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研究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研究 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张 忠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的课程。它内容丰富,充满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笔者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从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作了粗浅的探究。 一、以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改变学生情感情绪的活动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所以,教师上课时要充满激情,情真意切,亲切自然,循循善诱,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思维的升华。 思想政治课要解决“知”、“信”与“行”及学以致用的问题,必须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重视情境教育,恰当运用名言、图表、漫画、投影、影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和吸引力的环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原则。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决不是讨厌思想政治课本身,而是对那些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不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感觉,在人们心灵深处,都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当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析国内外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或用来解决个人思想实际问题时,就会兴趣盎然,感到其乐无穷,并能深切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二、以情感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情感因素是追求创新人格品质的内涵,教育必须关注整个人生世界,特别是在知识转型时期培育科学人文精神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塑造创新人格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而教师在塑造学生人格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的人格,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实践证明,一个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情感高雅的教师,他(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持久深刻的。教师准确地把握情感因素,在沟通师生间的信息渠道中能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就能使学生的情操得以进一步升华,这是以情育情的真谛和关键所在。 由于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具有贴近学生和社会现实的特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便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相互切磋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性格特征和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富有探索性,不仅要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而且要为学生提出探索的问题。其中,采取情感教育法、愉快教育法和创新教育法则是最佳教学方式的组合。实施情感教育法能使师生在心灵上相沟通,形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实施愉快教育能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我讲你听” 的僵死方法,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在乐学中创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另外,情感教育为学生创设的和谐气氛,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举一反三地加以应用。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的想象振奋起来,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增长。 三、以问题为纽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的认识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机械反映或记忆再现过程,而是有选择、有建构、有飞跃的复杂心理过程。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出现在认识过程中的某种新颖独特的富有智慧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真理,而不是直接灌输现成的结论。可以从多方面设问,要求学生变化角度思考设置疑问和问题,激活学生发散思维,注意反向设问,以打破思维习惯,引起具有广度、深度的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动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科学的质疑精神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敢于对媒体信息、书本上的某些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和修正,对一些尚待深入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善于创设问题情景,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疑;三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许多学生往往因为“怕问错”或教师不喜欢而不敢提问,更不敢对书本和教师的观点提出异议,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扶持学生的热情,教师应破除“师道尊严” 的束缚,鼓励提出不同的见解,欢迎学生和自己争论,即使出现不应疑而疑的情况,教师也不应该泼冷水,而应该首先肯定他们质疑精神,然后引导其正确思维。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善于设疑启发学生,用精心设计的疑问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最终消除学生的疑惑。 四、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体会到科学理论的无穷魅力。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活动、是体验、是建构、是过程,它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会在下课铃响中结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地要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然而不少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抑制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和实践要求。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务必开放社会实践大课堂,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创新素质系统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形成高明的创新技巧,取得创新的实际效果。可见,创新实践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感受,思考发现,探索锻炼,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当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实际,要从现有条件出发,不应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指导工作。 总之,学生的创造性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思想政治新课程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这必将给政治课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获得发展的乐园,给政治课教学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