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立足“三定法” 突破瓶颈口——用现代读解学理论探索突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的瓶颈
语文论文之立足“三定法” 突破瓶颈口——用现代读解学理论探索突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的瓶颈 立足“三定法” 突破瓶颈口 --用现代读解学理论探索突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的瓶颈 温岭市二中 潘妙根 【摘要】从语文高考的制高点引进现代读解学理论,提炼出“三定法”阅读解题法,准确全面解答阅读题、有效突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的瓶颈。 【关键词】现代读解学理论 高考 “三定法” 现代文大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版块,占分近20%,是最让老师学生头疼的一大版块,俗称为高考失分的黑洞。探究失分原因在于这道大题要求严格,分给得紧。要求考生把对文章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准确切题、全面完整、语句通顺。很多学生未提笔情先怯,错析、误析、漏析常见,错答、误答、漏答不断,是很多考生考高分的瓶颈。经过多年摸索,笔者认为可以从语文高考的制高点引进现代读解学理论,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来突破语文高考阅读的瓶颈。遂尝试结合近几年高考题的一些命题规律,结合自身的一些感悟,找到一些解题规律及答题技巧,概括为“三定法” 阅读解题法,以锻炼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为基点,以准确全面解答阅读题、有效提高学生得分为目标,现做一浅显的思考与分析: 一、现代读解学理论、“三定法”与高考现代文阅读 现代读解学理论是新课程语文教学倡导的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不同于传统读解学确信文本只能有“唯一正确的释义”、是作者赋予和给定的、是一种超历史的永恒模式,现代读解学研究客体是怎样被主体认识的,认为文本读解是对话关系,认为意义是不确定的、生成的,认为文本并没有永恒的模式,而是漫无止境地敞开的,读者按照自己认识和价值来论定它的意义,读者主体投射于文本,文本也向读者反弹。一句话:文本意义读解是多极的、多元发展的,而非单极的、一元固定的。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读解理论与读解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得有效的读解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三定法”指对题目进行定点分析、定量分析进而定位查找,确定准确全面的答案。这是一种从现代读解学理论出发形成的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解题方法源于一个理念,也是从现代读解学理论出发确定的解答现代文的一个总的原则--思路来自题干,答案来自文本。学生从文本出发,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掌握“阅读系统化知识表” 的前提下确立的一种分析答题点、知识点,根据赋分,定量测定答题点,进而定位语段,确定答题相关语句或关键词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切中题目的要点,触及命题的要害,给出准确、全面的答案,获得尽可能高的考分。 浙江省于2009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探究式试题的引入,给传统文本解读下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现代读解学理论开始走向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如此,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现代读解学理论同样开始迈入高考阅读试题。若用现代读解学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多极的文本意义,使学生对文本的赏析更为真切、更为全面,答题无疑会更为准确。若能掌握现代读解学理论指导下的“三定法”,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无疑探囊取物般轻松自如。 二、用现代解读学理论查找高考现代文阅读突破口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发展变化不仅能推进新课程,推动现代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且能找到指导学生最佳解题方法的妙招。文本是不变的,文本意义是变动不定的,设题方向、解题思路是灵活多变的,从现代解读学理论高度出发研究近五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可从中查找解决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突破口。 (一)、选材趋势、命题变化体现现代读解学理论 从选材来看,无论是曾经一统天下的散文,还是现如今风光登场的小说,近五年我省高考阅读题选材都充分体现新课标对高考大阅读所提出的要求--注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无论是散文《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05年)、《平面的生活》(06年)、《泰山之思》(07年)还是小说《乌米》(08年)、《魔盒》(09年)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感悟,对高中生而言阅读难易程度适中,极易触动学生心灵之弦,获得真切的情感认知,捕捉恰当的文本体验。