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某集团公司“十四五”信息化工作规划合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2025年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某集团公司“十四五”信息化工作规划合编

‎2021-2025年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某集团公司“十四五”信息化工作规划合编 ‎2021-2025年关于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3540字 ‎“十四五”(2021-2025年)时期,是我市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对引领XX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1、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坚持市委、市政府“2+4+2”工作总思路,按照体现战略引领、改革创新、重点突出、底线思维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注重加强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构建市级统一规划体系,系统提出我市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进军起步阶段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XX夯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分工 ‎(一)组织开展前期重大课题研究。‎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市发展环境、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产业培育、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计民生改善、发展要素保障、重点领域改革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的调查和研究,形成研究报告,为规划纲要、专项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县(区)、园区、市有关部门共同开展。‎ ‎(二)研究起草“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在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市“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发展背景和环境,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作为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各县(区)、园区、市有关部门配合。‎ ‎(三)编制《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主要对贯彻落实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作出阶段性部署,阐明市委、市政府一定时期内的总体安排和工作重点,是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是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的重要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各县(区)、园区、市有关部门配合。‎ ‎(四)编制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细化安排和具体落实,是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审批或者核准重大工程项目、安排财政支出预算、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此项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安排,市有关部门具体承担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五)编制市级空间规划。‎ 市级空间规划是市级《规划纲要》在空间开发和总体布局方面的体现和落实。对市、县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制定空间发展政策、开展国土空间资源保护利用修复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蓝图,是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此项工作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负责,各地、市各相关部门配合。‎ ‎(六)编制县(区)规划。‎ 围绕落实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任务的要求,各县(区)自行组织编制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相关专项规划及前期课题。市发展改革委要切实加强对各县(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市管园区参照县(区)做法,认真总结“十三五”,系统谋划“十四五”。‎ 三、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和全市工作任务安排,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一)启动规划编制(2019年6-8月)。‎ 根据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要求,起草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印发。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制度。市发展改革委按照省、市工作要求,组织各地、各相关部门开展“十四五”发展基础、主要目标、路径举措及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三个重大”研究工作。‎ ‎(二)开展前期重大课题研究(2019年7月-11月)。‎ ‎7月中下旬,参照省级课题研究计划,结合XX实际情况,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确定前期研究课题。‎ ‎8月,通过有关部门承担、公开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开展课题研究。‎ ‎9月中旬前,各课题研究单位组织力量,起草形成前期研究课题成果初稿。各地、各相关部门正式报送需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点内容(包括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 ‎9月—11月,市各相关部门完成前期研究课题评审验收工作,并将课题成果提供市发展改革委。‎ ‎(三)研究起草规划《基本思路》(2019年8月-12月)。‎ ‎8月,广泛深入开展调研,起草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框架。9月中旬,各地、各相关部门报送本地区、本领域“十四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初稿。‎ ‎9月,形成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初稿)。‎ ‎9-12月,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对市“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10月底前,各地、各部门报送本地区、本领域“十四五”发展的基本思路最终成稿。‎ ‎(四)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和专项规划(2020年1-12月)。