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教导处范文之教案与导学案的区别 一、 导学案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二、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编写中的备课要求: 基本模式是“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2.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学案”初稿,并交给组长审查修改;组长将一周“学案”草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课前备课:由于各个班级的学情不同,任课教师对“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实施个性化备课。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后记”或“课后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整理成册:教研组长负责将每位教师的“导学案”整理成册(本组内保留电子稿),作为本备课组的教案,每学期交教务处一份,以备检查和存档。 四、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题头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等 ——复习旧知识; ——熟读文本,提炼知识点; ——达标检测; ——学习小结、学习反思;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 “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三)学习内容 ——熟读文本,提炼知识点 学生通过熟读文本,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等途径,能够归纳整理出本课的知识点,对重点、难点问题有初步认识;学生可以用知识树、网络图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编制导学案时,可以将知识点设置成若干问题,以简答、填空等形式出现,但不能破坏知识的整体性。 ——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等途径,能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编写导学案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 ;问题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 ;方法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 ; 1.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怎样设计问题? ①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 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 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 问题的呈现不能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不能用教学参考上的成题,学生如果从参考书上找到答案,也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 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 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和高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四、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 ,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二)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三)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四)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五)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 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五、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一)根据“学案”的要求认真进行预习。学生必须基本解决“学案”中提炼知识点部分,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70%的学生可以解决应用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 (二)课堂上注意做好纠错记录,养成标注重点内容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三)每一周将各科“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