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 情况与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xx 市 2019 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 意见。 一、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 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 和监督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外部环 境有变、全球经济放缓、全国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开拓进取、攻 坚克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显著成绩,全市经济运行持续保持增 长,较好地完成了市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预 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402.63 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 8.0%,比全年计划目标低 0.1 个百分点。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 8.5%,超全年计划目标 0.3 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3.6%,超全年计划目标 2.4 个百分点。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73.98 亿元,同比增长 12.3%, 比全年计划目标低 0.2 个百分点。 5.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完成 12930 万美元,同比增长 7.5%,超 全年计划目标 0.3 个百分点。 6.进出口总额完成 9.8 亿元,同比下降 10.3%。(2019 年初计 划目标为出口总额 16926 万美元,增长 8.5%,荆门市下达我市 进出口总额、增幅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别为 11.7 亿元、9%。) 按照荆门市下达目标任务来看,比全年计划目标低 19.3 个百分 点。 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6.75 亿元,同比增长 5.5%, 与全年计划目标持平。(年初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全年计划目标为 17.14 亿元、增长 8%。2019 年 12 月 25 日,经市人大审议通过, 全年计划计划目标调整为 16.75 亿元、增长 5.5%) 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35609 元,同比增长 9.05%。 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20570 元,同比增长 9.42%。 10.其他指标:脱贫人口 8655 人,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城镇登记失业率 2.25%。单位生 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一)聚焦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底盘壮大。主导产业发势发 力。xx 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再次通过考核,被纳入湖北省重点成 长型产业集群。武住电装、凯尔信、三河祥天等一批项目相继达 产,税收分别同比增长 113.4%、107.3%、87.5%。三雷重工、海 之力等一批农机装备项目产销两旺,税收同比增长 360%、6.5%。 京慧智能、江一特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去库存、出新品,税收分 别同比增长 293.4%、21.3%。国宝桥米、xx 轻机、京兰水泥、湖 北雄韬、伟嘉纺织等 5 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入选 2019 年湖北省民 营企业制造业 100 强,占荆门市的二分之一。转型发展加速推进。 深入实施“机器换人”、“企业上云”等工程,持续推进新旧动能 转换,智能制造、农机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不 断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形成了一批有基础、有市场、有动力 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全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 103 个,工业技 改投资完成 140.9 亿元,同比增长 1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1 家,完成工业总产值 1134.9 亿元,同比增长 11.1%。新增高 新技术企业 16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67 亿元,占 GDP 比重 达 15.2%。转化重大科技成果 22 项,成功申报 2019 年省级传统 产业改造升级专项项目 10 个,争取省级支持资金 900 万元。全 市 210 家规模工业企业与软通智慧公司签约上云。xx 轻机“工业 机器人云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省 2019 年重大科技专项 立项。要素驱动保障有力。扎实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 实现包联企业全覆盖,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603 件。兑现各类惠企 政策资金 8.69 亿元,惠企户数 429 户,共降低企业成本 6.06 亿 元。继续落实服务园区企业用工十条措施,为 42 家园区重点企 业解决用工 2908 人。新增国宝桥米产业园、乡村旅游公共设施 等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950.19 亩。xx 市政银企对接、金融服务民 营小微企业工作经验在国家级金融时报刊载。全市金融机构本外 币存款余额 397.68 亿元、同比增长 8.6%,贷款余额 206.96 亿元、 同比增长 11.6%,其中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 19.1%,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 (二)聚焦乡村振兴,三农发展动能增强。农业产业协调发 展。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176.8 万亩,同比增长 5.3%。全年粮 食总产量达 69.6 万吨,同比增长 2.8%。加快推进农业种、养、 加一体化,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 550 亿元、同比增长 6.9%。规 模以上农业企业达 124 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2 家、省级 龙头企业 14 家,荆门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0 家。“三品一 标”农产品达 169 个。获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7.89 万亩。在 “中国好粮油”优产优销全国现场会上,xx 作为湖北省唯一县市 作了典型发言。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成功入选 20 个全国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着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提档、扩面和升级, 推动美丽宜居乡村由千村一面向差异化方向发展。