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新课改下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新课改下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语文论文之新课改下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 ‎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掌握并提高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处于教育前沿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 ‎  的确,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多媒体教 学的实效性看,情况还不容乐观,有些老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还存在着严重的偏差,甚至已经走入了误区。若不及时地加以纠正,多媒体教学将流于形式,失去 真正的意义。‎ ‎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文本的阅读缺乏兴趣,比如情节波澜起伏的小说文本有时因为篇幅较长学生也难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有些教师为了打破这一局面, 就尽可能地用一些教学影视、教学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起来了,可是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多地是从声画方面来获取的,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前社 ‎ 会大众文化消费快餐的追求,背离了语文科学的初衷和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质,这样造成的消极影响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和对文本含义的探究。‎ ‎  经典名著和优秀读物的丰富内涵和美感,要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才能获得。特别是在讲古诗词时,不能简单地用一些配乐朗诵 的画面来完全代替诵读。“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但多媒体教学在处理朗读环节上,教师往往置学生个性感受 于不顾,经常使用标准范读或配乐朗诵,尽管在此运用后有些朗读指导和训练,但不容置疑的是学生在同一感悟同一标准下机械的模仿训练,无论怎么相象,学生的 朗读水平和综合素养也难以真正提高。真正的朗读应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个性行为,应该因人而异。因为读和理解是成正比的,不应强求一致。‎ ‎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本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但事实的情况是,从问题的提出、解答到板书的呈现和总结,课件中早 已有了预先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被“固化”。其结果是:老师被课件“套牢”,束缚了手脚,一点也动弹不得,造成了课堂生成性的严重缺失,导致另一种 “满堂灌”。而学生呢?更是被牢牢地绑在课件当中,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和体验,失去了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  另外,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经常用图形图象等一系列具体可感的画面来表现文本内容。例如某教师在讲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将精心制作的蔚 蓝的大海、绿色的草原、山岗、礁石、木屋、花簇、马、柴、粮食、蔬菜等图片一组组地呈现给学生,使原本优美的诗句变得毫无生气,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文字本身是抽象的,是思想和形象的载体,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想象来感受文字本身的魅力。多媒体课件却将这些文字化为具体的 图象和声音,然后将这种影音文件直接强加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再者,学生的审美观是有差别的,而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图象和声音却是 唯一的,不可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审美观点。只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其对语言文字进行认真品位,从中体验各种情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彩,并培养审美的 情趣,从而达到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 ‎  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只能够是教师,多媒体只不过是辅助手段,不可滥用,不可华而不实,我们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摆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