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要想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大仗硬仗,必须要下一番精准精细的“绣 花”功夫。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民脱贫心得范文五篇, 希望大家喜欢! 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1 近期,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山西、宁夏,深入基层走 访调研,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部署。总书记强调:“要瞄准 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地制宜 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 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农村 扶贫工作关系全局,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 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贫困人口依托特色 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 脱贫。为此,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就不失为一条现实 可行之路。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农业产业扶贫道 路,以产业带动生产,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主动参 与脱贫致富工作,可以更快地创造财富、分享财富,让更多 的贫困户端上就业的“饭碗”。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脱 贫方略,引导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由“输血”救济 到“造血”自救的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打造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 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 持续稳定增收。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 定,无恒业者无恒心,让农业产业扶贫行稳致远,就要突出 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想办法 拓展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机制, 实现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模式。总书记曾经点赞的“小木 耳”和“小黄花”两个“大产业”,都是紧密围绕本地特色 的农产品,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着手,建立起全产业 链,塑造了地方特产品牌形象,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推 动专业化合作组织,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形成 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农产品电商 化的扶持力度,建立线上销售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支撑扶贫 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要加强资金支持和 技术保障,稳固产业发展基础,更快更好地拓展发展空间。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推动产业落地生根,无论是搞种养殖 业,还是农产品加工业、兴办扶贫工厂、开展乡村旅游产业, 都必须配套相应的资金和科学技术,建立符合现代市场体系 的标准化产业流程。同时,还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科技下乡, 鼓励科研院校展开技术扶贫,将先进技术传授给贫困农牧民, 指导科学种植养殖。贫困地区的劳动部门与市场机构、电商 平台等合作,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可以为贫困户培训特色手 工技术、电商开店、直播技巧、旅游服务接待等职业技能, 由此提高贫困户的技术素养,拓宽贫困户的创业就业范围。 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学习英雄 模范、争当“时代楷模”重要指示精神,在重大时间节点, 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开展“时代楷模”学习宣 传活动,大力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让“时代楷模”成为引 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标杆,构建起定位精准、多方配合、社会 联动的重大典型发布流程,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媒体传播 矩阵,持续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 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之前已推出 100 位“时代楷模”先进 个人或优秀集体,“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是第 101 个“时代楷模”。这也是对广大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 干部的激励。 向“时代楷模学习”,牢牢把握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 成败在于精准。援宁干部深入推进精准政策,按照因地制宜、 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 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 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精准扶贫、精准 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 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 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 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到点上扶到根上。 向“时代楷模学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 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援宁干部坚持依 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 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 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各级党员干部要改进 帮扶方式,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 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提倡多劳多得,不要 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 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 先进事迹,牢牢把握精准方略,注重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 必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3 6 月 30 日,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 村第一次迎来开往镇上的客运班车,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 通硬化路的建制村终于通路了。这条短短 3.8 公里的通村路 是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缩影,彰显党和国家打赢精准 脱贫攻坚战、兑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承诺的决心。 阿布洛哈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通村公路要在陡坡、 绝壁上施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所经山 体岩层表面极为破碎。但困难再大,也没有修路的决心大。 动用直升机空投施工设备、派驻专人蹲点督导、专家进村踏 勘、知难而进完成最后一公里“两隧一桥”……为了 65 户、 253 名村民,这条通村路耗时一年,建有 3 条隧道和 1 座桥 梁,成为脱贫攻坚战刻在大凉山的深深印记,充分体现了“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绝 不是一句空话。 实际上,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许多贫困村都 类似阿布洛哈村这样受限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落后、公共 服务不足、产业发展薄弱,似乎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但是, 这场人类历规模的减贫事业,就是要致力于扫除所有脱贫盲 点。越是阿布洛哈村这样难啃的“硬骨头”,越不会被遗忘, 反而会投入更大力量进行帮扶。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如今,随着村道顺利贯通,阿布 洛哈村这个因为“直升机修路”而备受瞩目的“网红村”, 有望成为金沙江旅游环线的重要目的地。而放眼全国,像毛 细血管一样分布在广袤乡村的公路网,正承载着最广大人民 群众的小康之梦,有力促进着资金、技术、产品、文旅等资 源在城乡间交流交融。 