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课,让学生体味思维的快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让学生体味思维的快乐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让学生体味思维的快乐 伽俐略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在思维的跨越与激荡 中,人能充分体味个性自由舒展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这种快乐, 应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育中,孩子 们常常不去思考,甚至是不会思考,读书的快乐何从谈起。学生本应是 课堂的主角,而不是听众和看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 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为学生创造积 极思考的条件,并激励他们思考,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愉 快地进行学习有很大作用。 哲人说:“我思故我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要让学生在 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在课文的学习中,有的课文或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认为 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了,阅读时常常一带而过。而这些又往 往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所在,或者是理解时容易发生错误之处。针对 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索 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中,我让学生 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只狐狸看见乌鸦嘴中叼着一 块肉,馋得直流口水,它是怎样想,想了些什么办法?是怎样把肉骗到 手的?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在我的指导下仔细 地读狐狸与乌鸦的对话,并对三次的对话进行对比,从中悟出狐狸骗到 肉的真正原因是乌鸦爱听奉承话。之后,我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有了前面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情感就象涓涓细流一般涌出来。又 如教学低年级《小猫种鱼》一文,“农民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 收了很多玉米……小猫看见了,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到了秋天,一 定会收到很多小鱼。”课文的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思考想像的余地。 学生初步读懂课文后,我又问学生小猫种鱼能收到吗,为什么?鼓励学 生动脑想,动嘴说。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 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提高了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其次,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悟课文所阐述的道理。 低年级的课文,通常是学完课文后,要让学生懂得一个道理。 中国的汉语言文字引喻性强,而孩子的认知多具有直观性,为了教会学 生在课文难于理解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反复诵读,从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其中的道理。如在《小猫钓鱼》中,我 抓住“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两个词,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在语言环境下反复朗读,接着要求学生从小猫的动作上去理解这两个词。 通过读与思考学生很快明白了“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的意思是相 对的。在理解了这两个词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小花猫为什么开始 钓不到鱼,后来又钓到一条鱼的原因。学生很自然就找到了答案。在学 生懂得这个故事的内容后,再把小花猫的行为引申到学生的身上,进行 思维迁移,让学生讨论学习这个故事有什么意义?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 了,大家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第三,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的一种本能倾向。 因为他们需要从各种角度去了解、认识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 而好动爱玩正是他们特殊的认识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还适当地采用学 玩结合,乐中求知。在教学《北京》的第二自然段中,在学生熟读课文 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画出天安门、广场、革命英雄纪念 碑的方位图。一段枯燥的文字顿时在孩子们的眼中鲜活起来,从孩子们 的眼中我看到了智慧的闪现,不一会儿,方位图完成了,当孩子拿着自 己的成绩走上讲台时,那种思考后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之后,我让孩 子们对着方位图读记这段的内容,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听着他们琅琅的 读书声,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每根神经都在跳动。在这种愉快的学习气氛 中,孩子们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此外,多给孩子们留一些思维的空间。 每一节课,都应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人生中共同的一 段生命经历,正如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 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不要把课文的内涵 解释得太实、太死,不要过分追求师生总能达到一致与共识,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在运用自己的眼光和大脑,在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同时,充分享 受思维跃动带来的欢乐。就让孩子的注意力象放大镜下聚集的光一样, 点燃智慧的火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