‎ ‎1.《规划纲要》编制安排。‎ ‎2019年12月,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小组。‎ ‎2020年1月-3月,与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起草小组开展联合调研。起草形成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框架(初稿)。‎ ‎2020年4月-6月,征求市有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规划纲要》框架。‎ ‎2020年7月-9月,起草形成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初稿。7月中旬,各地、各相关部门研究提出需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 ‎2020年10月-2021年初,全面落实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广泛深入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对接汇报,力争更多事关XX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内容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完成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与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各县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衔接工作,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12月底前,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报市委、市政府审议。‎ ‎2.专项规划编制安排。‎ ‎2019年12月前,市有关部门根据本领域发展需要并结合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情况,提出“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计划,提交市发展改革委。‎ ‎2020年1月,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省编制工作要求,结合XX实际,统筹安排全市专项规划编制任务。‎ ‎2020年2月-9月,市有关部门根据编制任务起草规划。‎ ‎2020年10月-11月,形成初稿,征求意见。‎ ‎2020年12月,与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进行衔接修改。‎ 各县(区)、市管园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由各县(区)政府和市管园区管委会根据需要自行安排,原则上要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基本保持一致。‎ ‎(五)规划审议发布(2021年1-12月)。‎ ‎2021年初,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批准。批准后,及时做好发布宣传。‎ ‎12月底前,全面完成市“十四五”专项规划的衔接报批工作。‎ 四、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 为加强对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协调、衔接及日常工作。成立市“十四五”《 规划纲要》起草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具体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承担。同时,建立联络员制度,保障信息畅通,形成工作合力。‎ 各县(区)、市管园区、市有关部门要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由主要领导牵头,选配业务骨干组建“十四五”规划编制班子,并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与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联系和协调。‎ 根据“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全市前期重大研究课题、《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编制等费用,由市财政予以保障。各县(区)、市管园区编制规划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 各县(区)、市管园区、市有关部门收到方案后,请将分管负责人和联络员名单报送市发展改革委(联系人:XXX、XXX联系电话兼传真: ,邮箱:( ))。‎ ‎2021--2025年某集团公司“十四五”信息化工作规划7480字文稿 ‎ “十四五”是公司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同时也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从宏观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智能制造风起云涌,人们更加重视绿色低碳、安全环保,传统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智能替代等竞争压力;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大力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从技术发展趋势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释放出裂变式的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给世界产业竞争格局深刻调整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为集团公司加快由大变强、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从公司自身发展要求看,行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主战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集团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公司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这些大趋势、新形势,既为公司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同时也给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公司“五大”发展战略,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来补短板、提能力、促创新,对内推动运营模式、管控方式转变,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运营新模式和集约化、一体化的经营管控新方式,对外推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打造“互联网+”新业态,推动各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形成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新能力。