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探析如何规范小学语文预习
语文论文之探析如何规范小学语文预习 永康市经济开发区杜山头小学 张琳 【摘要】学生课前进行过预习,上课思想集中,自主性强,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比较多,听课效率自然也高。课前预习,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但是效果并不佳,因为我们只是口头上说说,老师和学生并没有落实到实处,并没有规范预习要求。笔者以小学中段为例,谈谈通过师生互动指导预习,实践中建立明确的反馈体系等来规范学生的语文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文预习; 规范; 指导; 实践; 反馈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课前进行过预习,上课时思想比较集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强,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就比较多,听课效率自然高。 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懂得预习,特别是民工子女以及一些教育观念落后地方的孩子,他们的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往往造成他们的学习习惯比较差,或者是不懂得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我刚任教的那一年,上课时,学生经常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进了教室才慌张摸出书本匆匆地听老师上课,有些时候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差,精力一下子无法转移到课堂上来,课文又没预习过,所以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迷迷糊糊地听完一节课。久而久之,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成绩也无法提升,随着年级的升高和课业的深入,他们这种学习方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课前预习的养成和必要性在他们的学习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说到预习,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要课前预习,但是效果并不佳,因为我们只是口头上说说,老师和学生并没有落实到实处。那么怎样让学生进行预习,并规范他们的预习呢?下面笔者就以小学中段为例,谈谈规范他们的预习的三部曲。 一、指导--耐心细心 力求完善 以往我们常常上完课后布置下一章节预习作业,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接到任务只是随便看看课文,或是不把预习当成作业,敷衍了之。其实,并不是学生敷衍对待,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预习,所以教师要授人以渔,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对预习进行了细化: 1.读准、读通、读懂课文。 2.圈出并抄写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记清字形,了解意思。 3.在课文中运用预习符号以及写上旁批。(重要词语用“△”优美句子用“★”疑问的地方用“?”等) 4.找资料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5.学会分段,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以及中心思想。 6.试着解决课后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些只是主干,实践过程中要更加细化,包括课文读几遍等等细小的环节) 刚开始的时候,笔者把这些要求写到后面的黑板中,并请学生抄在语文书的首页,便于对照预习,还抽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在校预习,指导他们怎样预习。比如生字词语部分:按照以往学生字的方法,给本课生字加加减减,编口诀,顺口溜。词语可以通过画画,做动作,查阅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同时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这在预习中是最难的一块,学生经常会提一些简单,没有多少意义的问题。首先我们不能扼杀学生提这些问题的兴趣,其次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词语、句子、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去思考,慢慢地,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提问题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当然,每个班级的学生本身资质存在一定的悬殊,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接受程度因材施教,教师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辅导。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不习惯这些要求,特别是学生经常会漏点什么,所以教师要很心细,查漏补缺,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内容,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学生不用再对照教师所提的要求预习,可以自主预习。 二、实践--以读贯穿 查阅思考 学预习,不仅要有教师的指导,关键还在于学生的自我实践。那么,预习过程中笔者觉得“读”是最主要的,贯穿始终。 (一)以读贯穿 1.导读。每碰到一篇课文,先去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了解本课学习的要求以及它和整个单元的联系,和其他课文有什么异同。通过导读提示,学生心中有数,对阅读全文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2.初读。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3.精读。带着思考去读,读出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等,特别是课文中的好句以及重点段落,反复朗读,吟诵成背。 我们要求学生多读,读到不懂的地方反复读,联系上下文读,碰到有共鸣的地方带着自己的感悟读,一篇课文最少读三次,读出内容,读出感悟。 (二)查阅 1.查阅工具书,扫除文字关。一篇文章里,同学们必定或多或少不认识有些字,有些词,这就需要同学们借助词语手册弄懂它们的意思,书上没有的,还必须借助工具书弄明白,特别是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无法理解的要做好标记,上课重点听教师的讲解。 2.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写作背景。这是对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要求的,这也是因材施教的一部分。想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不仅和文本对话的同时,也得和作者进行对话。比如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最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学生易理解为诗人和敬亭山相对视,诗人感觉很孤独。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长达十年,深感世态炎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按照这样的理解,那么这首诗该理解为独,但是我们了解李白是豪放派诗人,他把他的情感寄托于大自然,对敬亭山相对做朋友,实则是以“独”写“不读”,如果老师和学生不勤查资料,很容易误解这首诗。 (三)思考 预习没思考,等于没预习。思考是预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自己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进行思考。同时,思考自己是否弄懂了课文大意、段落划分、段意归纳、写作特色等,对课文是否有自己的感悟,划上记号的同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评点。对于学习能力一般以上的同学,还必须要求他们思考产“疑”,“存疑而入”,一阅读课文就力求有疑。这样他们才能深入学习,在课堂上与教师同步,积极回应,碰出思想的火花,产生生成。 三、反馈--积极评价 奖罚分明 预习完成需要检查。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他们的预习做出一定的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预习情况,查漏补缺。那么如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呢? 1.收上预习本查阅,了解预习的深浅度,是否完成教师对于各个层次学生的硬性要求。 2.检查课本。如果课本干干净净,或是寥寥几个字,说明这学生肯定没预习或是没认真预习。 3.抽读课文或是抽查词语的意思。有很多学生课本上写得密密麻麻,但是课文却从没去读过,只是把词语手册上的词语意思摘抄在课文中而已,也没加上自己的理解记忆过。所以抽读课文和抽查词语的意思在反馈中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及预习好坏的一步。 4.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好生字词或是听写。中段的学生对于识字已有了自己的方法和间接,让学生当老师一是检查他的预习情况,二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预习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张贴他的预习记录,并和全班交流他的预习心得,而对于不认真预习的同学给予批评,督促他重新预习,严格规范格式,达到要求。 总之,初步让学生养成预习,一定要有规范,有层次。教师及时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刚。是快,还是慢[J].教学月刊,2009(7-8) [2]翟芳。预习习惯培养三部曲 [3]李志茹。自主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改革,2009(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