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情景教学彰显语文魅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情景教学彰显语文魅力

语文论文之情景教学彰显语文魅力 ‎ ‎  【摘要】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每一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更是他们精神成长的家园,而情景教学就是有效教学主战场上的一种战略方针,精神家园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情景教学贯穿课堂之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进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浅议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情景教学。‎ ‎  【关键词】问题情景 交流情景 审美情景 体验情景 活动情景 ‎  实施有效教学,已经成为当下中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  有效教学是指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中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对教者而言,教学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学中要有丰富而创新的智慧。那么依笔者愚见,情景教学就应贯穿有效教学始末,因为它强调教师科学创设,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教学中深受教育,在教育中感知教学内涵。‎ ‎  记得初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问过一学生:“‘我’和闰土父亲一起雪地捕鸟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说实话,那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站在那里垂下头,来了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见此情形,笔者启发他:“‎ 上次锄草时,你看到有一只蚂蚱伏在草丛里,你想捉住它,当时是什么心理?”一听这话,他来了精神,大声回答道:“兴奋,又有些紧张。”“回答得非常好!”该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而后的集体朗读中他的声音格外洪亮。‎ ‎  笔者认为:将作品中的人和事搬到现实中来,让学生们感觉很亲切,从而顺利解答出一系列问题,增强理解能力,这是情景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效教学的一朵小小浪花。‎ ‎  那么何为情景教学呢?在课堂上,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实施它呢?笔者很愿意就这一永恒而又鲜活的课题与读者共同探讨。‎ ‎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智力思维和心理机能得到良性发展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事实上,早在古代就有情景教学的实例。如耳熟能详的 “断机教子”的故事:孟母为了教育孟子要专心学习而设置了“断机”这样强烈的刺激情景,达到了言传不如身教的教育效果。‎ ‎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  一。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情景 ‎  问题是引领学生前进的方向,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创设问题情景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后仍能直面问号,心怀好奇。笔者愚见:这是情景教学的基础。它也因为形式灵活而备受推崇。‎ ‎  1.阶梯式问题情景。事实上,问题越具有挑战性,越能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如学习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大家对作者高尚品德的认识大体趋同。为了唤起他们的深层次思考,笔者顺势设计了一个阶梯式问题情景:如果你的周围有一些文化粗浅的人,你愿意和他们交往吗?学生思考后认为:如果品行良好,同样值得大家尊敬。笔者趁热打铁,继续发问:“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形?如果也有,能够说明什么?”大家读完后,发现作者有点孤高自傲的性格不足取,“往来无白丁”即为佐证。就这样师生充分享受了参与阶梯式问题情景的乐趣。‎ ‎  2.激趣式问题情景。找准学生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密切联系的“焦点问题”,就能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孔乙己》时,大家都知道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那么其余人中还有谁的表现更能体现科举制度的罪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掌柜,有的说是酒客,因为他们对孔乙己这样的落魄童生丝毫不尊重,如果孔乙己考上秀才就大不一样了。课代表却坚持说是小伙计,理由有二:①小伙计对孔乙己爱搭不理的,显然是受了周围大人的影响;②孩子的可塑性最强,在这样的科举社会中,耳濡目染,难保他长大不会成为第二个“孔乙己”‎ ‎, 况且在现实生活中,她也看到一些不懂事的孩子虐待小动物,家长在旁也不加以制止。姑且不论是否圆满,单就这种强烈的思考意识,已让教者足以欣慰 ‎  除了上述两种形式外,还有发散式问题情景、虚拟问题情景等,它们都是问题情景园地中亮丽的奇葩。‎ ‎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交流情景 ‎  时下,有大部分孩子爱看电视中的访谈对话节目,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形式引进课堂。