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有感7篇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心得6篇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有感7篇与学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心得6篇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有感7篇 【篇一】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为接下来党、国家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基调,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与奋斗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建立以来,便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重大社会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正是如此,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才有了有力保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不断增强,以前的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途径与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从中央到基层应该始终保持步调一致,多角度,多层次,多通道的保障党的领导地位,同时统筹兼顾中央与基层,城镇与农村等的发展矛盾,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党与国家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从上到下,由点及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份心力。 【篇二】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文章,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更加坚定信心,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成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坚定领导力量,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领导我们走向光明、走向开放、走向复兴的永远风向标。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根本风向标。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两弹一星”到“蛟龙”入海;从7亿多农村人口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减贫达8239万人到建成覆盖十几亿人的世界最大社会保障体。70年壮阔成就力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们要认真贯彻全会精神,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坚定不移贯彻党的领导的制度风向标。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定星盘,是治理能力的基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不断健全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为主轴,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制度体系。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就是高擎必由之路上的制度自信大旗,高扬伟大航线上的制度优势风帆。新时代,必须贯彻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这一本质要求。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不断推动各项具体制度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的干部风向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立稳了治理大棋局的“帅”。但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能只靠掌舵者,关键在于划桨者,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坚强领导力量贯彻到底。一方面,强化制度意识和制度监督。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遵守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权威。另一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思想大学习中武装头脑、在基层大熔炉中锤炼自身、在事业大发展中提升自我,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培养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近百年的奋斗历程,见证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从创立、探索到壮大的发展历程。新时代,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势在必行,坚持在实践中扎牢党的领导的制度根,坚定党的领导的自信力,继续书写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新篇章,推动“中国之治”在党的指引下发展前进。 【篇三】 11月16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1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科学研判“大局势”,筑牢理论建设“风向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懂弄通做实,对现有局势和未来趋势要有科学研判、精准把握,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环贯穿“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于始终,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用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强化调研分析和成果转化,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强化“守初心担使命”的意识,永葆政治本色、把牢思想之舵,扩大“示范效应”,打通彰显实效的“最后一公里”。 效能转换“大治理”,扎紧战略路径“铁笼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势在必行。要用扎实理论夯实固本之策,提升执政本领、强化责任担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携手共促“中国之制”优势转化,狠抓落实、提质增效。要坚持源头治理,对环保、涉农、社保、教育、扶贫、文明创建等民生领域,探索“管、用”治理新路径,切实形成方向明、标准高、引时代的特色“中国之治”。要激发科技、人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优势,为治理能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取得的重大成果要保持勇攀“高峰”的良好态势,对持续向好、发展成效不断显现的领域要擘画宏伟蓝图、做好均衡普惠“大蛋糕”。 事业发展“大革命”,凝聚斗争属性“正效应”。我们党从一叶小小“红船”驶来,到党员数量突破9000万,斗争属性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原因。深刻领会对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明确的重大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更是我们党保持长期执政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在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中锤炼思想,永葆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握“时度效”,掌握斗争“艺术”。同时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敢于动真碰硬、勇于向自己开刀,常怀“日三省”惕厉之心和忧患意识,在“居安思危”中当有“釜底抽薪”的执行力主动作为,观全貌、知根底,为在斗争中学用相长、行稳致远,锻造“烈火真金”。 为民履职“大建设”,打造队伍发展“强引擎”。加速驱动“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担当和实践锻炼,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干部队伍以“提能”“修身”“致用”。