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论文之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数学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一年级的孩子很小也很可爱,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应该适时的表扬。从而可以带动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数学课堂上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例如在教学“6、7的分与合”时,提问:“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又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通过分小棒思考,得出结论。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促进所学知识的内化。“猜一猜”“找朋友”的游戏,以师生间、同桌间、小组内等不同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机会,提高了练习的效率;“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对能够得出结论的学生我都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奖励,让他们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不少数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三、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更多的让学生发言的机会。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就会说:“老师,你还没有叫到我呢?”那么老师就要耐心的向孩子们解释:“ 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没有叫到你,以后上课时老师会尽量叫你回答问题。除了上课的时候你还可以找其他的时间告诉老师呀!”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掌握,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时侯千万不可严厉批评答错的学生,这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在今后的学习中因为害怕老师批评而不敢大胆回答问题。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好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摆一摆”“做一做”“涂一涂”“拼一拼”“画一画”“圈一圈”“分一分”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经验,而这些经验有时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4的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自己伸出的4个手指,让学生谈谈可以怎样分成两部分,很快学生就得出了答案,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再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年级的孩子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其认识水平基本处于辨认阶段。在平面图形认识的一课中可以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手头的立体图形学具,照书上的样子沿着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最后把学生的画进行归纳小结,他们很快得出要学平面图形。可是在后面的练习中却发现有不少人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了,如让他们找出生活当中见到的长方形,有的就说:“铅笔盒是长方形的”,而不说“铅笔盒的这一面是长方形的”。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纠正孩子的说法,并把纸制的长方体模型再次展示,让他们在长方体上找长方形,在他们边找边说的过程中逐步把长方体打开,学生发现展开的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长方形,长方体是由多个长方形的面围起来的。这个直观的展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体和面的区别。所以教学中教师不光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多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来突破教学难点。 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萧伯纳有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使得许多孩子缺少与其他孩子一同交流的机会,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活动,缺乏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对学习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小组合作学习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使得大家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而教师让学生分组汇报时,汇报的学生又要把全组的意见加以综合,加以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条理性都得到了训练,得到了提高。 六、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对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或把其它解题的思路记录在草稿纸上,培养了学生用草稿细心解题的习惯,提高了解题能力。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 (3)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应给予鼓励表扬。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七、培养学生课后及时复习与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 上课学会的东西,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自己也很难独立完成复习任务,这里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其实家长做起来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一年级课上学的东西一般不多,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上课老师都讲了什么知识?你能不能当当小老师,将老师所讲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等等,以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随着孩子年龄的慢慢增长,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就要慢慢放手,让孩子养成独立复习的习惯了。 做家庭作业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首先,做作业应该有固定的时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能轻易更改,这样久了,学生一到写作业的时间自然容易进入状态,全神贯注地写作业;其次,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孩子认认真真做题,不能吃零食、说话或写一下玩一下,这些都是不良的做作业的习惯。所以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要求孩子尽量把作业写完再休息,当然作业多的时候可适当调整休息的时间与次数;最后就是作业的检查,写完作业进行检查是良好的作业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严谨的良好态度。家长在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时如果发现错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这题错了,应该怎样改正,而应该重新让孩子读读题目,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做,或请孩子说说这题为什么这样做,加以引导,帮助孩子纠正错误。等时间长了,孩子识字多了,能自己读懂题意了,就可以让孩子自己练习检查了。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必须从点滴做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然让学生终身受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