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学问渊源上讲,孟子也算是孔子的嫡传。但孟子的“亚圣”地位,是不靠嫡统,不靠韩愈式的自封,而是靠他对儒门的大贡献的。孟子对儒门的大贡献,至少有三点: 第一,他把孔子的“仁”发展到了“义”。孔子谈“仁”也谈“义”。孟子谈“义”也谈“仁”。但两者还是有侧重点的不同。孔子重“仁”,孟子重“义”,所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仁”“义”区别在哪里?其实两者本质并无不同,只是表现的地方不同。孟子就进行过区分,他说:“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他又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是人安身立命之所,义,是人行事的正确法则。” 孟子的“义”比孔子的“仁”,更具体可行、操作性强。同时,“义”的评价比“仁”的评价也可行得多。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义”,总比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是否仁德要容易得多,也可信得多。义,对道德实践者而言,也便于操作。要真正地在内心意志上达到圣人的境界谈何容易?但约束自己的行为,或者说,在内心的欲求与“义”发生矛盾时,能克制自己而屈从“义”则较易做到。应该说,孟子走的这一步,使得不可企及的孔子人格理想走向了大众。孔子的“圣贤”理想只能是一小撮精神贵族的追求,而孟子的“义”则有可能成为普遍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孟子对儒学的三点发展中,这一点最值得我们肯定。 第二,如果说,孟子把孔子的“仁”从道德角度发展为“义”。那么,从政治角度,他又将之发展为“仁政”,也就是他的“王道”。在这一点上,孟夫子可是为儒家学派立了大功。孔子也讲过“仁政”,但对其内涵并没有作详细说明,显得空洞而浮泛,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没有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证。是孟子接过手,把这工作做完了,而且我们还得承认,他做得蛮出色。他把孔子的伦理思想演义为一整套的政治构想,完成了由纯学术向政治实践的过渡,学者成为政治幕僚,孟子也就自封为“王者师”。这套理论,使得学统、道统与政统融合无间,合二为一,从而“学”与“仕”不再有任何学理上的隔膜,“学而优则仕”变成了“直通车”,“士”变成“士大夫”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从这个意义上说,谁能说孟子的“融合三统”不是为后来的科举取士奠定了基础呢? 性善论是孟子对儒学的第三大贡献。孔子不愿意谈人性,他可能意识到这是一个不能解答的问题。《论语》中只模糊地提到“性相近,习相远”。只说人性之初大致相近、有共同的人性,并未作善恶之分。所以,从这一点讲,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都与孔子不矛盾。 但非常令人为儒家担心的是,孟子在他的七篇大作里并没能证明“人性善”。我想,人性问题,无论是证善,还是证恶,都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这极有可能是一个不能证明的问题。它不属于理性范畴,而可能属于非理性范畴。孟子运用不少经验证明,我们说,经验证明不是有效证明。所以,若以经验来证明,我们也可以证立人性恶。 此外,用比喻论证实在是冒险的证明,也是证明的冒险。告子认为,人性如同流水,挖开西方则向西流,挖开东方就向东流。所以,就如同水没有一定的方向一样,人性没有善与不善。孟子批驳说:“水确实不分东西。但也不分上下吗?人性的善,就如同水往下流一样。人的本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往下流的。”孟子不懂地球引力,但他看不出万物都向下落吗?难道有人看见苹果落地会发现地球引力,而我们就只能以此证立一种道德观点吗? - 11 - 孟子犯的另外一个错误是,这个比喻论证可以证立其真,也可证立其伪,也就是说,水永远向下,只能比喻人性有一固定趋向,但并不能证明它的具体方向。我们把孟子的原话改动一个字看一看:“人性之恶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恶,水无有不下”,改“善”为“恶”,这个比喻不仍然成立么?孟子能证明什么呢? (选自鲍鹏山的《孟子:王者师与大丈夫》,有删改) 1.下列对“仁”与“义”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的“义”是对孔子的“仁”的发展,所以两者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B.孔曰“杀身成仁”,孟曰“舍生取义”,说明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C.“仁”与“义”区别在于仁是人所遵循的正道;义是人的内心修养。 D.孟子的“义”因为具体可行,操作性强,对儒家的意义比孔子的“仁”更大。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论及孟子“亚圣”地位的时候,作者充分肯定了孟子对儒门的巨大贡献。 B.孟子的“仁政”学说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比孔子更有说服力。 C.比喻论证不是有效的论证,所以孟子以水为喻得出的“性善论”是不可靠的。 D.孟子的“仁政”学说打通学统、道统、政统壁垒,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基础。 3.关于孟子对儒门的三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孟子的“义”使孔子的人格理想走向大众,进而成为了普遍的伦理道德规范,这是孟子对儒学的三点发展中最值得肯定的。 B.作者不仅肯定了孟子在道德层面把“仁”发展成为“义”,更肯定了其在政治层面把“仁”发展成为“仁政”“王道”,认为功不可没。 C.孟子对儒学的第三大贡献是“性善论”,作者认为“性善”与“性恶”极有可能是一个不能证明的问题,所以更认可孔子的做法。 D.在谈孟子对儒学的三大贡献的时候,作者始终将孔子的学说作为参照,以突出孟子他的嫡统地位,以及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乡村群众患病找“赤脚医生”,到现在签约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从缺医少药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疗床位8.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0.5万人。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人民群众得不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现在,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达952.9万人。70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目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远程医疗服务全面推开,覆盖所有县域医共体,所有三甲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1995年我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健康中国 步履稳健》,《人民日报》2019年6月4日) 材料二: - 1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卫生健康部门进一步细化措施,将妇幼健康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不断加强经费投入和人才培训,实现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等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加强贫困地区出生缺陷防治,启动实施遗传代谢病救助项目和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截至2018年底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3万名,拨付救助金超过1.5亿元。二是加强对患病贫困妇女儿童的救治保障。通过确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和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对农村贫困家庭中患有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的进行集中救治,并逐步扩大救治病种。