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学考一轮复习考点精讲通用版考点25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浙江学考一轮复习考点精讲通用版考点25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学案

考点25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同主族、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b b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的关系 c c ‎3.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意义与作用 a b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 ‎1.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绘制完成的。‎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称之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周期表编排原则 ‎(一)周期: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的横行。‎ ‎(二)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的纵行。‎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四、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预测元素的性质:常见题目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或尚未发现的主族元素,推测该元素及其单质或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如图所示:‎ ‎2.启发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农药、半导体、催化剂等)。‎ ‎【例1】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 B.一个横行即是一个周期,一个纵行即是一个族 C.某第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与它同周期的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25‎ D.每一周期都是碱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解析】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核电荷数(质子数),故A选项不正确;第Ⅷ族包括了8、9、10三个纵行,所以在周期表中虽有18个纵行,但族只有16个,故B选项不正确;对于第2、3周期,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只相差1,对于第4、5周期来说,由于存在过渡元素,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则相差11,而对于第6、7周期来说,由于存在镧系和锕系元素,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则相差25,故C选项正确。碱金属是第ⅠA族中除氢元素以外的其他元素,故D选项不正确。‎ ‎【答案】 C ‎【提炼】 1.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 ‎①Ⅰ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2、8、8、18、18、32。‎ ‎②ⅡA族和0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8、18、18、32。‎ ‎③ⅢA~Ⅶ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18、18、32。‎ ‎2.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 ‎①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 ‎②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的同侧时,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的两侧时,第4或第5周期元素原子序数=族序数差+10,第6或第7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24。‎ ‎【例2】 X、Y、Z、W四种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X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比Y元素的弱 C.化合物YZ4和氨气反应可以生成Y单质 D.氢化物沸点:W>X ‎【解析】 如图,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位置可得,X为O元素、Y为Si元素、Z为Cl元素、W为Se元素;A项,原子半径:Y(Si)>Z(Cl)>X(O),故A错误;B项,X元素的氢化物为H2O,Y元素的氢化物为SiH4,稳定性H2O>SiH4,故B错误;C项,YZ4为SiCl4,氨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高温下可以还原SiCl4生成Si单质,故C正确;D项,X元素的氢化物为H2O,分子间含有氢键,比W(Se)的氢化物的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故D错误。‎ ‎【答案】 C ‎【提炼】 “位-构-性”答题模板 答题步骤 步骤要点 第一步:明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位”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要由原子结构来决定,它包括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原子结构决定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决定着元素的性质,性质也反映了原子结构 第二步:熟悉元素“位-构-性”的互相确定方法 ‎(1)依据元素原子结构特征推断出属于何种元素,进而确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性质;‎ ‎(2)依据元素性质推断其是何种元素,进而确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主要是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应用,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D项为易错点,注意分子间氢键的存在。‎ ‎【例3】 短周期元素X、Y、Z、Q、W、R的原子序数与其常见化合价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R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以用于漂白、消毒 B.W元素形成的可溶性盐的溶液不可能显酸性 C.X、Y、Z、W、R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W>Z>Y>X D.Y、Z和W三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间不能两两相互反应 ‎【解析】 由图可知短周期元素X、Y、Z、Q、W、R分别是氧、钠、铝、磷、硫、氯。A.X、Y、R形成的NaClO可以用于漂白、消毒,故A正确;B.NaHSO4溶液显酸性,故B错误;C.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的半径随着核电荷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X、Y、Z、R、W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X>Y>Z,W>R,故C错误;D.Y、Z和W三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Al(OH)3、H2SO4,它们之间能两两相互反应,故D错误。