统筹整合各类 资金 1.2 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创建 美丽宜居乡村 82 个,其中省级 16 个,市级 29 个。在全省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电视电话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启动美丽乡村创 3A 景区行动,马岭村荣获“2019 中国乡村振兴 榜样奖”,青树岭村、幸福村入选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 缔造活动示范村。村集体收入稳步提高。探索主体带动、资源资 产入股合作的路径,全市村集体经营性土地资源总面积 132.8 万 亩,发包比例达 80%以上,承包费收取率达 95%以上,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达 2339 家,通过发展产业、流转土地、企业务工和入 股分红,户均年增收 5000 多元,全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 长 20%以上。重点打造优质水稻、大棚蔬菜、山桐子、特色水产 等 13 个产业、35 个基地,带动 2000 余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三)聚焦三产活市,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服务业市场主 体培育扎实推进。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 2428 家,占新增市场主 体的 78%。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7 家、限上商贸企业 14 家,全 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达 20 家,限上商贸企业达 274 家。规上服务 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4.83%,规上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同 比增长 24.2%。线上线下销售同步发力。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58.3 亿元,同比增长 26%。农产品线上交易额 16.5 亿元,同比 增长 28%。金瑞物流园被认定为荆门市物流示范园区和荆门市电 子商务集聚区,已签约入驻企业 110 多家,孵化电商企业 50 多 家。新增天猫优品旗舰店 15 个,成功入选首批“湖北-阿里巴巴 兴农扶贫”20 个计划县(市),建成 60 个贫困村农村淘宝站点, xx 农产品销售基本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文旅形势逐步向好。先 后承办 2019 年国际网联青少年 U18 巡回赛(xx 站)、绿林网球 英雄会等大型网球赛事活动 20 多场次。湖北省网球学校(xx)“省 校市办”、“体教融合、文体双优”等特色经验全省推广。苏家垄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林山景区提档升级、xx 河改造、网球特色 小镇等一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步伐加快,全 年接待游客 125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72 亿元,增长 13.8%。 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效举办 xx 市 2019 旅游开 门红暨首届年货节、金瑞物流园年货节(美食节)、茶花文化旅 游节、芍药花文化旅游节等系列乡村旅游节会。 (四)聚焦有效投资,发展后劲逐步显现。坚持把扩大有效 投资作为 xx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第一支撑。招商 引资成效显著。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围绕六大重 点产业,实行项目五星级闭环管理机制,加快项目洽谈签约和前 期推进的进程。全年签约项目 138 个,同比增长 94.4%,合同引 资额达 112.46 亿元,其中与市政府签约项目 67 个。引进 5 亿元 以上产业项目 4 个,博世科环保机械等 3 家上市公司落户 xx。项 目储备扎实扎牢。瞄准国家支持方向和建设重点,围绕省“一芯 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谋深谋实项目支撑。全市共谋 划 2020 年重大项目 375 个,总投资 1160.1 亿元,初步谋划“十四 五”重大项目 747 个,总投资 3858.3 亿元。项目推进有序有力。 坚持每月定期召开投资调度会、会商投资形势,全年纳入湖北省 和荆门市的 32 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 74.4 亿元,占年度投资 计划的 120%;实施 5000 万以上项目 351 个,同比增加 27 个, 完成投资 326.1 亿元,同比增长 13.4%,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345 个,超年度计划 70 个,完成投资 353 亿元,同比增长 16.8%。 坚持“大员上阵”调度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格莱 尔电子元器件、三雷晨瑞农机配件等项目投产,雄汽汽配、玉珑 温泉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向上争取量质并重。修订完善全市向上 争取资金考核办法,坚持向上争取资金一季一通报。全市共向上 争取资金 27.83 亿元,占全年任务 108.4%,同比增长 8.8%。成 功争取机遇性、竞争性中央和省预算内项目 37 个 2.4 亿元。其 中,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6 个 1.04 亿元,争 取优质粮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等项目 22 个,资金额 4816 万元。 (五)聚焦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减环节、 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着力打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 的一流环境。率先在荆门市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企业观察点 40 个, 聘请 20 名各界代表委员为优化营商环境特邀观察员。深入开展 “三千”行动,坚持包联企业全覆盖。实现了 27 名市“四大家” 领导联系 30 家重点企业、107 个市直单位联系 107 家骨干企业、 16 个镇(区)联系所属 307 家企业全覆盖。着力解决企业投资 项目报建审批阶段耗时长、程序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荆门市 率先推行工业项目建设“先建后验”,变“先批后验”为“先建 后验”或“边建边验”。全域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已达 99.58%, 远超省确定的 80%的目标,网办实现率达到 98.3%,办件推送率 100%,网上注册量、办件量、使用量居荆门市第一位。设立“一 窗受理”窗口 5 个,纳入事项数 511 项,涵盖全部项目审批、市 场服务类和社会事务类事项,占全市行政许可事项数的 90.3%。 (六)聚焦改善民生,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教育均衡发展。 绀弩小学 9 月 1 日建成开学,全市中小学校达 83 所,各级各类 幼儿园 67 所,在册教师达 3633 人,投入 768 万元新建各类学校 食堂 5120 平方米。创建湖北省示范幼儿园 2 所,荆门市示范幼 儿园 19 所。高考上线率实现新突破,全市一本上线率为 20.13%, 同比提高 3.34 个百分点。成功举办 2019 年“一带一路”中国(xx) 国际观鸟节蒙古站活动,xx 小学与乌兰巴托第一小学结成姐妹学 校。