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说”屏“ (6)_鲁教版
屏风大观园 古代屏风大观园 古代屏风大观园 屏风大观园 屏风大观园 屏 风 大 观 园 现代屏风的演变 屏风历史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使用屏 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 美化环境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 装饰 都已相当精美。 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并说 明其作用。 《口技》 “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屏的作用:遮挡视线。 说 屏 陈从周 陈 从 周 (1918—2000) 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 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 工诗词、绘画。陈从周先生在同 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 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 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 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 学术专著。 其中《说园》最为精辟, “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 丽”,影响之大远及日、俄、英、 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作者简介 检查预习 忒( ) 休憩( ) 韶光( ) 纳( )凉 伧俗( ) 销( )魂 帷( )幕 缓( )冲 雅俗之别 : 因地制宜: tēi(tuī) qì sháo cāng xiāo 给加底线的词注音或给拼音写上汉字。 nà wéi huǎn 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妥善措 施。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 整体感知(熟读课文) 1.什么是屏(请用原文来解释)? 2.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概括每段的内容)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说 “ 屏” 1节,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2-4 节 第二节,介绍屏风的作用。 第三节,屏风的种类。 第四节,屏风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5节,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 用、 点明写作意图。 总 分 总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逻辑顺序 作者具体介绍 了关于“屏” 的哪些知识? 设置上注意问题 大小因地制宜 讲究造型、色彩、绘画 设置与整体相称 曲屏折度、视线远近得体 按其所 在空间 室外屏 室内屏 室外屏的作用 1,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 2,屏风上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 3,可以挡风。 4,空间仍然是流动的。 室内屏的作用 与帷幕相同的作用 “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室内屏的分类和作用 按建造材料及 其装饰的华丽 程度分为 金屏 银屏 锦屏 画屏 石屏 木屏 竹屏 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感情。 1,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 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 2,受古诗词古画的影响,作者从小就 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3,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 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 在微妙。” 赞 赏 §品味赏析 1、本文是科学小品文,运用了哪些说明 方法?各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 试举例说明。 主要说明 方法: 下定义 举例子 分类别 引用 课文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 扇扑流萤”古诗,起什么作用? 营造清雅的艺术气氛,表达作者对屏 风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 牧 课文引用《牡丹亭》中的“锦屏人忒看得这 韶光贱” 句子,起什么作用?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 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的意思。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 一出。 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 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牡丹亭》中 的句子,既说明了屏风的使用 范围,又使语言生动有趣,增添了想象的空间。 课文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抱膝看屏山”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 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 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点出了“屏” 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 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 娥 李商隐 与 “ 屏 ” 有 关 的 诗 句 屏风周昉画纤腰, 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 拂尘犹自妒娇娆。 屏 风 绝 句 杜 牧 与“屏”有关的诗句 小结: • 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有什么作用?作 者的用意是什么? (1)文章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 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2)屏风和古诗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载体,都突显了中国文化,两者是相 称的。 室外屏欣赏 室 外 屏 室 内 屏 金 屏 银 屏 苏 绣 屏 风 锦 屏 画 屏 青玉 雕人 物花 卉填 金屏 竹 屏 木 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