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班主任工作策略
班主任论文之班主任工作策略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班主任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也影响着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那么,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究竟要具备哪些应对策略呢?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几点肤浅的认识。诚恳各位领导。同仁多多指导。 (一)身教以成,言传以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教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一个好教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尤其班主任管理班级,德育是关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德育工作的班主任,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对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影响源。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应当“既美其道,又慎其行” 。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利用中小学生“向师性”强的特点。以德立德,以行导行。如果教师只停留在道德说教上,言行相悖,表里不一。说得是一套,做得是另一套。就会渐渐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所给予的教育产生怀疑,认为它虚假失真。比如教师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不能怕脏怕累。而自己在大扫除时却只是发号施令,袖手旁观。教师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自己却言而无信,行而无果,这怎么会有说服力。所以,说到不如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躬亲示范,为人师表。 (二)攻心为上,压制为下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时,要避免形式主义流弊,不能只作表面文章。一个人道德行为出现失误,往往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用一般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压制,不会解决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对待思想问题,要说服,而不要压服。压服的结果往往是压而不服。”即使学生慑于班主任的威严,表面上承认了错误,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一个人的真正转变是从思想观念开始的。没有思想观念上的深刻认识,就不会有行动上的坚决彻底。用挚爱与真情去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真正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到底想的是什么,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尤其后进生的管理,作为班主任决不能有任何歧视和偏见,转化后进生是检验班主任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们班有几个后进生,这几个后进生其家境都不错,而后进的原因我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点:(1)由于家庭富有,娇生惯养;(2)由于自身的原因,懒惰成性;(3)由于家庭的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为了帮助这些后进生鼓起学习的信心,我利用空余时间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弱者在逆境中奋发的故事。比如雷锋生活在旧社会,他家里很穷,但他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善于帮助他人,学习又十分刻苦,最终成了出色的人物,作为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千万别表现出有歧视后进生的任何举动,尤其是编座位,不要按成绩论英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许多优点和闪光点,如爱劳动、有礼貌、帮助同学、拾金不昧等,我班就有这么一个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不好,但我发现他热爱劳动,经常主动为班内喷洒水、做好事,我便在班上及时公开表扬他,后来,这个同学不仅改掉了许多坏习惯,而且学习成绩明显上进。 所以,凡是优秀的班主任无一不是善于与学生沟通的人。他们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用真诚去换取真诚,用心灵去体贴心灵,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而不是漫无边际、隔靴搔痒。 (三)持德以恒,防重于治“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我年轻时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总是习惯于以“治”为主。学生犯了错误,才开始着手管教。班里暴露出问题,才引起重视,开始治理。这样,在工作中处处被动,疲于应付,捉襟见肘。我觉得班主任应当转变观念,变“以治为主”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这就好比消防队员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防火上,而非整天忙于四处救火。班主任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抓住工作的主动权。不能因班里一时风平浪静就感觉可以高枕无忧。要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比如在学生即将踏入青春门坎时就让他们认识早恋的危害,增强免疫力。学生学会了用理智来控制自己,可大大减少早恋的发生。 “积小善可成大善,积小恶可成大恶。”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坏苗头,不要掉以轻心。要防微杜渐,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等到坏习惯已经在学生身上扎根,再想剔除,谈何容易。 (四)扶正祛邪,抑恶扬善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善人或恶人。都是善恶并存、美丑与共、真假莫辨。记得有人曾说过:“人半是天使,半是野兽。”人由于环境的刺激,常常处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摇摆不定中。善与恶在一个人的心中此消彼长。教师要通过赞赏和表扬积极扶植学生的善念。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美德和善行,要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评价能对行为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他的道德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他的恶念由于长期得不到激发而处在被抑制的状态。所以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我是一个坏孩子” 的意念在他的头脑中被反复强化,他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破罐子破摔,对人常怀敌意,所以批评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同样,一个集体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是不平衡的。我表扬先进,树立榜样。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这样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弘扬,这个集体中的不良气自然会受到抑制。 (五)明之以理,晓之以利古语云:“读书事小,明理事大。”我明白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道理。既教学生做学问,更要让学生修身明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教育他们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助人为乐、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等。但学生往往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表现漠然。所以,我们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晓之以利害。比如为什么要乐于助人?我就要让学生明白助人即为自助。“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会心存感激。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也必然会倾力相助。如果你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你遭遇困难时,别人也会袖手旁观,甚至会幸灾乐祸。所以帮助别人表面上看孤立地看是吃亏,实际上是间接地帮助自己。这样对学生讲清道理,晓之以利害,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会心甘情愿地按照道德行事。 (六)方式灵活,力避单一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用最多也最实用的方法是说服教育。班主任的说教要掌握“少而深” 的原则。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实际,有的放矢,看准时机击中要害。要避免盲目发表意见,讲得过多过频。天下的道理很多,但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吸收那么多东西,在这一点上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中肯、深刻而富于哲理,对学生成长有深远意义。绝不是班主任说得越多学生受益越多。 (七)示范导行,自我育德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我的示范作用体现在, 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我都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化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要激发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完美的人格,自觉进行道德修养。通过写日记、 通过静思内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让学生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种种表现,进而进行自我评价。来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 教育学生学会“慎独”。不能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即使在无人监督,甚至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按道德原则行事,不做任何坏事。“慎独”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和自觉自愿的“ 自我监督”与“自我育德”。是一种理性的自律。教育学生不要空谈道德,而应该热心地致力于按道德行事,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为终生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有教会了学生进行“自我育德”,我们为人师者才会“逐渐去扶翼,终酬放手愿”。学生在踏出校门时,才能负载着美德,负载着我们良好的祝愿走向茫茫人海,迈向未来漫长而开阔的人生之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