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第 1页 共 26页 ◎ 第 2页 共 26页 2020-2021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 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3. 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 B.Na +主要以方式③运出小肠上皮细胞 C.多肽以方式⑤进入细胞,以方式②离开细胞 D.口服维生素 D 通过方式⑤被吸收 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 DNA 复制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5. 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 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 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比正常细胞少 6.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B.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 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推测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 D.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热变性 7. 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8.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4﹣D 可杀除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 2,4﹣D 的敏感性强 B.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对抗作用 C.赤霉素能促进果柄伸长,使无籽葡萄的果实增大 D.喷洒脱落酸可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 9. 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 3页 共 26页 ◎ 第 4页 共 26页 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 37℃、5%CO2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 B.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 C.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 D.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 10.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11. 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L 清水、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B.曲线 c 表示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C.曲线 d 表示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尿激素减少 12.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1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 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14.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 B, 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 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多次测交后都发现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 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 1 或 2 上的基因 b 突变为 B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 3 与 4 自由分离 D.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15. 如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的核 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乙~丁表示其产生精子过程 中核 DNA 相对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丙时期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甲→乙过程中发生了转录和翻译 C.乙→丙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 D.丙→丁过程中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二、多项选择题 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 HH 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为该病患者,希望通过 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首先经超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 B.从囊胚中分离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 C.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基因型为 hh 的胚胎 第 5页 共 26页 ◎ 第 6页 共 26页 D.将胚胎培养至原肠胚期后移植到子宫 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来自有机肥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 如图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丙图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相关物质结构数量变化的 部分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细胞含有两个四分体,其中发生的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B.乙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B 或 aB C.丙图中曲线变化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染色单体数的变化 D.若丙图中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则 a 值为 1 或 2 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使用价值 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 F 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 1:1 的性状分离比 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盂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三、非选择题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是研究膜结构功能的常用材料。当成熟红细胞破裂时, 仍然保持原本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影,其部分结构如图所示。研究人员用不同的试剂分 别处理红细胞影。结果如下表:(“+”表示有,“﹣”表示无) (1)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膜上有多种蛋白质,其中 B 蛋白与多糖结合,主要与细胞膜的 ________功能有关。A 和 G 蛋白均与跨膜运输有关,G 主要功能是利用红细胞________呼吸产生的 ATP 供能, 通过________方式排出 Na +吸收 K +,从而维持红细胞内高 K +低 Na +的离子浓度梯度。 (2)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________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推测,对维持 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是________。 实验处 理 蛋白质种类 处理后 红细胞 影的形 状 A B C D E F 试剂甲 处理后 + + + + ﹣ ﹣ 变得不 规则 试剂乙 处理后 ﹣ ﹣ + + + + 还能保 持 (3)研究发现,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 成脂质的________(填细胞器),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 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________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 速了 As 斑块的生长。 