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校思政课心得体会理论文章课题论文
1828 2020年高校思政课心得体会理论文章课题论文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上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课程思政” 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及主要内容,不断探讨“课程思政”开展的具体措施,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着力推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着力建设“课程思政”的保障体系 高校党委要不断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把“课程思政”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努力解决制约本校 “课程思政” 建设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措施。着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三全育人”———“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三级次序构建育人体系。高校 “课程思政”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着力点,将立德树人理念自觉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有效路径和方法,促进“专业思政”建设,助推“三全育人”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进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环节的“思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思政”三者融通的教育教学改革。高校应着眼于教育教学改革,把“课程思政”融入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进程中, 从学校层面准确把握课程思政、专业基础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一体性特征,抓住课程建设这个中心环节,对三者进行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实施, 构建具备“思政”要素的更高水平的课程体系。 建立健全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 “管理者”、 “服务者”、“实施者”三方联动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管理者”、“服务者”、“实施者”三方要突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保障高校“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高校党委(行政)作为“管理者”应积极从宏观层面构建“课程思政”政策支持体系和保障、表彰等机制;学校行政部门负责人、院系行政负责人、基层党组织作为 “服务者” 要发挥好组织推动作用,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进行科学公正的考核;各任课教师、专业负责人作为“实施者”,要准确定位本课程“课程思政”或本专业“专业思政”,找准突破口,专心搞好教学和科研。要逐渐形成以提升育人质量为标准的 “教育管理部门”———“ 社会”———“学校”———“学生”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是检验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科学依据。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应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客观评估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和结果效用为出发点,以促进高校“课程思政”不断提升育人质量为重要目标。 要解决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环节 高校要加强课程建设, 各教研室要选准课程, 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调整课程布局,精选教学内容和案例,加强集体备课, 把课程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打造一批“课程思政” 品牌课程, 并逐步推进各门课程按照“课程思政”的标准建设,逐步形成品牌效应,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要加强教材建设,建立以课程标准研制专家、 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等组成的教材编写团队,坚持成果导向,以固化优秀成果为抓手,完善教学设计,修订专业教材,编写、出版体现专业思政、课程思政要求的教材、讲义、教学资料,及时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刻理解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直接实践者, 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影响“课程思政”的重要因素,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提升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以强化各专业、各门课程教师育人能力培养为重点,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教师教育培训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 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 师资培训要注重引导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使“课程思政”要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增强课程育人实效性。查看更多