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
语文论文之浅谈开放而有活力的作文教学 一、作文教学要以阅读为基础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我们的学生学好母语,使他们形成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阅读能力;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表达能力;倚马可待、一蹴而就的写作能力。因此,要把学习语文与学习表达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要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 1、让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书 指导学生读书,要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最终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才是真正读进去了。进而鼓励学生记得住,用得出,也就是学会应用语言。学生在有效的读书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案例一:苏教版第九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堂实录 师:(指着课题)谁来说说大自然是什麽样的? 生:春天,大自然绿树成阴,枝繁叶茂。小草钻出了地面。瞧,在那密密的草丛中,还有美丽的鲜花,它们争先恐后,争奇斗艳。天上的小鸟展翅飞翔,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美! 生:星期天,我去了泉山森林公园。那里四周树木葱茏,青草茂盛,鲜花遍地。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鸟悠闲地在枝头唱歌。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舒畅。 生:……(畅所欲言,兴致高昂地描绘着美丽的大自然。) 师:大自然真是一幅美丽多彩的图画呀! 师:这里的“课本”还可以用别的词吗? 生:可以换成“大门” ; 生:可以换成“宝库”; 生:可以换成“世界”; 生:还可以换成“抽屉”; 师:那麽作者为什麽偏偏选中“课本”这个词? 生:因为大自然中蕴含着许多知识和奥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就似打开了课本。所以课题为“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生:因为神秘的大自然里有许多知识让我们来学习,它就如同课本一样。所以,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生:因为知识是无限的,我们要学习大自然里的许多知识。所以课题叫作“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大自然里隐藏着神奇的秘密,好比一本书,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收获与快乐。 师:你反复读读课题,仔细想一想,这里的“去”是什麽意思? 生:我认为是“快去的意思”; 生:是“号召、鞭策”的意思; 生:这里也是劝告大家植树造林,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说得很好,深刻地理解了课题的含义。 之后,学生通过多读、多看,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很快记住了课文内容。可见,只要我们教师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学生就会读进去,进而把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积累为表达服务 “学习语文和做其它事一样,都得遵循规律。郭宗明先生认为学习语文的规律是‘早起步,死记硬背’;吴忠豪先生认为是‘读和背’;朱作仁教授说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说法不一,但意思一样。所以,语文教学先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语言积累方面,一是要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也就是语感。如学生反复读课文后,提问学生觉得哪一段或哪些句子写得美,美在哪里,引发学生讨论、思考;然后教师作一些必要的提示和总结,让学生再品读,再记忆。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便有了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在选择积累时,就不会泛而不精了。二是要提高学生的有效积累。刚开始积累时,学生只注重形式,一味地摘抄、剪贴好词佳句、段,甚至篇,但我们往往发现写作时能用上的并不多,甚至不能用,原因是学生对这些内容不理解。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经常翻看”以及多诵、多记等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提出好词、句、段时,应有意识地解释例子,且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意,然后再多多运用,进行理解性的积累。这样,词语就成了学生语言仓库中活的库存了。此外,记住一些名言警句,为写作增添光彩。同时,对学生做人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作文教学要以生活为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母语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活动,尤其是作文教学,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是习作的源泉。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结构,语言水平,对小学生习作要求过高,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课标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寻求生活中的习作资源,给孩子们提供体验的环境,让他们有内容写,在自由的时空里表述“儿童语言”。专家提出:“教师要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在观察事物中去寻求创作灵感。这样,学生作文时不仅有内容可写,而且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独特感受,写出的文章才有新意。”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动笔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自主实践。每节课给学生安排积累的内容,留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或结合教材训练,或根据情况随即训练。本学期我在教学中作了尝试,效果很好。 案例二:9月的一天,天气潮湿闷热,我一早来到教室发现没电,以为是停电了,心想一会儿会来电的。第二节课课间我走进教室,看到不少同学用本子扇着风,嘴里还不停地说:“热死了,热死了。”我立刻来到别的班看看,电扇飞快地旋转,好凉爽,才知是我们教室的电路问题,立刻给杨主任联系,让他安排修电路。第三节课,我正上着课,忽然教室的灯亮了,电扇转了。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同学们惊喜地大喊:“来电了”,个个脸上笑开了花。