‎ ‎ “十四 五 ” 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 学习贯彻和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互联网+”为主攻方向,按照“统筹推进、融合发展,集成共享、协同智能”工作方针,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 ‎ “十四 五 ” 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 到 2025 年,建成集成共享的经营管理平台、协同智能的生产营运平台、互联高效的客户服务平台、敏捷安全的技术支撑平台,构建齐全有效的信息标准化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控机制(简称信息化“421 工程”),公司整体信息化能力和“两化”深度融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持续保持在国家信息化水平第一方阵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目标,“十四五”将着重围绕四大平台、大数据分析应用开展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 一、建设集成共享的经营管理平台,构建集约化、一体化的经营管控新模式,促进管理创新、管理提升。‎ ‎ 1、进一步加大 ERP 等系统建设力度。完成集团公司 ERP 大集中推广和集团直属单位 ERP 建设,实现 ERP 在集团范围内全面覆盖。优化财务合并报表架构,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合并效率。建设集团一体化投资优化管控、财务预算管理等系统,提升投资组合管理和分析决 ‎ 策能力,实现资金和预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成共享服务技术平台,支撑财务、人事、IT 等共享服务运营。‎ ‎ 2、进一步加强系统优化和深度集成。从经营管理全局角度出发,全面梳理财务、投资、物资供应等管理领域业务流程,优化专业线条的业务链,完善提升 ERP、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审计管理、风险管理、业务公开等系统功能,实现端到端业务贯通以及系统紧密集成和数据共享,整体提高经营管理平台的集成共享水平。‎ ‎ 三是加强综合协同应用。建立定制化的个人工作平台,形成统一入口、集中待办和移动化的协同处理机制,实现日常办公的业务协同,提升用户工作体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 二、建设协同智能的生产营运平台,提升生产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1、推进供应链与物流、安全、环保、质量等系统建设。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开展全产业链优化、专业公司优化和区域优化应用,提升一体化优化水平;建设大物流系统,实现上中下游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安全管理系统功能,强化施工作业过程安全管控,完成 6 家企业推广。完成环保管理、质量管理系统在企业推广,实现企业环保的过程管控、原料及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深化智能化管线系统应用,完善智能巡查、完整性管理等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安全运行、风险防控水平。‎ ‎ 2、推进资源企业数据资源应用和智能资源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数据云服务体系,构建大数据分析环境,高效支持生产和科研应用。‎ ‎ 完成资源信息化业务协同系统(EPBP)推广建设。开展资源信息化业务软硬件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实现处理、解释、数模建模等主流软硬件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信息化业务综合研究能力。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形成专业化、系列化软件产品,打造核心业务能力。稳步推进智能资源信息化业务建设,开展资源信息化业务动态监测与分析、设备资产管理等应用,打造 2 家智能资源信息化业务示范区。‎ ‎ 3、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完成 MES 系统升级,实现调度指令与物料移动协同联动。完成能源管理、工艺管理、碳资产管理和公用工程管理等系统推广建设,深化流程模拟技术应用,新建 20 套先进控制系统,提升企业生产控制、节能减排水平;开展 3‎ ‎ 家智能工厂建设,打造智能工厂升级版,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供应链协同一体化和设备资产设计运营一体化,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提升资源优化、安全环保、降本增效水平,培育 1 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 ‎ 4、推进销售企业站级一体化系统和智能物流服务站试点建设。完善提升零售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LIMS)等系统功能;建立站级标准化体系,整合升级卡系统,实现各类卡统一管理,支撑物流站一体化运营;基于供应链协同和大物流系统,搭建销售物流专业应用,支撑一体化物流计划调度优化,提高物流管控水平;试点建设站级设备物联网,实现标准、高效、一体化与自动化业务运营,打造智能物流服务站试点示范。‎ ‎ 5、推进工程单位信息化建设。在专业工程单位开展生产运行管 ‎ 理、远程作业支持、项目管理等系统建设,实现现场施工数字化和移动化管理,实现钻井和压裂施工现场动态跟踪、实时监督,提升一体化工程服务能力。在专业工程单位开展集成化协同设计、数字化交付系统、工程设计数据库的完善提升,进一步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提高工程软件资源利用率;实现设计系统与 ERP、项目管理等系统集成,为工厂数字化交付奠定基础。‎ ‎ 6、推进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建设科技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科技项目门径管理、成果管理、专利管理、知识管理等一体化管理,有效支撑总部、企业(含直属研究院)两级科技管理;完善电子实验记录、实验室信息管理、科技情报分析等科研专业系统,建设远程技术诊断与支持系统,为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开展协同工作、远程技术诊断提供平台支撑;建设科技协作创新平台,支持科研资源共享和科研方式创新。‎ ‎ 三、建设互联高效的客户服务平台,助推“互联网+ + ”商业新业态发展,促进服务创新、价值创造。‎ ‎ 1、提升统一电商和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功能。建立统一的客户标准化数据体系和客户模型,整合各类交易数据、客户及行为数据、运营数据,为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客户潜在商业价值、科学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支撑;实现统一对外服务窗口(95XXX)、服务标准,通过客户识别、语音导航等智能化手段实现客户精准化服务。‎ ‎ 2、加大统一电商和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完成产品销售 CRM 系统推广建设,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粘性,促进线上用户 ‎ 量与交易量双增长;完成中端产品销售、高端产品销售 CRM 系统升级。加强各专业电商推广应用,“专业 e 贸”电商发展客户 300 家,持续创新高端产品销售电商业务模式;高端产品销售电商拓展个性化定制、客户众筹等新业务,带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业务创新;深度挖掘供应链核心资源价值,做大做强采购、销售、金融和综合服务4 大核心业务,进一步拓展平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 3、建成统一的支付与金融服务系统。实现 B2B、B2C ‎ 第三方支付功能,借助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和渠道,为公司各专业电商提供支付服务;拓展供应链金融、企业理财等金融业务,逐步形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 四、建设敏捷安全的技术支撑平台,提升 T IT 服务能力和信息安全水平,支撑业务应用、协同创新。