要把指导思想“主旋律”贯穿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为民情怀、高度自觉自信、无畏担当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铭于心、践于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对表对标,找差距、补短板;以问题为导向,躬身向下,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察民情、知民意,校准“坐标”,向身边好人、榜样学习,检视自身,砥砺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忠诚干净担当的“主线”,永不偏离、永不僵化,把“为国”之责投身到“报国”之行,解民忧、出实绩,持续发力、形成合力,携手共绘“中国梦”“同心圆”。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由此足见人民在推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论国际局势如何风云激荡,不论时代发展如何风云变幻,人民永远是中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推动者,人民始终站在中国时代发展的“C位”。 人民是中国价值的导航仪,以磁针罗盘之向驶入中国辉煌成就的海洋。全体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因此,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中国价值所向。中国价值如何彰显?中国梦如何实现?要把目光和劲儿放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价值得以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奋斗目标,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价值标准,以人民群众的评判为好恶依据,只有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为磁针罗盘,定准中国价值的方向,才能创造更多的发展成果,驶入中国辉煌成就的海洋。 人民是中国速度的助燃剂,以日夜兼程之功奔向中国伟大复兴的彼岸。领跑世界速度的复兴号,不断解锁新功能的智能手机,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5G网络……碎片化的“中国速度”事例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拼搏进取、砥砺奋进的姿态,是中国转型升级、冲刺发展的动能,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活力,惊艳四方、惊动世界的“中国速度”正是源自伟大的中国人民,源自他们渴望探索深海、高地、太空、未来的强烈心愿,源自他们不断变化进步的创新思维和发展理念,源自人民以共同的梦想、以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人民群众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在加速发展的轨道上一路飞驰,奔向伟大复兴的彼岸! 人民是中国力量的强引擎,以劈波斩浪之力扬起中国风鹏正举的高帆。中国力量之宏大有如带劲的山风,拥有摧枯拉朽的神力,如聚力的千斤顶,撑起了中华民族千秋万载的寒峻不凋,它又如蹚水过河照耀在身上的暖阳催人奋进,如润物万千的无声春雨充满感召。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的持久力和爆发力的根源在于团结人民的力量,汇聚成固若金汤又不可战胜的国家力量,托举起中国梦,让中国面向世界更加自信自强,扬起风鹏正举的高帆。 人民是中国精神的统一体,以时代民族之笔绘出中国灿烂文明的画卷。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而人民作为文明的连缀和精神的载体,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行了统一性的集体表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他们不仅仅“立”住了精神,还为这些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岁月长河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和强大的生命力。从文字的演变到器具的使用,从防洪技术到新的伟大工程,从雕梁画栋到巍峨建筑,从出行方式大不同到太空探奇……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在培育、继承、发展和融汇中创造出中国灿烂文明的壮丽现实,凝结成中国精神,为全民族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民是中国发展的“灵魂”所在,人民和中国发展“血脉相连”,“心灵相通”“所愿相契”“所呼相和”,互为“映射”,共享发展成果,人民推动着中国以更高质量和更高速度不断发展,人民永远现在中国时代发展“C位”。 【篇五】 度量衡,是古代计量物体长度、容积和重量的标准的总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定的约束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了“制度”这个主题,这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推进,要发挥制度建设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就必须在以后的道路中多方面把握。 把握制度“长度”,完善治理体系。这个“长度”,指的是与时俱进,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着眼,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多年来深化改革的优秀成果,经得住时代的考量,经得住时间的磨炼,真正为人民所拥护。时代在不断发展,制度和治理体系要保持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就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制度建设还有待完善,要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关键节点,下大功夫,力争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与时俱进的治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深化制度“容积”,丰富治理能力。《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总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现有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法制多个领域内优势凸显,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改革创新,深化制度“容积”,扩大制度内涵,在科学执政、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和平外交等方面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丰富治理能力。 增强制度“分量”,发挥治理竞争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新时代改革在各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突破束缚,在国际地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强化制度建设意识,继续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治理竞争力。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应对挑战,赢得主动,增强在国际各领域的话语权。 【篇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治理能力还不适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诸多问题,必须坚持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使用好“三把钥匙”。 第一把“自治”钥匙,凝聚群众智慧推进基层之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突出人民主体地位。问题从群众中来,解决之道从群众中出,基层自治更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活力。要实现基层自治,选优配强“领头雁”是关键一环,严把村(居)民委员会候选人“入口关”;只要为了群众着想,事情就不难办成,这是基层自治的题中之义,群众事要由群众定,群众有事商量着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现基层自治,同样要把权利关进规矩的笼子里,把权利晒在阳光下。 