案涉及的内容区间,勾画关键语句;最后分点整理,概括作答即可。‎ - 23 -‎ 阅读原文可知,皇上升任熊盖为大理寺卿的原因应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首先,结合原文内容“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分析可知,前面连续几任官员要么治水无功,要么不体恤百姓、欺下瞒上,要么庸懦无能。所以朝廷急需一个贤能之人。其次,结合语句“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可知,这是皇上重用熊概的直接原因。此外,原文说“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针对当地的混乱情况,所以“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结合以上分析,分三点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罢了。”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 23 -‎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D.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4. C 15. 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 - 23 -‎ 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题中C项,“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错误,应为感叹自己。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回答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本题既是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又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泪”应是悲愁的情感,通读全诗,逐联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然后加以概括。一二联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第一联中的“离别自堪悲”写出送别友人之悲;第三联中“少孤为客早” 写出身世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皇的奢靡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连一丝一毫都要掠夺,却从来不加珍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 23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默写时的关键词有:蜉蝣、渺、沧海、锱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紫禁城,就是一个巨大的乐器。这乐器,与季节、气象相合,风声雨声、帘卷树声,落在建筑上,都成了音乐,而且,从不凝固。因此,营建紫禁城的人,是建筑师,也是音乐家。一座好的建筑,不仅要容纳四时的风景,还要容纳四时的声音。紫禁城的节气是有声音的,熟悉宫殿的人,可以从声音里辨认季节、犹如一个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他心里的日历。‎ 很多人都知道紫禁城宜雪,大雪之日,宫殿上所有的坡顶,都会盖上松软的白雪,把金碧辉煌的皇域,变成“一片孤城万彻山”——那飞扬高耸的大屋顶,已经修涂改成雪山的形状,起伏错落、重峦叠嶂。其实,紫禁城不只宜雪,也宜雨。它的设计里,早已纳入了雨的元素。宏伟的大屋顶,在雨季里,成了最适合雨水滑落的抛物线。雨水那一天,我见证了紫禁城的雨。或许紫禁城的空间太过浩大,雨点是以慢动作降落的,似从天而降的伞兵。在紫禁城宏大的背景下,雨点迟迟难以抵达它的终点。‎ ‎17.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A. 她坚强,她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D. 亲爱的妈妈,你不知道我多爱您。——还有你,我的孩子!‎ ‎18. 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紫禁城空旷浩大的空间中,雨点慢慢地降落,从天而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7. B 18. (1)句中把以声音辨别紫禁城的季节比作农夫通过田野自然的变化区分时间,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2)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化相似,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 ‎ ‎19. (1)原文中“或许”是一种主观感受,增添了可能性。(2)原文中的“慢动作”凸显了雨点降落的姿态,与空间的宏大有关。(3)原文运用比喻,将雨点比喻成伞兵,生动形像。‎ ‎【解析】‎ - 23 -‎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这道题具体考查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一)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二)表明声音的延长;(三)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四)表示意思的递进(五)分行举例;(六)用在副标题前(七)表示总结上文;(八)表示插说;(九)表示转换话题或说话对象。‎ 原文:表示解释说明;‎ A项,表示总结上文;‎ B项,表示解释说明;‎ C项,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D项,表示转换话题或说话对象。‎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能力。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写作时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这道题具体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本体:熟悉宫殿的人从声音里就能辨认季节;喻体:农夫可以从田野自然的变化里,准确地数出心里的日历;二者的相似点为:熟悉程度。熟悉程度具体分析,一是宫殿的人和农夫对对象的熟悉程度相似,二是紫禁城的节气和自然的变化相似;三是,从声音里辨认季节和数出他心里的日历相似。所以二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点,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和词语运用的角度两方面来分析,修辞上一般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句子更生动具体,词语运用上可以主要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一些带感情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 23 -‎ 原文内容上“或许”一词表揣测,是一种主观感受,更能体现一种禁城的空间的浩大,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而改后的句子就是一个肯定句,起不到突出的作用;原文内容上“慢动作”一词,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人的动作,使画面更富有立体感;原句“似从天而降的伞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点的状态,也更能衬托空间之大。因此整体来看,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点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0种。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20.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目前还没有能够消灭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现有的药物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来抗击新冠病毒的。②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之所以能痊愈,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了攻击造成的。③新冠病毒之前从未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所以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不认识它们。④一开始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通常很少,并不会立即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免疫系统也需要时间才能辨识这一新的病毒。⑤当病毒达到一定的数量不断自我复制时,其对人体细胞的伤害会越来越显著。⑥免疫系统这时才会意识到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新冠病毒进行大规模的“剿杀”。‎ ‎【答案】①“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改为“增强人体的免疫力”。②“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了攻击造成的”改为“是因为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了攻击”。⑤“当病毒达到一定的数量不断自我复制时”改为“当病毒不断自我复制达到一定的数量时”。⑥“目前的当务之急”,去掉“目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具体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病句的常见六种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依次分析各句的特点,看其有无症状,是哪种语病,并加以分析即可。