民政服务提升。全市基本养老保险 38.8 万人,新增参保 1.56 万人。各类养老机构达 22 家,养老床位 3319 张,建成城市社区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32 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 233 个, 覆盖率分别达到 100%和 65%。恒源养老院积极探索推广医养结 合产业模式,成为荆门市唯一一家集托管养护、医疗救治、精神 康复、居家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性、专业性民办医疗 结合服务机构。卫健水平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际 开放床位数达到 2979 张,每千人拥有床位 5.44 张,民营医疗机 构床位数占比 24%;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 2.48 人,每千人拥有 护士 2.81 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 92.21%,流动人口卫生 健康均等化服务到位率达 100%。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130 个,签约人数达 21.2 万人。 (七)聚焦三条底线,着力打好攻坚战役。严守化解金融风 险底线。着力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扎实开展市场乱象专项治理, 成立不良贷款处置专班,加快不良贷款处置核销进程,全年累计 化解不良贷款 4.27 亿元,不良贷款率 2.4%,降低 1.2 个百分点。 严守精准脱贫攻坚底线。制定出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走 基层、进企业、进贫困户”活动方案》,完成了 8655 人贫困人口 脱贫、14 个贫困村出列,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 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合扶贫资金 5.57 亿元,用于贫困地区 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安全饮水和农村危房改造。 投入危房改造资金 966.7 万元对鉴定为 C、D 级的 417 户贫困户 危房进行改造。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学生 3585 人(次),补贴资金 233.34 万元。严守污染防治底线。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 保卫战,减排化学需氧量 400 吨,氨氮 80 吨,二氧化硫 133.81 吨,氮氧化物 61.3 吨,圆满完成省、荆门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减 排目标任务。东兴气体、xx 华贝关改搬转稳步推进。实施秸秆禁 烧管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6.7%以上。“四个三重大生态工 程”稳步推进。全年累计完成各类厕所 4.93 万座,占年度任务 的 148.6%。当年完成精准灭荒造林 1.08 万亩,两年共完成 2.09 万亩,占三年总任务的 108.2%。13 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 使用,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80%。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 的模式基本成型,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城乡生活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3%,全省厕所革命现场会、荆门市“四 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举措现 场会在 xx 召开。 (八)聚焦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活力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推动企业 兼并重组,关停撤除石灰土立窑 33 座。杰美机械、东吉金属表 面处理等 11 家企业完成兼并重组,占年初计划任务的 157%。消 化存量房成效明显,全市商品房去化周期 16 个月。行政审批体 制改革全面落地。一体化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全市 14 个镇、388 个村(社区)实现了政务服务体系市、镇、村三级全覆 盖,全域政务服务事项网上新增注册量 65031 人次,网上注册使 用量居全荆门市之首,村服务专员配置、“一窗受理”的设置、 “鄂汇办”板块建设等业务在荆门率先推进。荆门市深化“放管 服”改革现场推进会在 xx 召开。民生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率先 在荆门市推行实施房产预售资金优先支付农民工工资制度,拨入 专户资金 1.3 亿元,基本实现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无拖欠。医共 体远程诊断中心常态化运营,开展远程会诊 100 余人次。实现医 共体信息平台与医保双向转诊平台的融合,开通上级三甲医院、 县域龙头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 现转诊四级联动,科学、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建立。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集中力量推进了一批重大事项、解决了 一批难点问题、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 要清醒看到,全市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产业结构不优, 传统产业“量大势弱”与新兴产业“势强力弱”并存;“三驾马 车”后劲减弱,重点领域风险仍然存在;三大攻坚战压力仍然较 大,防止返贫的任务较重,中心城区大气污染和重点领域水污染 防治任务艰巨;重大项目支撑不够,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比较 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对于这 些矛盾与问题,必须在今后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的“两个收官” 之年。做好 2020 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 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 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 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 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 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 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要充分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冲 击、外部环境造成更大经济下行压力“两个冲击”的严峻性,充 分认识“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的坚定性,按照“三 个高于”要求,坚定信心、大干快干,推动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 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尽管 2020 年一季度全国 GDP 增速同比下降 6.8%,但从主要 指标变化的性质及走势看,疫情冲击对 xx 经济影响期短,经济 基本面总体可控。