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巧用“反刍法”,写作“步步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巧用“反刍法”,写作“步步高”

语文论文之巧用“反刍法”,写作“步步高” ‎ ‎  巧用“反刍法”,写作“步步高”‎ ‎  温岭市大溪第二中学 陈英姿 ‎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重视,学生费力,但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总体状况不尽人意。其主要症结在于:转化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把“反刍”借鉴到作文教学中,通过积累“反刍”原料,撬动“评改”杠杆,发挥“重习”功效,创立“助燃”机制。实现作文由“轮廓化-层次化-精致化”推进,从而增强了学生语言驾驭力,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反刍  评改  重习 ‎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是学生“才、学、胆、识”的综合体现。教师重视,学生费力,但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总体状况不尽人意。其主要症结在于:转化问题如学生对生活缺少深入体验,不能把生活融入自我。阅读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表达形式往往变成了“死知识”,读与写之间不能顺畅的转化,语言的“成活率”低。作文教学中流程单向单一、方法不够科学。常态的作文教学环节是“指导(教师)-作文(学生)-讲评(教师)”。“讲评”后忽略了最重要的“修改”‎ 环节。这样学生也就缺少了进一步与生活、自我、他人交流的机会。每次作文讲评后,师生大多认为本次写作结束,学生只知道本次作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却没有化力气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作文问题越积越多。这就如病人去看医生,医生每次都告之病情,却不进行医治,他自己也不采取措施,自然病情愈加严重。基于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反刍式”作文教学实践探索。‎ ‎  “反刍”指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去。把食物充分地消化,化为养料,充分吸收。“反刍式”作文法指从仿生学角度出发,把动物这种“反刍”借鉴到作文教学中的一种作文方法。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积累“反刍”原料,撬动“评改”杠杆,发挥“重习”功效,创立“助燃”机制。实现作文由“轮廓化-层次化-精致化”推进,从而增强了学生语言驾驭力,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以期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  一。积累“反刍”原料    --为有源头活水来 ‎  厚积薄发,积累原料是反刍的先决条件。作文空疏干瘪,无血肉,需要素材的积累。作文空陈华辞,无主骨,需要情感的积累。作文空列材料,无思辨,需要思想的积累。‎ ‎  1.开发生活资源积累“反刍”原料 ‎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学会生活,储备丰富的生活与作文素材。虽然初中的生活少有变化,但只要细心发现,我们都可以指导学生记录他们亲历或耳闻目濡的事情。如在社会生活的热面上挖掘素材;在校园生活的纵深处搜寻素材;在家庭生活的蕴藏中探究素材;在大自然的凝睐中探取素材。同时,教师设法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一部分学生有材料积累,但对其本质认识不清,甚至对亲历的事情都无从感知,更谈不上在作文中表情达意。只有唤醒了,生活积累才有价值。有了唤醒就有了源水,就有了灵感。如张老师在设计“感恩”主题作文训练时,他用“母亲节的起源”、《爱是大树下的家》、《烛光里的妈妈》、《枣娘》等大量材料,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互动,使学生们纷纷沉浸在对母亲的深情回忆中。这时又用《田世国捐肾脏救母》作为爆破点,从而使学生进入对母亲的深刻感恩的表达中,心动了,字自流。‎ ‎  2.利用文本阅读积累“反刍”原料 ‎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美读”引入源头活水来,如每天荟萃一组常用词,积累一组熟语,摘抄一组妙句,或者自学一首古诗词,完成一段美文的评点,也可以品味一个精彩的句子。如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合集》里讲了一则有趣的故事:“一位学政大人到某县选拨人才,发现考员水平太低,他十分恼火,拿起笔在前三名的试卷上各补下了一句话:”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这三句话用词一样,词序截然不同,谴责的程度因而大有区别:”放狗屁“是说还算一个人,只是放了一通狗屁;”狗放屁“那就简直成了狗,尽在那里放屁;而”放屁狗“‎ 则更加贱而下之,只是一条除了放屁之外,什么也不会的狗。学生如能读到这则故事定会在笑声中感受到语意和情感随着词序的变化的妙处。当然,我们的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篇组成的。课堂上,我们读契诃夫的《变色龙》,可以通过”军大衣“领悟到作者的匠心独运,令人叫绝。我们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感受朴素的语言中有着力透纸背的浓烈情感,。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可以欣赏到那“紫藤萝”流光溢彩,生趣盎然的自然美,及“紫藤萝”所激活的细腻柔婉,思绪纷呈的人情美等等。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汲取课文中的营养。如分析教材,引导学生归类领会文章布局奥妙;紧扣教材,倡导学生触类傍通生活素材;借鉴教材,指导学生分类训练写作技巧。‎ ‎  3.