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透过流行色彩 反思语文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透过流行色彩 反思语文教学

语文论文之透过流行色彩 反思语文教学 ‎ ‎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新的理念,新的追求,使语文课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新景象:大屏幕的动画表演有声有色;课堂中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上不断地充斥着“我最棒!”“你真行!”等语言。常常一节课下来,不少同学的衣袖上帖满了五角星,脸上额前无不星光灿烂……不知不觉,语文课堂上悄然地罩着这种流行色彩,而且越演越激烈,大有“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感觉。但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又迷失了许多。‎ ‎  一、 流行的辅助手段——过度的“花哨”,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位。‎ ‎  多媒体课件以直观形象、生动新颖、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特征,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那种平淡性、静态性、单色调的课堂模式,因此,多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因而,在评课中,部分教师认为非要有多媒体课件才算得上现代化的教学形态。但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已陷入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过分的追求画面的装饰效性。这样导致学生注意力的最终落脚点不在教材而在媒体,过多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削弱了学生思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 ‎  案例一  教学《四季》。‎ ‎  课始,教师点击多媒体,出现美丽的四季风光,配以四季中的小动物发出的叫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学生初读课文,对照画面认识课文中的几种动植物,简单地了解了一下四季的特征。再次点击课件,更换画面,出现了不同地域的四季风光(教材中没有的)并配一定的四季歌谣。最后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并向同桌介绍了一下四季风光。课毕,学生不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甚至“鞠躬”二字不认识。‎ ‎  其实,多媒体作为教学的先进手段,再先进,也只是辅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而不能以“看”代替学生读与思。语文教学的本位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感悟语言材料,积淀语感,形成语文素养,离不开文本,离不开“语言实践”。因此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不要被流行的“热闹”所迷惑。‎ ‎  一、      流行的教学话语——过度的“尊重”,迷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  新课标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反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于是,部分教师就片面地认为应跟着学生走,因而“你真聪明!”“你真棒!”之声不绝于耳,且不论学生是否回答的是什么问题,是否恰当,包括一些偏离的解读,老师都一味地肯定,廉价地赞扬。‎ ‎  案例二 教学《落花生》。‎ ‎  师;“从落花生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 ‎  生甲:“人应该像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的人。”‎ ‎  生乙:“人不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要敢于展示自己。”‎ ‎  生丙:“人要像苹果、石榴、桃子那样不但有实用价值,还要有漂亮的外表。”‎ ‎  生丁:“人不能学落花生,要善于表现、推销自我,如果像花生那样连工作都找不到的”‎ ‎  ……师:“你们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做出了不同的回答,都有道理。说明你们肯动脑筋,都很棒!”‎ ‎  从案例中看出: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的多元反应,至于课文的人文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感悟课文的实质,都缺乏更深入的思考。《落花生》所凸现的价值取向是“人要做有用的人”,这是十分重要的人文精神。但都被教师有意识地淡化了。诚然,《课标》中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但同时又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师不能对什么都听之,认之。如果没有基本准则的多元理解,那是不是等于“无度”了呢?新课程实现了师生的角色转换,加大了对学生的赏识,但决不能迷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要强化教师的“主导”,要导得更适时,导得更恰当,导更得精彩。‎ ‎  二、      流行的教学形式——过度的“热闹”,迷失了语文教学的功能。‎ ‎  课堂气氛热烈固然好,但是,热闹的课堂必须是依据教学目标为基础的。一部分教师曲解为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就是花样翻新,课堂热热闹闹,于是乎刻意去追求教学招数、技巧的转变,不去考虑是否游离了教学目标。有的教学在一节课内让学生蹦蹦跳跳四五次,但没有一次与教学内容有关,有的一节课安排七八次合作探究学习,而合作学习的内容竟是一些表层次的问题,造成大量的有效时间的浪费……案例三  教学《赠汪伦》‎ ‎  教师揭示课题后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诗歌《赠汪伦》,读后请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凭想象表演各种赠别的情景,然后要求学生画一幅朋友赠别的画。画后,让学生读一读投影上的两首赠别诗。最后,请了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继而全班同学跟录音一起齐唱一曲《送别》。‎ ‎  本案例中,虽然有可取之处,但虚化了汉语言的学习的土壤——语言文字,没让学生从文字中去体悟,只是从形式上追求“花样多”,表面的“热闹”。也忽视了语言文字和形式的积累,如同搞了一个“清蒸空气”的无“米”之作。因此,教师切记不要被课改中的“外热内冷”表面形式所迷惑,一定认清新课改的目标,切切实实提高语文素养。‎ ‎  一言以蔽之,改革是继承和变革和发展的统一。当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色彩扑面而来时,我们切不可一味的追求流行、时髦而迷失了自己,而应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本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条主线去学习、理解、创新。只有去掉浮华之气,追求真淳教风,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既精彩繁荣,又扎扎实实,我们语文教学这个园地才能真真切切的枝繁叶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