2020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 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0%,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 7.0%,进出口总额增长 8.5%,地方一 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6.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 4.0‰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 放削减率完成荆门市定目标。 (一)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坚战。以决战姿态决胜脱贫攻坚。 切实把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作为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较 真碰硬开展挂牌督战,高质量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 看”反馈意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以作风攻坚助 力脱贫攻坚。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继续开展“大走 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持续推进“两准两实两硬”举措落 实。全面落实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 攻坚 2020 年行动方案》,加大对扶贫边缘户、监测户的帮扶力度, 帮助贫困户制定增收计划,全力做好贫困户应急解困,进一步加 快扶贫项目的实施。以断腕决心推进污染防治。继续争创国家级 “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高质量备战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县市复检。继续打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修 复力度,扎实整改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认真落实河(库)长制,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 坚决消灭黑臭水体,强化排污口排查、企业污染整治、畜禽养殖 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集中力量打好长 江经济带十大标志性战役,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以底线思 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对经济下 行、粮食生产安全、科技创新、政府性债务、房地产市场、对外 贸易、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研判、科学管控,建立重点风险预警 发现处置机制,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银行贷款展期、延期、 降息,加大专项债发行和政府债券置换力度。抓紧抓实重点领域、 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精准调度,千方百计稳住经济 发展基本盘,确保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二)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 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保障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 供应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粮 食功能区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 业“一高三新”推广等一系列措施,坚决稳住“粮袋子”,确保 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降低,其中新增农业“三品一 标”10 个以上,建设桥米核心订单种植基地 10 万亩、桥米代种 基地 50 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 160 万亩,优质稻产能 65 万吨, 加快推进国宝桥米百亿企业建设,打响“xx 桥米”等地域特色品 牌,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 xx 贡献。结合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 范市创建,抓好以生猪生产为主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确保出 栏 2000 头以上的 56 家规模养猪场正常运营,新增龟鳖生态养殖、 稻渔综合种养、名特优养殖各 0.5 万亩。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 全追溯平台建设,主动对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确保 全市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 97.5%以上。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 设,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美丽宜居项目拉练活动。 抓好山桐子苗木调配、定植。坚持“工业强市”,支持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加大对国家出台的多项企业复工复产优惠政策宣传 力度,采取成立专班专人对接,落实相关税费优惠、融资贷款、 稳岗就业、运营成本等惠企政策,帮助企业降低疫情冲击与影响。 全力抓好京京钙业、鞍重重工等 8 个新增亿元以上项目调度工作, 力争全年新建投产项目 24 个,新增产值 12 亿元。抓好国宝桥米 产业园、湖北雄韬锂电池等 26 个技改项目实施,确保新增产值 14 亿元以上。抓好京兰水泥、xx 轻机等 17 个产能发挥项目,确 保新增产值 11 亿元以上。力争小进规企业达 7 家以上,实现新 增产值 3 亿元。以“一区两园”为主体,坚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四大主导产业,着力 打造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 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将 xx 农机装备产业纳 入省级重点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围绕争创服务 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强化服务业“四库”调度,全力推进一批服 务业企业进规入限,力争 2020 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6 家,新 增限上商贸企业 27 家,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10%以上。大力 推进网球特色小镇、绿林“一河两岸”、xx 河改造等一批重点服 务业项目建设。以消费拉动作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激 励政策,有序组织推动住宿餐饮、商贸零售、住房租赁、旅游景 区、出租车等受影响较大的消费领域企业高效经营。大力发展电 子商务,着力推动一批传统商贸企业向智能化、无人化模式转型 升级,“危中寻机”大力推动线上消费。继续推进物流企业退城 入园,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广 xx 桥米、香菇、板栗 等农产品线上销售模式。