‎ ‎【答案】 A ‎【提炼】 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例4】 元素周期表中前7周期的元素如下表所示:‎ 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元素数 ‎2‎ ‎8‎ ‎8‎ ‎18‎ ‎18‎ ‎32‎ ‎32‎ ‎(1)第六、七周期比第四、五周期多了14种元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期表中________族所含元素最多。‎ ‎(2)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________。‎ A.18 B.32 C.50 D.64‎ ‎(3)居里夫人发现的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氢氧化物呈两性 C.单质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D.碳酸盐难溶于水 ‎【解析】 (1)第六、七周期中在第ⅢB族出现了均含15种元素的镧系、锕系,使元素种数比第四、五周期多了14种元素。也因为如此,第ⅢB族所含元素最多。‎ ‎(2)根据上表可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潜在的规律:‎ 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元素数 ‎2‎ ‎8‎ ‎8‎ ‎18‎ ‎18‎ ‎32‎ ‎32‎ 种数 ‎2×12‎ ‎2×22‎ ‎2×22‎ ‎2×32‎ ‎2×32‎ ‎2×42‎ ‎2×42‎ 由此预测第八周期元素种数应为2×52=50,答案为C。‎ ‎(3)‎ 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其金属性依次增强,因此,可以确定其单质可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其氢氧化物呈现出比氢氧化钡更强的碱性,而不可能呈两性;MgCO3微溶,CaCO3、BaCO3都难溶,所以其碳酸盐难溶于水,所以不正确的是B选项。‎ ‎【答案】 (1)第六、七周期中在第ⅢB族出现了镧系、锕系元素 第ⅢB (2)C (3)B ‎【提炼】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要求能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测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 ‎【例5】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五种位于不同短周期的元素,可以两两形成多种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其中的甲、乙、丙、丁4种化合物有两种属于离子化合物。A、B的原子序数之和是元素D的一半,B既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某种化肥的组成部分,只有C为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B和D形成的化合物甲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D的质量分数约为70%,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A和B形成的化合物乙为B4A4,在一定条件下可以1∶1完全电离产生两种离子,其中一种为10e-的离子,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C2D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会变质生成丙C2D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和E以1∶1形成的化合物丁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该物质遇水剧烈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合气体X和Y,同时还有固体单质产生,已知X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Y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63 g/L,该混合气体相对于H2的密度为21,上述过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研究小组同学为确定干燥的X和Y混合气体中Y的存在,设计方案如下:把干燥的X和Y与干燥的NH3混合,出现白烟,则证明有Y气体,你认为此方案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焰色反应呈黄色,则C为Na元素;A、B的原子序数之和是元素D的一半,且D的原子序数小于18,则A只能为H元素,D的原子序数为:2×(1+7)=16,则D为S元素;E能够形成化合物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大于S,所以E为Cl元素。‎ ‎(1)E为Cl元素,原子序数为17,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ⅦA族;(2)B为N元素,D为S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S的质量分数约为70%,则N的质量分数为30%,则S和N原子个数比为∶=1∶1,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设化学式为(SN)x,则170<46x<190,则x只能为4,所以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为:S4N4;(3)B4A4为N4‎ H4,N4H4电离生成两种离子,其中一种为10电子的NH,依据N元素与H元素守恒得知另外一种离子应为N,该电离方程式为N4H4===NH+N;(4)C2D为Na2S,Na2S溶液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与氧气反应会生成Na2S2,则Na2S溶液在空气中变质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4Na2S+O2+2H2O===4NaOH+2Na2S2;(5)D、E两元素分别为S和Cl,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化合物丁且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其化学式为S2Cl2,其电子式为;S2Cl2遇水剧烈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混合气体X和Y,同时还有固体单质产生,X是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X为二氧化硫;Y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63 g/L,Y的摩尔质量为1.63 g/L×22.4 L/mol=36.5 g·mol-1,则Y为HCl,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单质为S,该混合气体相对于H2的密度为2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21=42,设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x,HCl为的物质的量为y,则:=42,整理可得:x:y=1∶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2Cl2+2H2O===SO2↑+4HCl↑+3S↓;(6)为确定干燥的SO2和HCl混合气体中HCl的存在,由于SO2与干燥的NH3不反应,而HCl和干燥的NH3反应生成白烟,所以可把干燥的SO2和HCl与干燥的NH3混合,出现白烟,则证明有HCl气体,故该检验方法正确。‎ ‎【答案】 (1)第三周期ⅦA族 (2)N4S4 (3)N4H4===NH+N (4)4Na2S+O2+2H2O===4NaOH+2Na2S2 (5) 2S2Cl2+2H2O===SO2↑+4HCl+3S↓ (6)正确 干燥的二氧化硫不与氨气反应,但干燥的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白烟 ‎【提炼】 本题考查了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较大,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5)小题为难点、易错点,需要根据X、Y的性质推断二者组成,然后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