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探讨课堂阅读
语文论文之探讨课堂阅读 转变教师教学阅读的观念和学生学习阅读的观念,用新型的学习法进行阅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并给学生创造“探究”的学习情境,提供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规律性学习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一直以来,教师往往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研究学法。盲目地传授知识,而学生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没有让学生去体会阅读的乐趣,特别是农村初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科学学法的培养的现状更是令人担忧,对此,笔者对改进阅读教学特别是农村初中课堂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方面作以下的尝试和探讨: 一、联系学生实际,转变语文阅读观 1、我国传统的学习模式是凯洛夫的”讲解一接受“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的”独立式教学法“。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并提出不同解见的机会。 2、传统的阅读观,是教师和学生分析一篇文章的字、词、句、段。是将一个”花瓶“肢解得”支离破碎“的一块块地指给学生看,学生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他们只会死记教材上的例子。这样的阅读模式是靠”灌输“和”机械训练“实现的。 3、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学生应该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生活“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让其能够处理灵活多变文章和层出不穷的问题,因此,让学生必须认识到”语文教材不过是例子“,掌握方法永远比学习知识本身有价值。要做到期这一点,教师就要转变观念,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探究式阅读“的指导者、参与者,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师生之间共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教学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其中。 二、以人为本,建立课堂探究式阅读教学行为模式 ”阅读即探究“是对阅读本质的一种新的认识。它的核心是”阅读是一种思考活动“ 它强调阅读的兴趣为先导,阅读的问题意识。强调学生与教师、同学、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以人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创新阅读能力。为了这一目标,笔者与学生反复尝试、多次讨论之后,建构了课堂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探究式阅读习惯,探究式阅读课堂的一般程序是: l、细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并查字词典,口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拿到一篇新的文章,应该认真仔细的研读,通过细读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在阅读的过程中如碰到了生字、新词应该将其勾画下来,在阅读完之后,立即用手中的工具书(注;应是正规的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对生字、新词的音、形、义查证并掌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口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随意在书上写出直观的感受,写出自己对课文内容、人物、语言、写法等的心得体会。这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会阅读文章的快乐,让其能够自由的体会文章的优缺点;更好的全面的感受一篇文章,然后写出对文章内容的看法、人物的褒贬、语言的优劣。这样对理解一篇文章有重要作用。如:笔者在教学《吾家有女初长成》这一篇课文时,学生在对待两代人之间关系时写到:”这篇文章母女之间没有平常人家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他们的关系不仅像是大朋友,更像两姐妹。“还有学生写到” 母亲在对待对子女的前途问题上,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让她按照自己的愿望去选择自己的路。体现了对子女的尊重。“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文章后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3、研读文章,就某一问题熟疑问和看法,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让其能够自由的品味文章,并与作者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解析问题。如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的时侯,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去讲解愚公的精神,而是让学生讨论”愚公“的这种行为,大多数的学生对愚公的这种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和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大加赞赏,而这时班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声音”愚公永远出不会挖掉太行、王屋两座山,还不如搬家,“这种论调一出,班上其它的一些同学出在一边说”就是“、”移出不如搬家“、”不是神仙帮忙,永远出挖不走山“班上更有甚者说到”愚公是一个傻子“、”有神经病“等不和谐的声音。这时笔者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让学生自己阐述其观点,有人说到”愚公的这种精神可嘉,但行为不可取“也有说到”愚公让子孙后代都去受苦,别人还不理解他们。真是枉作好人“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我承认愚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愚公的这种行为却不得成功,文章中写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但是哪一个女子会嫁给一个长期在外劳作而不入家门的丈夫呢?既然没有这样的人,会出现愚公说的‘子子孙孙无穷匮’的结果吗?那么山会挖走吗?“ 这就是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的探究阅读。但它不仅仅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它还涉及课文以外的社会现实问题、伦理、婚姻等方面。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在这里也没有”传道授业“,但面对学生的不同的看法和对文章的疑问,”笔者“情愿作一个助学生阅读探究的”配角“ 4、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作一些专题阅读和比较阅读,让学生更进一步进入步探究式阅读。初中阅读部分一般是按照文体特点编排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按文体知识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的专题性阅读。如笔者在教学每单元之后都特设有”专题讨论“这一环节、专题讨论的时间长短根据学生讨论的的情况而定,少则10多分钟,多则一课,甚至收集资料后的几节课连续讨论;而在教学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章时,还可进行比较性的阅读。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研读、分析之后找出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异同点,以及形成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对作品有新的认识。比较的阅读的范围相当广泛:可同类的作品比较、也同时代的作品相比较、可不同时代同类的作品进行比较、也可同时代的不同类作品相比较……总之,只要是具有可比性的作品都可以比较。笔者在教学《孔已己》时就让学生《范进中举》相比较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读书人的命运等。这样可使学生比较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作品思想性的理解,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为研究性阅读奠定基础。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简单的表示为:学生细读概括—— 写出直观感受——班上解疑交流——专题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绐终贯穿其中。 总之,探究式阅读教学对于农村初中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深造以及进入社会后的各项工作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这种学习是富有意义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