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健康管理和指导。对患有重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实行倾斜性保障政策,提高报销比例,采取“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摘编自《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 材料三: “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在2月29日发布的《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以下简称《考察报告》)中,这一表述令人印象深刻。这是25名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美国等8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通过对中国9天的实地考察得出的一致结论。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博士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了实地考察后的感受:“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中国展现的强大动员能力、果断的执行能力以及利他主义的集体意愿,给考察组留下深刻印象。 让专家们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手段救治病人的努力。此外,为了挽救生命,中国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也获得了联合考察组的认可。短短数日,超过4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考察报告》里说,中国人表现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联合考察组所有成员。 (摘编自《实地考察后,国际专家一致肯定中国说明了什么?》,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年3月1日) 材料四: 自2020年1月20日起,我国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正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经过持续近三周的防控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面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我国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仍存在短板。 因此,未来我国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认真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摘编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在路上》,《经济参考报》2020年2月19日) 4.下列对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逐步建成,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我国人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B.70年来,我国医疗技术能力日益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推进, 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正不断提升。 C.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是维护我国人民健康、落实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 D.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依托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短时间内疫情已出现积极向好态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做出了贡献。 B.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卫生健康部门大力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 C.在中国进行9天实地考察之后,世卫组织对中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多方面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了中国人的真诚和奉献精神。 D.我国对新冠疫情采取了多种防控措施,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体现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醒人们深入思考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6.根据全文材料概括分析我国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6分) - 11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药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 11 -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9年第6期) 7.下面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道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的心情。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8.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9.本文题为“药砚”,但关于药砚的叙述集中于后半部分且较少,为何要以“药砚”为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 11 -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史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家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C.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D.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4分)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4分) 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 刘禹锡① 行尽潇湘万里余,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②,策成终自诣公车③。 剡中④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 【注】①刘禹锡,出生在浙江,和曹璩是同乡好友。此诗是诗人被贬为连州刺史时所作。②随计吏,《汉书·朱买臣传》:“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后用为求取功名的典故。③公车:官车。④剡中:地名,在浙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标题“送曹璩归越中旧隐”看,曹璩是“越中人”,在越中原有隐居地。 B. 诗歌颔联“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写诗人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 C. 