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新课标下作文素材的有效拓展
语文论文之浅谈新课标下作文素材的有效拓展 黄爱华 [摘要]:面对学生作文素材缺乏的现状,教师除了技巧的讲述外,更多的还应关注学生写作题材的来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之源中留心记录、在综合性学习中延伸写作、在课文学习中仿写借鉴,广开取材之道,有效拓展,给予学生思想的引领,让学生的文笔因自主表达而变得灵动起来。 [关键词]:写作 素材 有效拓展 自主 长期以来,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在作文这块“责任田”里不竭耕耘,但总感觉收效甚微。大到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写作流程,小到拟题、开头、语言表达的细部处理,无论我们如何尽心竭力,周全教学,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却一直困扰着我们,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作文教学。学生的状况往往是这样的:怕写作文,没有东西写,作文题材窄,缺乏生活气息。对体验不多的中学生来说,那些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使学生在老师分门别类的灌输中无所适从,教师让学生反复写,学生胡编乱造,被动应付,厌烦情绪严重。 其实,作文最大的困难不是写作技巧,而是题材匮乏。这当然不是说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高明的写作技巧,而是对他们来说,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然后才会想到怎样写,、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作技巧或是无暇顾及,或是根本没有体会。如果学生连素材都想不出来,那些技巧之类岂不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吗?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讲”作文、“教”作文的做法,把解决作文题材作为突破口,把克服畏难情绪作为前提,把培养学生主动意识作为主线,全面提高作文水平。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如何才能对学生有效引导,让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累积,不吐不快呢? 一、在生活之源中留心记录 作文与生活息息相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很好的引导学生探索素材的源泉,给他们的写作范围找一片辽阔的天空。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周记与平时生活联系起来,到生活中寻找题材。如笔者在初一下半学期布置学生写“我的同学”,因为一学期下来学生对身边的新同学已有了较多的了解,所以就要求他们写结交的新同学,为他(她)画像,讲述与他(她)之间的故事,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写作积极性高涨,都想一展身手,说说自己的新朋友。有个学生就写了他的同桌,题为《那个胖胖的人》,其中这样写到: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与他边聊天边上楼梯,我健步如飞,几下就到了二楼,谁知他就像蜗牛一样,还在吃力的爬,不过才上了几级。我耐心的等他到二楼,他上来后,我刚想“飞”,谁知才选择第三层楼梯的脚只踏上了第一级,原来是他扯住了我,于是我咬着牙,把劲全集中在腿上,很快的把他带了上去。可这胖子也真是重,我拖他上来竟这么费力,他本来力气小,爬上来真不容易啊!帮他一下也是做了一件有爱心的事,谁知道,这一次给我带来大麻烦,他如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每次见我上楼,总抢先堵住楼梯口,守株待兔,每次都把我逮个死死的。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都在练字,他见我很投入,就推了我一下,字帖上又要用修正液了。我自然也会报复,我推了他好几下,但都没搞到他,于是我来了个狠招,直接用笔在他字帖上画,他竟然更猛,把钢笔在我字帖上方一甩,一张临摹纸就这样牺牲了。下课后,我终于忍不住了,用新绝招挠了他几下,他就如大象倒地一般,轰隆一声整个教室都抖了一下。 读到这里,忍不住让人笑出声来,他笔下的这位胖同学多么可爱,初一学生的单纯、顽皮、爱恶作剧表现的多么生动啊!还有学生在周记上写她对“爱”的体会: 母爱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我见到世界的美丽;母爱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我享受心灵的滋润;母爱是一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我领略诗般的恬静;母爱是一块衔在嘴里的奶糖,使委屈的我尝到生活的甘甜…… 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前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是比天空和海洋更博大的宇宙,在那个独特的穹隆中,有着亿万颗母爱的星斗,闪烁光芒,一颗小行星划下,就是母爱的雨丝,缀起满天清光。 母爱不是人生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 小作者将她用爱的眼光看世界的最真挚感受表达了出来。文章清新自然,带着初中女生特有的纯情挚感。 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元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去体察、去感悟,生活之花缤纷艳丽的色彩定会被学生捕捉到,再加以老师的肯定欣赏,学生定会越写越起劲。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延伸写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作文由老师布置着写,无疑是被动的,那如何指导写作呢?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模式,对我们指导写作明确了方向,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我在指导学生写作七年级第一单元作文时,就很好运用了活动中写作、写作中活动、听说读写共同提高的办法。