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表格中) 1. 通过本学期地理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人类“家园”的基本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图1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 A.形状 B.质量 C.海陆分布 D.大小 (2)图2显示“家园”的陆海比例为( ) A.8:5 B.7:3 C.5:5 D.3:7 2. 如图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正方体 3. 读“经纬网局部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长度相等 B.C点位于西半球、南温带 C.C、D点都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D.A、D两点所在纬线始终平行,纬线较长的是A (2)图中B点在D点的(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3)若此时图示区域人们正过夏季,则可能的月份为( ) A.6月、7月、8月 B.9月、10月、11月 C.12月、1月、2月 D.3月、4月、5月 4. 关于图中“坐地日行八万里”解释错误的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地球自转周期为1天 5. 下表是临沂市某小学作息时间表的一部分.该校学生作息时间随季节而变化,这是由于( ) 执行时间 春季(3月1日) 夏季(5月1日) 秋季(9月1日) 冬季(11月1日) 预备 8:00 7:50 8:00 8:10 放学 16:30 17:00 16:30 16:00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天气的变化 D.地球是圆形 6. 在暗室里,电灯固定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直接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图示时刻,P地( ) A.正值日落 B.正值日出 C.正值白昼 D.正值夜晚 7. 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如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 A.自东向西、一年 B.自东向西、一天 C.自西向东、一年 D.自西向东、一天 (2)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 ) A.霜降 B.立秋 C.春分 D.立春 8. 如图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B. C. D. 9.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7.5厘米,其实地距离为600千米。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1:8000000 B. C.1:8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0千米 10. 读世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两处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A.高原、平原 B.高原、盆地 C.平原、丘陵 D.山地、盆地 11. 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处海拔高于b 处 B.a、b 两地相对高度400 米 C.河流自北流向南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12. 读图,回答(1)~(2)题。 (1)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大西洋 B.北冰洋、太平洋 C.大西洋、北冰洋 D.北冰洋、印度洋 (2)赤道穿过的大洲,不包括( ) A.南美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13. 大高加索山脉南、北两侧的大洲分别是( ) A.欧洲、亚洲 B.亚洲、非洲 C.欧洲、非洲 D.亚洲、欧洲 14. 读下列大洲轮廓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②大洲 C.①、②、③大洲共同濒临北冰洋 D.图示大洲中④大洲面积最小 (2)图中①、③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乌拉尔河 C.白令海峡 D.丹麦海峡 15. 下列事实能够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北京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B.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 16. 读图,回答(1)~(3)题。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1)图中代表太平洋板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山脉分布在图中①处的是( ) A.科迪勒拉山系 B.阿尔卑斯山脉 C.乌拉尔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判断,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与①山脉成因相同的是( ) A.大西洋扩张 B.红海扩张 C.太平洋收缩 D.地中海缩小 二、综合题(共5小题,50分) 读部分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纬度:A________;C________。 (2)A~D四点所在纬线最短的是________,所在经线中穿过海洋最多的点是________。 (3)与A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是________。 (4)A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C点位于________半球;B点位于________纬度地区。 (5)C点所在的经线名称为________,沿C点一直向________(西、北)能回到原点。 读下面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1)本图所示地区,地形类型以________为主。 (2)图中李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李庄与凤凰山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3)甲、乙两河共同发育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甲河的流向是________,该河在王庄附近流经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图中王庄到张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约________千米。 (5)如果从陈庄出发,爬凤凰山比爬圆顶山的难度大的原因是________。 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问题。 (1)读甲图:2018年11月,期中考试期间,栾城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这一天,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上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石家庄(38°N,114°E)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________(有、无)太阳直射现象。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3)读乙图:此时太阳直射________,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澳大利亚的城市悉尼(151°E,33°S)正值________(季节);此时段新加坡(0°)、广州(23.5°N)、北京(40°N)和漠河(53°N)四个地方,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是________。 (4)读丙图: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充分考虑________(冬、夏)季的光照情况,这时太阳高度低,就能看出前排楼房是否挡住了后排楼房的阳光。 (5)寒暑往来,四季变换这是地球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洲名称:B________,C________,F________,图中未呈现的大洲是________。 (2)图中A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①________山,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②________运河;C、E两大洲的分界线③沟通了④________洋与⑤________洋。 (3)图中所示大洲中,发达国家比较集中的大洲是E和D________洲;四大洋当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 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名称: A是________板块,B是________板块,C是________板块。 (2)D是( )山脉,我国地理工作者在该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 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物种的分布 B.这些生物曾生活在陆地上 C.生物在不断进化 D.海陆可以变迁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①D山脉的形成原因? ②图中①、②两海域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4)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中所示的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地带,读图概括世界火山、地震在分布上的规律?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表格中) 1. 【答案】 D D 【考点】 地球的大小 世界海陆分布概况 【解析】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解答】 读图可知,图1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图2数据说明地球的海陆分布。 读图可得,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故D正确。 2. 【答案】 B 【考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体证据 【解析】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解答】 图中所示从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如图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B。 3. 【答案】 C A C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解析】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2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解答】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故A错误; 读图可得,C点的经纬度是20°S,90°W,该点位于西半球和热带,故B错误; 图中CD两点都位于热带,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故C正确; A、D两点所在纬线始终平行,纬线较长的是D,该点的纬度低,故D错误。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中的B在D的西南方向。 图中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夏季是12、1、2月,故C正确。 4. 【答案】 A 【考点】 地球的大小 【解析】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解答】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说明赤道的长度约4万千米即8万里,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故A解析错误,符合题意。 5. 【答案】 A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解答】 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不同,学生作息时间随季节而变化,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 6. 