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在中段语文教学中实抓课前预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在中段语文教学中实抓课前预习

语文论文之在中段语文教学中实抓课前预习 ‎ ‎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老师需要备课。同样,学生上课前要备学,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  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预习的事项无非是翻查、分析、综合、体会、申度之类,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导。可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手,因为他们将来读书必须依靠自己。”由此可见,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得好,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而中段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  一堂语文课前,学生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呢?我在中段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一)字词预习 ‎  学习一篇课文,字词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圈、划、查、读入手,循序渐进。‎ ‎  (1)圈一圈。预习课文时,在课文中找出课后的一二类字,并在课文中圈出来。再把对应的词语用横线划出来。‎ ‎  (2)查一查。圈划出来的字词,绝大多数都是学生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就让学生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不懂的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音写在课后生字的头上。这样一来,如有忘记,课堂上也能马上又知道了该字正确的读音了。‎ ‎  (3)读一读。字词的认识更多需要读来加深印象。因此,在查找注音之后,学生要读字词。读中注意字音的准确性。‎ ‎  (二)朗读预习 ‎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学习方法。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在预习时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 ‎  (1)初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大概了解,读准生字、新词。‎ ‎  (2)有感情地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课文思路。‎ ‎  (3)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  这些目标是短短的四十分钟里不容易达到的,而充分预习则可使其举重若轻,挥洒自如。‎ ‎  (三)搜集资料 ‎  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例如,文章作者的资料,或者是年代久远的事件。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搜集相关信息,也可以查阅课外资料,同时进行细致地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等到上课的时候,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 ‎  正如前不久学习四年级《爬山虎的脚》这一课,就让学生课前预习时去搜集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叶藤实物,学生把藤蔓带到课堂中,学生对爬山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从而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  (四)思考预习 ‎  这一步也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以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句子的理解、段意的归纳、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问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也就更容易心领神会了。‎ ‎  当然,有了良好的预习方法,如果不去实施,那也是徒劳,所以必须落到实处。那么检查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我一般利用课前的一段时间,抽查学生预习情况,或者是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查,然后宣布检查结果,反馈给全班同学。对于认真完成预习作业的同学大加表扬,对于预习完成不完整的同学进行指导。一周一评比,做好记录。一月一颁奖。这样长期地坚持下去,学生也从中明白了预习的好处。‎ ‎  总之,抓好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举手踊跃了,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就能让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钟效能发挥到最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