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利益驱动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利益驱动法”

信息技术论文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利益驱动法” ‎ ‎  许多信息技术课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一听说要上信息技术课,都高兴的不得了,但老师一讲课本内容,学生们就恹恹欲睡,兴趣全无,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胡乱操作,有的在玩游戏、上网,这时的老师往往是气血上升,对学生大声呵斥。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 “利益驱动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所谓 “利益驱动法”,就是每节课给学生设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或处罚。学生在“奖励”或“处罚”这一利益的驱动下,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说,“利益驱动法”是在“任务驱动法”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  一、 “利益驱动教学法”的操作方法:‎ ‎  1、课前利益驱动。教师可规定学生在到微机室上课时必须要站好队,有秩序的安静的进入微机室。如果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教师可对学生做适当的处罚。如学生站不好队或在上微机室的路上说话,教师可罚学生回教室门前重新站队,学生经过几次处罚后,自然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如果还不能达到目的,教师可罚学生在教室内背诵计算机知识,这可是学生最不愿意的啊!‎ ‎  2、课上利益驱动。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不感兴趣,而对上网、玩游戏感兴趣的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奖励措施,督促学生学习,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具体的做法是:上课前,教师首先和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将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然后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中游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每节课的任务教师要认真设计,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宽裕时间,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宽裕的时间,帮助、指导本组的同学完成任务,达到熟练的程度,待全组同学均顺利完成任务后,再节省出的时间归个人支配使用,学生可以玩一会儿游戏,也可以上一会儿网。学生对此兴趣很大,对原来需要教师演示的内容,许多学生提出了改进的办法,说:“老师,不用演示了,我们自学就可以解决战斗!”其实,我很明白,他们怕我的演示耽误了时间,他们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多了,知识掌握的牢固多了,有些时候,我简直可以“下岗”了。‎ ‎  3、课结束前利益驱动。在距离下课还有一、二分钟的时候,教师可以停止学生的活动,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总结,除了总结课本内容外,教师还要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表扬完成任务好的组或个人,提出课堂不足。下课铃声响后,教师要教育学生填写好上机记录,将自己用过的物品摆放整齐,检查自己身边的卫生情况,然后按照顺序依次离开微机室。‎ ‎  二、应注意的问题 ‎  1、结合实际,明确任务,把好任务设计关。‎ ‎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 “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每节课的任务不能太大,任务中的新知识、难点不能太多。“任务”的确定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设计任务时,应遵循科学性、教育性、层次性、趣味性等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  2、巡回指导,关注全体,转好教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要变知识的讲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二是要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 ‎  3、把握尺度,注重实效,做好学生监督。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克服为了玩游戏、为了上网而学习的做法。要把握好学习时间和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的比例,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在掌握好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娱乐,切不可放任自流,让娱乐取代了学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