诗歌颈联诗人运用典故勉励曹璩要静心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学成后自然会被征召。 D. 诗歌尾联“剡中若问连州事”与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句异曲同工,表达高洁之志。 16.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 《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琵琶女与贵族子弟奏乐饮酒时的奢华欢愉场面。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精准防疫,既要到位,也要防止 。当前,一些地方在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堵点”“断点”。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的运行秩序, - 11 - 是要做好疫情防控,让疫情防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如今,不少地方已经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加强复工复产效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当然, 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防控之弦。当下,唯有下足更精准的“绣花”功夫,才能保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复工营业情况总体向好,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住宿餐饮、美容美发等领域复工率还有客流的恢复依然偏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出门消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依然存在着不少顾虑。( )这样才能真正化解人们的担忧,让人们增强信心,尽快回归正常生产生活状态。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过犹不及 首当其冲 因势利导 齐头并进 B. 过犹不及 当务之急 因地制宜 并驾齐驱 C. 矫枉过正 当务之急 因势利导 齐头并进 D. 矫枉过正 首当其冲 因地制宜 并驾齐驱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加快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B.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加快复工复产效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C.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提高复工复产效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D. 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打通堵点、清除障碍,有助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让我们的城市动起来,经济活起来。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只有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正视这种情况。 B.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坚决防止疫情反弹。 C. 要避免这种情况,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只有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D. 这种情况下,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我们需要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雁”是古典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文人们或绘雁行,或摹雁声,或写孤雁,展现其独有的生存姿态,① _。雁的春秋迁徙,常常唤起人们逆旅乡思、离恨别愁的幽微情感,因此,_②_ ,迁客骚人在受贬谪、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时,也每每会想起失群的孤雁,于是,③ 。总之,“雁”这一具有张力的意象,以其深邃的个性,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情思,负载着诗人思乡、失意的情怀,是读者透视其心灵世界的一个重要艺术符号。 22.这是一首题为“故乡”的小诗,曾获得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金奖。请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 故乡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你认为诗中的“两个字”是哪一个词语?请以“故乡”和这个词语为中心,扩写一段文字。 要求:能够表现出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语言生动,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50个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模范辈出的激情岁月,标志偶像:雷锋、焦裕禄、革命先烈…… ——20世纪60年代 从单一走向多元,标志偶像:陈景润、中国女排、朦胧诗人、港台明星…… ——20世纪80年代 互联网飞速发展,谁都有可能被万人欣赏,做做偶像梦?为什么不呢? ——21世纪 - 11 -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A因果关系不成立;C对“仁”与“义”的理解颠倒的;D原文中并无“仁”与“义”对儒家意义大小的比较。) 2.D(原文论述有一个前提,D项的表述把作用扩大化了。) 3.C(A原文说孟子的“义”则有可能成为普遍的伦理道德规范,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B从第三段最后一句“在孟子对儒学的三点发展中,这一点最值得我们肯定”中可以看出,作者更肯定前者,对于后者是持保留态度的;D以孔子学说为参照并不是为了突出孟子的嫡统地位以及突出其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4.C.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了所有县域医共体”错,材料二为“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5.B.“已经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的健康需求”于文无据。 6.①加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夯实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②针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特殊群体,深化健康扶贫,继续重视妇幼健康;③深刻认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短板,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7.B (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8.①斯文谦和;②穷困落魄;③身怀绝技;④隐忍退让;⑤正直善良;⑥宽容大度。(每点1分要结合原文分析,无文本依据只给一般分) 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此类题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从文章第4段对华昌的外貌描写,第5段“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可以看出其斯文谦和、穷困落魄的特点;从第5段面对石钵头的为难华昌只是一声不吭走了、第13段华昌徒手将砚掰成整齐的两半,“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可以概括出他身怀绝技、隐忍退让;从“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的性格特征。 