‎ ‎ 1、建设完善企业私有云。“十四五”基础设施云资源规模达到35 万核、30PB,75%应用系统云上部署;建设开放共享的平台云,提供身份认证、地理信息、移动应用等共享服务,支撑业务部门和企业快速设计开发业务应用。‎ ‎ 2、推进数据中心和网络建设。建成总建筑面积 3 万平米的绿色节能云数据中心;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加快融合通讯网络建设,支撑物联网应用;建立网络分级保障体系,实施流量优化,扩容网络带宽,数据承载能力提升一倍。‎ ‎ 3、大力推进信息安全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管控中心功能,提高风险综合分析能力。完成互联网统一出口建设,实现对所有企业的集 ‎ 中管控;加强云平台安全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云环境;开展泛终端安全建设,实现各类终端安全接入;建立信息安全实验室,形成信息安全内部攻防对抗机制,提高漏洞发现与处置能力。‎ ‎ 五、构建大数据应用体系,推动各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创新发展。‎ ‎ 1、建设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数据集市。整合归集经营管理、生产营运、客户服务等层面数据以及外部市场数据,形成统一的数据集市,为总部和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撑。‎ ‎ 2、推动各业务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在经营管理层面,重点建设资源优化、投资组合优化、风险预测等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能力;在生产营运层面,重点建设油藏动态分析、生产运行优化、供应链与物流优化、设备预测性检修、安全环保等大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生产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客户服务层面,重点建设客户行为、交易及营销等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高增收创效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 3、建立数据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制定数据资源共享应用管理办法,建立数据资源归集、更新和共享应用机制,提高数据资源准确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建立数据资源开放目录,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形成标准统一、充分共享、安全可控的数据管理体系。‎ ‎ 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 ERP 大集中建设,今年底完成集团公司 ERP 大集中推广,集团直属单位 ERP 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完成集团公司财务报表优化提升;二是认真组织智能工厂试点提升和第一批推广企业建设工作,发挥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结合各专业公司实际,稳步推进智能资源、智能物流服务站试点设计和建设;三是加强智能化物流、安全、环保等系统的深化应用;‎ ‎ 四是加快统一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大物流、支付与金融服务等系统设计研发和试点应用;五是加快互联网统一出口和统一身份管理系统建设,全面部署国产化桌面安全管理系统。‎ 第二部分 ‎ 规划实施具体要求 ‎ 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发布,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信息化意识,从公司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抓好信息化各项任务的细化分解和组织落实。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着力消除“短板”,积极营造“两化”深度融合良好氛围。‎ ‎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强化“六统一”管理。‎ ‎ 一是强化信息化的组织领导。总部和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决策信息化规划计划、信息安全等重大事项,统筹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企业年度信息化项目计划必须经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才能上报总部,公司年度信息化项目汇总计划必须经总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才能纳入集团整体投资计划;要坚持信息化“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亲自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与应用。‎ ‎ 二是强化规划、顶层设计的统筹管理。公司各级信息化建设都要在“六统一”原则下进行,总部负责在“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基础上,‎ ‎ 完善细化顶层设计,明确统一的信息化建设部署、实施标准、安全基线、应用规范,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各专业公司加强“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顶层设计的落地和实施,依据总体规划,制定本专业公司的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分册,报总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企业依据集团公司总体规划和本专业公司专项规划,形成本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和路线图,由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实施。‎ ‎ 三是强化项目计划与立项的统筹管理。顶层设计落实的好不好,关键取决于对信息化需求把控、计划统筹、立项匹配是否到位。因此,信息部要会同发展计划部等部门统筹信息化计划管理,统一编制年度信息化项目计划,明确信息化项目分类、投资规模、投资渠道,投资要根据信息化项目的分类列入总部年度信息化建设投资计划或列入各事业部(专业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只有计划统筹管理了,才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低标准建设、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具体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上,都要执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对于涉及全产业链应用的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物流服务等,各事业部(专业公司)必须在统一搭建的公共基础平台上进行本专业应用建设。‎ ‎ 四是加强运维费用保障,建立费用分摊机制。随着公司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服务器、应用系统等已成为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产力,一旦出现网络中断、系统宕机,势必会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因此,信息化管理部门要进一 ‎ 步完善制度标准,强化运维管理,切实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总部和企业在编制年度费用预算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运维费用并给予资金保障。