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论文之小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摘要: 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教师的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能使学生进入艺术的境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用语言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体会,重点谈谈讲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语言是思维的反映,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运用的主要手段。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强弱、美丑,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优秀的教师应借助生动优秀的语言,让课程的讲授变成一支优美的奏鸣曲,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着知识的奥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既可以学到文化科学知识,又能获得一种艺术享受,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 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首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表现在语言的创造性上。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又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语言文字训练怎样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恐怕主要靠教师的语言了。传统的以“理解为目的,讲解为手段”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了教师语言在教学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采用机械的、繁琐的“问答式”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要改变课堂教学沉闷、呆板的现状,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言的创造性,实现教学的科学性、生动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将自己的个性、智慧和艺术修养融进这一创造性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从而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这里,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教师语言的创造性:独具匠心,别开生面。在这个方面,我国江苏省徐州市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是我市语文教学的前辈,课堂教学中的最杰出的代表。接下来我们来看他的《草》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刚才说了“一岁一枯荣”不懂。现在咱们来看这句话的意思。(师指“岁”字)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生:我今年八岁了。 生:我奶奶今年八十岁了,还能做饭。 师:(高兴地)不简单。祝她健康长寿。 生:祝于老师岁岁平安! 师:谢谢。 生:中国共产堂万岁!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句子中都有“岁”字,很好。 第一个小朋友说他今年八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八年了! 师:八岁是八年,那一岁呢? 生:(齐)一岁就是一年! 师:对呀!“一岁”就是一年,这不懂了吗?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见于老师把教学理论、原则、方法用得多么精妙,多么富有创造性!换成一般教师,在教学这句诗时,很有可能是让几名学生起来说“岁”是什么意思,然后加以指正。这样,就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而且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不会那么深刻。从这里我们不难体会到教师语言的创造性对教学是多么重要。 其次,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的丰富而充沛的教学情感。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动用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声调、表情、手势和其他动作),渲染气氛,就会使学生真正目睹其景,感受其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最后,语言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还表现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巧妙地运用形式各样的激励手段,就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带给学生成功的欢悦,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如一位教师在上《狠牙山五壮士》的公开课时,由于过分紧张误把“五壮士”写成了“五战士”,一位学生见了站起来说:“老师,你把‘壮士’写成‘战士’了。”教师先是一阵脸红,但马上镇定下来,和颜悦色地说:“这位同学上课很认真,观察很仔细,能及时发现主要问题。那课文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先自由读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用‘壮士’这个词。”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善于随机应变,既解了自己的围,又肯定了学生的优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境界,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 二、 语言艺术的特点1、语言简明。对于教师的语言来说,必须要求简明扼要。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运用他们易于接受、理解的语言。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为40分钟教学制。如何高效地利用这40分钟去按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备课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教学用语准确无 误的重要前提。因此备课时要注意整体性,重视针对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讲授内容的条理性。同时,还要结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仔细推敲教学用语,力求准确、精炼。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抓重点讲,详略分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加以强调,重点讲解,讲清楚、讲透彻。对于次要的内容,学生自学可以理解的,则可略讲或不讲。例如有位教师在教《一个降落伞包》这一课时,他抓住“危急关头”周总理与小姑娘的对话,着重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描绘当时环境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重点分折、讲解。这样抓住课文重点讲,目的明确,比“四面出击”无疑要好得多,从而取其精彩之处,也就达到了“精炼”的效果。 2、教师要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首先就要使学生理解他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而只有教学语言通俗易懂,学生才能理解。然而通俗并不等于教学语言可以乱用方言,南腔北调,乱用方言句法、欧化句法。通俗首先要求教学语言要规范。当然规范不是晦涩,如果教师的语言晦涩难懂,就会造成学生理解课文的障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规范、通俗,只有教师语言规范才有示范性,这是学生的语言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 3、生动、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感官富于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中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规律正说明了这一点。教师如何使教学语言富有形象性呢?第一、教学语言要具有诱导性。在教学中,语言诱导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获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特级教师袁微子在一次识字教学中,她用火柴点燃了瓶子里的纸团,这时孩子们马上叫道:“火!”于是袁老师板书“火”字;接着她又用一块硬纸板盖住瓶口,倾刻间,孩子们都看到“火又灭了”,袁老师趁机启发:“当我用一块硬纸板盖住瓶口时,瓶里的火就熄了,火字加一横就是灭字。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横应加在什么地方?”学生们纷纷举手,一个男生走向黑板,在火字上添了一横,学生们很快牢固掌握了“灭”字这一生词的写法。形象的演示加上语言的诱导,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入的思考,从而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第二,善于比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形象的比喻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形象的比喻不仅会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可感,还能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它起到了使学生更快、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桥梁作用。 4、讲求变化。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规范、清楚,还需要有一定的变化性。现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就占了三百多篇。作为语文教师,要分析不同体裁的不同风格与内容,要通过讲述、朗读、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富有变化。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内容庄重,就要用严肃、悲哀、无限沉痛的语调;寓言《狼和小羊》有正反两个角色,小羊要用温柔、细腻的语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老狼则用凶狠、残暴的语调。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用语调、节奏、轻重的变化来表达不同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抑扬顿挫的语调,提高朗读水平。 (三)课堂突发事件的语言艺术(一)即兴预设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教师不要慌乱,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促使学生的进一步生成。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要下雨了》的公开课时,本想打开课本,让学生直接读题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谁知电视机没有调试好,图像出不来,电视机发出了“轰隆隆”的噪声。这时候,老师灵机一动,问道:“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声音像什么?”学生有的回答说像打雷的声音,有的回答说是像刮狂风的声音。老师接着问:“这两种现象过后一般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有的回答说“要下雨了”,有的回答说“下雨了”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认真地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堂上这意外的一幕,不仅没有为自己带来尴尬,而且还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研讨的氛围和精彩生成的意境。 (二)因势利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到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优化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如一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生字“口”“耳”“目”“羊”“鸟”……老师问:“同学们,黑板上有没有不用老师教你们就已经认识的字?……”。老师的话音还未落,一位学生立即站起来说:“老师,第五个字我认识,是‘一匹马’的‘马’字……” 同样这位学生的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就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刚才发言的学生可能有所察觉,脸一下子红起来。老师微笑着对这位学生说:“可能你都认识这个‘鸟’字和‘马’字,你刚才把它们认错了肯定有原因,你能告诉同学们吗?”学生吞吞吐吐地说:“这两个字太像了,它们都有‘竖折折钩’和‘一横’。”老师接着说:“看﹗你说的多好哇﹗把这两个字的相同点找出来了,你能不同点找出来告诉大家吗?”……课堂中这样的偶然事件很多,也许有的老师处理时要么是批评指责,要么是顾左右而言它。但是这位老师却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捕捉到合理的因素,激发了课堂教学。 因此,要成功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语言艺术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当然,语言艺术是无止境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媒信息的提速,需要不断更新和提高,更加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学生心理,创造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1]时孝容。讲究语言艺术优化师生情感[M].教学艺术。 [2]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最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3]易忠伟。教师应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修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7[4]罗秋明。教师的体态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 14卷第 3期[5]马进国。米小锋。语文教学艺术浅探[J].甘肃教育。2001年 4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