读者按自己的认识设定文本的意义是现代读解学理论的一大体现。 2010《考试说明》高考参考样卷比对09年浙江语文高考卷有如下变化:①第5题由排序题改为一句话新闻概括题。②第7题由语境补写题改为论述题兼考准确、鲜明。③第10题由选择题改为词语理解主观题(小阅读)。④第11题由主旨概括改为关键句子的理解(小阅读)。⑤第20题词类活用题改为断句题(降低了难度)。⑥第12-14题小说阅读散文化试题(考词句含义)。杭二中特级教师钱增兴对此变化的精辟解读是:减少小阅读的选择题,增加小阅读理解品味的主观题型,大阅读选材为小说,试题设置散文化,增加词句的体味与理解,增加学生探究赏析型试题,并且加大这类题目的赋分,拉开学生的差距。从变化可见这类题型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多元化倾向明显,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钱老师正是从现代读解理论的高度来观照这些细微的变化的。 (二)、命题角度、题型变化强调现代读解学原理 1、纵观近五年高考阅读题,从现代读解理论的角度出发审视,命题者逐步摒弃传统的单一知识点考查,而进入现在的多元化思维。 命题角度在保留原先“分析和概括”“ 鉴赏和评价”的基本上有两点变化: ①改原要求“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意”为“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②增“探究题”。即对文本进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2009年新课程改革后高考新增加的开放探究角度设置的题型。 2、纵观近五年高考阅读题,命题题型稳中有变,体现新课程的精髓,也处处强化现代读解理论的基本特点--探究性、开放性, 特别是09年闪亮登场的探究题。 ①探究词语的作用是谓“词语品味型”。如(09年)第13题: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②探究句子的内涵等是谓“分析概括型”。如(09年)第12题: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③鉴赏语段的精髓是谓“鉴赏评价型”,如(09年)第16题: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 ④探究考生的文学底蕴是谓“探究开放型”,如(09年)第15题: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从命题角度、题型变化可以看出,这类题目考查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筛选信息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鼓励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强调阅读主体的内心体验,搭建与文本对话的桥梁,从而悄悄进入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有效实现 “读者-文本---作者”--三位一体的阅读心灵交流。 三、用“三定法”突破高考现代文阅读瓶颈 经过多年摸索,结合现代读解学理论,笔者总结出“三定法”阅读解题法,该法分三步从三个侧面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运用“三定法”解答高考阅读题,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审题不准、答题不全面的顽疾,能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率,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具体方法如下: A、定点分析:具体两点。定答题点和定知识点,定答题点即确定命题者的答题意图,不偏题;定知识点即确立本题所涉及到的阅读知识点(形成阅读系统化知识表,这是解题前提,限于文章篇幅不详述,拟另文析),不超纲。 B、定量分析:根据赋分,定量测答题点。即依照题目设置的赋分,通过推测可能存在的答题要点,不漏答,不失分。 C、定位查找:定位语段,确定答题相关语句或关键词。即根据答题点判断出相关语段,抽取相关答题语句、拎出答题关键词语,整合形成答案。不错答,不误答。 现以2009年浙江语文高考大阅读题第12-14题为例进行具体介绍: 例一、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这属于新增探究题中的“分析概括型” , 这类题考查对信息的概括能力,考生必须在阅读过程中对一段信息进行搜寻、辨别、筛选、组合、概括等,然后才能作出正确回答。 A、定点分析--定答题点:1、景物特点 2、景物作用 定知识点:景物描写相关知识 B、定量分析: 根据4分,一特点一作用,推测答题点为2+2形式或1+3形式,如果2+2形式,则 特点可能又有2小点,作用可能又有2小点,每点1分;如果1+3形式,特点:1分就1点,作用就3点,每点1分。 C、定位分析: 定位:第一段找景物描写语句: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和“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关键词:1、四周高耸、监狱围墙--封闭压抑 关键词:2、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暮色--阴沉死寂萧瑟 再查找系统知识点储备: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四: 1、表现人物 ……心理。2、交代活动环境(高楼林立伦敦 大城市)。3、营造……氛围、渲染……气氛。4、推动情节发展(因在第一段可排除) 人物心理分析需从下文或全篇找答案再结合景物特点归纳: 相关语句或关键词:“初次远离家乡”“ 乡愁”“ 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 一生中最沮丧”。 归纳出人物心理:“我”孤独、烦闷 、压抑、伤心、忧愁。 最后整合得出答案: 特点:封闭压抑(1分),阴沉死寂(1分) 。 作用:1、交代我到高楼林立的伦敦大城市的活动环境( 1分) 2、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忧愁的心情。 ( 1分) 例二、13.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3分) 这属于新增探究题中的 “词语品味型”, 该题旨在考查对重要句子丰富含意的体会。解此类题的基本原则是句不离篇。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首先解答:似乎① A、定点分析: 1、定答题点--“似乎”的作用 2、定知识点--词语的前后语境义 B、定量分析:每个“似乎”为1分。 C、定位分析: 相关语句:“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关键词:“默默地”--写出老太太神态,思索着如何--对老太太心理活动的猜测 整合形成答案:准确传达出了老太太当时的神态及我对她心理活动的猜测 再解答:似乎② 定位分析: 相关语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关键词:“无用”--表示否定,“的确是空的”--强调魔盒空而有用 整合形成答案:这里的“似乎”表示否定,与下文的 “无用”构成双重否定,强调魔盒有用。 最后解答:似乎③ 定位分析: 相关语句:“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 扩展相关语句:“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 关键词:“还是在那晚,变得亲切,忧郁消失”--前后心情形成鲜明对比。 整合形成答案:末段我的心态与之前的忧伤烦闷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似乎”表示我的心理变化。 整合后三个“似乎”答案: 1、准确传达出了老太太的当时的神态及我对她心理活动的猜测。 2、表示对魔盒作用的肯定。 3、反映我的情感的变化及心理变化。 例三、14.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 (不超过15字)(3分)□□□□□□□□□□□□□□□ 这属于新增探究题中的“分析探究+概括+语用型”(新题型)。 首先定答题点:1、主旨 2、连贯、生动 定知识点:概括中心,句子连贯必须符合上下语境,句子生动用上一些修辞手法。 定位分析: 答题相关语句:“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关键词:“那样”“完全办得到”。 思路: 1、这题转换成“那样”的指代义是什么?结合主旨句 “那样”是远指代词,具体相关语句“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主旨句)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我们从中得出关键句即主旨句: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 2、“完全办得到”说明此事容易做到,贝格斯太太做什么事呢? 贝格斯太太做了“40年来随身带着一个空盒子”。 这盒子就是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 也就是贝格斯太太“40年来随身带着一个盒子--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 整合形成答案:永远随身带着一点老家的气息(原文) 四、教后随思 实践证明,在现代文阅读训练中引入现代读解学理论知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极有好处。现代读解学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构成提供了指导,从现代文命题选材大趋势把握突破,为我们提供了从宏观高度看清阅读解题的方向,从2010浙江《考试说明》的变化突破,为我们厘清考纲中阅读命题的细微变化,从现代文命题角度把握突破,为我们解决阅读答题的思路,从现代文命题题型把握突破,有效地提升阅读训练的针对性,从语文阅读知识点系统化整合突破,为我们构建了阅读的基本知识网络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从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突破,为我们刀宰阅读难题而不再茫然。而在现代读解法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三定法”,为我们突破高考现代文瓶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当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但只要我们巧学妙用,多思善练,多方位、多层面地去提高阅读意识和得分能力,那么我们一定在高考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的教学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读解理论与读解方法,才能让学生获得有效的读解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相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现代读解学理论,有目的的多加尝试运用“三定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突破“高考现代文阅读”这一瓶颈,定能迈出从容自信的步伐。 【参考书目】 1.蒋成瑀《读解学引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2.李燕《以现代读解学理论为指导研读雷雨》 3.09年浙江省高考课改方案 4.《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研究》 5.《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备考策略》周 俊 6.《语文高考大阅读命题选材的特点及趋势》许雷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