第 7页 共 26页 ◎ 第 8页 共 26页 (4)细胞学研究常用“染色排除法”鉴别细胞的生命力。例如,用台盼蓝染液处理动物细胞时,活细胞不着色, 死细胞则被染成蓝色。 ①“染色排除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②某同学为验证“染色排除法”的原理,同学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来进行实验,最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及台盼蓝染液等进行相关实验。原因是________。 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如图所示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途径,请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上;在酶催化下直接参与 CO 2固定的化学物质是 H 2O 和 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代谢途径中,催化固定 CO 2形成 3﹣磷酸甘油酸(PGA)的酶在________中,PGA 还原成 磷酸丙糖(TP)运出叶绿体后合成蔗糖,催化 TP 合成蔗糖的酶存在于________。 (3)根瘤菌固氮产生的 NH 3可用于氨基酸的合成,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________键。 (4)CO 2和 N 2的固定都需要消耗大量 ATP.叶绿体中合成 ATP 的能量来自________;根瘤中合成 ATP 的 能量主要源于________的分解。 (5)蔗糖是大多数植物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有机物,与葡萄糖相比,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的优点是________。 某研究组对籼稻开展了组织培养及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2,4﹣D 常用于籼稻愈伤组织的诱导,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促进愈伤组织再分化,在 配制分化培养基时需________(填“升高”、“保持”或“降低”)2,4﹣D 的浓度。 (2)当籼稻愈伤组织在只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点,但不能继续 出芽,通常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以促进幼苗形成。 (3)研究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填下列序号)。 ①绿色芽点细胞排列松散 ②刚融合的籼稻和稗草杂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③胚状体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分化的愈伤组织内各细胞的形态大小一致 (4)经组织培养筛选获得的籼稻叶绿素突变体,其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叶绿素总量 不变。某同学用________(填序号:①绿色;②红色;③蓝紫色;④黄色)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叶片,检 测到两者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 若取等量色素提取液进行层析,会发现突变体第________条色素带(自 上而下)窄于对照组。 (5)胚乳(3n)由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受精发育而成。 若用籼稻种子的胚乳诱导愈伤组织,培育三倍体, 需适时剔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________,还可避免再生苗中混有________。 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 S 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 S 的突变进 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如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____性性状。 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 A 和 a 表示)依次为________。 (2)实验 2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③基因型为________。在实验 2 后代中该基 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 S 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原因:________。 在 2004 年 12 月 26 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中,死亡人数已达到 15 万,为了帮助辨别遇难者身份, 我国政府派出了 DNA 鉴定专家组到泰国为遇难遗体做法医病理检验。下列是一组法医检验 DNA 时常用到的 生物技术或物质: Ⅲ.电泳技术则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分子携带电荷不同,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介质(如琼脂糖 凝胶)中进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利用它能分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物质,也可用 作亲子法学鉴定。 请阅读上述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第 9页 共 26页 ◎ 第 10页 共 26页 (1)PCR 技术能把某一 DNA 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利用 PCR 技术扩增 DNA 片段时用到的 “体外酶”通常是指________。 (2)电泳过程中分子的迁移率除与本身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以外,你认为还受什么因素影响?________。 (3)如果将含有 2 条多肽链共 48 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进行彻底的水解,然后再将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 泳,结果如图 1 所示。则可推知该蛋白质由________种氨基酸构成,该蛋白质水解时需要的水分子数是 ________。 (4)由于每个人的 DNA 条带(经电泳后)分布图是独一无二的,因此“DNA 指纹法”可帮助进行亲子鉴定或 帮助司法部门进行案件侦破。如果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另外四位待测男性的 DNA,经合适的酶处理以后 得到若干 DNA 片段,再经电泳以后得到“DNA 指纹图谱”如上图 2 所示,请分析:四位男性中有可能是该小孩 的生物学父亲的是________。 (5)现以 3 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 6.2kb 大小的线状 DNA 进行剪切后,用凝胶电泳分离各 DNA 片段,实 验结果图 3 所示。请问:3 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在此 DNA 片段上相应切点的位置是________。(请从图 4 所示各项中选择) 吸食毒品会导致人体相关生理功能障碍,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表为研究人员对 可卡因等阿片类毒品的吸食者进行相关激素及 T 细胞检测的结果与健康人的对比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 别 促 性 腺 激 素 ( I U / L ) 性 激 素 ( p g / m L ) T 细 胞 亚 群 a ( % ) 健 康 对 照 表 4 . 7 6 . 5 4 3 . 8 吸 毒 组 1 . 4 4 . 1 3 5 . 6 (1)由图可知,当多巴胺与【______】________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一神经元。在________上 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________(填“促进”、“阻碍”或“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 (2)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________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 泌减少所致;为了探究这一推测,可将吸毒者体内________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 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部分,又有传出神经部分;其一端位于腰骶部的脊髓,沿大腿后 面下行连接到足,管理下肢的活动。