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关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年初大调研安排部署,调研组深入 XX 等县,围绕经济短板 弱项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查找差距,明确方 向,提出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一)经济实力增强。2019 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 X 亿元大关, 达到 X 亿元,十年年均增长 X%。特别是 2012-2019 年,经济总量实 现 X 次百亿元突破,201X 年突破 X 亿元,201X 年突破 X 亿元,201X 年突破 X 亿元,百亿增量时间缩短为 X 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 分别为 X 亿元、X 亿元、X 亿元。基本形成了以 X 等特色农业为主的 第一产业,以 XX 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以 XX 为主的第三产业。 (二)质量效益提升。财力不断增强。2019 年,全市实现财政 总收入 X 亿元,十年年均增长 X%。特别是 2014-2019 年,财政总收 入年均增长达 X%,平均每年增加 X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 入比重达 X%,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 X%。金融行业较快发 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X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 X 亿元;金融机构 贷款余额 X 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提高至 X%,金融杠 杆进一步化解,存贷比提高至 X%。 (三)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由以往的工业、农业主导向服务 业主导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2 年的 X﹕X﹕X 调整为目前的 X﹕X﹕ X。工业结构深入调整。特别是矿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原来 的 X%左右降至目前的 X%左右,下降 X 个百分点;园区工业产值占全 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X%;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转型升级加快。吃穿等基本生活型消费向生 活享受型消费转变,汽车类消费比 2012 年增长了 X 倍;农村消费占 比由 2012 年 X%提至 X%。投资结构积极变化。由主要依靠国有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向依靠民间投资、产业投资、涉农投资等领域转变;2019 年全市非国有投资、民间投资、涉农投资分别增长 X%、X%和 X 倍; 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XX-20XX 年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XX 亿元,年均增长 XX%;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行业持续保持旺盛。 旅游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由 20XX 年的 XX 万人、XX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XX 万人、XX 亿元,分别增长 XX 倍 和 XX 倍,成为全国旅游高速增长地区。2019 年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 增加值达 XX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XX%,居全省第 X 位。 (四)城乡面貌大变。2019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X 亿元,近 X 年来年均增长 X%。城镇、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建设成效明显,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全市城镇化率达 X%,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山 区特征、时代特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市府吉首和七个县城面貌变化明 显。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道 路硬化。能源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形成了以 220 千伏系统为骨干、110 千伏系统覆盖全市的电网体系。信息网络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了 4G 信号全覆盖。 (五)生态环境优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 “绿色 XX”工程,矿区复垦复绿,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 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 XX 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 率达 X%,居全国、全省前列。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二氧化氮、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 X%,保 持全省前列。节能减排卓有成效。2019 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 耗下降 X%,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 X%,每万元规 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由 201X 年的 X 吨标准煤下降至 2019 年的 X 吨标准 煤,下降 XX%。 (六)民生持续改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 准脱贫,实施“十项工程”,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由 201X 年的 XX 万人减少到 2019 年的 XX 万人,累计脱贫 XX 万人;贫困发生 率由 201X 年的 XX%下降到 2019 年的 XX%,平均每年降低 XX 个百分点; XX 已进入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 同时,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XX 年的 XX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XX 元,增长 XX%;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X 年的 XX 元增加 到 2019 年的 XX 元,增长 XX%。 二、短板与弱项 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我市主要 存在以下短板和弱项: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9 年,全市人均 GDP 为 XX 元,仅 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XX%。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XX 万元/人,仅为全省平 均水平 XX%。人均财政收入 XX 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XX%。全社会 R&D 投入强度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 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制 造业占 GDP 比重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 (二)实体经济实力不强。实体企业“散小弱”的特征仍比较明 显,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不够。2019 年,全市共有“四上企业”XX 家,仅占全省的 XX%;其中规模工业 XX 家,占仅占全省的 XX%。企业 规模普遍偏小,大中型工业企业仅占规模工业企业数的 XX%,规模工 业企业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不到 XX 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 之一。实体企业景气度普遍不高,活跃度不够,实力不够强,部分企 业运行较为困难,主导产业受政策、环保、市场等变化波动性较大, 发展不稳定。 (三)新旧动能转换不快。工业旧动能转型升级不够,特别是矿 业整合提升、绿色发展、做精做深力度不够,矿业的稳定和支撑作用 发挥不到位;工业新动能中的新企业、新行业、新产业的培育、引进、 发展不够,大部分企业处于培育和成长期,行业比较分散,产业链不 完善,创新能力、规模效应、支撑作用不够。投资动能过度依赖国有 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虽然近两年来比重有所下降,但体量仍较 大,而民间、产业等实体投资不足,投资动能转换需要时间换空间。 消费动能主要靠石油、汽车消费拉动,新兴消费业态培育不够,大型 商圈、综合体较少,消费升级步伐不够快。 (四)有效投资增量不足。投资边际效应减弱,由原来的每投入 1 元增加 GDP 由 XX 元降到目前的不到 X 元,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更 多体现社会效益,而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 技改投资明显不足,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X%,低于全省 X 个百分点, 发挥产业实体投资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不够。后续重大项目储备 不足,前期工作不扎实,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较少。对外 开放程度不深,宣传推介不够,招引重大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 措施、办法、效果需大力提升,示范带动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增强。2019 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 X 亿元,占实际利用资金比重仅为 X%,实际利用外资仅 X 亿美元。 (五)全要素保障的不够。融资平台建设滞后,经营性贷款不足, 今年前三季度,住户的短期和中长期经营贷款分别只增长 X%和 X%,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只增长 X%, 均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X 个百分点以上,实体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 题仍然突出。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平台功能较为 单一,产业链配套不够,影响招引项目落地。用地后备资源短缺,建 设用地供应不足。人才培养引进不够,实用性、高层次人才缺乏。营 商环境存在一些堵点痛点,办事便利度、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优势与机遇 我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有禀赋优势,也有良好发展机遇,具 体体现为: (一)发展优势:一是绿色生态优势。我市处于全国罕见的气候 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被誉为“野生动植 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 率高,是国家森林城市。二是文化旅游优势。境内有国字号旅游品牌 X 多个,其中 4A 级及以上景区 X 个,是全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XX,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XX 等历史文化名镇, 各类历史文化古迹 X 处,XX 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三是优惠政策优 势。我市具有政策叠加的优势,享受精准扶贫、西部大开发、长江经 济带、中部崛起、东西部协作等多个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多重叠加的 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二)发展机遇:一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XX 被纳入国家级 XXXX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 XX 发展当家产业、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带 来众多机遇。二是高铁航空机遇。