借助网络优势积累反刍原料 ‎  网络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借助其优势为积累“反刍”原料服务。如作文指导课上,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可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和动画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可以刺激听觉,利于学生积累。作文评讲时,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的“屏幕广播”途径实现全班同时研究某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或通过单机对话,或通过电子邮件交流写作素材、评改内容,或开辟博客当写手。‎ ‎  当然网络也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写作材料,也可以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如某班一位网名叫“有缘人”的学生写的一篇题为“爱若移动,心无联通”作文的片段:‎ ‎  (1)“我是《爱神》。”‎ ‎  “《爱神》?什么时候出来的?我只玩过《封神》和《魔神》,但那些版本的动画效果都不是太好。能否向我介绍一下你所谓的《爱神》,是不是又添加了新招式、新武器,还有人物、场景等等?”‎ ‎  ……‎ ‎  (2)“那好!我来考考你。考什么呢?就对对联吧!我出上联,你接下联,另外加上横批,OK?”‎ ‎  “当然,你尽管放马过来!”‎ ‎  “上联是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分不在服务区。”‎ ‎  “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想--想--”‎ ‎  我看着上联,开始回忆刚才发生的一切……‎ ‎  “噢,有了!下联是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不能再充电。”‎ ‎  “妙哉妙哉!不愧为爱神丘比特。那横批呢?”‎ ‎  “爱若移动,心无联通。”‎ ‎  对于这样的网上对话,学生是很喜欢阅读的,难忘,而这对于学生写作技巧的积累是可取的。‎ ‎  二。撬动“评改”杠杆    --小荷才露尖尖角 ‎  这是“反刍式”作文教学咀嚼内化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中主要突出“评”与“改”。 “评”、“改”的过程是作文完善的过程,又是对生活认识深化的过程。‎ ‎  1.营造评改氛围 ‎  心动才会行动。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改,乐于评改。如搜集名家文章因修改成功的材料。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指出:“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谁善于和有能力删除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有杜甫抓笔改诗,罗月砍手的故事,有欧阳修贴墙改文,随想随改,有时改到一篇文章一字不留的事例;有鲁迅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一百六十多次的修改,郭沫若对人谈创作方法,一连说了七个改字,赵树理谈写作秘决时说一个“耐”字,一个“改”字;有俄国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修改七遍,美国作家海明威写《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遍等等。‎ ‎  同时,也可以展示来自同伴的评改案例。如一篇关于“自立”的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评改前]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这说明一个人不能永远依赖他人生活,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如果一味依靠他人,你将一无所有。[评语]这段话引用名言论证是值得肯定的,但对名言的引申却失之空泛肤浅,翻来覆去说的一个意思,没层次,没深度,疲软无力。建议可以用排比来充实内容,使说理更有气势美。[改动后]:德国的布莱希特说过:“不管我们踩着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也许你有富裕的家境,也许你有身在仕途的父母,也许你有父母已为你铺就的人生坦途,这些用金钱、地位和宠爱做成的 ‎“高跷”会使你在人生之路上昂然阔步且四平八稳,可一旦“高跷”倒了,你便会重重地摔倒在地,除了落得个鼻青脸肿一无所有--没有用自己的双手摘来的浆果,没有用自己的头脑设计的未来,更没有用自己的双脚走出的人生之路。‎ ‎  2.组建评改团队 ‎  在“反刍式”作文实践中时常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知识积累、思想感情、思维特点等方面因人因材进行组合。具体操作方式:异质合作组。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的合作评改小组。依据写作水平的高低把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均匀搭配。“循环周记”的“习”与“改”就采用这种小组的方式。有差异的同学在同一本周记本中表异见,谈独论,抒体验。同质合作组。是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评改方式,把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性、写作水平相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在单个面批不太现实的现状下,有针对指导或对同一档次学生习作要求时使用。自由组合式。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的学生自由组合组建。在评改对象的确定上,采用自由挑选的方法,而大部分学生都会挑选自己和好朋友的文章在组内评改。在这网上评改时使用这种组合比较多。‎ ‎  抓好管理环节。