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利用课文语言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论文之利用课文语言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 本文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出发,探讨了新课程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挖掘和充分利用课文语言,巧妙地设置作文题目,通过尝试“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 课文 教材 作文题 综合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 写作 写是初中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新课程标准对写的技能要求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整理写作思路、组织语言教材、规划文章结构,懂得列提纲、遣词造句、修改文章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字母的大小写等。 但写作教学又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初中英语教学中很少专门开设写作课,许多教师布置的课外写作作业多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写作时不知如何入手。其次,在布置书面表达作业时,不少教师以练习题中的书面表达题为蓝本,没有充分利用教材里的课文做好铺垫,不仅增加了写作的难度,而且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另外,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写作结果,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导致学生习作出现词汇、句子、语法以及语篇衔接等问题,也增加了教师批改的难度与工作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课文的语言素材,巧设作文题,开设写作课,进行“阅读——讨论——写作”综合写作教学和过程写作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一、立足课文,充分挖掘课文的语言素材,巧设作文题 1.熟悉课文,把握教材特点 《Go for it!》教材是以话题为纲编写的,其课文内容具有三个特征:(1)时代性。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生活。(2)科学性。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体现了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3)思想性。教材每单元都明确了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立足课文,挖掘语言素材 课文是信息的载体,它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练习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模板和源泉。教师应立足课文,以课文为载体,充分挖掘其中的语言素材和思想内涵,并提炼出有用的写作素材。 3.根据语言素材巧设作文题目 提炼出有用的语言素材后,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语言素材,在完成教材写作要求的基础上,巧设作文题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在构想作文题时,应结合常用的写作文体、每单元学习或复习的语法项目、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课文反映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巧妙设立作文题目。设计作文题目时要考虑文体的选择、语法的运用、德育的渗透以及形式的兼顾。 二、开设写作课,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 1.转变观念,开设英语写作课 在日常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大多是教师在课堂布置,让学生课后自己写,然后由教师统一批改。这种做法流于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写作过程。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不知如何入手,甚至抄袭以应付作业;教师批改的工作量大,耗时多,而且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大多不认真看,所以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Go for it!》教材的教学内容,一般每单元约用一个星期完成,每星期抽出一节课用作写作课是完全有可能的。 2.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 《Go for it!》教材中写作训练往往与每单元的阅读文章相联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开展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法(Process Approach)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上,强调课堂上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刘上扶,1998)。教师根据写作任务,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特别是在搭建语篇结构、组织语言素材、表达句子、列提纲、写初稿和修改等写作环节给予学生指导。而“‘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Comprehensive Approach)着眼于三个教学环节,即把阅读、讨论、写作贯通起来,也可以说把读、听、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同上)。因为阅读和写作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阅读课文,就会吸收其中的精华,并进行加工,使之变为写作的素材和表达的蓝本。讨论与写作也有密切的关系。英国学者Britton(1970,转引自刘上扶,2008)指出,“学生口语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通过双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讨论,可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 “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实际上也是过程教学法的范例。在写作课上,采用“阅读——讨论——写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1)阅读,提高语言素材。这里的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重新阅读课文,获取相关的语言素材。这要求教师根据各单元课文的特点,并结合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因素,事先设计好阅读任务,以提高阅读的目的性和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完成阅读任务的方式获取语言素材。 (2)讨论,提升语言素材。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材料,教师组织学生对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讨论,把所提取的语言素材提炼成有效的写作素材。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首先会从阅读文章中借鉴、提取语言素材。 (3)写作,输出语言素材。做好以上两点后,便进入写作的实质性阶段。该阶段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呈现作文题。教师向学生展示依据课文设计的作文题,组织学生写作。 ②读题讨论,明确任务。让学生分组,根据题干和题目讨论,明确作文的文体、文体的结构、写作人称、时态等,并抽查小组,最后在班上统一写作要求。比如,作文文体为一般的书信,学生写作时应明确英文书信的格式、日期、称呼以及信的结尾签名,人称主要用第一人称,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③互动合作,构思作文主体。由于作文题是以学生之前经过阅读和讨论等方式提炼得到的语言素材为基础的,因而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主体素材,人人都有话可写,关键是素材的取舍、信息点的译写、上下文的连贯以及适度的拓展等。通过自由讨论、个人思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学生根据个体特点和知识结构取舍语言素材,就某个信息点的不同表达、上下文连贯的方式与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等进行切磋、修改和完善,形成初稿。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把某个学生的作文初稿作为蓝本,师生共同修改完善。 ④ 课后成型,上交批改。以上步骤完成后,便可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作文,上交给教师批改。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多数时间里,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而是教师不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构建,从笼统到具体,由浅入深,一步步地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再让学生课后完成作文上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已帮助学生完成了写作的主要任务,强化了学生作文的生成过程,既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难度与压力,又把写作的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结合在一起。这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过程与结果、知识与技能、语言目标与非语言目标相结合的语言教学观。 综上所述,在以教材课文为写作背景和素材来源的写作意图指导下,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对课文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这种方式使学生既能增强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锻炼分析、归纳和判断能力,又能有话可写、有话能写,学会如何归纳组织语言素材、整理思路、规划文章结构以及列提纲等。这样的写作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2.梁德泉《利用课文语言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金乡三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