第二把“法治”钥匙,依靠制度力量推进基层之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要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制化,在确保“打铁还需自身硬”前提下,以法治夯实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引导群众崇尚法治,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以宪法宣传为核心,增加群众对党和国家奋斗历程的认同感,以权利和自由、义务和责任为主要内容,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大力推进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同时也要看到,法律服务水平在城乡间、地域间、群体间的差异依然存在,要推进普惠均等的基础工程,让法律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回应群众法治诉求,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构建基层法治新格局。 第三把“德治”钥匙,厚积向善力量推进基层之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显著优势,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基层治理中把握德治定位,发挥德治作用,探索德治途径,构建基层善治格局,引导群众形成好风气。要通过道德力量,感召群众充实精神世界、规范道德行为,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乡贤等塑造培养一批有德之人,以榜样的力量凝聚思想共识、转化为共同行动。同时,让有德者有“得”,也可用实物鼓励激发群众参与。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让群众形成道德建设的自我推动力。 【篇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广大党员要做党的领导制度合格“答卷人”,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思悟践、久久为功,为不断坚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凝心聚力、奋勇前进。 信念坚定,强化制度意识根基。“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建党98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破立并举、真抓实干,在全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同时,在党的领导各领域搭架子、定规矩、划边界,构建起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总体框架。如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沿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所指明的前进方向,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正当其时。每名党员要始终坚定信仰不动摇、牢记初心不改变,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察民意、听民情、解民忧,积极投身主题教育制度建设中去,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建设、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发展贡献党员应尽之力。 学深悟透,争做制度创新先锋。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创新史。建党98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党的领导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创造了党的领导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共产党员来说,最根本的是要在学深悟透党的领导制度理论、推动党的领导制度创新中时刻不忘斗争精神,率先示范、学思悟践、争当先锋。新时代新征程,每名党员要时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真正学懂、学深、学透,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学促共进,进一步推动社会共识,发动群众形成合力,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建设,让法规有效可行。不仅要做党的领导制度理论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更要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创新先行者,以全新的斗争姿态去征服制度创新中的“娄山关”“腊子口”,推动各项制度决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掷地有声,保障制度落实成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不去贯彻执行,必然会走样、变形,成了“软面条”“橡皮筋”。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从“纸上”落到“地上”、走进“心里”,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结出维护发展党的领导制度的硕果。每名党员要切实把制度意识转化为执行能力,让主题教育既有“声势”也接“地气”,既有“声音”也有“足印”。要带头坚持原则、带头维护党的领导制度权威,带动群众自觉尊崇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要持续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执行力,不断加强自我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现象。要做执行制度的表率、标杆、榜样,坚持主题教育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落地落实、党的领导制度硕果累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广大党员要自觉做合格的党的领导制度“答卷人”,不断增强制度自信、提高制度执行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新时代中国便能释放更持久更磅礴的制度伟力和治理能量,“中国梦”便来日可期。 学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心得6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心得6篇 【篇一】 人们常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话一点都不假。在基层,单纯的物质给予只能是短期的,要实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丰富和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有一个谋事、干事、成事的党支部。如今,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在即,如何以此为契机建强基层支部,进一步凸显其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伟大复兴远景的重要环节。 如果将基层支部比作一栋房子,那么换届选举便是定期对房子进行整理与修葺。要让房子经得住风雨,抵得过严寒,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愉悦的环境,我们必须做好换“砖”易“瓦”的工作。 选好“砖瓦”。这是个长期且系统的工作,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首先要购“砖”置“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库存”不竭,才会避免纳屦踵决的“用人荒”。由于基层支部在大规模系统性工作面前,经常缺少预见性和操作性。所以上级组织部门要早谋划、早准备、早牵头。不应单纯为换届选举而网罗人才,而应着眼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大局。毕竟整体工作的提升,需要有人“在朝”,也需要有人“在野”。其次要筛“砖”选“瓦”。在建立人才储备库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习总书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政治考量是关键,在思想层面强化基层治理,支部成员应该发挥巨大的模范带头作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过得硬,工作就过得硬。另外,还要考虑年龄结构问题,老龄化现象一直困扰着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农村支部。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想在农村扎根,能力欠佳的年轻人又无法完成工作的推进。所以坚守在基层党组织岗位上的都是爷爷奶奶,连叔叔婶婶都少。只有不断优化基层生活环境,进一步结合实际,提升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待遇水平。我们才能建起“梧桐树”,才能留得下甚至是引得来“金凤凰”。 用心修缮。有了好的“砖瓦”,还要有合理的修缮。严格程序,这是底线。刚刚制定与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便是开展基层支部换届选举的根本依据与遵循。任何工作只有在制度下运行,才会体现出最完整的社会公正性,发挥出最充分的工作指导性。换届选举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关系基层的社会稳定与和谐。