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论文之浅谈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在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中,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可读性强是教材编排特点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插图中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数学插图、理解力、观察力、情境图 正文: 浅谈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栩栩如生的图片与文字并相结合是现行低段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翻开数学课本,那一幅幅色彩鲜明、符合低年级儿童认知特点的图片,让孩子们充满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这里,简直就是“图的海洋”。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本中插图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下面谈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认识。 一、 利用插图,让数学课反映现实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们数学教材中的大多数插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把数学知识和相关的现实生活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以呈现,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我善于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如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就有这样一张主题插图: 图1 图中分别用1角硬币、三角板、正方体、回形针、小刀等不同的物品来量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长。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对主题画面图的理解、领悟,继而指导学生用具体的实物(1角硬币、回形针或其他)先去量数学课本的宽,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然后再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物品(回形针和小刀)来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长),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用不同长度的物体量出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这样,让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现实产生的疑问发生激烈的碰撞,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渴望通过学习新知识来解决现实存在问题的欲望,从而去发现、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利用插图,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它需要推理性思维、逻辑推理、体验和感悟,赞可夫曾说过:“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因此我会多留给学生大量的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推理、感悟和反思。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较低,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副手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通过插图画面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力,形成对所学知识的表象。 图例: 图2 本插图出自北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位置与顺序本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特别是三种物体同时比较时的相对性。我就鼓励学生学会有目的、有次序地观察,多看看、多想想。在教学《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时,通过松鼠的上面是小鸟,下面是小兔,这样一张主题插图,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到:松鼠的位置是在小鸟的下面,但在小兔的上面。 本课通过这样一张简洁、明了的数学插图画面,完整地表述了整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感知了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不单能获得知识,又能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由此可见,数学插图是降低学生数学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三、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使学生能充分融入情境中,真正读懂插图的编写目的。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小学低段儿童虽然已经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重插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能力肤浅。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力,只有学生自己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第一册教材38页《分类》一课的分一分: 图3 有这样一幅画面:让3个小朋友(2男1女)把桌上的学具分类,有小棒、不同颜色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数学卡片……等等。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估计每一类物品的数量,为之后的估算教学作好铺垫;第二,再引导学生对图中人物的性别、物品的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分类观察;最后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学生通过看看、估估、想想、说说,这样有层次性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插图,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新教材从第一册起就安排了统计、概率等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在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时,不能出现抽象的定义、名称,而只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直观形象的集合图、对应图、统计图等,去感受这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 在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三单元《有几枝铅笔》教学“2+3=5”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渗透并集思想: 图4 如图,一个小女孩左手有2支铅笔,右手有3支铅笔,然后把这两支手的铅笔合到一起来,表示原来的左手2支铅笔加上右手有3支铅笔,一共是5支铅笔,使学生领悟到把两个部分量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另外通过在教学“比长短”习题的插图中,我向学生适当地渗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通过在教学“比多少”时通过学生对插图的观察,我向学生适当渗透对应思想。 五、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插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我除了注意插图画面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充分挖掘了插图的趣味性、对称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如利用拼图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按要求拼一拼,再让学生自己拼出图形,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六、利用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教材的插图,有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如,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第一教时,教材安排一道例题教学认识几个几。例题的情境图是一幅孩子们最喜欢的儿童乐园画面。 图5 在图中,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旋转飞机里的小朋友是2个2个地在一起,共有4个2相加,小火车车厢里的小朋友是4个4个地在一起,一共有6个4相加。从而清晰地感知求有多少人坐旋转飞机,就是2+2+2+2,求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就是4+4+4+4,这些加法都是相同加数连加,即几个几相加。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连加计算,但对相同加数连加感受并不深刻,因此这样的插图凸显了相同加数连加的实际现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可见,有效地利用插图,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七、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数学课本中的插图,除了其数学知识的教育功能以外,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插图的形式,蕴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尤其是我们小学低段的儿童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数学课本中的插图很多都具有相当生动、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图6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需要几个轮子》里的数学故事,故事里的最重要情节是淘气还给书店多找给他的钱,淘气的诚实、不贪小便宜的好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中,可自然地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同时,使学生懂得节约用钱的道理。此外,课本中还安排了去车站排队买票、小朋友爱护绿化、上课专心听讲、课后文明活动等插图,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课本画面有显著的、多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让数学插图 “活”起来,“动”起来,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发挥它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