为研究可卡因对坐骨神经的麻醉顺序,研究人员用已被破坏大脑和暴露 出坐骨神经的青蛙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刺激趾尖和腹部皮肤,后肢均出现收缩现象; 步骤二: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坐骨神经上,刺激趾尖无反应,刺激腹部出现收缩现象; 第 11页 共 26页 ◎ 第 12页 共 26页 步骤三: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反应消失。 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________也不同。 ②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通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以大蒜(2n=16,雌雄同体)为材料,用 HU﹣APM 法诱导细胞同步化后,进行 染色体核型分析。HU(羟基脲)能抑制 DNA 的复制,使细胞同步于分裂间期;APM(甲酰胺草磷)能影响 纺锤体的功能,使细胞同步于分裂中期。主要实验步骤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使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步骤④中漂洗的目的是________。 (2)与只用 APM 诱导相比,HU﹣APM 法诱导同步化的优点是________。 (3)图 1 是某同学在实验中的显微拍照结果,图 2 是该同学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①图 1 是步骤________的拍照结果。 ②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依据染色体的________等形态特征进行配对、排列。图 2 中每对染色体含有________ 个 DNA 分子。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但 15、16 号染色体的形态差异显著,试提出一种解释: ________。 第 13页 共 26页 ◎ 第 14页 共 2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 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三(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解析】 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形式 自由水 结合水 定义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 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 流动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 合的水 含量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 95% 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 4.5% 功能 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②参与生化反应 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 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 分 联系 自由水和结合水能够随新陈代谢的进行而相互转化 2、无机盐的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 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 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 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解答】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可直接参与生化反应,A 错误;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液泡中的水为自由水,B 错误;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C 错误;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 正确。 2. 【答案】 B 【考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解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 20 种,主要 由 C、H、O、N 元素组成;核酸分 DNA 和 RNA,DNA 分子的碱基有 A、G、C、T 四种,RNA 分子的碱基有 A、 G、C、U 四种,由 C、H、O、N、P 元素组成;DNA 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解答】 A、核酸的组成元素是 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 C、H、O、N,A 错误; B、核酸包括 DNA 和 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正确; C、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C 错误;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 错误。 3. 【答案】 A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①为主动运输;Na +逆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和 K +逆 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需要载体和能量,则方式②为主动运输;方式③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 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的方式④为自由扩散;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 细胞的方式⑤为胞吞。 【解答】 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 正确; B、由图示可知,Na +主要以②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B 错误; C、多肽以⑤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C 错误; D、维生素 D 属于固醇类,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自由扩散,D 错误。 4. 【答案】 D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细胞癌变的原因 细胞凋亡的含义 【解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 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 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 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 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 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 A、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既有基因表达又有 DNA 复制,A 正 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B 正确;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C 正确; D、细胞癌变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其中原癌基因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而抑癌基因突变属于 第 15页 共 26页 ◎ 第 16页 共 26页 隐性突变,D 错误。 5. 【答案】 B 【考点】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解析】 无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酒精发酵: C 6H 12O 6→ 2 C 2H 5OH+2CO 2+能量 乳酸发酵: C 6H 12O 6→ 2 C 3H 6O 3+能 量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不产能 【解答】 A、由于无氧呼吸只能产生少量的 ATP,因此“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A 正确;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会生成 ATP,B 错误; C、癌细胞主要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 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C 正确; D、癌细胞主要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产生的 NADH 比有氧呼吸少得多,因此消耗等量的葡萄糖, 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 比正常细胞少,D 正确。 