严格开展既是对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生动诠释,也是进一步树立我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的具体实践。因地制宜,这是方法。修葺房屋有图纸,更有实际。只看图纸,却忽略实际,很可能出现按图索骥、郑人买履的尴尬局面。储备库里的人才固然经过系统考察,但是总有“高手”在民间,有党员身份的致富能手、技术能人……都可能进入群众的视野,只要依法依规,就能参加选举。像这样的“高手”,往往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如果当选,必定可以迅速开展工作,取得成效。合理垒砌,这是尊重。对于才能的合理运用,是对人才的最大尊重。班子成员已经确立,在分工方面就要格外用心。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推动工作前进的同时,也能给予人才足够的存在感和荣誉感。这是工作获取不竭动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考验。如同修葺完房屋之后,要检验效果一样。选举之后也一定要进行科学考验,毕竟预期与现实存在一定距离。工作态度,这是基础。为民情怀不能有丝毫折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义无反顾为群众付出应该成为支部成员的天然属性。态度端正,是锚定工作方向的根本保障。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与实施中,要足以彰显党的为民情怀。工作不仅是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温暖,还要引导人民向党靠拢,通过具体工作汇聚民意、团结民心。从而实现党群一条心、共同谋复兴的最终目标。工作方法,这是智慧。基层工作并不“基层”,需要更多的智慧与情感。与群众打交道,上纲上线往往收效甚微,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事半功倍。党群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树与根、鱼和水的关系,是相互交融、不分你我、彼此深爱的真情体现。基层支部代表党,是党在基层与群众直接交流的窗口。只有建立起有智慧、有温度、有效率的工作体系,才能更好地践行使命初心。当然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经验的积累,但必要的智慧还是会提升支部工作效率,加速支部成员进入角色。 【篇二】 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的又一个关于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党内重要规章制度。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这是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检验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规范化水平的制度“试金石”,必将对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条例》制定和实施为规范选举划出了“硬杠杠”。基层党组织选举是一项极其严肃而重要的党内政治活动,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最直观体现,选举的质量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能力,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条例》对基层党组织选举的程序、方式、原则等环节要点都进行了准确详细的规定,这一系列条文既是“硬杠杠”同样也是“警戒线”,不仅能够保证选举平稳有序进行,还能够确保全过程在“阳光下”进行。因此,各基层党组织在选举中务必要提高政治站位,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换届选举纪律,不折不扣地按照《条例》规范进行,坚决杜绝为了“图省事”“走过场”而随意简化、调整选举流程的违规操作,更不能有拉票贿选、任人唯亲等严重违纪违法的事件发生,确保选举的风清气正。 《条例》制定和实施为选拔干部提供了“尺码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古训讲: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可见,基层党组织选举是发现人才,培养干部的“始发站”,也是充实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的“补给站”,因此,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对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甚为重要。要想从疫情防控一线,脱贫攻坚前沿以及全面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各条战线上考察识别干部,就必须首先抓好“选举关”。在选举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严把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政关,及时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配齐补强基层组织班子,激发党员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条例》制定和实施为固本强基增加了“稳定器”。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要抓牢抓实。而基层党组织选举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凝聚起来的重要环节和抓手。要是在选举上出现“针尖大的窟窿”都可能造成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而卷起动摇党执政根基的“斗大的风”。因此,要严把选人用人关,把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当成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开展好、落实好,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气纯正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的执政根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组织务必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谋划,精心组织,全程把关,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篇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也是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的具体举措,校准了新时期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坐标系”,对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以学为魂,为基层组织选举做足“备”之横轴。基层组织选举工作的贯彻落实需要各级党组织充分学习领会《条例》精神及具体内容,“囫囵吞枣式”“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只会一味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难以使《条例》真正入脑入心,成为行动的指南和支撑。要想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就要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切实提升选举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度,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认识到党内选举是一项神圣庄严的民主权利,任何人都不能轻视和践踏支撑党内选举科学发展的党纪党规,做到以“学”促“备”,为基层组织选举做足充分的基础准备,保证选举工作平稳有序。 以人为先,为基层组织选举延伸“才”之纵轴。“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保持党的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基层组织选举要选出干部队伍的精气神,选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双好双强”标准,坚持守好品行关,突出“理想+信念”引力;守好能力关,突出“致富+带富”能力;守好宗旨关,突出“党员+服务”意识。从基层组织实情出发、从长远发展出发、从岗位适应性出发,做到紧盯“治穷”选能人、扭住“治乱”选硬人、着眼“振兴”选贤人,严把候选人任职资格条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善引路的“领军”队伍。 以督为剑,为基层组织选举明确“正”之竖轴。“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基层党组织是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战斗堡垒,同时也容易成为换届选举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各级党组织要始终以《条例》为“监督之剑”,加强督促落实,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抓早抓小,始终保持对拉票贿选、干扰选举等“小动作”的高压态势,坚决把问题解决在“起于青萍之末”的萌芽状态,确保选举风清气正。 