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中年级作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中年级作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论文之中年级作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  乾安县第一小学 刘晓丹 ‎  现状分析 ‎  教过小学中年级作文的语文老师大多有这样的体会:现在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良莠不齐,少部分优秀学生只等写出流畅的文章。多数中等生能写把事情写出来,但缺乏完整性,内容也显得空洞。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写就是错别字、病句,都不能达到语句通顺的标准。同一班学生参加了同一项活动,为什么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写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感受,或者说感受不深。感受来自对生活的思考。如何解决学生作文写清楚、写丰富的问题,很显然中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扎实的训练。只有这样,我们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才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  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课如何上,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年级作文教学也确实存在陷入指导误区或操作盲目的现象。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一部分语言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对写作确实很有悟性,似乎不大需要老师过多的“牵线搭桥”。但我们看得更多的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的痛苦状况。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学生,面对习作,往往无所适从、无从下笔。‎ ‎  中年级的“作文指导”‎ ‎,指导什么?怎样指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讨,目的是能寻到“有效指导”的策略,找到一条辅导学生写作的捷径,让更多的同学能“轻松作文”,体验到“努力并幸福着”的感觉。‎ ‎  教学案例:‎ ‎  作文教学《吹泡泡》‎ ‎  【教学目标】‎ ‎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按顺序“先?按着?然后?”的句式表达出来。‎ ‎  2. 能说出吹出的泡泡的样子,并能想象吹出来泡泡的样子,会用“有的像?有 ‎  的像?有的像?”表达。能想象吹出的泡泡会飘去哪里,会做什么。‎ ‎  3.能把自己的感受、想象及觉得新奇有趣的内容书面表达出来。‎ ‎  【教学重点】‎ ‎  1、能仔细分解出吹泡泡的动作,并用顺序地表达出来。‎ ‎  2、会观察泡泡的样子,运用比喻,排比句写出泡泡的样子。‎ ‎  【教学过程】‎ ‎  一、放泡泡导入。1.老师:同学们喜欢吹泡泡吗?今天老师 就和你们一起吹泡泡。‎ ‎  二、集体吹泡泡 ‎  .1. 观察怎么吹 ‎  2.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刚才是怎么吹的。‎ ‎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  3.其实吹泡泡的方法很简单,总共只需要三个步骤,呢么这三个步骤的动 ‎  作分别是什么呢?(蘸,放,吹)谁能用“先?接着?然后?”把这个 ‎  过程说出来。‎ ‎  (板书)‎ ‎  4.指名说一说吹泡泡的过程。‎ ‎  三个别吹泡泡。‎ ‎  1.指名台前吹泡泡,观察泡泡的颜色和外形。‎ ‎  2. 看了这么激烈的吹泡泡比赛,你能不能说一说刚才吹出的泡泡长什么样 ‎  子,有什么特点。教师提示:从数量,颜色,形状这些方面来说 ‎  积累:很少,很多,数不胜数,数不尽,五光十色,花花绿绿,五彩缤纷,‎ ‎  红的,黄的,绿的,又大又圆,一串串的,圆圆的,形状奇特的。‎ ‎  3.那当你看到这些泡泡的时候,你觉得这些不同的泡泡像什么呢?‎ ‎  (气球,彩球,皮球,玻璃球,葡萄,冰糖葫芦,樱桃,珍珠)‎ ‎  泡泡的形态万千,你能不能用一个排比句把不同泡泡的样子连起来说呢?‎ ‎  出示句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  同桌讨论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并议论 ‎  4.你看到了这么美的泡泡,你会怎么来赞美他呢?‎ ‎  (真是美极了!多美的泡泡啊!美丽的泡泡多像一群小精灵啊!‎ ‎  把泡泡的样子和赞美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  (这些泡泡有的又大又圆像只大皮球,有的五颜六色像节日的彩球,还有的虽然很 ‎  小,但一个挨着一个,像一串串葡萄,真是美丽极了。)‎ ‎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重点词语或较好词语。并引导学生明白是从颜色、数量、大 ‎  小等方面来观察)‎ ‎  四、再次集体吹泡泡, 说活动感受 。‎ ‎  五、写泡泡。‎ ‎  师:小朋友说得多美呀!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了美丽的泡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用眼睛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么你一定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美丽的东西,你一定会爱上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那就把你们今天感受最深,最想告诉别人的,用笔写下。