XX 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XX 快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XX 机场 2020 年将实现通航,XX 高铁 2021 年将实现通车,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的结构、布局和市场需求带来巨 大机遇。三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国家将实施和推进新一轮西部 大开发,将为我市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 事业等建设带来新机遇。 四、方向与重点 (一)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以“XX”产业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为指导,以旅游景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 贸物流园区产业“四区”为载体,培育和壮大现代农业、矿产品精深 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 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 10 大重点产业,加快实施和推进农业特色产 业提质增效“XX”计划、工业提质增效“XX”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 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打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 业链水平和产业整体效益。 (二)要更加注重新兴动能培育和成长。农业要重点培育和发展 特色优质农产品,提升规模和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工业要重 点培育发展绿色矿业、白酒产业、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新 能源等行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集约发展、 精益管理、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业要重点培育发展文旅产业、 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提升 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支撑第三产业持续加快发展。投资要重点加 大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新领域的投资力度,增加实体经济投资 规模,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消费要重点培育发展旅游消费、文化消费、 体验消费、网络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动能,激发消费活力。 (三)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 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注重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加强矿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做精做优矿产业,支持白酒企业扩能 增效,打造白酒百亿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 信息等新兴产业,提升对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围绕服务业扩规增效, 加快旅游产业提质提档步伐,打造旅游景区精品化、旅游配套功能化、 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品牌一体化,同时加强旅游 地产、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发展,形成 以文旅为主的服务业产业链,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围绕集聚集 约发展,加大“四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能力,加强园区招商引资 和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规模,提高园区支撑力和贡献 度。围绕投资方向转型,重点加大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大力提 高实体经济投资规模,增强产业实体投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围 绕消费升级,深挖消费需求潜力,推进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消费升 级、由物质型为主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向新型消费升级,增强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四)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重点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绿色矿业、新材料、 新能源等,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严格管控强污染、高耗能行业,及时 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提升清洁生产、 绿色环保的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美丽 XX 建设,加大生态 修复、矿山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 用和处理,落实四级河长制度,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污水处 理系统,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五)要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共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 推进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相互衔接,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提升保障 水平。突出就业、教育优先,统筹抓好城镇居民、高校毕业生、农民 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整体教 育质量。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 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 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健康保障能力。持续推进 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竞技体育。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社会保 障兜底功能。 五、措施与建议 (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用好用足国家 XXXX 承接产业转移示 范区优惠政策,落实配套措施,释放政策红利,推进示范区加快建设,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组建强大的专门班子和队伍,采取过硬的措施和 办法,大力实施精准对接、精准招商,加快承接引进一批支撑型、引 领性的项目,形成项目投资加快涌入、国企民企加快入驻、产业加快 发展的良好势头。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转移趋势明显的 产业,重点承接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工业制造、新材料、生物 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打造 产业链,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优化产业承接布局。结合县市区产业 特点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惠政策精准 融入“产业四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抓好路、水、电、通讯、 排污等基础建设,加强信息、物流仓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 转移提供优质载体。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建设、能源信 息建设等,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加强资金、用 地、用能、人才、技术等全要素保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二)大力增加有效投资。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仍是拉动我市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要注重投资效益,大力增加有效投资,增强 发展后劲。突出扩大产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把承接产业转移 作为增加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打好资源、政策、扶贫、民族牌,重 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大型国企民企,招引 1-2 个投资上 XX 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一批产业链项目落户我市,增强产业投资 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显著提升全市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固 定资产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技改和高新技术投资力度,以 技术改造投资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投资引领科技创新。进 一步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 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商贸物流、城乡设施 等领域,扩大民间投资规模。继续加大争资上项力度,积极争取国有 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用好专项债券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布局和实施 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公共投资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和民生事业。 (三)大力加强全要素保障。要建立健全全要素保障协调机制, 建议政府建立全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要素保障部门职能职责, 加强上下游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搞好资金、资源、土地、 能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组织衔接,把要素保障作为发展保障, 以良好的环境保障经济发展。加强资金保障,推进政银企合作,加强 融资平台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 投放力度,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资源保障,整合矿产资源, 提升矿石原材料保障能力。加强用地保障,加强土地储备,用好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改造政策,做好用地报批,保障经济发 展用地需求。加大改造提质电力设施,落实电价下调、减税降费措施, 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加强人才和技术保障,强化技能性人才培养,引 导鼓励研发创新,增强人才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采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规范 涉企收费、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等措施,全面推进优化营商 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投资审批改革,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方 便企业公众办事,真正做到网上办理、一次性办理、高效办理。开展 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严肃查处“四乱”行为。规范项目招 投标,严厉打击陪标串标围标行为,严禁平台外违规交易,充分考虑 好项目引进、落地硬性要求,创造条件让大企、大商、大资的好项目 进得来、落得地。开展营商环境调查和评价考核,重点解决“堵点” “痛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满意度和美誉度,让营商环 境优良成为发展优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