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物理论文之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的常见问题与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入手,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初步揭示物理教学目标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类型,为一线物理教师提供教学目标编制的正确方法与技术性指导,进一步丰富教师教学目标编制的实践性经验,促进物理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自觉反思,从而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目标 行为目标 诊断 一、物理教学目标的内涵、特点与功能 (一)物理教学目标的内涵 美国的课程专家布卢姆(B.S Bloom)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指导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所期望的学生的变化,便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用某种特殊方式,描述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应当能做些什么,或学生应具备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与学活动后,学习者(学生)行为特征的预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知识、技能、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其知识技能等方面所取得变化的说明。 简单地说,物理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有目的物理教与学实践活动,教师期望学生所达到学习标准或发生的行为变化。物理教学目标的实质上是物理学习目标,也称为学习行为目标。可以说,物理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与“科学探究”的具体化。 (二)物理教学目标的特点 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广义的物理教学目标包括物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狭义的物理教学目标就是指物理课时教学目标。“课标”的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细化,但它不是详细而有针对性的课时教学目标。物理教学目标的编制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物理课时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设计物理教学目标。 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物理新课程具体目标是实现物理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它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目的定位,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基础上确立的。物理课程具体目标分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对物理学初步的知识和初步的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与方法:对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强调了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感受。这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支撑,形成有机整体,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物理教学目标是学习行为目标,它表现为学习者通过物理学习后应当产生的一种行为或能力的变化。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指向教学内容的,教师在教学时清晰的知道准备通过那些内容和方法来实现目标。因此,物理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应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 (三)物理教学目标的功能 美国著名教学目标研究专家马捷尔(R.F.Mager)曾说过:“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优良的教学目标,学生经常自己就可以学得会” 。这句话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一般说来,从学科角度看,物理教学目标具有以下三大作用: 导向作用:即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指向于明确具体的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以目标为导向,目标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师生双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激励作用:学生带着明确、清晰的物理学习目标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和学习动力。目标执行前激发师生学习动机、执行中激发师生创造力、执行后激发师生的新动机。 评价作用:即为学生物理学习结果的评价提供了依据,对教师物理教学工作具有衡量质量的作用目标。物理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求助于评价反馈,评价反馈的参与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定目标方向有效运转,并能够自我调控和纠正。 二、物理教学目标编制常见的问题与矫正建议 教学目标由于其局限性或抽象性的特征,往往导致教学目标作用发挥偏差,而且难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具体落实。以往物理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由于对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偏差而产生问题。这种偏差,主要对育人教师的窄化、割裂和泛化。在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关于教学目标制定大都呈现出抽象的状态。尽管以具体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却是抽象的目标,空泛而普适。概括起来看,物理教学目标编制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常见问题一:前后不一 问题表现:物理教师备课时,应付检查,漫不经心,没有结合学情和教材认真编制物理课时教学目标,直接从网上或参考资料上复制、粘贴或摘抄现成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实施物理教学中,又离开或脱离所抄写的目标,进行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备课时,写的与想的不一样,上课时,讲的与抄的不一样。 导致后果:直接导致物理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脱节,教学的随意性过大,缺乏教学目标的达成意识。 (二)常见问题二:缺乏规范 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美国课程专家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学习水平(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是教学目标的承担者即学生。行为主体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规范的行为主体的表达应该是“谁”,如“每个学生要”,“百分之多少学生要”、“某个学生要”、“学生应该”。格朗兰德(美)指出:“依据教师打算做什么来陈述目标和依据教师希望学生取得的学习结果来陈述目标,两者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应避免如下表述,比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给学生……”其行为主体不是学生。 行为动词:可以观测的教学活动后学生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和特征,通俗的讲就是“ 能做什么”,这种学习行为和特征,必须注意明确、可操作、可测量,一般用外显性行为动词加以表述(情感、能力心理等内隐目标可以用心理特征描述)。外显性行为动词,包括:写出、背写、列出、比较、辨别、指明、解决、背诵、认出、操作等。要尽量避免用“知道”“理解”“掌握”等含义不容易确切把握的词。 行为条件:影响完成规定学习行为所需要的条件(情境),通俗的表达为“在什么条件下”。一般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学习水平:指学习行为的表现程度(或标准),通俗的表达为“能做到什么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达,它主要用来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能达到的最低表现标准、程度,一般从准确、速度、质量等方面来确定。如:“……至少正确回答其中80%的题目……”、“……没有错误地……”。 由于教师因为缺乏教学目标分类与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基础,通常在编制物理教学目标时,容易在行为目标陈述时,对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缺乏科学的把握,在目标编制的规范性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缺乏规范的表现之一:行为主体错位。即教师习惯于把教的过程或教授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当作教师或讲授的内容,而不是学生或学习结果。比如:“使学生树立……观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能力”、“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案例1:声音特性.........点击下载此文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