9.①推动情节发展角度:“药砚” 引出了文中一条暗线,即李半仙为了让石钵头知道华昌先生的厉害,故意要以他的端砚为药引子,从而才有华昌先生展示身手和道德修养的情节,直接推动了情节的逆转;②塑造人物形象角度:在石钵头求药砚的过程中,展现华昌先生赞许孝心而不收钱财,以德报怨的高尚人格和深藏不露的形象特征;③主旨角度:“药砚”中的“药”。不是给石钵头母亲治病的,而是给石钵头自己治病的,也是给这个浮躁势力的社会治病的药,犀利的讽刺了整个社会的嫌贫爱富的劳利风气,因此“药砚”能更加深刻地体现文章主题。 10.D 11.C “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说法有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称丞相为“殿下”。 12.B “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开始时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最终左光斗家破人亡。 13.(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承”,招认;“已而”,不久、继而;“为酷刑所毙”,被动句,被严刑拷打而死;“下”,作动词,被送往;“缓”,延缓、推迟;“图”,动词,谋划。) - 11 - (2)(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 14.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有恩德。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15. D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表达高洁之志”是错误的。刘禹锡说这句话,是对连州山水的赞美,也是对故乡亲友的安慰。 故选D。 16. ①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与友人离别的不舍;②对友人归隐读书的勉励;③对连州山水的赞美;④对被贬谪的放达自适之情。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通过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并且首联说到自己在偏远的潇湘之地,他很少遇到故乡来的知己,而现在作者又要送曹璩离开,所以既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又有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颔联写到刘禹锡在简陋的住所挑灯夜读的情形。这里既写出了作者对被贬谪的放达自适之情,也有以现身说法鼓励曹璩继续苦读,探求学问之意。颈联运用典故,勉励曹璩静心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学成后自然会被征召,功到自然成。尾联写到如果在剡中的友人如果问起自己在连州之事,就说我这里的山岭景色不错,比画还美,表达了作者对连州山水的赞美之情。) 17.(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3)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18. 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结合前面的否定词“防止”,所以应用“矫枉过正”。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结合前句语境中加快和后句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可见其紧急,所以用“当务之急”。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结合前文“不少地方已经根据形势变化”,可见侧重的是趋势,所以用“因势利导”。 齐头并进: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结合前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可知两者同时进行。所以应用“齐头并进”。 19. 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加强,应改为“提高”。二是语序不当,应该是“有助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把这两处都改了的是D项。 A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加快。 B项,搭配不当,“效率”不能说加快,且语序未改。 C项,语序不当,“有助于促进消费释放和人气回升,提高复工复产效率”语序未改。 20. B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 “这种情况”是代指前句“人们对出门消费、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依然存在着不少顾虑”,而且这种顾虑不可避免,所以应以“在这种情况下”开头。根据后面的句子“才能真正化解人们的担忧”,可知前面是一个条件句,而且“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是“将一条条防疫措施落实到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目的,所以括号中的句子必须以“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收尾。 - 11 - 21.①借此抒发自己浓浓的情思 ②雁就成为思乡文人吟咏的对象 ③孤雁又成了失意的代称 (意思对、语意连贯即可得分) 22.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两个字”的具体所指,根据学生的理解差异,可以有所不同,比如思念、母亲、父母、亲人、老屋、记忆等。(能够“表现出……联系”2分;使用“两种修辞手法”2分) 23.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三则材料共同指向“偶像”,意在启发学生思考不同时代不同的偶像标准,进面思考偶像崇拜与自我定位,思考青年一代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材料一看,60 年代的偶像标准是道德模范;从材料二看,80年代偶像标准走向多元化,有道德偶像、科学偶像、体育偶像、文学偶像、娱乐偶像;从材料三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代,偶像不再是明显区别大众的标高,信息的快速流通、个性的崇拜和张扬,使得偶像泛化,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偶像,这是当下社会个体意识得到强化的文化体现。考生对材料三的立场更可以见出考生的思维水平立意格局,不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能辩证地看待“做做偶像梦”,是理性看待问题的深刻体现。考生既可以从纵向阐述时代变迁和偶像标准变化的关系,也可以横向讨论偶像标准的问题;既可以闸述不同类别的偶像标准的合理性,也可以反思偶像标准值得讨论的地方;既可以张扬偶像的价值标准,也可以辩证讨论偶像崇拜与自我确认的平衡。考生要综合把握材料,不能只选取一则材料局部立意,要思考三则材科间的有机联系,联系自我、社会、国家进行多维度地讨论。 《明史·左光斗传》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 11 - 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司法,可以缓死,以后或许能承认澄清真相,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乐谱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共享年五十一岁。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使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等到魏忠贤对《三朝要典》中“移宫”一案定案时,要把杨涟、左光斗列为罪魁祸首,并商议要开馆辱尸。后来有人替他们辩解,才作罢。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认谥号为“忠毅”。 -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