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 端延伸。持续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举办网 球节、观鸟节、桥米文化节、对节白蜡盆景艺术展销节等特色活 动,办好系列群众性体育节会、乡村旅游节会,打造 xx 旅游品 牌。 (三)持续加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 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定海神针”作用。抢抓政策机遇谋划 重大项目。坚持“大员上阵”,针对疫情暴露出的短板,抢抓政 策红利“窗口期”,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谋划一批具有全局性、 标志性的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紧盯 2020 年至 2025 年“新基建” 七大领域,科学谋划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补短板领域的项 目储备。抢抓当前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及调整预算计划机遇,在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补短板项目上,密切跟踪前期策划申 报的 127 个中行湖北分行、农发行湖北分行关于“补短板、稳投 资”专项融资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获得贷款支持。坚持问题导向 做实项目前期。加快前期工作节奏,明确重点,分类推进。优化 项目审批程序,实行联合办公,协调有关部门提高用地、环评等 前期手续办理效率,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分层、分类、限 时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市政配套、要素保障等突出困难和问题, 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实行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建设。 组织开展项目拉练等专项行动,对重大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分级 负责、精准调度,在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和严守安全生产底线的基 础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加 快推进雄韬、沿江高铁快速通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利用各方 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 大力推行网上招商,积极推广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 网上招商方式,主动与世界 500 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知名 企业视频连线,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复工和引进扩大投资。用好用 足省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制定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加大对重大 产业项目落地的奖励力度。确保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 168 个以 上,同比增长 13%以上,其中与市政府签约项目 70 个以上。 (四)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支持民 营企业“新 28 条”、湖北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7 条”, 继续围绕政策环境、政务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 等“五大环境”抓深化、抓优化,全力营造公正透明、便捷高效 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和提升市场活力。完善优化配套政策,进 一步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的投诉、受理、会商、问题交办、整改、 督办、反馈、考核、问责等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效率。 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企业观察点和观察员作用,加强问题的交办整 改力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政 策举措,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题,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积极 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出台务实管用有效措施,帮助出口困难企业 拓展非美市场,纾难解困。 (五)务实奋进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将“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农民工返乡 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技能提升“展 翅行动”,持续提升就业创业质量。高质量举办“春风行动”等 返乡创业活动,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势的支持,加大稳岗 补贴力度。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快推进重点城建项目建设,完 善城市功能配套。深入开展“三城同创”,全域启动全国文明城 市创建,同步争创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开展城市精细 化管理行动,持续开展市容市貌、生态环保、社会诚信、市民素 质等八个方面的专项整治,着力打造一批文明示范创建点。加强 智慧城管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城管智慧中心作用,提高市政设施 维护、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工作效率。实施振 兴 xx 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教育质量,深化职业教育产 教融合,加快建设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确保秋季如期开 学。实施“健康 xx”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快建立全市 公共卫生三级网络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医保基金监管,规范医疗救助程序, 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 力,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各位代表,做好 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艰 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民代表 大会指导监督,积极听取人民政协意见建议,锐意进取,埋头苦 干,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 设“六个新 xx”展示责任担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