我看到大家兴奋的样子,随即在黑板上写上“来电了”让大家以此为题,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同学们情绪高涨,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可以畅谈所想,无拘无束,快乐地习作着。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今天早晨,教室里一直没有电,同学们无奈地拿着本子扇风解热。“热死了,热死了”同学们一连抱怨了两堂课。“热”字占据了我整个大脑,两节课我几乎都没听进去。第三节课我正热得用书本使劲地扇风的时候,突然,“唰,唰,唰” 灯亮了,风扇飞快地旋转起来,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脸上笑开了花。有的击掌庆祝,有的狂欢大喊,还有的同学甚至跳了起来,大叫着“耶,来电喽!”哇,来电了,太好了!我的脑海里刚刚还全是“热”字,现在全被风吹走了。有电真好,教室里的灯光照的我们乐开了花,阵阵凉风伴着我们,把我们身边的热气全都赶走了。不言而喻,学生的真情实感流露其间,达到作文的目的。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没有一流的大师,就没有一流的学生。”我们远远称不上教学大师,但在学生个性培养上,完全可以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来熏陶学生。我们指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活,用心灵去感悟生活。让学生真正写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来。 案例三:苏教版第十二册《山谷中的谜底》课堂实录 师:两位旅行者揭开了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迷,人们从这一自然现象中得到的启示是什麽?请在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麽道理? 生:人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压力,如果困难太大,要学会忍让,作适当让步,这也是保存自己的一个方法。 生:遇到困难不要盲目地解决,也不要害怕,想一个比较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师:这句的道理是很深的。我们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事例吗? 生:看到过。比如壁虎,当它被天敌捉住时,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天敌的口中之物,便弄断自己的尾巴,脱离危险,待尾巴长出来,就又可以捕食了。 生:像冬天田野里的麦苗,尽管它们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可是它们没有被压倒,而是尽力去承受。等到积雪融化了,麦苗痛痛快快地吮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水分,长得更好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能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大家互相交流吗? 生:(写实例谈体会) 笔者从小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实际出发,用他们自己所熟知的事例来“诠释”,做到深题浅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我们总喜欢以成人的方式“引领”学生认识世界,让学生也以成人的眼光看特定的人、事、物,习作教学一直以“教师的眼光”为中心的圈子中运作。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鼓励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的要求。 1、珍视学生的个性,少写命题作文 “习作教学要树立‘生为本’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立于自我为主体的支点上‘动笔’、‘动脑’,这样才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我们是在形成人,不是形成鹦鹉。” 作文就是言语的文本表现,教师不应成为学生习作思维的绊脚石,不要以成人角度感悟出来的观点与见解作为尺子发给学生。我们要让孩子们说孩子的话,让孩子们用童心表述真实生活,发表内心真实的感悟。尤其是高年级,不可停留在一味地指导开头、结尾、过渡、拟人、比喻等上,把学生教的太死,造成了作文的千篇一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要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 案例四:孩子们都爱吹泡泡,我在班级中组织一次吹泡泡比赛,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吹泡泡时的表情、动作,泡泡的大小、色彩,围观者的神态,自己的感受及想法等。写作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表现这场比赛,多激发学生改变常规的行文角度,可以改变以往写开头、结尾的老模式。比如,吹泡泡比赛有的同学开头是这样写的:“瞧,一串串五彩的泡泡盈满了我们整个教室,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成群结队,或纵身跳跃,好不热闹。原来,这是我们班正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吹泡泡比赛呢!”再看看学生过去写的开头:“今天课外活动时间,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举行了一次吹泡泡比赛。”我们可以看出前面那位学生的开头,把活动的情景稍作了描绘,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时间、参加活动的人物、活动的内容能很自然地穿插文中。而过去学生写的开头直接干巴巴地交代时间、人物和事情,行文古板,表现不出孩子的那份稚趣,那份天真。文章结尾鼓励学生不拘形式,用真实的语言抒发真情。在习作的指导过程中,力求做到“情感开放零约束”,形成“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情感的释放,自我的展示,从而达到“学而不厌”、“欲罢不能”的目的。 2、要给孩子营造自由的空间 “一位教育家在比较中美两国教育观念的不同时曾说过,如果中国古人的见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麽美国的做法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场’。” 在他们看来,教师虽然也是手把手的示范传授怎样捕鱼,却更重视营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怎样捕鱼。从鱼——渔——渔场,这不能不说是教育思想上的一大进步。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发展自己,引导学生发现取之不尽的素材。要多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否则,学生聪灵的个性必将扼杀,智慧的火花终将泯灭。我们应把生活的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张扬。 总之,作文教学要以阅读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变得开放而又有活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