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音乐论文之新课程 新教材 新变化 ‎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情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我所执教的一年级课改课程中,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在音乐欣赏中我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十分理想。下面我就浅谈一下音乐欣赏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音乐是听觉艺术,欣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有评析地复听,但是单纯依靠听觉,或过多的讲述,就显得单调、枯燥、平谈乏味。欣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欣赏教学的“初步感知阶段”。初步感知阶段以“官能欣赏为主”,它是音乐欣赏的初级过程。这个过程应以学生独立自主的聆听为主,必须保证学生的听觉的自主性和时间性。 第二,欣赏教学的“情感体验阶段”。情感体验阶段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音乐之长处在于传情,但这种传情不象文学作品和绘画那样能产生直观和具体形象。再好的音乐也不可能清晰地解释周围的事物,不可能明确地表现物体的形象。教师必须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现音乐形象。 第三,欣赏教学的“理解提高阶段”。这个阶段是对作品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也是音乐审美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有关知识、作曲家的世界观、作品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动机等,以求更加准确、完整、深层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由于我承教的是一年级的音乐课,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教师应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身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激发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图画、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它能给音乐课创造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塑造一种美的氛围,使音乐形象在儿童的心灵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上人教版音乐实验教材的《动画城》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直观生动的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我抓住儿童喜欢看动画片,爱唱动画片里的歌曲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本课教材的内容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然后录制磁带,作为一条主线穿插在歌曲欣赏中,同时播放相应的动画片歌曲,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学会歌曲。 实践证明,小学生朴实、纯洁、天真、活泼,充满好奇与幻想,喜欢在欢乐的气氛中求知。多媒体教学所表现出来的新颖、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知识形象,正好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音乐的美是思维丰富的源泉。”对此,我也有同感。在音乐中灵活、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思维、发展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大连市西岗区参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以下简称“新教材”)实验的教师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大意义。我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与并做好基础教育改革的各项工作。在各级课程改革小组的领导下,我区音乐课程改革的工作不断深化。我们高兴地看到:音乐课上,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更新了;师生关系更加民主、融洽。同时,教学策略、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一、新教材带来的教学变革《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教师实施新课程,就要了解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钢之间、新教材与传统教材之间的区别,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概括地说,以往的音乐课程和教材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把基础阶段的音乐学习定位于为专业学校输送人才,培养少数音乐尖子学生。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教学枯燥、乏味。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接受学习,教学媒体单一。新课程则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学习方式上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信息传递上的多样性,重视多媒体教学,教学生动活泼,具有创新性。通过一年的实验,教师们普遍反映,新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很有创意。(一)新教材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1.激发兴趣、赏心悦目。传统教材过于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音乐技巧的训练,内容“繁、难、偏、旧”,缺乏时代性。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贴近学生生活,教材充满着童趣和创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音乐与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就设计得很好。它以兴趣为主线,引导学生聆听,欣赏从大自然的声音到乐音,从“听我创造的声音”到唱一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还有音乐实践活动《小白兔盖新房》。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与他人合作,快乐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在歌曲的学唱方面,教材安排也很自然、恰当。如让学生说一说大雨小雨的声音,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学生常常听着音乐就唱起来了。教师在课后小记中这样写到:本课的教材内容结教师和学生留有很大的空间,学生会用大鼓和大钦表现电闪雷鸣,用沙锤表现小雨,充分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找到大的饮料瓶代替大鼓,小的饮料瓶代替小鼓,随着音乐敲击,表现出不同的“强”“弱”力度。     2.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重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重视音乐教学中的音乐艺术实践,挖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材范围,力求构建开放的内容体系,使新教材更富有时代特点。