【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6月29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会议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谋划,精心组织,全程把关。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党建根基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继承和发展这一政治优势,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层基础犹如修建“垒土”,只有基础牢固结实,“九层之台”才能屹立不倒,才能发挥基层组织的各项政治功能,不断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汇聚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面对风险和挑战,才能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确保敢打硬仗、能打胜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必须配备一个好班子、发展一支好队伍,如此才能使百姓信服,赢得支持、造福一方;相反,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会使民心涣散,贻误一方发展。因此,做好基层组织选举工作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方面要严格执行选举制度规定,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依法办事相统一,“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要注意细化环节、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切实做到该有的环节一个不少、该走的步骤一项不漏、该守的规矩一条不破,确保选举程序规范有效。另一方面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班子结构合理的原则提名候选人,做好选举前工作,充分摸清选情、民情,进行全面考察、深入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拓宽选人视野,确保把能干事、有本事的“能人”选出来。 不触“底线”,不越“雷池”。对待选举工作,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积极发动村(居)工作人员入户宣传,充分用好横幅、宣传栏、黑板报、LED显示屏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网络、小视频等新媒体,集中宣传换届选举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和代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防止“犹抱琵琶半遮面”,让人难以捉摸,要让多数人参与进来,减少矛盾和猜忌,赢得支持与信任。“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要明确划好“红线”“底线”,防止越雷池、踩雷区,让广大党员做到心中有畏、行有所止,敢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拒绝人情票、拿好处等乱了规矩的行为,确保营造出风清气正的选举氛围。 【篇五】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重大部署,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党组织选举。 2018年全国人大通过将村民委员会由每届任期三年,调整为每届任期五年,根据时间推算,明年将迎来首次改革后村(社区)的“两委”换届。此次换届既是对改革成效的现实检验,也是对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实践。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要全面领会《条例》的丰富内涵,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选举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深刻领会《条例》蕴含的政治要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据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党的基层组织有468.1万个。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选举正是夯“基础”、促“提升”的重要举措。因此,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要深刻领会政治要求,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规矩意识,正确行使选举权利,选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结构合理的班子队伍,带领百姓走向“脱贫攻坚”的终点,迈入“乡村振兴”的起点,以组织引领带动基层治理、百姓致富,巩固好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 要全面强化《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核心是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的全面领导,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要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全程把关,将选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提前扼杀于“襁褓”之中。同时,要成立转班、分层分类指导基层党组织规范选举,提升业务水平,确保关键环节落到实处,微小环节落到细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推进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将群众声望高、业务能力强、发展思路清晰的“两委”班子选出来,“扶上马,送一程”,让党员的权利变成群众美好生活的“红利”。 要严格落实《条例》选举的制度规定。顶层设计落实到基层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因地制宜抓好执行。一方面念好“选字诀”。要把好代表资格条件,确保选出合格的代表,要合理分配代表名额,优化代表结构,确保生产和工作一线代表比例,让代表确能代表党员意志,从而选出能胜任、胜重任、敢担当的“两委”委员。另一方面把好“严字关”。落实《条例》要严格候选人资格审查,要结合纪检、公安、司法、市监等部门给出的候选人资格意见,确保选上的“两委”成员风清气正,没有污点,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肃工作纪律,确保无拉票贿选现象,让选举结果真实有效。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开花”的根本载体,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是巩固基层组织堡垒的“关键之举”,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贯彻好《条例》精神,确保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篇六】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是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的具体举措,对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落实《条例》不走样,要在“严”上下功夫。要严格执行选举制度规定,提高党内选举质量,保障党章赋予的党员权利,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规矩意识。要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谋划,精心组织,全程把关。要严格代表资格条件,确保选出合格的代表。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班子结构合理的原则提名委员候选人。严格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换届纪律,确保选举风清气正。 落实《条例》不走样,要在“全”上下功夫。要全面加强宣传学习,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进行群覆盖宣传学习。要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和代表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保证选举工作平稳有序。要强化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骨干进行全覆盖培训,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要全面加强督促落实,落实党委主题责任,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