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析语式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析语式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语文论文之浅析语式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  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不仅本身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语文教学中其他目标的实现也起着促进作用。使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效用。同样,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渴望和追求。它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才思敏捷,能推动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去开拓语文学习的新领域。‎ ‎  那么,语文教学中又如何具体地渗透美育呢?‎ ‎  一、展现美 ‎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心理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美育过程的起点。儿童对于鲜艳的色彩、生动逼真的形象;美妙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教师充分选用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有效地展现文中的美,将学生引入文中情境,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 ‎  1、播放音像。教学时,巧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艳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感知艺术的形象美。教《桂林山水》播放配乐解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录像,学生全神贯注听解说,尽情欣赏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使学生真切地看到了漓江的水美是具有“静”,“清”、‎ ‎“绿”的特点;桂林的山美是具有“奇”、“秀”、“险”的特点。这样,桂林山水的美自然地映入学生的脑海,孕育了爱美情趣。‎ ‎  2、板书设计。文学艺术的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形象加以选择、综合创造出来的。它是具有一定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图画,具有可感性和直观性。在板书设计中需要形体美、连贯美、布局美,适当运用简笔画并与文章的重点词相结合,既直观形象又美观简炼,能使学生从形象欣赏中展开活跃的思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  3、教学语言。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师语言需要准确、精当、生动、感人,颇具匠心、简洁优美,富有诗意。就一堂课而言,既要有美的内容,又要有美的形式,再加上亲切自然的教态,领学生步入美的意境。‎ ‎  二、欣赏美 ‎  培养欣赏美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高一层次的要求,欣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感到美的愉悦,还要使学生经过深入地思考进行鉴赏和评价,提示美在哪些?为什么美?‎ ‎  1、在意境中审美。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韵味,一种氛围,意境审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并由此获得自己感悟。如巴金的《鸟的天堂》一文的前四个自然段,作者以他朴实酣畅的笔墨构勒出了这样的景象:灿烂的红霞、石子路、小河、小船等尽在其中,使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图,读来简单明了,引人入境。“……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稍。”给人以一种动的感觉一一太阳在慢慢地下山,晚霞渐渐消失。“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把作者当时对这一幅美景的赞叹之情,谥于言词。读到此处,仿佛身临其境,再配以作者“心中”的音乐,悠哉悠哉,其味无穷。‎ ‎  引导学生理解时,我让学生听课文配乐录音,想象画面,引入意境。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使学生充分欣赏课文所蕴含的意境美。‎ ‎  2、从语言上审美。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特征之一。散文语言的流畅,小说语言的生动,诗歌语言的凝炼,抒情语言的感人等等,体现了各式各样的语言美。语言审美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与美育的最大渗透点。如教学《鸬鹚》,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来体会它的用词准确、比喻生动的语言美。例如“悠然”一词,形象地描写了出渔人闲适的神情;“一抹”这个词,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渔人驱赶鸬鹚的敏捷、熟练的动作。本课用了“粼粼的”、“鼓鼓的”,“袅袅地”、“一圈圈”、“一条条”等叠词,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形成韵律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不但写出了环境的宁静,而且写出了它的美。“‎ 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既体现了渔人对鸬鹚训练有素,又蕴含着渔人的自信。‎ ‎  教学中,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句,欣赏语言文字的凝炼、生动、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  三、再现美 ‎  叶圣陶曾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地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样子……”,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教师进行“美读”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美读”训练,要求声韵音调的和谐美,轻重缓急的节奏美,传情达意的表现美。调动学生所有听觉和思维,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浮现于学生眼前。通过“美读”练习,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文章的内容,能与作者心灵相通,进而悟出文章的美来。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中陈赓和小红军对话的这一部分,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其语调。小红军“满不在乎地说”,读时语气应平和中体现坚决不可动摆的态度,透出一股倔强气;陈赓“命令的口吻”‎ ‎,语气要坚决,语速快而有力,表现陈赓首长对战士的关爱之情。在美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崇高,什么是伟大,使教材内蕴的理念和学生的心灵相沟通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这样的美读,使学生增强了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 ‎  四、创造美 ‎  “创造美是美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上好阅读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将自己所见所闻,美好的学习生活、集体生活中积累的美感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提练,熔铸笔端,创造出又新又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写人写事,让学生感受社会美、形象美;通过写景、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通过状物,让学生感受到物态美等等。这样为以后用双手去创造美铺设道路。‎ ‎  总之,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必须处处渗透美育,把审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