同时,要强化信息化成本意识,建立健全费用分摊机制,由信息部会同财务部制定信息化费用分摊管理办法,对于总部统一组织建设的信息系统,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向各单位分摊信息化费用。‎ ‎ (二)完善信息标准化体系,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 ‎ 一是落实信息化标准管理职责。按照“归口管理、业务牵头、统一发布、强化应用”的管理原则,信息部要统筹抓好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完善、制度建设,统筹负责技术标准建标等工作;各业务部门、事业部要认真抓好相关业务应用标准、数据标准的制定、审核、执行和应用工作。‎ ‎ 二是完善信息化标准内容。完善经营管理层面的应用标准,建成以智能工厂、智能资源为核心的生产营运层面应用标准;完善投资、生产设施、安全环保等数据标准;制定云平台、大数据、移动应用、信息安全等技术标准。‎ ‎ 三是加强信息化标准应用与考核。进一步完善提升信息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各类信息化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线上管理;完善信息化标准应用管理流程,定期对项目建设单位和各企业标准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加大标准应用的考核力度。‎ ‎ (三)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 一是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谁 ‎ 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抓好各级信息安全责任的分解落实,牢固树立公司信息安全“一盘棋”意识,切实抓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信息部要统筹抓好信息安全的规划、制度、标准、检查监督等管理;事业部(专业公司)和企业要各司其责,做到职责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人,特别是落实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 二是强化信息安全“三同步”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信息安全防护与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要求,做好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闭环管理,杜绝系统“带病”上线运行。信息部要统一组织、严格把关,认真抓好信息化项目的安全方案审查、上线检查、等保测评与备案等工作。‎ ‎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的检查与考核。信息部要每年组织各单位开展信息安全自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及时通报国家、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和信息安全事件。每年根据安全管理、安全建设、安全检查评估结果、重大安全事件发生与处置等情况,对各单位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企业领导人员绩效考核挂钩。‎ ‎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员信息化技能。‎ ‎ 一是畅通信息化人才成长通道。总部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通道和激励措施,设立信息化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和信息化成果评奖序列,加大信息化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的选拔,加大信息化创新成果评选表彰与奖励力度。‎ ‎ 二是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各单位要注重信息化专业人才 ‎ 培养,尤其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造就一批信息化领军人才、技术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定期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加强对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各层次人员的常态化培训。定期组织信息化技能竞赛、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全员信息化技能。‎ ‎ 三是加大软件开发支持力度。结合公司业务发展和战略布局,以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为主攻方向,鼓励 IT 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开展专业应用软件开发,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打造自主软件产品系列。同时,参照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成功推广应用的软件研发人员给予奖励。‎ ‎ (五)实施“深化应用,创新创效”行动计划。‎ ‎ 为了避免建设和应用“两张皮”现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2019 年—2023 年期间将在全集团组织开展以“深化应用,创新创效”为主题的新一轮深化应用活动。‎ ‎ 本轮深化应用以促进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以经营管理、生产营运、客户服务三大平台的信息系统应用为重点。一是经营管理平台重点加强系统的规范应用、集成应用、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决策水平;二是生产营运平台重点推进系统的协同优化应用、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生产管理和智能化运行水平;三是客户服务平台重点推进统一电商、物流、支付与金融、微信营销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多元化应用,进一步提高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发展。‎ ‎ “深化应用,创新创效”行动计划是关系到公司构建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的重要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共同推进。信息部要做好计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建立深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事业部(专业公司)和企业的应用主体作用,共同组织开展宣贯、交流、检查、评比等各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 信息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科学技术,在公司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意义重大、潜力无限,做好信息化工作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为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攻坚战提供强力支撑,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