‎ ‎①“增加……免疫力”搭配不当,“增加”改为“提高”或“增强”;‎ ‎②“是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修改为“是由……造成的”或删掉“造成的”;‎ ‎⑤“当病毒达到一定的数量不断自我复制时”语序不当,“不断自我复制”应放在“达到”前面;‎ ‎⑥“目前的当务之急”重复,“当务之急”的意思是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目前的”赘余,删掉“目前的”。‎ ‎21. ‎ - 23 -‎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12月1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正式入列中国海军。与辽宁舰利用重型载机巡洋舰“瓦良格”号改装的总体设计不同,山东舰按照航空母舰的标准进行的设计,结构设计更适合舰载航空兵作战需求,内部也有更大空间来装载舰载机。山东舰选择安装相控阵雷达,可以弥补暂时没有舰载预警机的短板,简化雷达数量,相控阵雷达作为重要的传感器可以为航母编队指挥提供更好的感知能力。‎ ‎【答案】①2019年12月17日②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③其结构设计更适合作战需求④安装相控阵雷达,提供更好感知能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压缩新闻稿语段,可根据新闻六要素来提取关键信息再整合成句。‎ 时间:“2019年12月17日”;地点暂无;陈述对象:“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事件:“正式入列中国海军”。‎ 字数要求不超过60字,以上字数偏少,可从后文再继续筛选关键信息如对山东舰功能的介绍,“山东舰按照航空母舰的标准进行的设计,结构设计更适合舰载航空兵作战需求,内部也有更大空间来装载舰载机”,可概括为“结构设计更适合作战需求”;“山东舰选择安装相控阵雷达,可以弥补暂时没有舰载预警机的短板,简化雷达数量,相控阵雷达作为重要的传感器可以为航母编队指挥提供更好的感知能力”可概括为“安装相控阵雷达”“以为航母编队指挥提供更好的感知能力”。‎ 提取完毕进行整合,再根据字数要求,适当增删字词已达到要求即可。‎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 23 -‎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 ‎ 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 ‎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 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 ……‎ 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是否引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兴趣呢?本周要开一个主题为“科技与人文”的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作一个主题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科技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忘记了昨天的来路,那么就很难找到明天的出路。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我们牢牢记着“伴着人文来,带着人文去”的理念。‎ 人文精神助推科技发展,为科技发展照亮前路。‎ - 23 -‎ 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些神话也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灵感,为他们指明攻关的方向。我们知道,解答一道难题不容易,但是命制一道好题更难。解题时只需要找到命题人设定的方向,而命题却如在荆棘丛深处拓荒,在无路处开路,然后再将开出的路巧妙隐蔽起来让我们去探索。科研方向的制定和科研课题的确立也是这样,我国科技工作者正是在嫦娥和夸父等人文之光和追梦精神的照耀下,确立了开展外太空研究的课题。航天登月探测器取名“嫦娥”,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取名“夸父计划”,可谓实至名归,不足为奇。科技是花,人文是根,根深才能花繁;科技是体,人文是魂,体健要靠魂安。只有筑牢人文底蕴的根基,科技发展才能大展雄风。‎ 科技发展传播人文精神,携人文精神走向未来。‎ ‎“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科学家,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观点,并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将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命名“墨子号”,既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华为公司”的寓意乃是中华有为,“鸿蒙”是创世之初自然界中能化育和生成万物的元气,以她来命名,象征着华为操作系统集聚了自然界的元气,具有无限生机和远大发展前景的意思。“神舟”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寄予着中国航天人遨游太空,泛舟银河的美好梦想。以传统文化命名科技发展,寓意深远,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特色。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每一项科技发展都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播和传承,古老的人文精神必将搭载着科技发展之神器走向未来。‎ ‎“却顾所来路已深,科技深处觅人文。人文若想贯古今,借助科技才是真。”让人文照亮科技的前路,让科技传播人文的光辉。科技和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比翼齐飞。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科研事业必定能在“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共诗意一色”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为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审题能力、构思能力、人文情怀和写作能力,符合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考生审题立意时既要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为当前的科技发展注入的人文精神,又要思考当前的科技发展对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进一步传播和弘扬,将立意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审题的基本思路是求同存异,也可以在“同”的基础上,针对其“异”分解论证。‎ ‎【审题】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中科技成果的名字或者来自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或者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古代人物,从中可见中国科技人的情怀和抱负。写作时要注意班会的主题“科技与人文”。用这些具有丰富人文气息的词语为科技发展命名,可以看出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彰显了中国特色和中国理想,传播了中国文化,弘扬了中国精神,具有不忘过去和继往开来等特点,也可以看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人文情怀、探索精神和理想抱负。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 ‎【立意】①科技发展携带着人文气息才更能彰显中国特色;‎ ‎②用科技将祖先的梦想神话变成现实;‎ - 23 -‎ ‎③传统与未来、希望的交融;‎ ‎④中国厚重的古典文化,在现代,在全新的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 ‎⑤中国科研人浪漫的人文情怀助推了科技发展。‎ ‎【素材】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里,有无数值得关注和挖掘的璀璨宝藏。大到那些浩如烟海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小到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的童谣、传说、戏曲等,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特有的丰富韵味。‎ 我对这些艺术充满好奇,怀有深厚的感情,这是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富有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心中珍贵的中国故事。‎ 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中国印记,而回首历史,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各自的中国印记。中国印记是自强不息,刚正不阿的民族精神,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为国家尊严抛头颅、撒热血。‎ 科学家不创造任何东西,而是揭示自然界中现成的隐藏着的真实,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 似物。——冈察洛夫 ‎【结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把“任务”更明确出来,因此,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对“任务”进行确定性判断。比如,我们不妨明确如下问题:①这是一个什么任务?②怎样才算基本完成任务?③完成任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比如本题的写作任务就是开一个主题为“科技与人文”的班会,结合以上材料作一个主题演讲。开篇引用列宁的话是为了引出观点:人文精神助推科技发展,为科技发展照亮前路。然后,探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最后达成任务的最高境界: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共诗意一色。‎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 23 -‎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