围绕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我先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进行了以下活动:说出形容烦恼的成语、列举有关烦恼的诗歌、选读讲述烦恼的文章、讲述自己的烦恼。学生积极性高涨、主动投入活动,完成的很出色。就在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的时候,我就势引导道:“带着这节活动课的感受,把你们平常成长的体会写下来,记录下你们成长的滋味,好吗?”学生很开心的答应了,一篇篇讲述自我成长的作文就诞生了。其中有个女生是这样回味小学生活的: 随着这一点一滴的变化,我们在慢慢的成长,几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居然已变了这么多,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时光,再也无法看见,那时的花开。一个人的一生中只能做一次那样的梦。 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承诺永远也不忘记彼此,永远都是好朋友。原来,记忆是可以消失得这么快的。当中学的校园里涌进春天的湿润时,我们突然惊觉,我们已记不起小学同学的名字、面貌。无数次,在街头,我们看到一个人,与他擦肩而过的同时,还在拼命地想着:那个人是谁啊,好面熟啊。而“那个人”却是你承诺永远还会忘记的小学同学。 时光的潮流,带着同学们的面容,带着那些花儿,带着你认为绝对不会忘记的事,越流越远。而你只是站在原地,茫然地看着记忆流失。一回首,恍惚中,在榕树下,花儿红红的,格外醒目。 长大的我们,回望幼年的过去,想走回去,却发现一堵名叫“时间”的墙隔在中间,与此同时,我们儿时的身影,也越来越淡,直至消失,唯有那时的花儿,依然那样艳红,分外耀眼。 字里行间流露的淡淡哀伤和惆怅将一个怀旧女生的心境抒写的很真切,对往昔美好的怀念、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交集融合在一起,细腻的文笔、独到的感受令人感动。还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回味成长:“闭眼、睁眼,怀抱中的小熊不见了踪影,个头从椅子的高度升到了冰箱的高度,嘴边的棒棒糖换成了微辣的食物。那么,我丢弃小熊的经过就是成长的历程吗?冰箱到椅子的距离就是成长的高度吗?甜与辣之间的味道就是成长的滋味吗?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其间到底是什么滋味呢?”字里行间对成长的思考可见一斑。 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根据相关主题配备了充分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作用不可小觑。如果教师能充分重视,合理利用,它对学生写作的触发作用将是不可忽视的。 三、在课文学习中仿写借鉴 作文是在教师指导下模仿、借鉴范文、学习写文章的活动。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课本,使课本起到“阅读示范”和“写作示范” 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挖掘出教材里可示范性的地方,从而将课堂的讲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转化为能力。在学习了七下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后,我布置学生小练笔:借鉴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看谁写得最传神。学生反应强烈,积极寻找描写对象,一篇篇文章别开生面的呈现在我的面前。有个学生是这样写自己的:有那么一个人,我比任何人都熟悉他,他十分顽皮,有时是幸运星,有时是倒霉鬼,真不知是该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他有一张大嘴巴,天天为吃而狂,饭后总要吃上一大堆零食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但与众不同的是,这双眼睛的眼皮是一单一双的;他短短的头发乌黑乌黑,不过有不少头皮屑;皮肤黝黑黝黑的,不认识的人还以为是黑种人呢。他腿不长,但跑得快;他手不长,但伸得敏捷;他个子不高,但跳得远;他其他不如常人,但运动却胜人一筹。大家一定热烈的想知道他是谁吧?告诉你们吧,他就是我喽,出乎意料吧!在看似随意的俏皮语言中,一个有着独特个性的自我速写诞生了。 又比如学完八上第一课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到当天的报纸上选摘一篇你认为最有时事新闻价值的消息,让学生既学会看新闻又更熟悉新闻的写法,待到时机成熟,便布置学生写一则刚刚发生在身边的学校新闻。有了课堂的学习基础,加上选报的经验,绝大部分同学在较短的时间里都写出了规范的新闻,让学生的实用文体写作能力得到训练。 在学完八上第二单元后,布置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其中《木匠老张》是这样写的: 儿时的家在一个厂的附近,厂前有一个木匠铺是个姓张的老人开的,闲来无事我经常被带去那儿玩,久了便熟了。老张总爱抱着我在手臂上荡来荡去,他的身上总透着喜好与职业的气味——劣质烟与木屑混杂在一起的奇特味道。 胡子拉碴的他衣衫不整,爱叼着根烟,眯着眼目测木料的长度与平滑度,成天弓着背,显得他越发矮小。 还有《老拐》:在我小时候,我经常在自家商店里玩,有许多大人喜欢过来和我爸聊天,其中有一个瘸腿的,别人都叫他“老拐”,时间长了就没人记得他到底叫什么了。 由于腿瘸,“老拐”很难找到工作,所以他只能以开“马自达”为生,每年拜年或其他什么事都是“老拐”接送我们的,时间长了,只要见面,我也只喊他“老拐”了。 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他(她)独有的写作潜能和素材,这是一笔值得每位教师去开发的丰厚资源。 另外,在日常的学生习作时,教师还应注意不该对学生限制过多,过度束缚学生的表情达意,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要倡导写作内容自由、表情达意自由、表现形式自由,给予学生思想翱翔的天空。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人各有其独特的潜力,皆有可用的天赋条件,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想能力、有觉察能力、有创新能力的强者。” 完全可以预料,习作一旦突破了过多的框框限制,还给学生自由,还原习作“真心、挚语”的正宗本色,那些远离规矩、充满自由、富有鲜活气息的优秀习作定会脱颖而出,更多学生会因自主表达而让文笔变得灵动起来,更多学生定会捧出一颗热忱的心,在方方规格的稿纸上挥舞出别样的青春色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