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的新观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的新观点

地理论文之“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的新观点 ‎ ‎ 教学目标维度 教学层次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差异 A 说出地图上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含义 B 区别海拔(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说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关系 C 运用教材中的方法计算地面任何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种类和地势特征 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差异 A 运用电子地图查阅指定的内容 B 能根据地图查找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C 能搜集资料说明电子地图和遥感图 像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差异 A 初步养成运用地图的习惯 B 关注地理科学发展的新成果 C 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 ‎     在教学中,对于达到相应目标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同等的认可和鼓励。值得说明的是,这种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地理教学目标设置,并不是去降低某些学生的要求,而是为了明确学生的差异,便于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当然,这种目标的设置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弹性的、暂时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异质的平等”(1)课前预习中,让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去做不同的课前准备。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课前预习时,可让对电子地图和遥感地图感兴趣的学生搜集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让喜欢野外活动的学生,在附近找找能反映不同地形类型的实地地形;让乐于动手的学生,利用橡皮泥或泡沫塑料制作地形模型等等。(2)课堂提问中,因对象不同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在地理课堂中,可将课堂问题分为不同层次,如识记、理解、综合分析等不同的层次的问题。例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高低起伏”这一内容,可设计如此不同层次的提问: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有何特征?根据课本图2.12,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这些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置,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都有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而且都有平等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当然也应得到教师平等的赞赏、鼓励和认可。(3)课后为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如学习“海水运动”‎ 时,对探究能力强的学生,让其去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孟加拉湾沿岸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潮袭击最严重的地区的原困”的地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并加以论证;学习“环境保护”时,让情感丰富的学生去写一篇假定自己是市环保局局长,该如何改善该市的环境的演讲稿,并在班上作演讲;在进行气候教学时,课后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会,辩论“大气保温气体使全球变暖”。正方:支持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反方:反对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等等。3.在地理教学评价中体现“异质的平等”(1)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利用“个体参照标准”体现“异质的平等”。个体参照标准是指每一个被评个体都以自身的过去、自身的潜力、自身的目标为参照基准,评价自身学习与发展的现状。它是自己与自己的比较,它带给学生时间发展序列的“自我”:历史的我-现实的我-未来的我。与过去相比,我是否进步了;从现状来看,潜力是否得到了发挥;与自定目标相比,还离目标多远。这一评价标准有着永恒的、无穷的激励功能,时间发展系列中的“自我”总能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之否定中充分发挥潜力,超越过去,达到常新的目标,获得积极而肯定的“自我”。(2)在地理教学评价中,从地理教学目标的维度全面体现“异质的平等”。新的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维度,不再拘泥于地理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注重地理学习中的“过程与方法”,更关注地理学习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此,在地理教学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等认知发展水平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注重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况、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地理审美情趣和鉴赏力、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3)在地理教学评价中,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异质的平等”。地理学习进行到某一阶段后,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参与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先让学生对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主要是查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让其他学生或家长对其进行评价,找出其闪光点,最后教师加以总评。这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另一方面有利于被评价者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增强了多方面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和精神。(来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7~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