6. 【答案】 C 【考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 PEG)、物理方法(离心、震动、电刺 激)。某些病毒如: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的被膜中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 合,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因此可以用紫外线灭活的此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解答】 A、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如灭活的病毒,A 正确; B、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以参与免疫调节中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尽可能杀死更多 的病毒,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B 正确; 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病毒浸入细胞后大量繁殖,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不 能说明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C 错误; D、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在高温高压下,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肽链松散,发生了变性,D 正确。 7. 【答案】 B 【考点】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解析】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 酶 6CO2+12H2O+能 量; 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反应式是:C6H12O6→ 酶 2C2H5OH+2CO2+能量。 2.分析图解:图中排料口的作用是出料、检测;充气口的作用是在果酒制作前期通入氧气的,以便于酵母菌 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排气孔是排气,其弯弯曲曲的好处是防止杂菌和浮尘的污染。 【解答】 解:A.果酒制作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而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为 18∼25℃,而夏天温度较高,因此夏 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A 正确; B.产生酒精表明此时已经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中不能充气,否则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B 错误; C.正常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不消耗气体,但是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C 正确;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D 正确。 故选:B。 8. 【答案】 D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解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 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 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 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 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 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解答】 A、2,4﹣D 为生长素类似物,其作用具有两重性,由于双子叶杂草相较于单子叶作物对 2,4﹣D 的敏感性 更强,可利用一定浓度的 2,4﹣D 处理,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促进单子叶作物生长,A 正确; B、生长素能抑制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乙烯能促进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二者存在对抗作 用,B 正确; C、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促进果实的发育,引起无籽葡萄的形成,C 正确; D、喷洒细胞分裂素能延长绿色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时间,D 错误。 第 17页 共 26页 ◎ 第 18页 共 26页 9. 【答案】 C 【考点】 体外受精与早期胚胎的培养 胚胎分割 【解析】 本题考查体外受精与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 37℃、5%CO2条件下培养,可使精子获能,A 正确; B.给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其超数排卵,B 正确; C.分割的胚胎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发育过程中受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影响等,最终发育成的个体可 能会有形态学差异,C 错误; D.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D 正确。 故选:C。 10. 【答案】 C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的作用:①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②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③促进肝脏、肌肉 组织合成糖原;④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⑤抑制肝糖原的分解;⑥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答】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共同调节血糖平衡,A 错误; B、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又有内分泌部,其中的外分泌部分泌水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核酸等的酶原颗粒, 该分泌要通过导管;而内分泌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则无需导管,B 错误;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 正确; 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必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不是患者 的自身抗原,D 错误。 11. 【答案】 A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快速饮用 1L 清水后,血浆渗透压会有所下降,但在机体调节后恢复正常;快速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 透压不变,但是血浆总量会增加。 分析图中可知,曲线 a、d 表示排尿量,曲线 b、c 表示血浆渗透压。 【解答】 A,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和血浆的相同,饮用大量生理盐水,被吸收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A 正确; B,曲线 c 先下降后上升,表示饮用 1L 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喝水后渗透压下降,经过调节排出尿液后, 渗透压上升,B 错误; C,曲线 d 缓慢上升,表示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饮用生理盐水后,血浆总量增加,会缓慢排除 无机盐和水,C 错误; D,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饮用大量清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 降低对水的重吸收,使排尿量增加,D 错误。 12. 【答案】 B 【考点】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 1.一般植物,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 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解答】 解: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而灌木类行道树栽种地一般呈现长方形,常采用等距 取样法调查种群密度,A 错误;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食物来源较多,则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B 正确;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的数量以及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等,并非物种数目 越多越稳定,C 错误; D.