例如:第五单元的《动画城》,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的主题歌搜集在一起,有《小机灵之歌》《一个师傅仨徒弟》《三只小猪》等,这些歌曲、歌谣、动画人物都是学生喜欢和非常熟悉的,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边看动画片的片段,边摇头晃脑地投入地歌唱,开心极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还可以安排学生扮演角色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形体表演能力。我区水仙小学的薛静老师所执教的《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就是带领学生逛一逛“动画城”,到音乐厅唱一唱主题歌,再到“放映厅”看《三只小猪》,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都扮演一下懒惰的老大、老二,认真工作的老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演。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兴趣盎然,他们的感情非常投入,这样的课会使学生终生难忘。3.与时代接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教材辅助手段。新教材给教师很多机会去制作课件,督促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学服务。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也很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如新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我的“音乐网页”》就设计得很好,对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内容做一全面的评价,学生很高兴展示自己在音乐课上的收获,认真地评价自己与他人。此外,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课后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作业,这是很有意义的。(二)新教材降低难度,注重游移默化的引导《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简单节奏符号,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学习简单节奏,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新教材与传统音乐教材比较,难度降低了很多,主要重在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创设氛围,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声音的长短》一课,就体现了编者的用心良苦。本课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师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例如:“小猫叫×—(喵—),小鸭叫×(嘎),小鸡叫××(叽叽),三个声部一起叫呢?同学们能不能扮演成小动物们一起发出叫声?”“你知道哪一种小动物叫声长?哪一种叫声短?还有更短的吗?用声音来表现(三个声部都有)”;“用手里的打击乐器按叫声的长短敲一敲”;等等。这样,学生们积极地思考问题、踊跃地参与活动,使这些原本枯燥的音乐知识,在趣味盎然的学习活动中,被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师生合作得很好。新教材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中设计了唱游、讨论、歌表演等内容。如《音乐探宝》《猜一猜谁在激》都是在游戏中将学到的音乐知识加以巩固。(三)新教材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观念之一,就是鼓励学生音乐创造,通过音乐去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教材中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愿望,引导学生参与。如《在动物园里》一课,为学生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可以自己创编更多的歌词,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创编出许多优美的歌词,如:“长颈鹿呀脖子长,真好玩。小海豚呀跳得高,真好玩。孔雀开屏多美丽,真好玩 ……”等等。新教材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方面的结合。教材设计了很多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容,着力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活动中,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实践放在首位,并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如《小白兔盖新房》,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模仿出风声、雨声、房屋倒塌声、盖房子时锤子和锯子发出的声音、小白兔有了新家后快乐的歌唱等。学生用道具和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表演,培养了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再如《好朋友》一课,是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和学唱《好朋友》的歌曲,使学生情感世界受到美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逐渐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喜爱人教版新教材。新教材能拓宽视野,让每位教师更富有个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奠定基础。二、课改实践带来的思考(一)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这场教学改革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关系。观念是先导,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前提。为了使教师尽快转变观念,我们实施了国家一级培训与地方二级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我区音乐教师全员参加课改培训,引导教师群体走上课改探究之路。课程改革强调“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课程标准》都有很具体的要求,这里不再一一讲述。我区一年级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每个单元和每一课的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观点。在教研中,我何组织教师逐一单元讨论,明确意图。观念的转变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杏园小学许燕老师在教学《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表演《我的早晨》《课间十分钟》。学生自选主持人,在幕后用道具制作音响,表演的小品很有意思,学生兴趣盎然。实验小学郑文淑老师执教的《听听我创造的声音》一课,引导学生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开始,聆听流水潺潺、燕鸥鸟啼、海浪拍岸、狂风骤雨,然后让学生用塑料袋、报纸送行抖动,用强、弱不同的力度尝试,同时教师问学生:“我们模仿了什么声音?”学生纷纷回答:“像风声、雨声、海浪声……”(二)形成综合音乐教学的能力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中突出音乐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互融合及渗透。教学要以人文文化为源头,启发引导为动力,学科知识与技能贯穿其中,使学生在文化的感召下,自然释放潜能,对音乐的技能与技巧接受顺理成章。