【答案】 A B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考点】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解析】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答】 图中所示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该现象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选项BCD都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形成的。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读图可得,P地位于晨线上,因而图示时刻正值日出时间。 7. 【答案】 C B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再到秋分日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读图可得,立秋位于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8. 【答案】 D 【考点】 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解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 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亚洲轮廓图>中国地图>北京市地图>北京动物园。则比例尺从大到小依次是:北京动物园>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亚洲轮廓图。 9. 【答案】 A 【考点】 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解析】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解答】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7.5厘米,其实地距离为600千米;该地图的比例尺是7.56000=7.5600000000,即该图的比例尺为1:8000000;故选项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10. 【答案】 A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 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是:平原海拔小于200米地面平坦;高原海拔大于500米地面起伏不大,边缘陡峻;山地海拔大于500米坡度较陡,起伏大;丘陵海拔小于500米坡度缓,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解答】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①处海拔在800米以上,地面起伏不大,边缘陡峻是高原,②处海拔小于200米地面平坦是平原。 11. 【答案】 D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答】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形成河流;读图可知,图中b处海拔大于a处海拔;图中只有一条等高线上标有海拔高度,无法判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答案】 C C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解析】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个大洋。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太平洋位于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之间。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解答】 读图可得,0°经线穿过的大洋是北冰洋和大西洋。根据题意。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该纬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过的是大陆部位。根据题意。 13. 【答案】 D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解析】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 【解答】 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大高加索山脉的南侧是亚洲,北侧是欧洲,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答案】 C C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洲界线 【解析】 读图可得,①是亚洲,②是欧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极洲。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 【解答】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A错误;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北美洲,故B错误;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都濒临北冰洋,故C正确; 图中所示的大洲中欧洲面积最小,故D错误。 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亚洲,③是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15. 【答案】 B 【考点】 海陆变迁的证据 【解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 【解答】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A、C、D不能够证明海陆变迁。 故选B。 16. 【答案】 A B D 【考点】 板块的运动 世界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析】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与板块之间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壳比较活跃;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 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读图可知,图中甲代表太平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位于欧洲的南部,是高大的阿尔卑斯山脉。 ①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 二、综合题(共5小题,50分) 【答案】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20°W,30°N,0°,0° D,A 160°E 北温带,东,低 本初子午线,西 【考点】 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解析】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0°→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为160°E←180°←20°W。 【解答】 据图中的经纬度变化规律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20°W,30°N;C点的经纬度是0°,0°。 纬度越高,纬线的长度越短,所以A~D四点所在纬线最短的是D,所在经线中穿过海洋最多的点是A,该点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与A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是160°E,其特点是度数和是180°,且东西经度相反。 A点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C点位于东半球;B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C点是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沿C点一直向西或向东能回到原点。 【答案】 山地 山谷,660 山谷,自东向西,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4 凤凰山海拔高,坡度较陡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 本图所示地区,地形海拔较高,坡度陡峻,沟谷较深,以山地为主。 图中李庄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李庄与凤凰山的相对高度为1160﹣500=660米。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河共同发育的地形部位是山谷。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甲河的流向是自东向西,该河在王庄附近流经的地形部位是陡崖,判断依据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图中王庄到张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约4千米。 如果从陈庄出发,爬凤凰山比爬圆顶山的难度大的原因是凤凰山海拔高,坡度较陡。 【答案】 C 北温,无 北回归线,夏至日,冬季,漠河 冬 公转 【考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 11月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③﹣④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河北省石家庄栾城区昼短夜长; 石家庄(38°N,114°E)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无太阳直射现象。 乙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越往北白昼越长,故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是漠河。 为了取得更好的采光效果,北方地区在设计居民楼南北间距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冬季的光照情况,这时太阳高度低,就能看出前排楼房是否挡住了后排楼房的阳光。 寒暑往来,四季变换这是地球的公转运动造成的。 【答案】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乌拉尔,苏伊士,大西,太平 欧,印度洋 【考点】 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洲界线 【解析】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解答】 读图可得,A是亚洲,B是非洲,C是南美洲,D的欧洲,E是北美洲,F是大洋洲,图中未呈现的大洲是南极洲。 图中①是乌拉尔山,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②即苏伊士 运河;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③即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④大西洋与⑤太平洋。 图中所示大洲中,发达国家比较集中的大洲是E北美洲和D欧洲;四大洋当中,完全位于东半球的是印度洋。 【答案】 非洲,欧亚,印度洋 D ②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考点】 板块的运动 六大板块及其分布示意图 【解析】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 读图可得,A是非洲板块,B是欧亚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 D是喜马拉雅山脉,我国地理工作者在该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海陆可以变迁; D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②是红海,该海域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其面积逐渐扩大; 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中所示的著名的火山、地震带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带,世界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