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浅谈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矫治小学生的嫉妒心理
美术论文之浅谈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矫治小学生的嫉妒心理 有一堂美术课临近结束时,一位女学生突然半哭半叫道:“要你赔要你赔。”我走过去一看,只见她已经完成的水墨画作业纸上有一个墨色的大圆点,这对于一张完工的画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败笔。经询问下来,才得知这是她同桌的“杰作”,并告诉我说,她的同桌见她的画画得很好,而自己的却很差,于是心里不舒服,故意将一滴墨汁弄到了她的画上。作为教师的我听了这位同学的诉说之后,竟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这位急得想哭的同学和批评她那无礼的同桌,我当时真的很惊讶,就因为别人比自己画得好,而故意将别人的画毁坏,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竟然会出现在这么小的学生身上,这倒底是一种什么心理。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下面,我想来说说我的一点感想。 小学生的好胜心是很强的,这也是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喜欢把自己去跟别人作比较,尤其是跟同龄人相比,这不能说是坏事,但这种攀比应该有个“度”,一旦超过这个“度” ,事情就会转向它的对立面。具体而言,如果学生把自己的一切都去同周围的人作比,一旦发现比之强则沾沾自喜,陶醉在为自己营造的虚荣当中不能自拔;如果比之弱,则会出现两种情绪:一种即表现为颓废消极、毫无斗志、心灰意冷,认为自己老是不如别人;另一种则表现为一种仇恨心理,也即所谓的“嫉妒”,也许前言中所提到的那位同桌就是出于这种嫉妒心理。 记得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游荡的情欲,能享有的只能是闲人。”这句话 的道理是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常常被嫉妒心理所左右,那么这个人将无法成就他的事业,到头来还是碌碌无为,虚度人生。 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单纯、幼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可塑性极强,针对这些特点,帮助小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嫉妒 嫉妒其实是一种有害的、令人讨厌的心理。由于嫉妒心理,原来彼此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也可以反目成仇,双方感情受到极大伤害。如果小学生经常被嫉妒心理所左右,渐渐地,他们会变得对周围的一切都孰视无睹,喜欢孤身独处、忍受空虚,时而阴沉、退缩(上述第一种嫉妒行为);时而急躁、激进(上述另一种表现),因此帮助小学提高对嫉妒心理的正确认识是一次重要的基础工作。 二、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心 理学中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有其阶段性的特点。而小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是热情好动,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个性心理不够稳定。这就需要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更多的是指学生的精神生活),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和爱好,竭力抑制嫉妒对学生的侵扰,使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做的,绝非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更应该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内外的学习、文体、旅游、参观等活动,这样可以适当地调剂一下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开阔视眼、进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不小节、豁达开朗的品质,从而能很好地抑制妒嫉心理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三、转变竞争方式 嫉妒是一种无能的产物,而竞争是治愈嫉妒病态的良药,但前提是,这种竞争应该是公平的、友好的竞争。在学生眼里,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受人尊敬,于是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跟人比成绩,一旦比不过人家,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这时就会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所以抑制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教师应引导学生转变竞争方式。具体而言,除了让学生比赛谁的成绩优异外,还要引导学生比谁的学习方法得当,谁学习勤奋、刻苦;另外,在书画、音乐、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方面也可广泛地引导学生去比比看,从而让学生理解竞争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高自己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途径,这样也可以抑制嫉妒心理的萌芽和滋生。 四、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适当的抑制方法 笔者对这方面的认识很浅,于是查找了有关资料,从中找到了一些可以消解和消除小学生嫉妒心理的方法,可供参考。 ①可以把自己某些弱点展示给对自己心存嫉妒的同学,这样可以缓解和消除对方的自卑感,从而产生平等意识。另外,除了暴露弱点外,被嫉妒者也可以巧妙地向心存嫉妒的同学请教一些难题,并诚意地与之交流,化解彼此的对立情绪,缓解嫉妒心理。(这种方法是针对被嫉妒者提出的,称之为示弱法。) ②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调整,以保持内心平衡。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同学非常想参加绘画小组,但选拔时没被选上,那么这位同学有可能对被选上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这时,这位同学就这样安慰自己:“没被选上也没关系,可能是这位老师不喜欢我画的这种风格,只要我喜欢我的画就行了。其实,参加绘画小组也没多大好处,说不定还会耽误学习呢!”这种“酸葡萄”式的精神慰籍,在某种条件下不失为一种自我调节的好方法。 再例如这样一种情况: a同学经常对b同学存有嫉妒心理,有一次活动课上,老师给大家发玩具。a同学和b同学都看上了一只花皮球,很巧,老师偏偏把这个皮球给了b同学,而把一个毽子发给a同学,a同学心理肯定不好受,这时a同学就这样想:皮球也没什么好的,我这个毽子还真不错,可好玩了,于是,a同学干脆把毽子踢得又高又稳,像一条彩带一样在他面前上下晃动。 此外,引导学生扩大平时的交际范围,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也是抑制和消除学生嫉妒心理的一种好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在这个时期如果能正确对待并及时抑制和消除嫉妒心理的产生和滋生带来的消极作用,努力让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无疑是给他今后的道路辅上了一层坚定牢固的基石,也可以成为指引他航向的指标,领着他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此,笔者想呼吁,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关心爱护学生,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千万不要忽视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的还有学生的心理健康。但由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往往是含不外露的,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是一次精细谨慎的工作,教师应付出百般的耐心和爱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