只是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传统的问答式有很大区别,它更注重师生间人格的互动,追求的是对方敞开心扉和接纳观点的境界。长期以来,由于师道尊严等因素,使得师生间总有一些情感距离,学生在课堂上多多少少有一些拘谨。所以创设交流情景时,要用温和的微笑,鼓励的目光,专注的神态等消除孩子的顾虑,这样孩子们才会树立作为交流者的自信,才会敢于说真话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只有这样,才会唤起他们学习的强烈欲望,而这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  在前年上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笔者就与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宽松民主,富有人文思想的交流。‎ ‎  师:看到画面中蜜蜂嗡嗡地采着蜜,蝴蝶飞来飞去,你们会想到什么?‎ ‎  (含笑,并且拿了把椅子坐到学生中间)‎ ‎  生甲:我会想到蜜蜂的勤劳。‎ ‎  生乙:看到如此美景,我会想到蜜蜂、蝴蝶与花儿的和谐,但愿生灵万物都能和睦相处。‎ ‎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么你们平时有过今天这种与自然万物对话的情景吗?比如,独坐河畔,和清风流水、花草树木交谈?当阳光洒落大地,当风儿轻轻吹过,当歌声悠悠传来,你们是否闭目聆听?老师相信你们只要用心去交谈,世上的万物,都渗透着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哲理。想一想,是不是?‎ ‎  (生深思)‎ ‎  生丙:皎洁的月色,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  (另有学生插言朗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生丁:海燕的飞翔,象征着精神的勇敢和不屈。‎ ‎  ……‎ ‎  借助交流成功的东风,笔者亮出随堂练习--请以“大自然给我的启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随感。交上来的作文亮点频现。‎ ‎  像这样的交流情景,就已经跳出了言语上单调零碎的你来我往的圈子,而是进入一个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共享型交流的空间。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都能得到一定的展示,何乐而不为?‎ ‎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审美情景 ‎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美又是相对的,有阳刚美,就有阴柔美,有豪放美,也有婉约美……‎ 身为教者,应设置情景,让孩子们感受多种美的存在。譬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美妙的演奏、优美的歌声、动情的朗 ‎  诵,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到一种亲情美。‎ ‎  在学习白居易的七律《池鹤》达到高潮时,笔者打出了一张图片:一位白发零散,面色忧愁的老人端坐河边,头顶一只仙鹤引亢高歌,展翅飞过。那么又从何处可以知晓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愿望不易实现。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画上人物穿着一件深红色长袍,暗示他无法避开“滚滚红尘”。当诗中跳跃的奥秘被学生所领略,读懂诗歌所带来的愉悦是难以描述的,但能感悟到的是人生道路上这种进退两难的惆怅美。‎ ‎  审美情景无师的引导,难有美的生成;无生的参与,难有美的多姿,所以主导和主角缺一不可。‎ ‎  四。创设如临其境的体验情景 ‎  体验是学习的灵魂。我们不能和作品中的人和事完全脱节,因为它们其实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在阅读鉴赏时,有条件的话,可以体验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如读贾平凹先生的《月迹》,可以在院子里找找月光落在何处,到河边看看月色起伏。‎ ‎  再如读《背影》时,扮演一位怀揣重物,步履蹒跚的老人,无须半天,十几分钟足够,然后再读朱自清的文章,行走时想到自己的父爱这种独特感受又岂是平时坐而听讲所得。关注体验,从本质上讲就是让孩子们关注生活,从而促使他们走进作品,和人物同喜同悲,同乐同愁,更深刻地感受情感之美。‎ ‎  五。创设寓教于乐的活动情景 ‎  活动、游戏、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语文教材中蕴藏着许多表演、游戏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对症下药,设计活动情景。‎ ‎  例如初一课文中的《木兰诗》,这是弘扬忠孝的优秀篇章。教学时,教师如一味地疏通文意,岂不是味同嚼蜡?可以设计分角色的朗读情景:‎ ‎  一位旁白、涉及到花木兰的由一位女生读、涉及到战争场面的由众男生读,天子的由一位男生读……,更有甚者,爱好歌唱的女生会唱背,因为古诗韵律感强,大多数都能传唱。‎ ‎  为了强化自主、合作、竞争的意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培养组织开展活动的实践能力,我们还可以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的新颖形式。如针对古诗这一专题,除唱诵外,还可以举办“大冲关”的活动:‎ ‎  第①关:查漏补缺(即诗句填充);‎ ‎  第②关:一气呵成(即诗句接龙,检验古诗的积累量);‎ ‎  第③关:妙笔生花(写下的句子中包含事先规定的诗句);‎ ‎  第④关:孰是孰非(诗歌作者选择或描写景物判断)。‎ ‎  以上项目,既紧张又刺激,人人都想为小组争光。课后他们脑海中也一定会深深烙上“诗歌印”,日记中自如写下诗歌赛。‎ ‎  诚然,探索语文课的情景教学永无止境,需要智慧和心血的付出,但收获的一定是有效教学苑中师生共获知识,同享乐趣的双赢硕果。坚信上下求索终得金!‎ ‎  参考文献:‎ ‎  [1]《有效教学》   编著:肖成全等 ‎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出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