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的体色,既利于隐藏自己,又利于捕捉猎物,属于物理信息,不属 于在同类之间传递行为信息,D 错误。 故选:B。 13.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解析】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得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得物质能够不断的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境之间循环往复,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解答】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物质循环的特点,故 A 选项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主要是太阳能,也可以是化学能,故 B 选项错误;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 10%~20%的能量会被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故 C 选项错误;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以 CO 2的形式进行的,故 D 选项正确。 14. 【答案】 B 【考点】 第 19页 共 26页 ◎ 第 20页 共 26页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根据题干所知,染色体缺失花粉不育,则正常情况下,该植物做父本只产生含 b 的配子,测交后代不可能出 现红色性状。既然测交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说明父本产生的配子中有部分含有 B.。 【解答】 A、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A 错误;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测交后都发现后代中有部分个 体表现为红色性状,B 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后产生的花粉不育,与后代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无关,C 错误; D、自由组合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且与后代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无 关,D 错误。 15. 【答案】 D 【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中 DNA:染色体=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 DNA 未复制;乙中 DNA:染色体=4:2,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丙中 DNA:染色体= 2: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中 DNA:染色体=1: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 A、丙时期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 正确; B、甲→乙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而 DNA 含量加倍,说明发生了染色体复制,进行了转录和翻译,B 正确; C、乙→丙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C 正确; D、丙图表示着丝粒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所以丙→丁过程中不再发生着丝粒分裂,而发生细胞分 裂形成子细胞,D 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 D 【考点】 胚胎移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移植的有关知识。 胚胎移植,俗称人工授胎或借腹怀胎,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及其他方式得到的 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胚胎移植的本质: 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 【解答】 A、超数排卵可以得到多个次级卵母细胞,以便于体外受精得到更多的胚胎,A 正确; B、检测基因型,是从囊胚中分离细胞,以便于选择正常胚胎,B 正确; C、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健康个体基因型应为 hh,C 正确; D、人类进行胚胎移植的时间一般 8~16 个细胞时期,原肠胚期后不能移植,D 错误。 【答案】 B,D 【考点】 生态工程的实例 【解析】 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 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农业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答】 A、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部分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有少数微生物属于消费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或生 产者(如化能合成型细菌),A 错误; B、该生态工程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B 正确; C、农作物、果树等植物获取的物质主要来自有机肥,但能量来自太阳能,C 错误; D、影响蚯蚓分解处理效率的因素有温度、含水量等,D 正确。 【答案】 C,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图细胞中不 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 DNA; (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3、减数分裂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规律: (1)染色体变化:染色体数是 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N→2N→N; (2)DNA 变化: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再减半 (2N→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 (2N→0),存在时数目同 DNA; (4)核膜和核仁:前期消失,末期重建; (5)中心体:间期复制后加倍,前期分离,末期细胞质分裂后恢复体细胞水平。 【解答】 A、甲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没有两两配对,不含四分体,其中发生的变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A 错误; B、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分裂后形成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AB 或 aB,B 错误; C、丙图中曲线变化可表示减数分裂某段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单体数的变化,C 正确; D、若丙图中曲线表示睾丸中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组的数目变化,该细胞可能进行减数分裂,也可能进行有 丝分裂,所以 a 值为 1 或 2,D 正确。 【答案】 B,C,D 【考点】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解析】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 C 1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 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解答】 第 21页 共 26页 ◎ 第 22页 共 26页 A、应该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只有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存活,A 错误; B、木材、秸秆中富含纤维素,故可以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B 正确; C、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后,为了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 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C 正确;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以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提高使用价值,D 正确。 