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习作分享成为学生作文的一扇窗——初探中高段作文教学
语文论文之让习作分享成为学生作文的一扇窗——初探中高段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难,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更难”。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有同感,而作文教学如果不能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似乎又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严峻的现实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同样,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写作氛围的浸润与滋养。如何让写作氛围如阳光雨露般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让他们在不断感受,不断积累,不断尝试中汲取作文的营养,逐步提升作文的功力呢?根据课标中对中段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我尝试着让习作分享成为打开学生作文的一扇窗。 课标中的习作分享强调的是分享习作的快乐。其实,习作分享也是传递信息,引发情感共鸣,供学习借鉴的综合过程,是营造习作氛围的一种载体,对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情感、习作技巧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中的诵读分享、点评环节,能让学生在倾听、赏析中学到关于写作的知识;习作环节又能让学生运用从分享中学到的知识。如此循环往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厚积而薄发,博采才能众长。习作分享所营造的作文氛围应像常规教育一样天天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天天听作文,学作文,想作文。具体做法是:教师每天安排二至三名学生朗诵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欣赏。诵读后,教师对该作品进行评点。那么,如何开展这一活动呢? 一、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活动前,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班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习作分享活动的参与者;每一位同学都将朗诵自己的习作,不论习作的好坏;每一位同学都要学习他人习作的优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总之,要调动每一位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二、有效地组织活动的开展。 (一)有效地组织诵读。 万事开头难。在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活动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活动初期,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拔班级中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第一批诵读者,为后续同学“抛砖引玉”。当第一批优等生诵读完后安排中等生、差等生。第一轮次结束后再按学号或座位号进行。 好的诵读作品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教师首先应让诵读具有可欣赏性。诵读前,教师安排学生先写好诵读稿,并诵读给教师听。教师对其诵读技巧作一定指导,对习作中的突出缺点要求学生修改,尽量让诵读稿有可读性。诵读时,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且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仪态大方。 (二)有效地组织倾听。 学生是否认真倾听和怎样倾听是分享后续评点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倾听习作时,不仅关注习作中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对生活敏锐的观察感悟,更要联想自己的习作和生活中相类似的情景,产生情感共鸣,使学和思很好地结合,从而提高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和模仿借鉴、迁移的能力。 (三)有效地进行评点如果说诵读、倾听的过程是习作分享中学生自省自悟的过程,那么评点的过程就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习作方向和技巧的过程。由于小学中高段学生认识事物能力有限,感悟能力欠缺,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学生习作最大的困惑是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教师评点时对这两方面应重点进行指导。 1、“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叶圣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是积累习作题材的有效途径。 (1)、“趋近”心里让许多学生对身边同学的事非常感兴趣,容易和自己的事联系起来,引起情感共鸣,使他们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写作题材。因此,教师要倡导学生多写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自己的发现,给同学以启示。 (2)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使生活成为习作的源泉。 (3)、在指导学生粗略地涉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同时,还要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生活细节,主动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去感受平凡生活的不平凡处,寻找心灵的鸡汤,习作的题材。 (4)、“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选自《人性的弱点》)小小年纪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真挚赞扬来激发信心和兴趣。评点时教师对诵读的同学(也是习作者)要大力赞扬。既表扬其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情感,开阔的胸襟,聪慧的头脑,又夸奖其找到了习作的“快乐秘方”——善于用习作的方式,梳理情感,调整情绪,化解生活矛盾,积累生活经验等。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习作的信心和提高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 2、习作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增强驾驭语言能力,形成语感,使文章越来越优美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习作中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评点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怎样对学生习作技巧进行点评呢?应结合《课标》对中高段学生习作的要求,对当前习作中比较明显的写作上的优缺点加以评点。 三、习作分享的效果。 习作分享活动开展近一年,为学生营造了较好的习作氛围。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由原来的怕作文到接受作文、喜欢上作文。 观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题材越来越广泛,不仅涉及自己、他人,校内校外,甚至电视、报刊、杂志中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也和自己的写作联系起来。“神六”发射,学生用习作述说自己的自豪和兴奋之情。观看奥运筹备活动,同学抒发自己对2008奥运的期盼与向往。看到山洪冲走村庄、冲垮桥梁,同学真挚地表达对灾区的同情与保护环境的呼吁……感受日益敏锐细腻,情感日趋丰富,一个如沐春风的微笑,一个温暖人心的爱抚,一次突然间的醒悟……都成为了他们写作的题材。有些同学甚至利用习作分享活动宣泄情感,消除与同学的误会,传递与同学的真情。 语言表达生动了。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过渡自然符合逻辑了;能恰当运用修辞和一些写作手法描写叙述了;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节描写。 习作分享活动不仅让学生能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写作能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