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开阔视野,对多学科文化知识有广泛的涉及,善于发现不同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学会探究性、活动性、生成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音乐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都有联系,如舞蹈、戏剧、美术、文学、历史、地理、建筑等,教师具备了广泛的艺术修养,才能深入浅出,出神入化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和尊重学生的创造天性,鼓励学生参与到表演、歌唱、舞蹈、创作等音乐活动中去。       (三)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在已经过去的课改第一个学期里,我们的教师作了大量、翔实的工作。他们积极地参与课程改革,认真记录课后札记,对实验教材进行二度修改、删诚与创新,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歌曲。组织学生创编歌词,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在动物园里》这首歌曲增加了许多可爱的动物形象的歌词,拓展了歌曲内容。三、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尝试(一)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尝试参加课改最大的收获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调动起来,富有个性的教学,迎异的教学风格,使得教学百花齐放。如《在动物园里》一课,二十几位教师会有十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歌词的创编、课堂环境的创设、课的导入等方面,各不相同。还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小白兔盖新房》等课的设计更是新颖、独到。(二)教具的制作很多教师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以很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具的制作中。大家动手做了几十件教具,如白云新村小学、黄河路小学的教师制作的教具很有特色,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受到学生的喜爱。看课中发现好的教具就及时推广、宣传,使我区学生受益匪浅。(三)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社会是信息的世界,与现代媒体接触广泛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的传统教育模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生气勃勃。我区的许多学校和教师自制录音带、课件,有十多所学校制作教学录音带辅助教学,有的学校的课件被人教社的专家认可,获得好评。(四)网上资料的利用教师在网上查询资料、下载歌曲与音乐家的资料,与学生切磋、交流,进行资源共享。如《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一课,教师和学生从网上下载了长江、黄河的自然风光、图片,并运用在课堂上,收到良好效果。(五)评价方式探索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功能。我区的音乐课改评价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如有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一个闪光点,就及时地给予赞扬。在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学习的展示中,让学生自己评价表现如何,引导学生互评,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2002年1月10日,滨海小学的赵叶老师在全市的课改现场会,上了一课《我的音乐网页──‎ 我家厨房》,对4个月的音乐课改评价做了一次很好的诠释。(六)授课时间灵活我区一年级的音乐课由每周两节大课改为两节20分钟的小课与一节40分钟的大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尤其是小课,常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深受他们的欢迎。(七)资源共享,交流合作教师之间、教研员与教师之间表现出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教师间相互观摩研讨,互相学习,畅所欲言,形成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八)在教研中推进教育民主在教研中推进教育民主,就是要改变以教研员为主的单一的研究教材教法的倾向,形成多元参与的开放式、分层次的民主教研活动形式。我区教研活动的具体活动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片上教研。将各学校按所在地划分出七个片,由负责人组织片上的教师互相观摩本片教师的课改示范课。这样的教研方式,时间短、面积大、范围广,教师能全员参与,真正达到借助课改以提高全体音乐教师素养的目的。二是比较教研。选用同一课题,让两位教师自己备课,同时上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富有个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师的共性和个性凸现,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三是互动教研。与课改有关的各个部门要互动合作,教研、科研、培训应三位一体。在校长的带领下,大家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如在滨海小学的一次教研,就是由音乐教师赵叶主持介绍她在制作课件中的经验,大家在计算室里边听边操作,达到了交流、合作学习的目的。尝试放手,从边远学校向中心推进,给每个人平等机会,让教师充分地展示自己。一大批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起来,很多以前从来都没在区里上过课的教师这次都可以在市、区上观摩课。在他们交上来的感想与总结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收获与喜悦。四、课程改革带来的反思(一)更深层次地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教授,态度与价值观多元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应该更深入地进行探讨、整合。对教材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能有自己的见解,不盲从。着力改变那些浮于表面报式,而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的课。改变那些在热闹的表面下,学生还是教师手中的道具,还是被牵着线表演的木偶的局面。(二)要改变教师中存在的两种常见的思维定势。一是从众定势。有些教师观摩了一节有特点的好课后,在他今后的课堂上基本就是照搬、模仿,没有太大地改变,使自己的教学好像有了一个框子,难以突破,缺乏创新。二是经验定势。往往是一个教案可以在几个课改实验班去上,不管班与班之间的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不同,容易陷入单纯模仿或受习惯势力左右的境地。(三)应该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人教社的编委们来大连培训时强调,新的音乐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出25%的空间,让地方、学校、教师增加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学期,我区在这一环节较薄弱,只有一所学校编写、实施了校本课程教材。今后,我们可以增加富有大连、东北特色的民间舞蹈、戏曲、曲艺的欣赏与介绍,抓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总之,通过一年的课改实验,锻炼了我们的教师,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愿望。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个舞蹈、一段歌曲、一段戏剧的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无数的美、无穷的欢乐和无限的世界。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