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作文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语文论文之作文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近年来,高考作文着重考查议论文的写作,今年的考题更是以对立统一的思辨型材料作文为主,即,考题并没有把主题包含在命题之中,而是把不同的观感直接放置在考生面前,让考生自己去确立主题。 但从高考阅卷调查的情况来看,高分很少,因为作文大多是矫情的呐喊,或者材料的简单堆砌,议论内容干瘪牵强。甚至有教授发现,即使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新生,也大多过度沉溺于“文采”,不善于立论。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 议论文写作以理性思维为主,是学生理性思维的集中展示,思辩能力更是学生理性思维的充分体现。考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的低弱,就反映了我们的学生理性思维水平较低。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理性思维的形成是一个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关键。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的思维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高中毕业生完全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 所以,高中教学中的作文训练,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呢? 一、引导学生从肤浅思维走向深刻思维思维具有深刻性,理性思维更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的整个大环节中,要作整体的过程性训练。 平时,从生活经验里训练理性思维、深度思维。高中学生,即使是高三学生,由于年龄和生理的原因,思维一般还停留在肤浅的阶段。有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但也没有达到高考作文所要求的“深刻”水平。因此,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教师是必须要引导帮助提高的,不管是成功或失败、得意或失意、顺利或挫折、酸甜或苦辣……都要让教师引导他们对这些经验或教训加以总结,结合名人案例进行思考、比较,从而加深认识程度,提升境界,直至形成理性结论,从而帮助理性思维的不断加深。 平时,更要从知识的积累、理论的修养上提升理性思维能力,达到深刻思维程度。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学生只有拥有比较充分的知识并加以应用,才能进行逐步深入的思维。所以,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进入学校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对有关的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一个高中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以及其它方面的理论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尽管这种修养还十分薄弱,但对于作文中的理性思维还是有相当作用的,可以帮助加深他们的理性思维。同时,政治毕竟又不是语文,理性思维远不只是政治思维,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并分类记住一些经典言论,融合政治理论,达到认识和分析社会与生活的程度,进而进行分类积累,然后充分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论修养运用到高考作文的理性思维中,训练其深度。 到了写作中,则写作模式的训练,是走向深刻思维的关键。 一般理性思维的思路,或并列展开,或总分推出,或对照比较,或层递渐进,或原因、结果推断……深度思维在具体作文模式训练中,首先应尽量从并列式展开上升到对比式展开。比如,写“面对绝境”的时候,写“在军事上,绝境中有希望;在文学上,绝境中求发展;在商届,绝境中有商机”,这是并列式展开;相对而言,深刻思维的写作就变为对比式展开,写“被撞倒的老人只被围观,躺在街头;弱势群体以血肉之躯对抗暴力拆迁”。 如果是再深度的写作模式,就还要作顺藤摸瓜、层递渐进式分析追究,从现象呈现深入到危害分析,再到根源追究,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条件的提出,写“绝境源于人言,富翁敢于顶住非议,热衷慈善;走出绝境要有韧劲,大学生村官几经波折,带领全乡脱贫致富”。如果是再进一步深度思维的写作,就到了思辨分析,有目的有系统的寻找反例补充,以反面事例达到严谨、完善,写“ 六国赂秦而力亏,证明行动与办法要正确”,这样的论述才更全面,更具说服力。 二、引导学生从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思维具有多向性,而理性思维更是如此。但高中学生由于处在青年阶段,思维正由感性转向理性、由简单走向复杂,一般还停留在单向的位置。因此,要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水平,必须引导其从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不断开掘思维的广度。 如“沟通”这一概念:有前提,有过程,有结果;有的有结果,有的无结果;其目的是相互理解;其意义是社会、世界需要沟通;其对象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是不同民族、不同组织,乃至不同国家之间。教会学生像这样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才能畅所欲言、左右逢源。 再如2014年福建卷考题:“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这道作文,可以从多元角度审题立意。 从“空谷”想到“悬崖峭壁”,这是一组二元对立关系:一类人想到的是困难,是绝境,是悲观失望,无所作为;另一类人能够客观理性的面对困难,不幻想,不奢望。从“空谷”想到“栈道桥梁”,这是另一组二元对立关系:一是面对绝境的乐观积的人生态度;二是以“栈道桥梁” 做条件,不敢直面困境,缺乏勇气,依赖他人。其实,我们还可引导学生从整体理解材料的角度出发:看到这两种人的共同点,两种人都从经验和套路出发去思考,缺乏理性,片面看待事物,以旧眼光看待事物;也看到这两种人的思维的对立统一性,乐观而理性,冷静更奋发。 所以,作文训练中,要引导学生的理性思维从单向逐步转到多向。同样一个话题,可以从高度立意,也可以从小处着眼;可以从宏观透视,也可以从微观考察。训练目标的确立,应该为多向思维的指向性,或横向,或纵向;或正向,或逆向;或历史,或现实;或时间,或空间……三、引导学生从一般思维趋向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辩证法进行思维,而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有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等。2014年高考作文,就很注重这一思维的考查。 比如,湖北卷关于爬山与风景好不好看的,江苏卷关于青春不朽与老去的,全国新课标卷关于山羊过独木桥做法引发争论的,考题没有作出是非取舍,而只是把相互矛盾的现象或观点直接放置在考生面前,迫使考生自己去思考判断。从审题到写作,都很考验学生的思辨能力。 特别是2014年北京卷作文。首先,“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没有明显的导向性,分析、反思的空间很大。其次,现象内容比较丰富而无序,根本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不能一下就以一个观念或一对矛盾将之统合起来:其中,“笑不露齿”是封建束缚性的;“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是礼仪方面的,合理性强;“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是中国孝道的优良传统;“忠厚传世” 又兼有美德与愚忠之嫌;还有其他,不全列举。这道作文题,没有辩证的分析,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立意的。 这些材料,作审题训练,本身就很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理性思维。 而在具体写作中,可以把辩证法的主要观点由浅入深地逐个放在一篇篇的作文中进行单独的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运用的训练,如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从联系的观点到发展的观点,再到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且,不一定是一篇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个片断、一段段文字。从内容上,可以从学习或生活事件中引发出思辩,可以从时事中引发出思辩;可以从自然现象中引发出思辩,也可以从社会现象中引发出思辩;可以从现实中引发出思辩,还可以从历史的回顾或对未来的展望中引发出思辩。 总之,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的背后是学生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我。作文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审美力以及理性思辨力既不是空中楼阁,也有别于昙花一现式的灵感。它来源于对生活的独特观察,来源于阅读中的涵泳品味,更来源于作文教学中对思维训练的执着追求。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对话,要在感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理性思维,并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辩证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