【答案】 A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解析】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 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 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 F 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 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解答】 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 F 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 1:1 的性状分离比,A 正确; 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 错误; 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 错误;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真核细胞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现象,D 错误。 三、非选择题 【答案】 磷脂双分子层,信息交流,无氧,主动运输 蒸馏水,E、F 内质网,流动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避免外表皮细胞颜色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考点】 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 1,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 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 形成糖脂。 2,细胞膜的功能是: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解答】 构成红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上的 B 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又叫糖被,其主要与细胞 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有关。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供能,要维持红细胞内高 K +低 Na +的离子浓 度梯度,红细胞排出 Na +吸收 K +属于逆浓度梯度方向,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 在制备细胞膜时,将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使细胞膜破裂释放出内容物。由表中结果可知,试剂甲处理后由 于缺少 E、F 蛋白质,红细胞影变得不规则,因此判断 E、F 对维持红细胞影的形状起重要作用。 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成熟红细胞不具有合成脂质的内质网,其细胞膜上的脂类物质可来自血浆。当血 浆中胆固醇浓度升高时,会导致更多的胆固醇插入到红细胞膜上,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变得刚硬易破,红细 胞破裂导致胆固醇沉积,加速了 As 斑块的生长。 ①”染色排除法”的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科研上鉴别死细跑和活细胞,可以用“染色 排除法”。 ②某同学为验证”染色排除法”的原理,用紫色洋葱内表皮而不是外表皮进行该实验的原因是:避免外表皮细 胞颜色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答案】 类囊体薄膜,C 5 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 肽 光能,糖类 非还原糖较稳定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1、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2、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解答】 在叶绿体中,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色素吸收光能,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 基质中进行,在酶催化下从外界吸收的 CO2,和基质中的五碳化合物结合很快形成二分子三碳化合物。 据图所示可知,CO2 进入叶绿体基质形成 PGA,推知催化该过程的酶位于叶绿体基质;然后 PGA 被还原,形 成 TP,TP 被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 TP 合成为蔗糖,可推知催化该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NH 3中含有 N 元素,可以组成氨基酸中的氨基,氨基酸的合成蛋白质时,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叶绿体的色素吸收光能,将 ADP 和 Pi 合成为 ATP;根瘤菌与植物共生,从植物根细胞 中吸收有机物,主要利用糖类作原料进行细胞呼吸,释放能量,合成 ATP。 葡萄糖是单糖,而蔗糖是二糖,以蔗糖作为运输物质,其溶液中溶质分子个数相对较少,渗透压相对稳定, 第 23页 共 26页 ◎ 第 24页 共 26页 而且蔗糖为非还原糖,性质较稳定。 【答案】 降低 适量的生长素 ③ ①④,4 增殖与分化,二倍体幼苗 【考点】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解析】 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幼苗需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共同作用。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用绿光和黄 光照射突变体和对照组的叶片,光合作用无明显差异。色素层析滤纸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 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绿素 a 和 b 比值变大,总量不变,所以叶绿素 b 含量减少。 【解答】 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和芽,而 2,4﹣D 对形态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愈伤组织的再分 化要在培养基中减少 2,4﹣D 的浓度。 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要用到两种激素: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分裂, 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生长素是导致植物顶端优势的主要原因,而细胞分裂素则能消除顶端优势, 促进侧芽的迅速生长。 芽是植物体中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刚融合的植物体细胞没有成熟的大液泡,无法构成渗透 系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结果形成了具有根和芽的胚状体,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而胚状体细胞出现具有分生能力的绿色芽,因此其细胞内有叶绿体。 某同学照射后光合放氧速率差异不大,说明所用的光质不能被叶绿素吸收利用;叶绿素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 蓝紫光,所以,该学生用的是绿光和黄色光。在定性滤纸条色素带自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 素 a 和叶绿素 b,因实验结果叶绿素突变体叶绿素 a 与叶绿素 b 的比值显著大于对照,所以该实验中叶绿素 b 的宽度小于对照组。 胚是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即原始体)。是种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种子 中胚是唯一有生命的部分,已有初步的器官分化,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因此用胚乳来诱导 愈伤组织,需要先剔除胚,以免胚的存在影响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籼稻是二倍体植物,由其胚所发 育的植物体也是二倍体。 【答案】 相对,显,Aa、aa 两,AA,1/4 两个 A 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 A 基因时无此效应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分析实验 1:果蝇 S(腹部有长刚毛)×野生型个体(腹部有短刚毛)→后代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 1:1,属于测交类型。 