在当前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就是要瞄准问题,以更大 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让 各种资源汇集成军、夺取全胜。 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4 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 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 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 全面小康就难言圆满;没有贫困群众的自强不息,脱贫攻坚 战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内生动力。一年前,总书记在中央扶 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 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贫困群众既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 贫致富的主体。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干劲和决 心,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无疑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 要内容,也是增强脱贫效果可持续性的关键所在。 近日,一位贫困县县委书记“吐槽”扶贫中基层干部受 到委屈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觉得政策好就靠政策养着, 有点不如意的事就去找政府“闹”;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 麻木,认为干部比自己更着急,自己不脱贫干部难交账;“我 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的心态,成为一些 扶贫对象“扶不起还理直气壮”的缘由。文章列举的虽然可 能只是个别现象,但正像这位县委书记所说的,这些问题让 扶贫干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同时也提醒我们,对那 些丧失脱贫致富信心和动力的贫困群众,在进行物质帮扶的 同时,也应及时填充精神志气上的洼地。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总书记在主政闽东地区 时,就提出过“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理念,鼓 舞起当地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发展合力。没有人天生就愿意 贫穷,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有些人 则相反,有如车行坡上,不加加油、鼓鼓劲,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就无法激发出来。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 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 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 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 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 动“返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 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从中都能发现“思 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 送小康”,类似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 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定点滴灌、 靶向治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励志语许多人耳熟 能详,也为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深深认同。扶贫开发不 应只简单盯着干部压担子、定考核,也应鼓励干部们以“扶 志”和“扶智”为抓手,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好 政策离不开好宣传,正像那位“吐槽”的县委书记所提出的, 扶贫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多开屋场院子会,多跟群众交交心,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衣食父母们心疼一下,再不忍心 找你们扯横皮”。好习惯也需要好榜样,靠辛勤劳动脱贫致 富的农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只有形成“见 贤思齐”的导向,才能变“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为“我要 脱贫”的进取意识。 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 也应注重效率,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一些地方的创新探 索值得借鉴,比如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 “双确认”的工作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 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真干真支持、多干多支 持、大干大支持,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 性。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 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设计,消除“等”“靠”“要”的消极心 理,激发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 精神扶贫应与物质扶贫互为支撑,群众积极性和干部积极性 都应充分调动挖掘,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 起来。 农民脱贫心得范文 5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朝气蓬勃的力量;青春是勇担重任 的铁骨;青春是放手一搏的勇气;青春是无怨无悔的追逐。总 书记曾指出:“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 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 番事业。” 随着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一批批青年人不 计个人得失,深入高原、走入乡镇。他们大都是生机勃勃的 “80 后”“90 后”。在实现脱贫梦的奋斗过程中,他们以村 为家,为村民出谋划策,在与村民们并肩奋斗的日子里,他 们用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书写着不悔青春,彰显着 人生价值。 热爱基层事业的边巴次仁,大学毕业后先后当选西藏自 治区日喀则市帕当乡康阿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日喀则市的一 名大学生村书记。康阿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常年无通讯 信号。面对困境,边巴次仁没有退缩,想到“驻村就要沉下 心、扎进去,一心为村民”。在他的带领下,康阿村自办砖 厂为村民找“饭碗”,同时普村移动基站项目建成,常年无 通讯信号的历史终于在普村结束。 来自陕西富平县的吴养辉,由组织分配到西藏自治区阿 里地区的香孜乡香孜村任村书记助理。作为一名内地来藏的 干部,他连续过了“语言关”“饮食关”“思想关”“身体关” “劳动关”,虽然驻村工作艰苦,但他还是带着村民建成太 阳能发电厂,让全村使用上了电器。 出生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俄洛镇大山深处普通农牧民 家庭的向巴旦曲,在担任昌都市孜托镇加日扎村党支部书记 后,高强度的工作使这位书记积劳成疾患上了胃溃疡,不得 不做手术,可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他们为青年成长成才树立了标杆。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 人生?什么才是回忆的青春?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但他们如同温暖的火苗,照亮着周围的村民,给大家以无声 的激励和感染。他们扎根基层、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 们的选择为当今年轻人给出了答案——同人民站在一起、与 祖国一同奋进,服务人民大众、用汗水奉献祖国,是当代中 国青年的正确方向。 他们为决胜脱贫攻坚积蓄了力量。一个个挥汗如雨的身 影,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迹,激励着深陷贫困的人们,集聚 起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儿 往一处使,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更新:截至 2018 年,西藏自 治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重大决定性进展:25 个深度贫困县 区达到摘帽条件,1808 个贫困村退出,18.1 万人脱贫,贫 困发生率降至 6%以下。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广大扶 贫干部用扎实的作风、细致的工作推动脱贫攻坚稳向前迈进。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有志者奋斗无悔,脱贫路上的奋 斗者,就像雪域高原的格桑花,战风雪、斗严寒、涉险途、 抗高反,在磨炼中灿烂绽放。 农民脱贫心得范文五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