教师必须要把“反刍法”‎ 作文评改中具体的管理环节、操作环节准确、清楚告诉学生,并且把小组每个成员的详细分工、实施内容都要落实好。当然,组织实施重要任务就是激活学生行动起来。同时,教师应深入学生,掌握情况,以便提高管理的成效。另外要加强检查督促环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一定按要求严格执行,不搞走过场。‎ ‎  3.实施多重评改 ‎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是写作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已经定型和固化的思维重新梳理修正,对原有的思想再进行锤炼,使初步形成的写作成果更为完善。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很容易忽视修改的环节。‎ ‎  实施多重评改。如实施“自我修改”。学生自我修改前,教师可授以修改的方法,可使用“指读改漏”。学生指着习作逐字逐段读,改正错别字及遗漏的地方。可使用“朗读改句”。对表达不清,意思不明的词语再三斟酌,发复推敲,对念不通,听不顺的地方修改。可使用“默读改篇”。对文章的谋篇布局,详略主次等方面进行修改。实施“贴墙评改”。把初改后的活页作文悬挂于教室,学生可以任意取看,自由评说,互相修改。同时悬挂两天后,学生自取作文进行修改。实施“团队互改”。按照评改团队的组合形式,创设相互交流情境,架设起生生互改的平台,用赏析或批评的方式,交流彼此见解,共享思想盛宴,互相促进,达到思维共振。实施“良师助改”‎ ‎。老师的评改兼作文指导与批改为一体,教师用问题的方式说出学生习作中的得与失。让学生通过回答的方式对作文进行反刍,寻找提高的途径与方式。实施“网上评改”。现在学生家中大多有电脑。学生把修改文放到网上,让同学、老师进行随意评点。学生根据评点意见再修改。当然,实施多重评改,老师的指导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适时地介入,有意识地“导重点、导方法、导态度”,来保证评改预期的效果。‎ ‎  三。发挥“重习”的功效    --千淘万漉始到金 ‎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反复训练。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训练往往是一篇一篇分散进行。甚至是教师临时随意地命题,没有严密的训练计划,缺少科学的作文实践,随意性盲目性突出,写作效率不高。而“反刍式”作文教学非常强调“重习”环节。用“重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主要方法有:‎ ‎  1.聚焦--写透一个难点 ‎  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老、大、难”的问题,“反刍式”作文教学采用化整为零,反复攻克,逐个击破的策略。把师生的力量、才智都聚焦在这个难点上。如记叙文写作训练中,学生文章干瘪空洞,无血肉,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而这细节的细节,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只要选取得典型,描写得细致,就能使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生动感人。‎ ‎  如在“细节刻画”‎ 这个训练点上,我班采取系列练笔活动,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反复刻意地去训练它。有要求从教材中寻找经典的细节描写,并加以仿写;有从课外阅读中摘取精美细节描写,并加以品评;有学生在读与写中对细节描写奥秘的剖析;有学生描写细节--评改细节--“出彩”细节系列活动;有“细节描写”大赛活动;有“细节如此心动”的编专辑活动。在聚焦“细节”中,学生不仅对细节刻画轻车熟驾了,而且留住了生活美的瞬间,记录下他们最真的感动。‎ ‎  2.回炉--写美一篇文章 ‎  要炼出真正的好钢,需要无数次的回炉锻打。而写好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亦如此。古今中外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作家,无不在文章和语句的反复揣摩中下苦功夫。绝大多数的好文章需要通过反复努力才能得以成功。“回炉”的训练让学生在重写中学会调整文章层次,改变结构方式,增删材料,推敲词语,都是极有好处的。而这样的重写,是在同伴悉心评改和教师精心点评、自我反复揣摩的基础上进行的。提笔心中有底,训练有坡度,也更有针对性。把这一篇文章写极致,这是“回炉文”的宗旨。这样的回炉文,它可能成为张贴稿,也可能成为获奖篇,也可能是发表文。它是学生与原些文章中毛病的“分手宣言”,也是更高起点习作的“加油站”。长期坚持,定会使学生作文越写越快,无论习作的数量、习作的质量、习作的情感都更上层楼。‎ ‎  3.延伸--写丰一组题材 ‎  在“反刍式”‎ 作文教学中,延伸是指实现这类题材在内涵上的丰富和文体上的跨越及素材上的拓展,使学生在习作中“得寸进尺”。如进行人物情感类题材的训练。本人设计了从“父母爱”、“同学谊”、“师生情”系列同题材写作。可学生在第一组“父母爱”的习作中,情况就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感情平淡乏味,感情虚假失真,感情矫揉造作,感情消极低沉。而这感情的缺失最主要的来自于思想认识上的缺位。学生的心灵敏感力不足,现象思辨力不强。正因为这样,浸润在爱中长大的他们却对日常朴素的真爱熟视无睹。针对于此,我先布置学生记录父母的一句温暖人心的话,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个细微入致的动作,一个怦然心动的瞬间……再引导学生重读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我的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等文章,要求学生具体写出这一组记录爱的镜头。有同学写道,父母爱在于我无数次惹他们生气,而他们却无限包容我;父母爱在于冬夜里为我睡暖被窝,用她暖和的双脚搓暖我冰凉的脚;父母的爱在于每一晚夜自修后父母总站在门口守候和那一碗热气腾腾的夜宵;父母的爱在于骑摩托车为我挡住冷风却颤着声音不住问我“冷不冷?”……再让学生思索:你最感动父母的爱是什么?于是爱不但但是一个字,一个模糊的概念,爱是包容、爱是付出、爱是无私、爱是牵挂、爱是期待……而这些都是别人无法像父母一样如此待自己。