‎ ‎  针对以上案例,分析中年段作文教学应运用以下几点策略:‎ ‎  一、 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  1.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作文之泉,是培植作文的土壤。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反映生活的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教师要大胆创设各种活动情境,让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并能在特定的活动中试、玩、做、演、乐。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会有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动笔写作就不愁“无米下锅”。‎ ‎  2.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适当安排一些郊游、踏青或游戏活动,不失是一种好的活动选择。‎ ‎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乐于表达,要表达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无疑是他们能否完成习作的关键。如安排学生参加一次体验活动,教师要能抓住时机,利用大自然这一天然资源,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获得体验。一个冬日,雪来得较早。纷纷扬扬的雪花在教室外飘扬,早已勾住了那些稚嫩的心。我带领孩子们飞奔到大操场上滚雪球,打雪仗,好不开心。后来,孩子们据此写成的关于“雪”的文章,都充满了亲自体验的快乐,有孩子写到“尝雪”:轻轻地,张开嘴,雪竟然一点味道也没有,片刻就融化了。谁能说这样的情境不能激发起孩子表达的欲望?雪对大家来说不陌生,可是体验之后,没有谁能够代替你的体验。‎ ‎  3.鼓励学生与自我进行对话。孩子的心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有。他们需要对别人倾诉,希望别人侧耳倾听。教师应该能够就这一方面大胆创设活动,让孩子能够敞开心灵,袒露自我,流露心声。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自我对话,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重要渠道。‎ ‎  二、提炼情境内容,让学生有条理练说。‎ ‎  在创设各种情境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将体验的过程和感受说出来。如带领学生参与小制作类的活动,在做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学生有条理地练说。练说的内容包括:做之前的想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做的过程,以及做的过程中有什么想法,做好之后又有什么感受等说清楚。在所有学生练说之前,可以让会说的学生先说,或者由老师先示范说,也可以给基础差一些的学生适当提供一些描写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的词、句,便于学生能把事情说清楚,把心理活动说清楚。对于优秀学生只提供大体思路,说的内容完全由他自己发挥。上面所提到的操作实践类的,我认为应该指导得细一些,毕竟三年级的孩子空间感还不是很强,对先后顺序、动词的把握还不够到位,老师要为其牵线搭桥,突出条理性,兼顾生动性。‎ ‎  三、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轻松习作。‎ ‎  为了能让学生更轻松自由地写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显得尤为重要。‎ ‎  1.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习作指导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包括一起游戏、一起活动,以“活动情境”为载体,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多元。学生、老师将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相互接近、认同、理解、赏识、悦纳、融合……营造自由生动的探讨氛围,力求探明写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活动现场成为我们和谐对话、心灵沟通的园地,让我们在此丰富彼此的精神世界。‎ ‎  2.多赏识,兴趣的催化剂。如:“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几乎用不着修改。”……‎ ‎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  3.创设宁静的习作氛围。学生习作在乎“静”,只有心静才能心无旁骛地写作。中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氛围的感染,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习作氛围,使教室成为学生灵感突现、文思如泉的“场”‎ ‎。适当的时候,可以播发轻音乐,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习作灵感到来时的快乐和喜悦。在学生习作时,伴着轻音乐,教师还可以作温馨的提示。对习作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教师温柔的亲切的语调更能点亮孩子内心的自信,突醒孩子内心沉睡的智慧。‎ ‎  对于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我们提倡的“有效作文,轻松指导”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它不仅是作文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让作文课真正成为有效对话的空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和反思,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