分析实验 2: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后代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亲本均为杂合子。 【解答】 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由实验 2 得到的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 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实验属于测交类型,则①的基因型为 Aa,②的基因型为 aa。 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 2 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 2 种性 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 2 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 Aa:aa=1:2:1,则 A_(1 3AA、2 3Aa)后代腹部有长刚毛,其1 3 胸部无刚毛,则图中③基因型为 AA,占实验 2 后代的比例1 4 。 根据题干信息“果蝇③和果蝇 S 的基因型差异”可推知:③的基因型为 AA,而果蝇 S 的基因型为 Aa,即两个 A 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 A 基因时无此效应。 【答案】 DNA 复制,Taq 酶 分子的大小、形态、凝胶的种类、密度,电泳的电压大小 6,46 F 2和 F 4 D 【考点】 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PCR 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解析】 1、PCR 技术是把某一 DNA 片段在酶的作用下,在体外合成许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 的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 DNA 分子片段,所利用的原理是 DNA 分子的复制; 2、电泳技术则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不同,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中进 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 【解答】 PCR 技术的原理是 DNA 复制;而 PCR 扩增 DNA 片段时通常需要使用 Taq 酶。 分子的大小、形态、凝胶的种类、密度,电泳的电压大小等都会影响电泳过程中分子迁移速率。 根据图 1 看出从上至下共有 6 条条带,说明该蛋白质由 6 种氨基酸构成;水解需要的水分子数目=氨基酸数 ﹣肽链数=48﹣2=46 个。 子代的 DNA 是亲代 DNA 复制一份传来的,子代与亲代 DNA 相同,分析图中的条带,孩子 C 的条带一条与母 亲相同,另一条与 F2 和 F4 都相同,故 F 2和 F 4都可能与 C 为父子关系。 A、B 酶将 DNA 序列并进行剪切,长度为 1.0 和 5.2,切点 1 个,而图谱中 B 切点位 0.3 和 5.9,A 错误; B、C 酶将 DNA 序列并进行剪切,长度为 3.6、1.4 和 1.2,切点 2 个,而图谱中 C 切点位 3.6 和 2.6,B 错误; C、A 酶将 DNA 序列并进行剪切,长度为 4.2、1.7 和 0.3,切点 2 个,而图谱中 A 切点位 0.3 和 5.9,C 错误; D、据图分析,A 酶切点 2 个,B 酶切点 1 个,C 酶切点 2 个,而且长度符合,D 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DNA 复制 Taq 酶(2)分子的大小、形态、凝胶的种类、密度,电泳的电压大小(3)6 46 (4)F 2和 F 4(5)D 第 25页 共 26页 ◎ 第 26页 共 26页 【答案】 (1)②,受体,突触前膜,阻碍 (2)性腺功能,促性腺激素 (3)T 细胞减少使细胞免疫受损 (4)传入神经,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 【考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动物激素的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分析题图: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称 为胞吐;多巴胺能与结构②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 量增加,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看图可知,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 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 2.分析表格数据:上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推测吸毒者可能是性 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此外,吸毒者 T 细胞减少。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五部分构成。 【解答】 解:(1)由图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将“快乐”信息传递给下 一神经元。在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而可卡因会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 多。 (2)表中数据显示吸毒者的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 少所致;为了探究这一推测,可将吸毒者体内促性腺激素的量补充到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体内性激 素的含量,与健康者进行比较。若此时吸毒者体内性激素的含量与健康者相同,说明吸毒者促性腺激素分泌 减少导致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否则吸毒者可能是性腺功能受损导致性激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 (3)据表分析,吸毒者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而患病的原因是 T 细胞减少使细胞免疫受损。 (4)①步骤一中引起两次收缩现象的反射弧,除了感受器不同外,传入神经也不同。 ②在步骤二中,先刺激趾尖无反应,推测可能是传入或传出神经纤维被麻醉,后刺激腹部皮肤出现收缩,说 明传出功能正常,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被麻醉。步骤三中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刺激腹部皮肤, 反应消失,从而推导出是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被麻醉。该实验的结论:可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 出神经。 【答案】 龙胆紫溶液,洗去 HU,解除 HU 对 DNA 复制的抑制,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提高分裂中期细胞的比例 5,长度、着丝点位置,4,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 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剪取根尖 2﹣3mm(最好每天的 10﹣14 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 入盛有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 解离 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 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 0.01g/mL 或 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 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 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 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解答】 染色体需要碱性染料进行染色,所以步骤③使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步骤④中漂洗的目 的是洗去 HU,解除 HU 对 DNA 复制的抑制,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HU(羟基脲)能抑制 DNA 的复制,使细胞同步于分裂间期;APM(甲酰胺草磷)能影响纺锤体的功能,使 细胞同步于分裂中期。与只用 APM 诱导相比,HU﹣APM 法诱导同步化的优点是提高分裂中期细胞的比例。 ①图 1 中处于中期的细胞较多,说明是步骤 5 的拍照结果。 ②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依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即长臂与断臂的长度比等形态特征进行配对、排列。 图 2 中每对染色体含有 4 个 DNA 分子。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但 15、16 号染色体的形态差异 显著,而大蒜是雌雄同体,没有性染色体,说明 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