当学生对父母伟大的爱的内涵理解丰厚了,再去写这组题材,自然是水到渠成的功夫了。‎ ‎  又如延伸表现在文体上的跨越,如我校组织去方山春游。我利用这次活动指导学生写四种不同文章:一。替“方山景区”设计一则广告词。二。写一篇“方山简介”小说明文。三。写一篇“方山游记”的记叙文。三。写一篇“提升方山景区知名度之我见”的小议论文。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应用性写作训练,真是一举多得。‎ ‎  再如延伸还表现在素材上的拓展,就是打开写作的视野,可以在自然环境,读书学习,地域文化,精神罗盘,情感空间,生活舞台,社会热点,科技探索这八个领域中互通涉猎。‎ ‎  四。创立“助燃”机制    --别有深意在其间 ‎  “反刍式”作文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写作知识,而在于唤醒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激励他们用笔说话的意志。学生写作,需要持久而强大的写作动力。可通过名家引领和同伴示范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但既要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又要维持学生持久的写作热情,使其创作出大量又品味的作品,创立“助燃”机制很有必要。‎ ‎  1.评佳作,荐佳作,竞比作文质量 ‎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慧在《教育规则》中写到:“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而教师成功地实施“赏识评价”,就是“激励”,就是“唤醒”!因为她激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情感,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强,使他们真正体验到作文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  如每一周作文完稿日,都会举行评佳作活动,有学生自荐,也有小组评荐,也有教师评定。每一期都评出综合奖与单项奖,然后分门张贴在光荣榜上,为这些佳作贴的标签有:立意高远震撼人,情感浓烈感染人,语言优美陶醉人,博古通今照亮人,情节生动吸引人,幽默诙谐逗乐人,构思巧妙打动人,哲理深刻折服人。同时,教师要潜心帮助学生打造一篇佳作,并能使其发表或获奖。荣誉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动力和鞭策,学生看到自己的文字和名字时常出现的班刊、校园网上的作文专栏、各级各类其他刊物上,或者让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征文比赛,并从中感受到获奖的喜悦。这样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就会被激活。‎ ‎  2.积分数,封名号,打造作文之星 ‎  开展作文积分活动。一是基分,根据作文的字迹、字数、完成时间、作文质量,修改次数进行打分;二是扣分,作文发表后若被同学查出错别字、错标点以及重要疏漏,要从“基分”中扣分;三是加分,每次获各级各项奖、每月写完一本“每日小记”,小组写完一本“循环周记”,每月阅读课外书籍、作文被评为佳,都有加分,每月公布得分结果。‎ ‎  开展作文评星活动。学生在班级刊物上发表1篇文章,就获得1张录用券;获2张“录用券”,评为“作文小荷”;发表3篇文章,命名为“作文小能手”;“作文小能手”发表5篇文章,升为“班级小作家”;“班级小作家”‎ 出个人专栏1次,或在正式报刊发表文章1篇,获“班级大文豪”称号;“班级大文豪”获得者,可在年级段出版1期“个人专刊”。同时,根据学生给别人修改的情况设立“啄木鸟奖”。每月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  3. 办刊物,组社团,争攀作文高峰 ‎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作品的机会,为学生作文热情持续“保温”,办班级刊物是有效的途径。学生借助这个平台激扬文字,崭露才情。如在班级创办半月一期的《佳作有约》小报。同时,在班级组织小规模的文学社团。如我班按评改组组合社团,一般5-6人为一个社团,共有八个社团,有“嫩芽”、“小荷”、“足迹”、“我思我在”、“青春飞翔”、“笔随心动”……这些社团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个社团负责一期班刊编辑,同时每学期刊出一期团内同学的作文精品集,学期末进行刊物评比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练笔机会,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  “反刍式”作文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整体的观点,系统全面地去观察、分析、解答作文中的关键问题。实践中运用了“小步走,不停步”持久战战术。“反刍式”作文从“粗吞积累”到“咀嚼消化”到“优化升格”的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每日小记”到“循环周记”到“形成习作”到多重“习作评改”到“渐成佳作”到“作文发表”的过程。同时启动“助燃”机制,为学生作文走向成功“保驾护航”。总之,“反刍式”‎ 作文法是作文园地里一抹亮丽的风景,是医治作文转化顽疾的一剂良方。‎ ‎  参考文献:‎ ‎  1.王鹏伟主编。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年1月 ‎  2.李白坚编著。 《趣味作文》。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  3.张富主编。 《中学语文教学法新探》。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年2月 ‎  4.蔡明著。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必须研究的三个问题。《语文教学通讯》  2003年7-8‎ ‎  5.管建刚著  作文革命。《人民教育》 2008年7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